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人口战略 > 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偏态分布

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偏态分布

发布时间:2016-11-17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数据,探讨行政等级是否通过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间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递进的正向作用关系。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力越大,越能集中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导致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出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因此,解决曰趋严重的“大城市病”和城市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就需要纠正行政权力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所产生的偏差,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低行政等级的城市配置,逐步缩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人口分布 城市行政等级 公共服务 人口规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问题提出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之间的分布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持续增强。在2003—2013年的10年间,中国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下)和超大城市(1000万人以上)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由17.7%上升到23.9%,大城市(100万人以上,500万人以下)的人口比重由51.9%变为53.4%,而中等城市(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小城市(50万人以下)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分别由23.2%、7.2%变为18.5%、4.3%。可见,中国城市人口分布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偏态分布状态。这种城市人口的偏态分布,在增强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其生产率[1]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公共及生活空间狭小、人口过密等问题,并对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出这种偏态分布呢?除了已经揭示的外部性、规模经济等经济原因和自然因素[2]之外,最新的一些研究强调了城市行政等级的作用。魏后凯(2014)指出,城市规模大小及增长与其行政等级的高低密切相关,随着行政等级的提高,城市人口呈现出指数递增的趋势[3]。这是由于政府在配置资源时的行政中心偏向以及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共同造成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差异。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大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对萎缩”的两极化现象,与资源配置的行政中心偏向和大城市偏向有关,这种资源配置的双重偏向及其相互强化效应,是导致城市增长两极化的根本原因[4]。王壶等(2015)利用1986—2011年中国城市数据构建有序响应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也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城市的人口规模越大[2]。王垚和年猛(2015)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指出,在控制影响城市发展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行政等级越高,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就越快、城市达到人口规模门槛值的时间就越早[5]。 dedecms.com

上述文献揭示了行政等级对于城市人口增长及分布的影响,为我们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虽然这些研究都从公共服务资源的角度解释行政等级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作用机理,但是没有从实证上检验三者的关系,有的研究仅仅在实证上检验了行政等级对人口规模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是行政权力的表征,而行政权力对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作用,如用行政手段引导或控制人口向某些城市流动、迁移,也有间接的作用,比如行政权力对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也就是说,表征行政权力的行政等级是通过影响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之间的配置而影响了城市人口分布。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公共服务水平,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国城市人口持续、稳定地向大城市集聚。在数量关系上,行政等级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系数在2.852~3.599,而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人口规模对数的影响系数在0.0229~0.0558。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后续内容作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依据已有研究文献,提出城市行政等级与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影响城市人口分布两个命题;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方法及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针对两个命题的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和讨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基本命题 dedecms.com

自古以来,行政职能是驱动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6],行政等级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各级各类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进而影响了城市人口的分布状态。具体而言,城市行政等级的高低代表了政府对城市的“偏爱”程度[5],这种“偏爱”直接体现在城市之间的行政权力、优惠政策及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差异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之间行政地位不平等而导致的资源配置能力差异,使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资源占有权和支配权,从而促进城市人口向高行政等级的城市集聚[5]。就全国和各省区市看,中央政府把较多的资源集中投向首都、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各省区政府则把资源较多投向省会或首府城市[3],其他行政等级较低的城市则在资源配置上遭到歧视和忽视[4]。在各级行政区的政府以其所在地城市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重点的“偏爱”下,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其行政等级必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就决定了不同行政等级之间的城市存在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于是,本文得到以下命题:

dedecms.com

命题1:城市行政等级是其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来自织梦

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从城市居民效用最大化来看,公共服务是决定居民效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公共服务是影响城市人口选择在什么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以及在城市间迁移的一个重要区位因子。如上所述,在一个行政区内,资源配置往往偏向于行政中心城市,因此,行政中心城市(主要是大城市)成为行政区内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而且,行政等级越高,城市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就越多。于是,为了获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人们在居住和迁移区位时常常优先考虑进入高行政等级的大城市。

本文来自织梦

在中国,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差异突出表现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大城市拥有总体水平高、相对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拥有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技能的医务人员和相对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内的医疗资源[7],同时,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公共科技和文化资源、便捷的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保障资源。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中,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所拥有的这些丰富而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具有相当的稀缺性。正是这种稀缺性导致了人口持续不断地向大城市集聚。尽管这些年来,无论是户籍居民,还是外来人口,对“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的各种压力及环境问题抱怨日增,但这些城市的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流出,相反,想进入这些城市的人仍在增加。这是因为,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享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及工作机会所产生的收益要远大于各种压力及环境问题带来的成本。于是,继续留在大城市就自然成为城市居民“痛并快乐着”的理性选择。其结果是,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命题:

dedecms.com

命题2: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其人口规模增长的一个驱动力,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合上述两个命题,不难推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行政等级越高,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力越大,其公共服务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对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应地,其人口规模也越大。因此,在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影响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人口将倾向于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集聚,从而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 内容来自dedecms

