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人口战略 > 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的交互经济影响

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的交互经济影响

发布时间:2016-03-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正向以及U型影响。从交互影响看,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人口结构;经济增长;老龄化;城镇化;市民化

本文来自织梦

一、引言 dedecms.com

由于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三者同时变动带来的叠加效应,使得人口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复杂化。同时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关系,三者对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交互影响,即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受到其他维度结构变化情况的影响。因此,单独考察某一变动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偏误,无法科学判断人口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为更好地刻画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三个维度人口结构变量的增长模型,以考察三者同时变动的背景下,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及其交互效应。

内容来自dedecms

已有文献早已对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2010年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与经济增速放缓两种现象的叠加出现,使得社会舆论普遍相信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人口红利衰减是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实证研究表明,老龄化进程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资本形成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多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1],并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年均降低大约1个百分点[2]。统计及调查数据也支持上述判断,2014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3年净减少371万,为连续3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2015年初针对珠三角300家制造业企业调查显示,由于劳动力供给短缺,工资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预期涨幅为6.80%。劳动成本上升无疑会削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迫使企业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转移,进而威胁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的城镇化更是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且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2个百分点速度快速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文献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是维持中国经济7%左右增长的重要保障[3],但从中国城镇化实践看,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显着大于人口城镇化[4],表明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有待加强。市民化是国家新近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复杂,学术界也存在一定争论。一方面,市民化会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压力,若每年实现2500万人口市民化,则每年需要新增财政支出6500亿元[5],无疑会对以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市民化又会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水平,如果控制住居民的其他特征,非户籍人口比本地居民的消费水平要低大约30%[6],同时市民化还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城镇集聚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尽管已有文献分别就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同时考虑三类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综合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科学评估和考察人口结构多维度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复杂影响,有利于正确判断未来人口因素对宏观经济的综合作用,更好地认识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问的内在关系。

copyright dedecms

二、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笔者认为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相互影响的交互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影响,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同理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会受到老龄化进程的影响,呈现出变参数的影响关系。之所以做出三者的经济影响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的判断,是因为三三者并非孤立的人口结构变动,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来自织梦

1.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的逻辑关系 内容来自dedecms

观察中国现实可以发现,中国当前人口结构变动过程中,存在着“老龄化→城镇化→市民化”的链式逻辑关系,即政府通过市民化战略来纠偏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抵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愈发显现,为应对此种局面政府选择了将推进城镇化作为维持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传统城镇化增长模式更多被简单地理解为土地的城镇化,或者简单地等同于投资建设,而忽视了人的城镇化。这虽然推高了经济增速,但也造成了抑制消费和地方债膨胀、城市社会矛盾加剧和“鬼城”频现的问题,使得其持续性难以维系,且埋下了诸多隐患。为破解城镇化发展困境,政府又提出了以市民化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对传统城镇化模式进行纠偏,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之间的有机统一。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看,已有文献表明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既包括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经济增长阻力,也包括人口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助力,还包括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复杂经济影响,因此,其相互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互补性,从而为政府推动市民化和城镇化来化解老龄化困局提供了可能性。也正因于此,才会出现“老龄化—城镇化—市民化”的倒逼式政策应对逻辑。 本文来自织梦

由此可见,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之间并非是孤立变化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链式传导机制,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难以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刻画,需要考虑其相互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织梦好,好织梦

2.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的交互影响机制

dedecms.com

具体来看,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交互效应至少存在三种可能的机制: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会弱化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劳动人口比重降低导致社会负担加重、进而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经济竞争力。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劳动力在城乡空间及产业分布上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劳动力进入效率更高的非农部门,进而改善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同时劳动力户籍身份的变化也会产生连锁效应,既能增强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性,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又能释放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还可以缓解城市内部社会矛盾,进而影响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因此,随着城镇化与市民化的推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会相应减弱。

本文来自织梦

二是老龄化进程会降低城镇化与市民化带来的正向增长效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为城镇带来劳动力的效率将下降,当农村剩余人口老龄化加剧时,能够进入城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将减少,会催生城市劳动力工资上涨,进而降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更多老年人口进入城镇,会增加城市人口负担比例,加重公共服务负担,提高市民化改革成本,从而加剧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会恶化城镇化与市民化的正向经济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市民化进程会优化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由于传统城镇化模式会带来抑制消费和过度依赖土地开发等问题,市民化则有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增强人力资本积累及集聚创新,从而化解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端,因而市民化会有助于优化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鉴于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之间存在上述三种可能的交互影响机制,孤立地看到某一种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出现偏颇,需要从多维人口结构变动交互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本文下面将运用中国数据对上述三种机制进行检验。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模型与数据

dedecms.com

为考察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我们在生产函数中引出人口抚养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城镇化、市民化及其交互项,构建了如下估计模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lngdpi,t=α+β1lnki,t+β2lnli,t+∑βmlnstrui,t+βnlnstru(a)i,t×lnstru(b)i,t+μi,t(1) 本文来自织梦

