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产业综合 > 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分析

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分工出现了新的调整。在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区部分产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转入的产业在承接区生存,不仅从新市场环境获得要素,也会给新环境带来福利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产业转移与福利改善构成互动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产业与福利之间良性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转移;福利效应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文献综述

copyright dedecms

长三角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断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从总的趋势来看,表现为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的转移,特别是长三角核心区制造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产业从转出地转移到承接地后,必然会对承接地产生反馈效应,这种效应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公共福利改善。经济发展与福利共享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1]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促进公共福利改善,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外主流经济学关于产业转移效应的主要理论有:以韦伯(Max Weber)与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为代表的集聚产业转移理论;以小岛清(Kiyoshi Kojima)、赤松要((Kaname Akamatsu)与弗农(Vernon Lomax Smith)等为代表的比较优势产业转移理论;还有以刘易斯((W.A.Lewis)、拉尼斯(Gustav.Ranis)和费景汉(John C.H.Fei)等基于劳动力流动的产业转移理论。这些理论都基本肯定产业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copyright dedecms

国外专门研究产业转移福利效应的文献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肯定产业转移聚集能够提升承接地区域的总体福利水平。Fujita et al(2003)用中心——外围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结合开展的研究表明,在均衡状态下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中心区域的产业聚集,不仅有助于中心区域公共福利提升,而且也对承接地外围区域具有扩散效应,提升外围区域公共福利水平。Norman et al(2004)、Pfltiger et al(2008)的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另一类认可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中心区域的福利效应,但否定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外围区域公共福利的积极影响,他们认为,当模型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下,承接地中心区域可以从产业聚集获得福利增益,但外围区域难以获得福利效应,甚至会福利受损。两类观点对中心——外围的产业福利作用认知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都肯定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研究,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与产业分布均衡情况高度相关,如,安虎森(2007)认为,产业分布越趋不均衡,承接区福利受损者的损失通常大于福利获益者的增益,进而加大区域人员的福利差距;反之,产业分布越趋均衡,越会缩小区域人员的福利差距。[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心——外围之间福利未必具有负相关性,王洪光(2007)的研究表明,产业转移改善中心区域的福利,并不必然以牺牲外围区域福利为代价。[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与区域福利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吴颖等(2008)认为,产业转移形成产业聚集,聚集度较高的区域,福利能够得到改善,而一旦超出最优聚集区域,福利会受到损害。[4]

dedecms.com

上述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福利效应研究的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略有不同,但均侧重静态均衡分析,都是基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能不能从产业动态演化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为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提供新的理论支撑?近些年兴起的演化经济学,源于生物学理论的研究理念,主张动态演化的有机世界观,注重对“变化”的研究,这跟新古典经济学静态存在的机械世界观不同。演化经济学不乏企业群成长与产业迁移方面的研究理念,主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并非唯一的、单向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循环因果关系。”[5]产业转移带来福利改善,福利改善也促进产业转移,这些理论都为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基于此,本文拟运用演化经济学研究范式,尝试对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进行研究。

copyright dedecms

二、产业转移福利效应的理论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产业转移福利效应的形成机理

copyright dedecms

演化经济学通过对大量生物学范畴的隐喻,将基因、变异、选择、复制等引入经济学分析范式之中,“选择”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在生物进化论中,自然界生物种群的迁移、繁衍,与自然选择息息相关。自然选择意指自然界中保留下来的都是那些适合环境条件(比如食物、空间、气候等)的生物,不适合环境条件的最终都会被淘汰。自然选择引起遗传和变异作用,新的物种形成与旧的物种灭绝,是自然选择的一体两面。[6]演化经济学认为,市场竞争机制相当于经济体系的自然选择机制,产业移出与转入,也是经济系统综合因素选择决定。而选择机制的重要因素是主体能动性,包括主体满意度、对利润的偏好等,福利恰恰是最集中的体现。总体上有助于改善主体福利的产业能够成功存活下来,满足不了主体福利期望的产业则被市场淘汰。 copyright dedecms

