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战略规划 > 产业转移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机理探析

产业转移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机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实现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是“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国土开发结构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产业转移对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新经济地理产业扩散模型分析发现,产业转移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存在紧密的联系,即产业转移通过影响产业空间布局、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作用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因此,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应当着力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来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产业转移;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空间布局;城乡一体化 copyright dedecms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copyright dedecms

国土开发空间主要是指各种经济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反映了以地理空间为载体的经济事物的区位关系和空间组织形态。当前,我国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较大、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不通畅、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错位、区域分工不合理、某些区域的协调发展出现危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在“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面对突出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来更好地促进我国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dedecms.com

产业转移主要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移动,对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会产生各种影响,那么,产业转移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作用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的呢?国内学术界关于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产业转移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涉及并不多,一些学者从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要求出发,研究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关系,提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的各种主张。庞娟(2000)针对当时区域发展的实践,运用梯度转移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背景,提出了应当将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发挥产业转移在促进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中的作用[1]。孙自铎(2004)认为,与政府转移支付等区域扶持政策相比,产业转移在消除区域差距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而且也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王兴中(2006)以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联系为对象,分析了我国区域间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和问题,认为要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李学鑫、苗长虹(2006)通过分析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实践,认为实施产业区域转移并不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正确思路,应当尽快调整中部崛起的思路,建立起“以中部内生的、自我发展的组织结构为主,外生作用为辅”的良性循环机制。刘远柱(2008)认为,区域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陈建军、葛宝琴(2008)以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为基点,通过对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分析以及对浙江和江西产业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要实现区域产业转移,就必须构建一套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生机制,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来实现[2]。郑重、于光、周永章、高全(2009)以资源环境一体化为背景,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产业联动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少军(2009)、刘志彪和张少军(2010)提出了要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实施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我国的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产业价值链,发挥学习曲线效应,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的协调发展[3]。李春梅、李亚兵(2015)构建了要素流动传导下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转移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4]。郭力(2015)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系统分析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对城市产出及城市体系演变的影响机理[5]。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拟在学习、借鉴以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模型对产业转移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的机理进行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理论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在这里采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模型对产业转移与CP结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模型假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两个地区,两个部门(工业部门M,农业部门A),两种要素(劳动L,中间产品I)。 织梦好,好织梦

(2)工业部门M处于垄断竞争状态,需要劳动L和中间产品I两种要素,区际间有运输成本T,而区域内不存在运输成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6)各地区劳动力固定,只能在区域内工农部门之间流动,不能在区域间流动。 内容来自dedecms

(7)经济增长是外生的,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效率水平而被视为增加了所有初始要素,效率水平用L来表示,农业劳动力和工业劳动力效率单位的数量分别用Lλi和(1-λj)L来表示。

织梦好,好织梦

(8)工业品的支出份额是可变的,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呈现线性的递增趋势。

织梦好,好织梦

2.基本模型 dedecms.com

考虑以上假定,修正后的中间产品模型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品价格指数方程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把技术进步引入到模型中,将就业量由原来的Xi效率单位数量Lλi。 copyright dedecms

效率单位劳动的工资方程: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方程(4)我们可以发现,初始产业在某个区域集中并形成工业中心,然后开始向其它地区扩散。在这里,需要通过寻找持续点的方法来确定产业开始从工业中心向其它地区扩散的点。假设有两个区域,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区域1,因此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λ1=0 R入2=0,根据这个结果和方程(1)和(2),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区域的相对工资率水平为: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w1=A′(1-λ1)与方程(9)可以确定w1和λ1的值,进而得出E1和E2的值,于是,可以计算出维持条件方程,再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一个关于L和T之间的不等式L≤f(T),如下图表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3.模型分析与结论

本文来自织梦

如图l所示,SS曲线代表核心—边缘结构的维持条件,在SS曲线以下(区域I),工业生产集中在区域1的核心—边缘结构处于维持状态;在SS曲线以上,这个核心—边缘结构难以维持,会出现变化。这就表明,技术进步会对初始的核心—边缘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品需求增长要比以往更加迅速,当工业生产集中在区域1的核心—边缘结构里,W1和λi都会上升,于是导致区域2更加具有吸引厂商的条件,可能成为产业转移的接收地。当原有的核心—边缘结构由于技术的进步难以维持时,产业发生了扩散或转移,区域1和区域2的实际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实现均衡为止。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作用,产业向区域2的转移会大大增加区域2的厂商和劳动力的数量,扩大区域2的市场规模,又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厂商和劳动力进入,于是,这种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过程,会逐步缩小区域2与区域1的差距,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进而实现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的均衡。而这里的核心区域1和边缘区域2反映的是经济空间分布的状态,既可以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格局,也可以是城市与乡村的分布。由此可见,产业转移的发生,会通过影响产业的空间分布、区域的协调发展与城乡的一体化来作用于整个国土开发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产业扩散模型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理论,下面构建了一个框架图,以全面呈现产业转移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的机理。如图2所示,产业转移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第一条路径就是通过作用于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市场要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区域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影响产业的空间布局;第二条路径就是通过作用于城镇化发展、城乡产业联动、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来影响城乡一体化;第三条路径就是通过作用于区域差距、经济空间分布、区域分工合作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机理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产业转移与产业的空间布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和经济区域,特定的产业在特定的空间形成了特定的产业空间结构,即产业的布局。产业转移是一定条件引起的各类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产业转移的发生必然对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直接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产业转移影响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转移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移动,产业转移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以资本的区域配置为例,微观角度看,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份额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会对生产区位进行重新选择,通过资本投资在新的区位布置生产线或者采取跨区域参资、收购与合资等形式,实现产业的顺利转移。

