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人口战略 > 我国“民工荒”问题动态解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民工荒”问题动态解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年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劳动力价格视角下“民工荒”问题的系统流图,并运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劳动力市场模拟运行,得出“民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长期以来给予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背离,而劳动力市场价格是宏观与微观因素系统作用的结果。在当前条件下,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和人力资本投资都能在提高农民工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农民工数量,但前者更有助于企业在相对较小的人力成本压力下增加农民工数量。解决“民工荒”问题,应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因素,按照劳动力市场规律,从企业、政府、农民工个人三个方面协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劳动力价格 农民工工资 系统动力学 人力资本 工资决定理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我国就业劳动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成为非农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民工潮”之后,从2003年开始珠江三角洲等地不同程度的“民工荒”却愈演愈烈,且近年来年轻农民工短缺尤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民工荒”,又怎样破解这一现象?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我国“民工荒”问题研究评述 dedecms.com

对上述现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民工荒”问题做过不同解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刘易斯拐点论,国内学者持此观点的以蔡昉等(2010,2011)为主,认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可供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赶不上对其需求的增长,继续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导致工资提高。这个转折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中国已迎来刘易斯拐点。也有学者认为,作出我国当前已迎来刘易斯拐点的判断为时尚早,“民工荒”问题并非意味着农民工供给总量短缺,而是表现:一方面结构性短缺,如年轻的、高技能的、女性农民工的短缺(王诚,2005),东南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短缺(许庆等,2013);另一方面,受到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如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就业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影响,国家惠农政策对农业劳动力选择的影响。还有学者则从微观视角提出,导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及农民工对此的反应,如企业管理者只将员工工资视为人力成本,忽视了工资本身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在管理实践中奉行通过压低工资以增加利润、积累资本的管理方式,导致农民工对长期的低工资做出离开城市返乡的回应(杨俊青,2013),因低工资以及无法获得城市福利导致就业满意度下降而做出返乡决策(程名望等,2013)。李贵成(2015)认为,“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是民工用脚投票的结果,是一种权利的自救。彭国华(2016)用技术能力匹配模型解释了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是低技术工作岗位跨区流动,加上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存在,使得低技能劳动者不必再往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俞晓勤、冯国强(2016)认为,产业转移程度的结构性差异是民工荒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产业转移与承接过程中地域层面的激烈竞争是导致民工荒不断扩散和持续的根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无论导致“民工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直接原因都是农民工本身的理性选择,他们在权衡了在城市打工与回农村务农或创业二者之间的成本收益之后,做出了离开城市返乡的决策(易露霞、黄蓉,2011)。那么,农民工工资水平是否确实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背离?如何有效解决“民工荒”问题?本文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价格角度,基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对“民工荒”现象进行动态解析。 copyright dedecms

三、关于我国农民工工资决定理论的研究

织梦好,好织梦

(一)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即为劳动力的价格。按照工资决定的主体来分,工资决定理论大致上可分为三大类: dedecms.com

第一类为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核心的个体差异决定工资的理论,认为由劳动者投入到教育、经验、体力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构成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不同个体因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则有不同的投资回报,这就形成了劳动者的工资。因此,个体会因各自的人力资本差异而获得不同的工资。 dedecms.com

第二类为以效率工资理论为代表的组织视角下的工资决定理论,认为员工工资与生产效率紧密相连,工资不能仅仅被视为企业的人力成本,也不是越低越好。工资提高会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而工作效率提高会使单位有效劳动成本下降,生产率得到提升。正是由于工资具有这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企业内部,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或劳动者保留工资的工资具有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一个组织要想吸纳、维系优秀员工,就必须将员工的工资保持在“领先型”,至少是“匹配型”的水平之上(曾湘泉,2013)。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类工资决定理论来自制度与政策视角,制度视角的理论认为决定工资的不是市场而是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标准工资制度、工会制度、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职业阶梯制度等(刘林平、张春泥,2007);政策视角的理论则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统一对工资的重要影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因限制了劳动力在地区、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流动,因而产生了工资差异和工资歧视问题,例如,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距,在总差距中的比例可达到30%(姚先国、赖普清,2004)。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宏观因素看,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决定受到上述三类理论所涉及到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在微观层面企业管理实践中,也受到企业管理理念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影响,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交互影响且循环反馈的。

copyright dedecms

(二)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的因果关系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合上述工资决定的影响因素,将农民工的工资决定归因于四个方面: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管理哲学、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以及政策和制度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工资水平与农民工数量的因果关系循环。 内容来自dedecms