(1)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公共福利的需求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由于演化经济学的选择机制,产业转移的选择结果形成产业聚集,产业聚集总是伴随着人口聚集,势必引致公共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产业聚集形成对劳动力尤其熟练劳动力的聚集选择。经过市场选择检验的产业,其生产活动的聚集能够提供数量更多、待遇更高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与熟练劳动力汇集到产业承接区,形成对政府公共福利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聚集的选择机制有助于提高区域劳动生产率,增加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引致居民公共福利需求的增加。产业的空间聚集也形成交易成本选择,服务于移入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只有不断提高效率、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就是说,产业转移为知识与技术的外溢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收入水平,形成对于公共福利需求的增加效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产业聚集提高区域公共福利的供给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演化经济学认为,选择机制同样考验产业转移中的政府服务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公共福利服务,才能吸引和留住相应水平的产业。而公共福利改善势必带来产业聚集效应,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增加区域税收总量和财政的福利支出,进而提高区域公共福利供给能力。选择机制作用的结果,相对于非产业承接区来说,产业承接区聚集大量企业,区域内部的企业实质上获得了利于经济交易的额外租金,企业获得更高创收能力。正是产业聚集租金,使得企业可以承受一定范围内相对高一些的征税。聚集选择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不必担心因为提高流动要素的征税引发产业外移。演化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选择关系与选择机制的存在,尽管产业资本具有较高流动性,承接区政府仍可以对产业聚集产生的“聚集租金”征税,只要在合适范围内,不必担心产业迁移出去。例如,我国产业转移自东而西,形成梯度转移态势,就是由于东中部较高的产业聚集度产生的“聚集租金”优于西部地区,中部与东部地区产业具有承受政府税负的更高能力。产业聚集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政,进而提高了政府公共福利供给能力,就业水平、工资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福利支出大幅提高。 织梦好,好织梦

2.产业转移区域福利效应的理论模型 织梦好,好织梦

产业承接区一定时期内由于产业新因素的变化,引起福利变化的趋势,可以称为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从对福利水平造成改善或者损失的角度,福利效应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从主体角度来看,区域福利效应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个部分。[7]产业承接区应该力避区域福利负效应的产生,积极争取区域福利正效应,使本地区缩小甚至消弭与发达地区福利水平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对居民来说,福利正效应表现为就业改善、收入增长、物价稳定、环境友好、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等;对企业来说,福利正效应表现为经营效益增长、要素成本的下降、企业外部环境改善等;对政府来说,福利正效应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财政的福利支出宽松、采购水平提高等。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上述分析,区域福利函数可以表达为:

织梦好,好织梦

W=W1+W2+W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W表示区域福利总体水平,W1表示居民福利水平函数,W2表示企业福利水平函数,W3表示政府福利水平函数。

dedecms.com

各函数的具体变量设定如下:居民福利水平函数中,PL表示生活要素的价格,QL表示生活要素的供给量,V表示产业迁移造成的单位排污量,QK表示产业排污规模,PC表示产业产品单价,p表示产业集聚竞争引起的单价折扣率(%),R表示产业利税上缴量,r表示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占利税的比例(%),h表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支出占利税的比例(%);企业福利水平函数中,Q表示企业的产出与效益,C表示生产成本;政府福利水平函数中,R表示产业创造的政府利税,△PS表示产业转移带来的政府土地获益。 织梦好,好织梦

由函数关系可得: copyright dedecms

W1=PLQL+△PS+PCP+Rr+Rh-VQK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W2=Q-C 织梦好,好织梦

W3=R+△PS

本文来自织梦

根据以上设定,区域福利函数可表示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W=PLQL+△PS+PCP+Rr+Rh-VQK+Q-C+R+△PS dedecms.com

且△W=△W1+△W2+△W3,其中,△W表示产业转移形成的福利增量,由居民福利增量、企业福利增量和政府福利增量3个部分构成。从产业转移的福利函数分析,可见产业转移福利效应根源于生产要素跨区流动,W函数表达的是区域福利效应的理论模型。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福利效应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1.实证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从实证分析来看,区域福利效应函数的各个变量跟实践中的相关统计指标并非一一对应,但总的来说,理论模型包括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这些主体的福利效应都可以得到统计指标的支持,因而可以对产业承接区福利效应加以实证分析。

dedecms.com

根据经济学乘数原理,一个变量(产业投资)的变化会引起关联变量(如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化;经济计量学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系数β,正好能恰当反映类似变化。产业转移福利效应包括产业投资增加带来的居民就业、产业利润、政府收入与环境污染等正效应和负效应,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系数去反映产业转移的增量福利效应。 内容来自dedecms

下面运用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分析产业转移与福利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考察就业量(居民福利效应U)、企业利润(企业福利效应R)、财政收入(政府福利效应G)和环境污染情况(环境福利效应H)。其中,It表示外来投资量,Ut表示安徽的就业量,Rt表示安徽的企业利润,Gt表示安徽的财政收入水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内容来自dedecms