其中,gdp为各地区经济国内生产总值,k为采用永续盘存法来度量的资本存量,[1]l为以各地区就业总规模度量的劳动力供给,stru为人口结构变动,包括总人口抚养比dep、城镇化率urb、市民化citi三个指标。其中市民化指标为常住人口中拥有本地城镇户籍的人口比重,由于没有各地区常住城镇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因此,采用各地区非农业人口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来替代。两者的差异在于可能存在部分非农业人口流出,实际常住城镇户籍人口会略小于非农户籍登记人口。但这两者偏差并不大,因为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城镇人口的跨区流动占比较小,因此,非农人口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能够比较近似地度量各地区市民化程度。lnstru(a)×lnstru(b)为不同人口结构变动的交互项,用来反映不同人口结构变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其系数是本文关注的关键指标。 织梦好,好织梦

为考察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还分别引入了城市人口总抚养比udep、乡镇人口总抚养比cdep和农村人口总抚养比rdep三个指标,来分别考察不同类别人口抚养比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影响,同时也借此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dedecms.com

由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对经济的传导路径至少有两条:一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户籍人口增加所导致的财政负担加剧问题。随着城镇户籍人口增加,将有更多的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因此,将加大政府公共支出规模,降低人均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二是户籍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方面,即户籍制度具有“甄选”功能,[2]能够将非户籍人口中的“优质”人口筛选出来,将刺激具有更多资产、知识、技能、经验、管理水平和劳动积极性等因素的劳动力优先进入经济体系,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人均物质与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同时推进市民化进程有助于缓解城市社会矛盾,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市民化进程将会对城市经济产生正反两方面的非线性影响关系,估计中我们也引入了市民化指标的二次项对其进行刻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无法获取城市层面的人口年龄结构连续数据,因此,本文采用2001—2012年除西藏地区以外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各地区总抚养比、非农人口和年末总人口数据来自2002—2013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1—2004年城镇化指标由《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而得,2005—2012年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就业人数、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均来自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对所有变量均做了对数处理。表1给出了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1可知,地区间市民化程度的差异要大于城镇化差异,各地区农村地区抚养比的差异要显着大于城镇地区抚养比的差异。这表明随着人口向城市流动,平抑了城市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差异,但农村地区抚养比差异却进一步凸显。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四、估计结果与解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表2给出了模型的7组估计结果。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本文采用了个体固定效应方法。第(1)—(2)组方程估计了城镇化、市民化与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第(2)组方程考虑市民化指标的二次项,估计了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第(3)—(6)组方程分别估计了城镇化与人口抚养比、市民化与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其中,第(3)—(4)组方程考察了城镇化与市民化对人口抚养比抑制经济增长的补偿机制;第(5)—(6)组方程分别考察了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城镇化与市民化推进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第(7)组方程考察了城镇化与市民化的交互影响,用以检验市民化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具有改进作用。

dedecms.com

表2的7组方程估计结果表明: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资本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稳定,资本贡献率在0.620左右,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0.340左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类似[11-1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户籍结构的变动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影响。人口抚养比的估计系数显着为负,影响程度在0.220左右,大约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的1/4,这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恶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城镇化的估计系数显着为正,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这也符合国家将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政策预期。方程(1)估计表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为正,方程(2)估计结果显示,市民化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为正,表明市民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影响关系,即短期内提高市民化比例,可能加重政府负担阻碍经济增长,而随着市民化进程推进,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开始显现,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会逐步加强。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城镇化和市民化分别与人口抚养比的交互项估计系数显着为正,表明城镇化与抚养比之间存在对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随着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趋于减弱。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人口抚养比分别与城镇化和市民化的交互项估计系数显着为负,再次表明了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会被抑制。这验证了先前的假设,即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源是有效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的转移,一旦由于人口抚养比上升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将会弱化城镇化推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五,方程(7)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城镇化指标的基础上,市民化与城镇化的交互项系数显着为正,说明随着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显着增强。这意味着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的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之间的三种交互影响机制都得到了经验数据的验证。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2.考虑城乡人口抚养比差异的回归结果