当企业奉行工资是劳动生产率的促进因素时,则会提高工资,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利润的增加则会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劳动力的市场供需情况则会使农民工工资随供需力量强弱对比而波动,供大于需时,工资降低;供不应求时,工资增加;而工资的增减又会对农民工的供需数量产生反作用。制度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则表现为当制度因素(城镇化制度)使企业数量扩张,且为农民工进入城市提供就业保障或促进时,农民工被吸引来城市就业,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又通过影响供求关系而影响工资的变化;当政策因素(农业补贴政策)导致农民工做出返乡的决策,农民工数量减少,为了吸引农民工,工资又会有所增加。

织梦好,好织梦

(三)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的系统流图

织梦好,好织梦

系统动力学把世界上一切系统的运动假想成流体的运动,通过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来表示系统的结构。基于上述因果关系分析,考虑符合定量研究的要求并适用于模型建立之后的数据仿真,建立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如图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鉴于农民工工作时间上的不稳定性,图中所构建的模型将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的水平变量。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以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其工资决定的基础,基于Mincer工资方程,以教育贡献率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参数,得到农民工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月工资。因教育培训投资最直接地体现为受教育年限,且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的逐年变化数据可得。所以,尽管教育培训投资也是工资的函数,但在模型中将受教育年限作为外生变量处理,不再刻画工资对其的影响关系。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工资一劳动生产率一企业利润一企业就业人数一农民工人数一农民工工资的因果传递效应得到农民工月工资与农民工人数之间的动态反馈循环。考虑到企业新增农民工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积累所产生的学习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运用非守恒协流,引入农民工随工作时间积累而增加的经验,对劳动生产率进行调节。 织梦好,好织梦

最后,是制度与政策因素的作用,文章采用城镇化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作为影响因子,对农民工人数和工资起外生调节作用,之所以选择农村待转移农民工人数增减率作为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因子,是因为对于农业补贴政策所带来的农民工人数增减数据无法获得且难以准确推算,考虑到现实当中国家运用农业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使农业增收,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缓解因农村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所带来的农业生产不足问题,因此以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即农村待转移农民工人数的增减率作为对农业补贴政策所带来的农民工数量增减这一政策效应的替代指标。

内容来自dedecms

城镇化率的逐年提高增加了对农民工的需求量,而农村待转移农民工人数的逐年递减则减少了农民工的供给量,二者共同作用于农民工增加这一速率变量,使农民工人数这一存量指标产生变化,影响到与之对应的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农民工工资水平。通过模型中变量的逐年迭代,模拟在个体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共同作用下,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的动态变化轨迹。

copyright dedecms

系统流图所描绘的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变化的动态关系模型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如何,模型仿真结果是否能揭示“民工荒”的成因,并为提出“民工荒”问题的解决思路提供启示,将通过下文的数据整理分析和仿真运算进行检验和测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劳动力市场仿真的研究 织梦好,好织梦

(一)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版、《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5年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5年版和《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并参考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作为补充和验证,同时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和统计估计。为消除物价因素对指标之间关系的干扰,对农民工人均月工资收入用1978年的CPI指数进行了价格平减。 copyright dedecms

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表现出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主要在乡镇企业就业,表现为“离土不离乡”;第二阶段以进城打工为主,且迅速形成井喷式增长,表现为“民工潮”,并在不长的“民工潮”之后表现为1995-1997年因各种非国有企业之间兼并重组而出现的就业波动;第三阶段为非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阶段。因此,模型的数据仿真以1998年为起始年,模拟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来观察1999-2015年农民工工资与农民工数量的市场变化轨迹。模型中所涉及的参数,参考了以往文献的研究结果,将农民工的教育贡献率设置为5%,将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年增长率设置为3%,受教育年限的初始值设置为6.5。模型中农民工工资—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企业就业人数—农民工人数—农民工工资的因果传递效应,以非国有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各变量问关系的回归系数估计值。 copyright dedecms

城镇化率指数和待转移农民工人数指数分别表示城镇化率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增长情况,用以作为制度和政策因素影响农民工人数的因子,模型中以表函数形式表示,前者为递增趋势,故称为促进因子,后者为递减趋势,故称为制约因子。农民工平均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则以学习曲线理论为依据,构造了学习曲线函数,以农民工年均工作周数(按每周工作5个工作日计算)作为表征经验的指标,将参考经验按照农民工的实际年工作周数调查结果设置为40周,将新员工每年工作周数折半设置为20周。其余变量的初始值都以仿真起始年和相应基准年的实际数据或推算数据为准。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上述参数设置、回归估计结果以及其它相关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 PLE软件,列出运算方程,并进行仿真运算。 copyright dedecms