(1)ADF的平稳度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ADF平稳性检验是因果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必须通过检验确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运用Eviews软件,对于U、R、G、H、I序列,检验发现,t值都不大于5%水平下的DF值,拒绝原假设H0:δ=0,则δP<0,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可见U、R、G、H、I序列满足平稳时间序列。 copyright dedecms

(2)模型参数与检验

本文来自织梦

一阶自回归滞后变量模型构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Ut=β0+β1DtIt+β2T+β3Ut-1+μt;

本文来自织梦

Rt=β0+β1DtIt+β2T+β3Rt-1+μt; 织梦好,好织梦

Gt=β0+β1DtIt+β2T+β3Gt-1+μt 本文来自织梦

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织梦好,好织梦

Ht=β0+β1DtIt+β2T+β3Rt-1+μt

内容来自dedecms

(3)结果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运用2010~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经过Eviews软件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产业投资转入每增加1%。引发居民就业量、产业利润、政府财政收入、区域污染水平相应增加;根据上述关于“福利效应是地区产业转入引发的增量效应”的界定,总体福利效应中,居民福利效应是0.01358;企业福利效应是0.19227;政府福利效应是0.23669;环境福利效应是负面的,为-0.00022。分析结果显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承接区获得福利效应最大的是地方政府,其次为企业,较小的是居民。同时,产业转移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福利受损,需要重视环境治理。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2.统计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从演化经济学视角来看,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福利改善形成互动关系,经济关系决定财富增长与分配,进而决定着福利水平;福利改善效应决定产业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而决定持续发展的经济能力。如同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那些适合于环境条件(如食物、活动空间、水文、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会被淘汰,产业转移也是这样,最后能成功生存发展的,是那些适应承接区企业环境,充分利用承接区资源要素,并能进行福利回馈的产业。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其要素条件使制造业为主的大量产业找到了合适的发展环境。安徽在这轮产业转移中的条件得天独厚,与长三角地区地理相连、往来频繁,使其成为长三角向中西部辐射的前站。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6年,安徽8市入围长三角城市群,合肥更被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是安徽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为10.8%,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2263.4亿元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22005.6亿元,约增一倍。[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示范区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等8个地级市以及六安市一区一县,其与长三角交流便捷,经济发展基础良好,更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系统优势,在政策上也获得国家更多支持,加速产业承接和规模扩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和经济方面,也体现在地区福利水平改善方面。统计表明,产业转移是带动地区福利改善的变动因素和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企业吸纳就业和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政府财政收入、社会福利支出与环境外部性等指标得到印证。

copyright dedecms

2010年以来,安徽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尽管也引入了一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但发展较好的还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从统计分析来看,主要因为制造业更适应安徽当前产业环境,并能与地区实现福利改善良性互动,就业与工资水平呈现不断提高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是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较快的时期。2000~2014年,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增长近100%,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增长-37%,非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远超国有企业,统计显示,其间新增非国有企业近九成来自于长三角产业转移。从人均工资来看,2000~2014年,在岗职工工资大幅提高,增长近8倍。可见,安徽省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了地区就业水平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双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出口增长明显,带动了安徽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从表3可见,2000年以来,安徽省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较2000年增长了10多倍,其中,2010年增速高达33.0%,此时正值安徽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转移促使财政收入得到飞速增长,政府改善公共福利具备了更厚实的财政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福利支出环境更加宽松。从表4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安徽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的支出大幅提升。2014年社会福利救济支出较2000年增长近13倍,增长较显着的是2010年前后;2014年社会保障支出较2000年增长近30倍,增长较显着的同样是在2010年前后。社会福利支出的惊人增幅,反映出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教育和医疗卫生属于地区居民特别关心的指标,集中反映了公共福利水准。从表5可知,2000~2014年,安徽省在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约13倍、35倍,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其中,2010年前后的增长表现特别突出。产业转移带来的福利效应十分显着,安徽居民得以享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地区居民福利改善明显。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演化经济学认为,产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产业转移的地区福利效应,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安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尽管就业水平、财政收入、福利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等均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显着改善,但是,其制造业发展所引发的环境负外部性导致区域福利受损。随着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不断移入,工业废水特别是工业废气、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明显增加,从表6分析可见,2000~2014年,工业废气与废物的排放量分别增长了641%、326%,这些污染物的大量增加,形成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负效应。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增加环保方面的投入,2000~2014年间,环保设施投资额增长高达401%。一方面,环境治理的成效难于立竿见影;另一方面,高企的环保投资冲击了财政的福利支出,给安徽居民造成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无论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和统计分析,结果都表明,安徽省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产业聚集总体提高了区域福利水平;福利水平的改善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合适的经济环境,二者构成了互相作用的自组织系统,共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产业转移已经引发环境污染,给区域福利的造成负效应,虽然目前污染程度尚处于可控范畴,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吸纳产业转入的同时加强环境治理。 内容来自dedecms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根据演化经济学的动态系统理念,安徽下一步必须大力促进产业与福利良性互动,推动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就需要结合产业转移实际,在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加大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从多方面着手形成政策合力。