织梦好,好织梦

不均衡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结论,其典型特征就是中心—外围模式,这里就以中心—外围模式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A为核心区,B为外围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就是,A由于强大的集聚力集中了整个区域的大部分资本和产业,获得了发展的先机和优势,而B在竞争中完全处于附属地位,与A区域的差距明显拉大。随着A经济的不断发展,集聚效应已经达到了最佳水平,资本在A的平均利润率开始下降,区域间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于是扩散效应开始显现,A区域的部分产业开始向B地区转移,随之而来的就是A区域的大量资本通过产业投资这个载体,流入到8地区,从而大大改变B区域的资本存量结构,充实了B区域的资本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B区域资本短缺的发展瓶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产业转移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转移影响区域产业结构是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的。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产业转移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产值结构。产业转移是一个区域的产业或企业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它给转出区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该产业产值的相对减少,而给承接区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该产业产值的绝对增加。产业转移承接区的制造业产值在地区各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就会明显上升,相应地,传统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这直接导致承接区产业的产值结构发生变化。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产业转移通过改变区域技术结构来间接影响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产业转移会影响技术的区域配置,并大大改善产业转移承接区的技术结构,提高该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这样就会大大改变该地区的劳动生产方式乃至生产结构,相对于原有落后的传统产业而言,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原有的区域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三是产业转移也通过改变区域需求结构来间接影响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区域需求结构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变量,区域需求结构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个人消费需求结构、投资需求结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比例等,这些比例关系的变化都可能会直接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dedecms.com

此外,产业转移还会通过影响区域市场需求、区域价格水平等区域市场因素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本文来自织梦

3.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基础设施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1)产业转移影响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性因素,它反映了区域与外界进行物流和人流交流的通畅便利程度,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管道等各种交通条件的方便程度。而产业转移的真正发生可能会对这一系列的交通条件产生作用,从而影响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由于区域供需条件的变化,作为发达区域的产业转出区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利用承接区丰富资源的需要,开始向承接区转移部分行业。当地政府和迁入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所转移的产业在承接区的顺利投资,必然要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新的更完备、更立体、更开放的交通运输体系应运而生,区域内的交通网逐步形成,并打通了与区域外的交通联系,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条件以及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 本文来自织梦

(2)产业转移影响区域信息条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条件成为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信息、商品信息、技术信息和金融信息等。区域产业转移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一个区域的信息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业的区域分布。区域产业转移发生后,开放发达的产业转出区向封闭落后的产业承接区转出一系列制造业,这些产业进入到产业承接区后,就直接架起了两个区域产业联系的通道,大大改善了承接区的信息条件,逐步形成了一个方便流通的区域信息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二)产业转移与城乡一体化

dedecms.com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典型的空间结构特征,城市集聚了众多先进的工业化部门,农村则集中发展传统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三农”问题,城市和农村发展失衡,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不合理的困境。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城乡产业联动、城乡市场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而产业转移会对以上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1.产业转移与城镇化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转移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而产业转移也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解决城镇化问题的着力点应该是加快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对于产业转移区而言,该区域向周边区域转移出部分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可以起到“腾笼换鸟”的效果,更大的产业空间和土地空间被释放出来,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集中,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及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于产业承接区而言,产业转移会给该区域带入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迁入的产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取代原有传统落后的产业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大推进了当地工业化的进程。随着该区域产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配套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第三产业也取得快速发展,更多的劳动力被吸纳进来,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又进一步提高了承接发达区域更高层次产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联动 copyright dedecms

(1)产业转移影响城乡产业分工。城乡产业分工的合理化是城乡产业联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区域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促进城乡产业的合理分工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达区域向周边的不发达区域转移大量产业后,不发达区域获得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城乡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快速发展,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地区产业逐步被纳入到城镇产业体系,二者逐渐融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明显的产业合作关系。 内容来自dedecms

