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发布时间:2016-05-1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 浏览:【字体:

  第三十三章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dedecms.com

  实施分类指导,推动成长型、成熟型资源城市集约发展,支持衰退型、再生型资源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创新发展。引导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统筹市矿发展,加强资源型城市主城区与工矿区融合发展,推动城区市政公用设施与矿区对接,促进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强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加强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加大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到2020年,采煤塌陷区治理率达到50%,棚户区改造、社保欠费、矿山生态修复等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十四章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深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强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经济基础和资源、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生态名县和旅游文化名县,培育一批工业型、农业服务型、商贸型、旅游型等特色小城镇,切实巩固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专精特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专业乡镇。扎实推进县城“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建设一批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宜居宜业的现代中小城市和经济强镇。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发展县域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超过50%的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县均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十篇  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标本兼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环境管理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十五章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edecms.com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加快巢湖流域、黄山市、宣城市、蚌埠市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空间无序扩张。尊重自然格局,依托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清洁生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标识产品。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推动绿色殡葬。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十六章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dedecms.com

  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支持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适度控制开发强度。加大对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支持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等企业向农产品主产区集聚发展。建设一批粮食功能区和农产品示范区。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强禁止开发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布局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农业和工业等生产空间、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加强河湖空间用途管制。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优先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薄弱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倾斜。研究制定重点开发区域人口迁入以及限制开发区域人口退出政策。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区域产业环境准入标准。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十七章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双重体系,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统一的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境监管执法。 织梦好,好织梦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实行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双考核”制度,开展工业源、农业面源、移动源“三源”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启动开展噪音环境、辐射环境等整治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支持巢湖、淮河、长江、新安江等流域开展系统综合治理与保护修复。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良好湖泊水体,建立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机制。“一河一策”治理不达标水体,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地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超过94.6%。

内容来自dedecms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准入和执法,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对被污染地块分类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

copyright dedecms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筑施工及扬尘治理、广告标牌治理、矿山治理和绿化提升五大行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70%。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20 污染综合治理 dedecms.com

空气清洁。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余热余压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港口运输机械及车辆“油改气”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或更长时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copyright dedecms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实施淮河、巢湖、长江中下游及新安江流域工业污染防治、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等项目。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3.3%,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57.5%,新安江流域水质保持优良,引江济淮输水线路水质达到工程规划要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土壤保护。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分类、分级管控措施,实施“以奖促保”,对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的县(市、区)实施奖励。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等试点。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满足国家目标值要求,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copyright dedecms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及节肥行动、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节药行动,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copyright dedecms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污泥处置、生活垃圾收转运、生活垃圾封场整治、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及建筑废弃物垃圾处理处置等项目。到202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dedecms.com

  第三十八章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按照“降煤、提气、扩再生、优电力”的思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开展绿色低碳出行行动,推进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省建设。优化公共交通车辆结构,逐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比例。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有效控制火电、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碳排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继续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初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0%。 dedecms.com

  第三十九章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 织梦好,好织梦

  利用水平节能。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制定并实施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体系。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能效评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效“领跑者”制度,建设公共机构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监管体系。强化节能评估审查。 copyright dedecms

  节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编制节水规划,严格用水需求管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节水改造,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扩大再生水利用。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对地下水实施水位—水量双控管理。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70.8亿立方米以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节地。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健全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展城市、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copyright dedecms

  节矿。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开发秩序整顿。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动态监管。推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利用。

dedecms.com

  第四十章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本文来自织梦

  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提升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编织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严守林业生态红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减灾控灾和监测预警体系。继续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业提质增效行动和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森林经营、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开展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和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创建。 织梦好,好织梦

  加强水生态保护。严格水源涵养,实施新安江源头区、大别山湖群优质水源地保护项目,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颁布重要河湖保护名录。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到202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达到1580万亩。

dedecms.com

  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严防动植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确保生物安全。到2020年,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dedecms.com

  第四十一章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完善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监测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巩固完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实施公益林多元化补偿。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及森林碳汇交易,支持江南林权交易所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水价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dedecms.com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构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新机制。健全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完善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制度。 织梦好,好织梦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自然资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开展编制主要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核算账户试点。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copyright dedecms

  第十一篇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copyright dedecms

  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开放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外贸、外资、外经齐头并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分工合作。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十二章  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 内容来自dedecms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扎实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技术、能源资源、环境保护、科教文化、友好省州(城市)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企业、产品、技术、标准、品牌、装备和劳务引进来、走出去。深入推进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线联邦区经贸合作。全面推进与德国在产业、经贸、金融、城镇化、科教、旅游、友好城市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在对外开放通道、通关一体化、跨区域贸易平台、产业配套与协作等领域务实合作,力争把我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和枢纽。充分发挥港澳台参与海外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皖籍华人社团、留学生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外国政府机构、国际民间组织等友好往来。

内容来自dedecms

  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环境容量过紧日子前提下,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优选项目,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统筹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强化沿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建设沿江生态廊道。高效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严格生态岸线保护。加强与沿江省市协作联动,共同实施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四通工程”,推进一批跨区域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产业与城镇布局,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加快建设特色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机制,共同构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首都对外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辐射要素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明确对接方向,创造对接交流机会,推动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dedecms.com