本文来自织梦

由于人口抚养比在城乡部门间存在差异,尤其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开始大规模涌向城镇,但农业转移人口长期无法在城市落户定居,使得高龄农民工大量流回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的社会抚养比普遍高于城镇地区。这种机制的存在诱使农村地区老龄化快于城镇地区老龄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供给来保障,因此,农村地区老龄化会弱化城镇经济的增长动力。为考察城乡部门间差异化的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其如何影响城镇化和市民化的作用机制,我们分别估计了如下8个方程:第(1)—(3)组方程分别估计了城镇化对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的交互经济影响,第(4)—(6)组方程分别估计了市民化对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的交互经济影响,目的在于考察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对城乡人口抚养比阻碍经济增长的弥补效应。第(7)组方程估计了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化指标的交互经济影响,第(8)组方程估计了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对市民化指标的交互经济影响,用以考察差异化的城乡部门间的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化和市民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表3估计结果表明: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上升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内部结构看,农村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乡镇人口抚养比,而城市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以(1)—(3)组估计结果为例,农村、乡镇和城市人口;抚养比系数分别为-0.292、-0.279和-0.266。这表明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结构上的差异化,事实上,农村与城市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农村机制并不相同,农村人口抚养比是通过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的数量来影响经济增长,而城市人口抚养比则是通过降低劳动人口占比影响经济增长,农村人口抚养比影响系数最大说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更为重要因素。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1)—(6)组方程结果显示,城镇化和市民化分别与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抚养比的交互项均为正,表明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能够有效抑制各个层面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7)—(8)组方程估计结果显示,城市、乡镇和农村各个层面的人口抚养比与城镇化、市民化的交互项均显着为负,表明城市、乡镇和农村各个层面的人口抚养比上升均会对城镇化与市民化的正向经济影响产生抑制作用。从结构上看,依然是农村人口抚养比上升带来的抑制作用更强,城市次之,乡镇最弱。表明相较于城镇人口老龄化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是影响城镇化、市民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更重要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dedecms.com

本文立足人口结构在多个维度发生变化的事实,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对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及其交互效应,并运用中国经验数据验证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均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三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老龄化进程会显着阻碍经济增长,而城镇化与市民化则会有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种影响方向的异质性带来了综合影响的互补性,因此,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应该弱于单一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其次,验证了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之间的三种交互影响机制:一是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能够有效弱化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逐步衰弱;三是市民化进程能够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后,经验研究结果还发现,市民化进程总体上会推动经济增长,但非线性估计表明市民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态势,这表明市民化虽然在短期看可能会耗费较大财力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但长期看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坚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选择能够得到经验数据上的支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研究结论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加速推进城镇化与市民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而相对弱化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积极推进城镇化与市民化是当前人口政策的合理选择。当前市民化推进仍然举步维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仍未出台明确的市民化改革方案。这既有出于地方财政压力的考虑,也有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方面的原因。但现实与经验研究均表明,市民化不仅能化解城市社会矛盾,更能有效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加快落实市民化发展规划,保障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是当前人口发展政策的重要方向。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54-65. 本文来自织梦

[2]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9):80-87.

copyright dedecms

[3]王伟同.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尾效”研究[J].财贸经济,2012,(11):14-2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郑鑫.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4,(6):4-15. 本文来自织梦

[5]魏后凯,苏红键.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J].中国经济周刊,2014,(9):20-28.

本文来自织梦

[6]陈斌开,陆铭,钟宁桦.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0,(s1):62-71.

dedecms.com

[7]陆铭.玻璃幕墙下的劳动力流动——制度约束、社会互动与滞后的城市化[J].南方经济,2011,(6):23-37.

copyright dedecms

[8]王伟同.人口红利衰减、稳增长约束与人口城乡迁移速度[J].财经问题研究,2013,(10):91-96. dedecms.com

[9]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7-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

织梦好,好织梦

[11]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本文来自织梦

[12]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dedecms.com

(作者:王伟同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魏胜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 本文来自织梦


[1]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来度量资本存量,选用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额作为当年的新增投资变量,计算各省资本存量Kit:Kit=Iit+(1-δ)Kit-1,其中,Iit为i省第t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1998年为基期,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平减;初始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1998年全省资本存量,数据来源于单豪杰[9]、张军和章元[10]省际资本存量测算数据:δ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取δ=5&。 本文来自织梦

[2]大型城市所采取的落户积分制是一种典型的筛选机制,这是通过对个人的受教育情况、技能情况和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打分,将最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人群筛选出来。事实上,中小城市依靠积累缴纳社会保险年限落户的政策,也是一种人才筛选机制,这种筛选机制的标准是能否在城市获得长期稳定就业,而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就业本身就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素质且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因此,也是一种筛选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