(二)劳动力市场仿真与模型应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仿真结果显示了仿真值与真值之间的对比关系,如图2所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从仿真结果来看,仿真值与真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二者之间的偏离主要从2003年开始凸显并逐年拉大,仿真结果与真值的对比关系与我国从2003年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的“民工荒”实情相吻合。仿真结果显示,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民工人数与其工资水平应表现出明显的同方向变化趋势,即逐年增长的农民工人数对应于其逐年增长的工资水平;然而,真值的发展趋势却表现出明显的自2003年开始的增速减缓趋势,亦即在企业实践中,不断积累的低工资逐年侵蚀着农民工的积极性,随着农民工工资水平(真值)越来越偏离劳动力市场价格(仿真值),市场所需要的农民工人数(仿真值)与实际就业的人数(真值)差距越来越大,“民工荒”愈演愈烈。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民工荒”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直接原因表现为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背离。

内容来自dedecms

应用该模型,通过调整反映农民工人力资本大小的受教育年限年增长率,可得到将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年增长率由3%提高到5%之后所带来的农民工工资变化和人数变化情况;通过调整影响农民工工作经验积累和投入程度的年均工作周数,可观察到将年均工作周数由40周提高到48周之后的工资变化和人数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图3可见,受教育年限增加与年均工作周数增加都会带来农民工人数和工资的增加;但二者相比,提高年均工作周数后农民工人数的增长更快一些,且工资增幅要小于由受教育年限增加所带来的工资增幅,可见,在当前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条件下,增加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使他们能够长期在城市居住和就业相对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来说,更能促进农民工进入非农产业,且对企业来说,工资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copyright dedecms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dedecms.com

(一)研究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将影响农民工工资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与农民工工资和农民工数量之间的关系整合在一个模型中,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模拟运行,得出研究结论:(1)从工资视角来看,“民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长期以来给予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背离;(2)劳动力市场价格是宏观与微观因素系统作用的结果,“民工荒”的出现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结果;(3)解决民工荒问题,应系统思考,从企业、政府、农民工三个方面寻求符合市场规律的解决办法。 织梦好,好织梦

(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

dedecms.com

1.企业应尊重劳动力市场规律,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观念对待和管理农民工。解决“民工荒”问题,企业应首先树立市场意识,顺应市场规律,将农民工与其他工人同等对待。企业必须转变盈利与管理模式——使用工资的激励职能,吸纳优秀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来获得竞争优势。 内容来自dedecms

2.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引导监督和服务作用。政府应做好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监督工作,解除农民工从事非农产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在出台有关诸如城镇化制度与农业补贴政策的同时,应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给予非国有企业融资、准入、税收等方面的倾斜性支持,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通过政府渠道或鼓励民间投资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培训、教育和咨询等服务,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使之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要求相适应。 织梦好,好织梦

3.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无论是“民工潮”还是“民工荒”,都是企业与农民工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民工荒”的出现尽管给了农民工增加其议价能力的机会,但也反映了农民工自身实际存在的素质低、就业机会少、选择余地小的择业劣势,当企业竞争逐渐走向知识与技能的竞争,资本与技术投入越来越多地替代劳动时,没有多少人力资本积累的农民工不再成为稀缺资源,必然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因此,解决“民工荒”问题,随着企业竞争逐渐走向高级阶段,农民工要通过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来增加未来的就业机会;对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也将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更高质量的人才。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7). 内容来自dedecms

[2]王诚.劳动力供求“拐点”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J].中国人口科学,2005(6). 织梦好,好织梦

[3]刘林平、张春泥.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7(6). 织梦好,好织梦

[4]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

copyright dedecms

[5]易露霞、黄蓉.我国农民工工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蔡昉、都阳.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学动态,2011(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内容来自dedecms

[8]许庆、刘守英、高汉.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消耗完毕——来自省、县和农户数据的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13(2). dedecms.com

[9]杨俊青.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山西为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3(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 本文来自织梦

[11]彭国华.技术能力匹配、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差异[J].经济研究,2015(1).

dedecms.com

[12]李贵成.用脚投票-权利自救下民工荒的一种解释框架[J].理论探讨,2015(3). copyright dedecms

[13]俞晓勤、冯国强.产业转移视角下民工荒问题产生的根源[J].产业观察,2016(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