  第四十三章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体制机制对接。建立与长三角一体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贸易监管、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改革。 dedecms.com

  推动重点领域一体化。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区域内重大能源项目和市场建设,加强区域标准和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联防联控,促进区域信用信息的共享互认,加强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合作、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工伤保险合作等,搭建跨省市用工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平台,推动食用农产品、消费品互认互通互监。加快沪苏浙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要素与我省人力资源等优势要素双向流动。 copyright dedecms

  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强与苏浙沪地区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校院所技术协作,推动创新资源综合集成。推动建立区域产业合作协调机制,促进产业有序转移,重点承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苏浙沪地区金融、创意、文化、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向我省延伸辐射,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在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家电等领域,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织梦好,好织梦

                                          专栏21 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重点

织梦好,好织梦

交通。重点推进合肥—南京、合肥—杭州、黄山—杭州等客运专线以及黄山—千岛湖、南京—宣城—杭州等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芜申运河、水阳江等干线航道整治,合力推进长三角内河航道水上ETC联网,实现船舶RFID电子标签跨区域通读通认,探索组建区域港口联盟等。

织梦好,好织梦

能源。重点推进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皖跨省联络线、中石化江北成品油管道、冀宁联络线徐州—皖北地区等重大油气项目建设。发挥安徽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和芜湖港配煤优势,加强煤运通道和区域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联网布局。 dedecms.com

信息。研究制定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指导规范。加强CA联盟数字证书互联互通,推进完成CA联盟统一认证门户研发。探索建立区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协作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环保。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生态红线划定、各类环境指标及排放标准对接,加快沿江、沿海、沿湖、沿湾、沿交通干线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共同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十四章  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建立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海港口江海联运、干支直达的运输体系。积极发展铁海联运,发挥合肥、蚌埠、阜阳等陆运口岸的公铁水联运潜力,开通至沿江沿海港口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吸引周边地区货物经我省集货后通江达海。加快皖北、皖西、皖东南等地区内陆“无水港”建设。推动新亚欧大陆桥南干线建设,提升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班列货运通道功能,在增加开行频率、向西延伸、口岸建设、货源组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强对长三角地区的物流集聚辐射功能。拓展加密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大力发展合肥、黄山机场国际航线航班,构建国际客货直飞航线网络。高水平规划建设合肥国际航空物流港,完善国际中转、国际快递、国际货代、仓储保税等功能。到2020年,合肥国际直飞客货航线达到20条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一体化大通关。依托安徽电子口岸平台,加快建设“单一窗口”,形成集申报、监管、物流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共享申报、物流监控、查验、放行、企业资信等信息。全面推广一站式作业、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新型通关模式。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通关通检一体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强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优化口岸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争取九华山机场和合肥、蚌埠、阜阳铁路申建国家一类口岸,支持申建水果、冰鲜水产品、肉类、原木、种苗等进境指定口岸,及整车、药品等进口口岸,打造口岸经济区,形成水运、空运和铁路口岸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拓展现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提升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出口加工区、芜湖综合保税区、蚌埠(皖北)和安庆(皖西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现有平台功能,鼓励设立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拔和仓储物流中心,引进一批加工贸易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省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十五章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织梦好,好织梦

  优化外贸结构。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增强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扩大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提高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进口我省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扩大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品牌、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产业链高端延伸。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出口基地。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扩大旅游、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出口。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服务贸易达到100亿美元。 织梦好,好织梦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芜湖等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和集聚区。加强出口商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dedecms.com

  第四十六章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积极引进研发、采购、物流、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承接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能力转移。大力引进、并购境外创新创业研发团队和技术研发人才。积极有效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省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发行债券融资。依法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全面备案有限核准等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以及央企、民企交流合作。积极推动省外安徽商会建设。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十七章  扩大对外投资合作

dedecms.com

  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推动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钢铁、建材、能源、建筑、农业等行业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采取贸易、绿地投资、海外并购、工程承包等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融入国际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和经贸合作区,重点推动奇瑞巴西汽车工业园、外经集团莫桑比克贝拉工业区、农垦集团津巴布韦合作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公私合营等高端承包工程模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累计对外实际投资达到100亿美元。

copyright dedecms

  加强“走出去”服务支持。完善“走出去”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走出去”企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加强与亚投行、中非基金、中葡基金的战略合作。强化境外风险评估和防控,综合运用外交、外事、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我省海外公民安全保护,维护“走出去”企业境外合法权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22 国际产能合作重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材。推动海螺水泥、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蚌埠玻璃院等企业以投资方式为主,结合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建设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生产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汽车及零部件。推动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企业通过设立组装厂、生产厂及分销网络等方式,带动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鼓励汽车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技术和工程研究中心。

