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人口战略 > 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抓手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武城经验

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抓手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武城经验

发布时间:2017-08-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改革内参》2017年第23期 浏览:【字体:

中共武城县委 武城县人民政府 dedecms.com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2014年7月,李克强总理来德州视察时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县和重点镇是集聚人口和优化城镇结构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武城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号召,坚持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抓手,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探索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步提高、户籍人口和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的有效路径。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主要做法 dedecms.com

一是围绕“离得开”,保障农民权益不变,确保农业转移人口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才能让农民放心进城、安心进城。为了让农民“进城不失权”,一方面,创新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度,为进城落户农民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书》,切实保障他们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及这“三权”的合法继承权不变,为进城落户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截至目前,已为进城落户农民办理《备案证书》2000多户。另一方面,结合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土地进行规范流转,为规范流转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以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目前,全县流转土地25.3万亩,实现了“农民离乡不离地,不种有收益”。同时,为降低抵押贷款风险,创新建立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保障了农银双方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45家,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300多万元。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围绕“进得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农业转移人口想进进得来、想回回得去。武城县制定了以“人才引进无门槛、投资经商无限制、农民进城无忧虑、流动人口落户无压力,放宽集体户、家庭户,落实居住证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无一放宽一落实”落户政策,全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机制,确保农民来去自由,进退有路。同时,为农民进城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全面简化落户程序,当事入凭户口本、房产证明等,5分钟就能完成落户。在抓好“放”和“服”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管”的文章,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严禁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非法回流、非法争利,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dedecms

三是围绕“留得住”,推进就业创业,确保农业转移人口有稳定收入、有生活保障。武城县坚持推进三产融合,做大经济总量,筑牢城镇化根基,让农民从“候鸟式”迁徙变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路和致富经。一是强化“产”的发展支撑。全力推动新材料(玻璃钢)、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膨胀发展。2016年新上优质产业项目46个,新注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300家,新增城镇非农就业岗位5300多个。二是强化“城”的载体支撑。深入开展“两区同建”提升拓展工程。“提升工程”即抓好农村新型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实现农村新型社区居住水平和致富载体“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提升农村社区33个,规划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6个,每年可为农民提供就地就业岗位1000多个,人均增加薪金性收入1200多元。“拓展工程”即对不适合整村迁建的村庄,开展“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试点,建立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有偿退出机制。目前,已有17个村开展这项工作,盘活农村宅基地640多亩,走活了“两区同建”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强化“业”的生活支撑。加大进城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努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能力,2016年开展培训35期2000多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万元,确保转移农民有稳定工作、有固定收入、有生活保障。 内容来自dedecms

四是围绕“过得好”,提升公共服务,确保农业转移人口社保更均等、服务更智慧。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做精县城、做强城镇、做优社区”的理念,构建梯度适中的县域城镇体系。2016年,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101个城建项目,同步推进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城区小学8处、初中4处,在解决“大班额”的基础上,净增学位9000个。新建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个,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区全覆盖。建设幸福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机构9处,新增床位1200多张,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服务。积极开展“智慧党建”和“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进城落户后实行双向保留卫生、计生城乡优惠政策,做到村里有的全留,城里有的全有,让农民既有幸福感又有归属感。

本文来自织梦

几点体会

织梦好,好织梦

开展试点工作,是_个探索创新、实践落地、完善提升的过程。通过前期工作,有几点认识和体会。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必须坚持“四个决不允许”要求。试点之初,武城县就提出决不允许违反法律法规、决不允许强迫命令、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决不允许弄虚造假的“四个决不允许”要求,并将其作为一项刚性纪律贯穿始终,通过增强农民进城的幸福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农民进城本身就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过程,必须牢牢把握“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制度设计更科学、保障措施更健全、创富环境更优化、生活条件更完善。武城县坚持从做大经济总量、惠民政策落实、公共服务保障等基础工作入手,以“物”的城镇化引领“人”的市民化,让群众当主人、做主导,也只有这样,农民市民化才能水到渠成。

本文来自织梦

三是必须坚持协同推进。推进城镇化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都可能使城镇化陷入有名无实的怪圈。武城县在试点工作中,坚持“精细化、全程化”的工作理念,既解决群众落户、就业、住房等当务之急,又保障群众教育、医疗、养老等长远之需,更狠抓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等发展之基,制定的政策内容覆盖全面,确保综合施策,系统推进。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必须坚持落实为本。试点不一定另起炉灶,有效落实政策也是创新。武城县坚持上接天线研究政策,下接地气细化落实,既“听说读写”政策,又“做”政策,真正让群众把“政策”拿到手里,把“上级政策”变为“具体动作”,用“具体动作”推开农民进城的“玻璃门”。比如,通过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书》(红本)、《土地经营权证》(绿本)、房票等证件,建立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等措施,实现了“一红”保障权益、“一绿”放活土地、“一票”唤醒宅基、“一池”农银双赢、“一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带活全局的良好效果。(nc-1820170623)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