三、研究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一)模型设定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证明上述两个命题,本文将分别构建两个回归方程。针对命题1,将构建一个公共服务水平关于城市行政等级的方程。其被解释变量是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解释变量是该城市的行政等级。针对命题2,将构建一个城市人口规模关于公共服务水平的方程。其被解释变量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对数,解释变量是该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此外,本文在这两个方程中还分别引入其他控制变量。这两个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dedecms.com

score=α0+α1hie+α2control1+ε1(1)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score代表城市公共服务水平,hie代表城市的行政等级,control1为控制变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lnpop=β0+β1score+β2control2+ε2(2)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pop表示城市的人口规模,control2为控制变量。

内容来自dedecms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数值在1以上的变量,在模型中均以对数形式表示,这样可以减少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及单位根几率等数据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变量说明 织梦好,好织梦

1.公共服务水平(score)

dedecms.com

从人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服务、市内交通基础设施五大类别的公共服务。具体的指标说明见表1。

本文来自织梦

[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上述公共服务的具体作用各不相同,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综合衡量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具体地,用一个城市公共服务的总得分反映其公共服务水平。总得分越大,说明该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这也意味着,该城市拥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越多。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做主成分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所采集的变量数据做KMO检验。KMO值越大,表示原有变量越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反之,则越不适合。Kaiser给出了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经计算,样本的总体KMO值为0.935,说明本文所选择的变量非常适合用于主成分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根据有关研究经验[8],本文选择累计方差贡献率不低于0.85的前m个主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限于篇幅,具体数值略)显示,第2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0.857,所以取m=2。于是,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总得分(score)计算式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2.人口规模(pop)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的人口规模采用市辖区年末总人口来表示。本文通过各城市的人口规模分布来考察城市人口的集聚程度或分布状况。 dedecms.com

3.行政等级(hie)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魏后凯(2014)[3]的研究,本文将所选城市样本划分为四个等级,如表2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4.控制变量

内容来自dedecms

在方程(1)中,以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score)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行政等级(hie)为解释变量。相应的控制变量control1如下:

本文来自织梦

政府财政支出水平(gGDP):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占GDP比重。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会受到当地政府财政支出水平的影响。一般地,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越高,公共服务水平就越高。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发展水平(pGDP):人均GDP。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越强。 织梦好,好织梦

在方程(2)中,以城市人口规模的对数(lnpop)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公共服务水平(score)为解释变量。相应的控制变量control2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结构(sec):第二产业的比重。反映分析时段内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

内容来自dedecms

就业水平(lab):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城市的就业水平越高,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越大。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化水平(urb):市辖区年末常住人口与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之比。城市化水平也会对城市的人口集聚产生影响,二者呈正向关系。

copyright dedecms

收入水平(inco):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的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吸引人口集聚。

本文来自织梦

住房成本(houpri):住宅商品房的平均价格。住房成本也是人口流动必须考虑的因素,住房成本提高会降低人口的集聚程度。

织梦好,好织梦

(三)数据来源

dedecms.com

在考虑行政划分变动和数据缺失的情况后,本文选择了2003—2013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为市辖区数据。除住房价格外,其他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住房价格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所有通过货币表示的变量均调整成2003年的不变价格。另外,由于统计缺失而无法获得2003年和2004年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的数据,本文用商品房平均价格代替。