织梦好,好织梦

1.总体思路 dedecms.com

从实际来看,安徽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具体政策,切实加强具体工作指导与协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措施,有序推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福利改善。应抓住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契机,结合中央和全省的“十三五”规划大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区域分工与部门合作。重点是以产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跟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紧密结合,同时,明确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找准产业布局的功能定位,力求规划的系统性与具体性有机结合。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应体现艺术性,政策体系以若干重点政策为主,在重点政策框架内出台相关辅助政策与实施办法,构建有梯度、分层次的产业政策体系。应善于把握政策制定的节奏,既注重发挥新政策的感召力,又保持跟前期政策的连贯性,提高产业转移政策的科学性、可预期性和吸引力,为地区产业发展与福利改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2.具体方案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产业政策。产业转移固然有其内在规律,但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力度,与地区产业政策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徽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重视产业政策的研制和落实,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形成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有序竞争降低产业成本,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产业转移服务能力,支持产业转移的配套服务业发展,鼓励相关财政专项优先投入重点产业转移项目,简化企业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发挥产业示范园区的政策示范效应,加大地方财政扶持,确保产业转移园区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dedecms.com

第二,就业政策。劳动力是安徽本轮产业转移中的优势资源,必须通过合理就业政策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就业更是居民福利改善的基础,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保障居民享有体面的福利。安徽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产业转移政策的重要目标,鼓励产业带动就业,通过就业支持产业;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大重点对象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资金使用办法,加强紧缺急需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税费优惠政策。在税收优惠方面,基本原则是要综合考虑企业投资收益与地方政府财政收益。安徽各级政府应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产业因势利导,对龙头产业和福利效益好的给予更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其发展;对于给区域福利带来不利影响的产业不实行优惠,甚至设置税收门槛。尽可能少出台优惠的专项政策,避免不公平竞争,重点项目可作为“一事一议”或比照相关政策执行;优惠税目宜简不宜繁,优惠期限宜长不宜短。在收费减免方面,对那些重点项目和改善就业的重点企业,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并严格减免的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不断高企的地价成为产业转移商务成本降低的一大障碍。安徽各级政府需要重视土地政策创新,明确政府土地出让纯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造的补贴,或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奖励,奖励应综合考虑企业投资规模、强度和科技含量与纳税贡献等;对于重点建设的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给予用地指标倾斜,保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用地需要。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公共服务政策。公共服务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着筑巢引凤的作用。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受到其他省份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各级政府应出台政策促进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服务环境,吸引长三角的产业转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坚持规范、透明、公平的办事原则,降低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一站式、跟踪式、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支持金融会计、保险咨询、研发开发、配送检测等服务机构发展,利用市场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copyright dedecms

第六,生态环保政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重大负面福利效应,地方政府应明确产业类型和转入标准,保证经济协调与永续发展。就安徽省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必须制定严格的产业承接准入政策,不能为做大GDP而不加选择承接项目,对于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谨慎引入;另一方面,处理好产业引入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有些产业存在一定污染,但非常符合地区产业结构布局要求,就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产业转移园区”真正建设为“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正福利效应。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学季刊,2011,(02):691-708.

dedecms.com

[2]安虎森.产业空间分布、收入差异和政府的有效调控:三论区域协调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07,(04):33-41. 本文来自织梦

[3]王洪光.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含有移民和中间产品革新的模型[J].南方经济,2007,(05):22-31.

内容来自dedecms

[4]吴颖,蒲勇健.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方法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8,(01):106-115. copyright dedecms

[5][奥]卡尔·门格尔着,姚中秋译.经济学方法论探索[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67-6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英]达尔文着,周建人等译.物种起源[M].商务印书馆,2009.43-44. 织梦好,好织梦

[7]孙浩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1):148-154. 本文来自织梦

[8]丁海中.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6-27.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