本文来自织梦

钢铁。推动马钢等企业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中亚、非洲等投资建设炼铁、炼钢、钢材深加工生产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能源。推动煤炭、煤电企业在境外勘探开采煤炭资源和发展煤电产业,带动煤炭技术和装备走出去。鼓励省内企业以EPC、BOT等形式参与重大电力项目合作。支持新能源企业参与海外项目投资建设。

dedecms.com

机械。鼓励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等企业积极开展境外融资租赁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建立研发中心和服务网络,并购具有品牌、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国外企业。

本文来自织梦

轻工。选择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市场广阔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纺织、家电、食品加工基地。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支持在境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物流和研发、技术培训和推广示范等基地和中心。

copyright dedecms

矿产资源。推动省内有实力的资源类企业通过并购境外资源类企业、开展境外矿产勘探开采、与央企和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基地。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十八章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内容来自dedecms

  深入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坚持创新集聚、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创新开发区发展理念、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开发区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特色型转变。

本文来自织梦

  促进产城融合。突出开发区产业特色,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专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开发区协同发展;省级开发区加快专业特色园区、产业配套园区建设。深化与沿海地区、战略投资者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和合作联盟,鼓励市县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合作共建。统筹规划建设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布局。

dedecms.com

  推动绿色集约发展。严把项目准入、投资强度和环境评价关,提升开发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积极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化厂房集中。

dedecms.com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政区合一”,强化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管理,加快推进园区新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审批“单一窗口”服务。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到2020年,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实现国家级开发区在设区市全覆盖。 本文来自织梦

  第十二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 copyright dedecms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全省总体上达到脱贫标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确保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十九章  加大片区扶贫攻坚力度 本文来自织梦

  推进大别山区脱贫攻坚。以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快大别山区脱贫攻坚步伐。

copyright dedecms

  大力推进皖北地区脱贫攻坚。充分利用皖北地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力度。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民生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按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五十章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dedecms.com

  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发展光伏扶贫,在贫困村建设户用和村级光伏电站。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提高贫困户旅游收入。发展商贸流通和电商扶贫,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对接。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财政涉农项目资产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本文来自织梦

  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实施资金补助,对离校未就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本文来自织梦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原则,有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dedecms.com

  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探索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创新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用方式,使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强贫困地区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投入,改善人居环境。

内容来自dedecms

  实施智力扶贫工程。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学校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人才科技文化扶贫,鼓励各类人才到贫困地区扎根,强化基层科技服务,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技能。

dedecms.com

  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力争到2017年全面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对低保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2019年完成改造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copyright dedecms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道路畅通、水利建设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到2018年,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村自来水实现“村村通”,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到2020年,贫困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copyright dedecms

  实施金融扶贫工程。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络,增加信贷投放。全面落实扶贫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评级授信贫困户提供免担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快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切实解决扶贫开发融资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完善领导联系贫困地区、“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制度,深化南北结对合作,畅通互帮互助渠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十一章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dedecms.com

  完善脱贫攻坚领导责任机制。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治理格局,推进责任链闭环管理、无缝对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各级领导责任。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dedecms.com

  完善扶贫资金投入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较大幅度增长。加大省级财政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财政政策统筹、资金聚合作用,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强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管,加强监督检查。

内容来自dedecms

  完善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找准核实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拓展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严把退出、新进、延续等关口,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内容来自dedecms

  健全扶贫成效考核监督机制。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规定,对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严格考核,加强行业扶贫和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加强扶贫工作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健全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完善扶贫对象退出机制。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制定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县脱帽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鼓励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有序脱贫,逐个销号。 本文来自织梦

                                                        专栏23 重点扶贫任务实施路径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发展“种、养、加”产业,解决100万人脱贫。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实施光伏扶贫,解决80万人脱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解决40万人脱贫。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解决40万人脱贫。

copyright dedecms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已录入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8.3万人搬迁任务,并争取将45.2万人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分年实施搬迁。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教育资助,帮助8万人脱贫。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实施社保兜底,解决113万人脱贫。 织梦好,好织梦

通过大病救助,帮助37万人脱贫。 dedecms.com

  第十三篇  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十二章  提高教育质量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园资源;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支持更多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以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推进教师定期交流。办好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民族教育。完善教育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免除建档立卡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到202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本文来自织梦

  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分类建设一批特色高水平高校。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变。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推进高校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本、专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努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强化省、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建立企业参与办学机制、行业指导服务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机制和职业院校现代治理机制。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工程、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职业教育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工程。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皖北地区职教园区建设项目,深化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我省由“民工大省”向“职教大省”、“技工大省”转变。 dedecms.com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教,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推进各类学校人事制度、激励与评价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个人学习帐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通道。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按国家部署研究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和校(园)长职业化。加速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地位待遇。 dedecms.com

                                                                      专栏24 教育重点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实施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园)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障教育设施配套,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全面达标。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管理。 本文来自织梦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成80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20所示范(骨干)高职高专院校、500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和500个开放共享型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个省级“名师工作坊”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重点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有关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使其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推进8所左右特色高水平大学、10所左右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所左右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在合肥学院建设向应用型大学深度转变的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创业教育工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立创客中心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dedecms.com

乡村教师攻坚计划。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实现教学点一校一全科教师;继续实施年均3000名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现乡镇教师工作补贴全覆盖。将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