(2)产业转移影响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过程,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内容。产业转移通过直接投资、企业迁移等方式会对产业承接区的农业产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随着区域产业的转移,乡村不断受到外来产业和城镇工业的辐射,农业加工业和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得到延伸,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其次,产业转移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产业空间,从而导致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从过去分散不稳定的生产布局,向集中稳定的生产布局转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区域化农业生产基地;再次,区域产业转移影响农业的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群逐渐成长起来,各种生产要素向这些龙头企业和企业群集中,进一步扩大了龙头企业和企业群的规模,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最后,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向企业转变,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道路。 copyright dedecms

3.产业转移与城乡市场融合

本文来自织梦

(1)产业转移影响城乡要素市场融合。城乡要素市场的分割,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原因。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推进,使得一系列的产业(主要是工业)从发达区域转移到不发达区域,不发达区域承接这些产业后,整个市场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城乡要素市场更加活跃。这些产业的大量进入,对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产生了强烈需求,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生产要素快速流动起来。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要素市场被强大的集聚力所吸引,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镇,与土地、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一并投入到产业中,更大的生产要素流通开始出现,推动了跨城乡、跨区域和跨所有制界限的统一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城乡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城乡要素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copyright dedecms

(2)产业转移影响城乡商品市场融合。城乡商品市场的分割,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阻碍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产业间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换,农业产品价格与工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长期存在,扭曲了城乡商品市场的交换关系。区域产业转移的发生,使得产业承接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农业产品在产业间的流动更加活跃,直接加快了城乡商品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三)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产业转移通过缩小区域差距、经济空间分布、区域分工合作等途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1.产业转移与区域差距缩小

dedecms.com

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和长期存在,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鼓励产业在区域之间进行转移,引导生产要素流通,可以起到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首先,产业转移可以优化发达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区域将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落后区域,既可以延长这些产业的生命周期,又可以促使发达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具有发展潜力且能立足于国际产业价值链顶端的关键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其次,产业转移是形成落后区域经济自我发展机制的重要推动力。落后区域引进发达区域的各类产业,吸收了大量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与当地的区域比较优势相结合,淘汰落后传统产业,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落后区域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再次,产业转移是形成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当发达区域开始向落后区域转移一系列产业后,落后区域可以充分利用进入的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改变相对落后的发展状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渐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织梦好,好织梦

2.产业转移与经济空间分布 本文来自织梦

经济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失衡集中表现在经济与人口之间和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空间失衡,这两个失衡是导致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成因。通过区域产业转移,引导经济活动合理分布,可以起到促进经济空间分布均衡化的作用,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促进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一是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在空间上的布局来促进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转移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于自身而言,转移这些产业可以更好地缓解因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过度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实现自身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度化、合理化;对于落后区域而言,可以进一步促进自身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在总量和规模上的快速追赶,逐步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二是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环境综合利用率来促进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发达区域将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源富足的落后区域,可以提高落后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更大程度实现资源的价值,既很好地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又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copyright dedecms

区域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优化城市群、经济轴带空间结构来促进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协调。一方面,发达区域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将一些挤占发展空间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产生“腾笼换鸟”的效果,产业转移腾出的发展空间可以用于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群对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与人口协同集聚的格局;另一方面,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转移的一系列产业,可以与当地的比较优势相结合,成为不发达区域城市群形成和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城市群凭借外来的产业及其带来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dedecms.com

3.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合作

dedecms.com

区域经济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区域分工合作是区域经济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区域经济增长要求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推动区域分工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关系的合理化乃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区域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促进区域产业分工深化和区域合作发展两个途径来实现。 copyright dedecms

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深化,即有效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进发达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落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是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各地区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发达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通过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生产要素,集中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行业,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比较优势。落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等方面,这些区域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承接来自发达区域的相关产业,充分地将产业与自身的比较优势相结合,激发出产业发展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区域产业转移有助于促进区域合作的广度、深度发展。随着区域产业转移的加快,各地区、各省份、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更加密切,产业的布局和商品服务的贸易等各项内容会逐步突破原有地域的界限,向更广的地域空间流动,选择最优的区位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由此,各地区、各省份、各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市场逐步走向一体化,产业联动效应和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大量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覆盖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纷纷建立,区域合作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低层次的物资商品贸易,还向资本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信息合作和生产合作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发展,而且区域合作的内容在规模、结构上不断高级化。

织梦好,好织梦

四、结论 织梦好,好织梦

综上分析,产业转移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产业转移通过作用于产业的空间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来影响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研究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来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具有新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庞娟.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理论与改革,2000,(3). copyright dedecms

[2]陈建军,葛宝琴.区域协调发展内生机制的理论研究——以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为基点[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dedecms.com

[3]刘志彪,张少军.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6).

内容来自dedecms

[4]李春梅,李亚兵.产业结构优化与区际产业转移:理论与模型[J].兰州学刊,2015,(11). dedecms.com

[5]郭力.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化体系调整——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城市研究,2015,(12). 内容来自dedecms

[6]安虎森,等.新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