本文来自织梦

四、实证结果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 copyright dedecms

由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公共服务得分含负的数据,本文使用标准差衡量城市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差异。如图1所示,2003—2013年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的标准差逐渐上升,由0.142增大到0.203,增幅为42.51%。那么,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是否由行政等级不同导致的资源配置能力不同而形成的呢?本文描绘2003—2013年城市行政等级与公共服务水平关系的散点图并作出拟合曲线,如图2。从拟合曲线的趋势可以观察到,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行政等级呈现正相关关系。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公共服务水平得分越大,说明其公共服务水平越高。也就是说,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其行政等级所决定。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二)城市人口分布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由城市行政等级所决定的公共服务水平导致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使人口偏向选择在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具有稀缺及不可替代资源的高行政等级大型城市中居住和生活。这很可能造成城市人口呈现向大型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为了观察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本文用偏态系数来描述。偏态系数是用于判断数据分布规律性的指标。若偏态系数等于零,数据呈正态分布;若偏态系数大于零,说明数据的分布呈右偏;若偏态系数小于零,说明数据的分布呈左偏。由表3可以看出,2003—2013年城市人口分布的偏态系数均大于零,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呈右偏,即往大城市一侧偏向分布。从图3、图4也可观察出大部分人口集聚在大城市。而且,2003—2013年城市人口偏态系数从4.5575增大到5.1197,城市人口往大城市偏向(右偏)分布的总体趋势越来越强。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三)行政等级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上述对2003—2013年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分析已经表明,中国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在不断增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行政等级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对方程(1)进行估计来验证命题1。由于城市行政等级是非随时变的变量,因此,对方程(1)的估计分别采用混合OLS、随机效应的OLS、Hausman-Taylor、固定效应分解FEVD四种估计方法。表4是这四种估计方法的回归结果。从行政等级(hie)系数符号与统计显着性看,四个模型基本稳健。行政等级(hie)在四个模型中均统计显着,而且行政等级(hie)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score)的影响系数在2.852~3.599,说明城市行政等级(hie)与公共服务水平(score)呈现正相关关系。城市等级越高,公共服务水平也越高。因此,本文提出的命题1成立。行政等级作为城市行政权力的表征,它代表了政府对其所在地城市的“偏爱”程度,这种“偏爱”及行政权力直接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能力。在资源配置的行政中心偏向作用下,等级越高的城市对公共服务的支配权越大,因此表现出越高的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表4显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score)还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数(lnpGDP)的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四)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城市人口偏态分布的特征日趋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服务水平究竟对城市人口的这种分布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将对方程(2)进行估计以验证命题2。在对方程(2)进行估计时,本文分别使用了混合OLS、固定效应的OLS、固定效应的scc、系统GMM四种估计方法。在表5中,模型(4)、模型(5)均通过AR(2)和Hansen值,说明所选择的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内容来自dedecms

表5的回归结果显示,五个模型在变量系数符号及显着性上基本稳健。公共服务水平(score)在其中四个模型中显着,而且公共服务水平(score)对城市人口规模对数(lnpop)的影响系数在0.023~0.056。这意味着,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公共服务水平提高1单位,人口规模平均增长2.3%~5.6%。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命题2成立。从人的发展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影响居民的居住和迁移意愿。行政中心偏向作用下优质的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在少数行政等级较高的大型城市中,导致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在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人口在这些城市集聚。因此,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导致城市人口呈现偏态分布。另外,城市当期人口规模对数(lnpop)还受到上一期人口规模对数(L.lnpop)的影响,模型(5)显示,L.lnpop系数为0.580<1,说明城市人口增长最终会收敛于某个水平。除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Score),城市人口规模的对数(lnpop)还受到就业水平对数(lnlab)、城市化水平对数(lnurb)的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五、结论与启示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影响关系。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城市人口将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本文对2003—2013年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不断扩大,且城市的行政等级越高,其公共服务水平也越高;城市人口呈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使用混合OLS、随机效应的OLS、Hausman-Taylor、固定效应分解FEVD四种估计方法对方程(1)进行回归,结果证明命题1成立。使用混合OLS、固定效应的OLS、固定效应的scc、系统GMM四种估计方法对方程(2)进行回归,结果证明命题2也成立。具体表现为,城市的行政等级越高,其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进而有利于其人口规模扩张。其结果是,城市人口趋向于向大城市集聚,从而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这个过程的深层次原因是,城市的行政等级是其行政权力的表征。行政等级的差异意味着城市之间在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方面的行政权力差异。在以政府所在地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重点的偏好作用下,必然出现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现象。而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从生活和发展的需求看,具有选择高水平公共服务区位的强烈动机。因此,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就越能吸引人口聚集。于是,城市人口分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 内容来自dedecms

众所周知,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大城市病”加剧、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从表象上看,这些问题是城市人口向大城市一侧偏态分布的结果。但是,本文研究揭示出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导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制度改革纠正行政权力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所产生的偏差,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低行政等级的城市配置,增强其对人口的吸引力,从而逐步分散过度集聚于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口。同时,也应该看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大城市的集聚还有其自身的区位指向在起作用。因此,除了制度改革之外,还需要利用互联网、城市间合作等方式,让中小城市人口便利地共享大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J].世界经济,2011(6):3-25.

copyright dedecms

[2]王垚,王春华,洪俊杰,等.自然条件、行政等级与中国城市发展[J].管理世界,2015(1):41-50. copyright dedecms

[3]魏后凯.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4(1):4-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4(3):18-30.

内容来自dedecms

[5]王垚,年猛.政府“偏爱”与城市发展:以中国为例[J].财贸经济,2015(5):147-161. dedecms.com

[6]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copyright dedecms

[7]魏守华,周山人,千慧雄.中国城市规模偏差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4):5-17.

内容来自dedecms

[8]武力超,林子辰,关悦.中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8):72-86. 本文来自织梦


[1]这里选择公共服务资源的绝对量,是因为消费者在评价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时往往考虑的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总量而不关心人均量。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