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四)

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四)

发布时间:1970-01-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把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着力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dedecms.com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力争2020年前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加大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改造,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生猪出栏总量控制指标,在可养区内建设生态养殖场、养殖小区,关闭拆除未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连通,解决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断头问题,内河沿岸排污口实现全截污、全治理。全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2020年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其中福州市、厦门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坚持海陆统筹整治近岸海域污染,推进重点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制定重点湖库和海湾养殖规划,对不符合养殖规划的网箱养殖开展专项整治和清退,减少水产养殖污染。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防控,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制定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年度考核。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燃煤电厂现役机组节能和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燃煤锅炉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工程。2017年底前石化行业基本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全省化工园区、重点港口油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于2020年底前完成。加快机动车燃油品质升级,2017年,基本淘汰黄标车。深化工业烟粉尘、道路和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福州、厦门、泉州市尽快实施重大扬尘源清单动态更新和在线监控管理。加强大气污染源解析力度,所有设区市全面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我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土壤治理修复。2016年开展已转产、搬迁、关闭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排查,建立所有污染地块清单和潜在污染地块清单;实施全省所有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加密调查及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开展矿山和尾矿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行重金属排放量总量控制。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全省危险废物及污泥的规范化管理,2017年,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宁德等5市各建成1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2018年底,福州市再建成1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到2019年,莆田市建成1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以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以及规模化的皮革、合成革、电镀专业集中区必须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切实增强处理处置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覆盖全环境要素和企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测管联动、依法追责的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健全四级网格联动机制,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健全企业、园区和重要环境敏感点的三级防控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加快形成全省核与辐射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六、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当前长远相互兼顾、减缓适应全面推进,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加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构建岸基、海基、空基一体化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提高台风、风暴潮、海浪、赤潮、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完善气候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灾害权威信息,提高对农业、林业、水资源、海洋、人体健康等的预测预报服务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二)增强气候敏感产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农业适应能力。以江海堤防、蓄水调洪工程等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防洪防潮能力。继续推进水利工程除险保安工程建设,做好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继续推进灌溉区节水配套改造,大力实施农田节水灌溉,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加强气候变化诱发的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扩大农业灾害保险试点与险种范围。

内容来自dedecms

  增强林业适应能力。合理调整与配置造林树种和林种,加强森林抚育更新和林木良种繁育,大力推广耐盐碱、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构建健康稳定、抗逆性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生物防火带密度,完善森林火险和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体系,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工程,开展航空护林,提高林业灾害防控现代化水平,提升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

dedecms.com

  增强海洋渔业适应能力。科学规划利用水域、滩涂,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水养殖模式,积极拓展浅海湾外养殖、深水海域底播养殖。完善海洋观测网和环境监测网建设,统筹推进岸基观测、海上观测、卫星遥感观测、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机动观测和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赤潮、核污染、海上溢油、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跟踪监测和应急处置。持续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工程,增加渔港、避风锚地等避风点布局密度,拓展渔港管理及服务功能。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提高极端气候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灾害应急系统,全面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综合保障能力。建立应急设备与物资储备制度,完善设区市和易灾频灾县、乡救灾物资储备库(点)、避险场所,加强应急卫星通讯设备、救灾专用车辆、抢险机械设备、医疗卫生防疫等救灾技术储备建设。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灾情收集网络,完善自然灾害灾情快速评估、上报和发布制度,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实施应急能力共建、应急资源共享、应急机制协同,提升应急指挥救援能力,加强专业化救灾应急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建立社区防灾减灾和志愿救灾机制。加强灾害评估工作,提高灾后住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恢复重建能力。抓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变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有为、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市场有效的环境“良治”,努力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全省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抓好漳州市和永安、尤溪、晋江、德化等4县市林地占补平衡试点,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健全生态公益林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制度,逐步扩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建立规范有序统一的林权流转市场,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林权收储机制,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完善沿海基干林带修复建设机制。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和监管制度。

copyright dedecms

  (二)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按照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推进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岸线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推动设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海洋资源价值评估机制和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建立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和企业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以及对工业用户按产业政策和能耗标准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财力支持机制,加大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构建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以流域交界断面水质为评定依据的生态补偿奖惩机制。积极推进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湿地、海洋、水土保持、耕地及土壤生态补偿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三)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积极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dedecms.com

  1.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加快建立鼓励和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环保市场。以环境公用设施、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域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省内拥有核心技术或拳头产品的环保行业企业,向环保服务领域拓展,成立综合性环境服务集团公司,提供第三方治理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2.建立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水权交易制度。逐步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力争尽快在所有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完善排污权抵押贷款机制,健全排污权储备制度。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建立用能权交易系统、测量与核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争取中央支持福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工作。推行水权交易制度,积极推进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部分支流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合理界定和分配水权,探索地区间、流域上下游水权交易方式。研究制定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建设水权交易平台。 织梦好,好织梦

  3.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积极推广绿色信贷,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的发放力度。支持兴业银行进一步发挥赤道银行的作用,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支持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建立政府节能环保信息对金融机构的共享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加强环境风险识别。积极推动各项绿色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完善对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绿色评级体系及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内容来自dedecms

  1.强化考核评价导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体现不同主体功能区特点和生态文明要求的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健全市县党委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相关部门环保目标任务书制度,强化对各地环保“党政同责”、各部门环保“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价,对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建立并有序实施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核算工作,探索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开展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重点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后区域内实物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土地、水、森林、海域等自然资源资产和水、大气、土壤等重要环境保护领域进行审计,分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化、矿山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水、大气等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界定人为因素造成影响的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内容来自dedecms

  3.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明确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有关领导人员、部门负责人的追责情形和认定程序。区分情节轻重,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予以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copyright dedecms

  八、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本文来自织梦

  (一)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森林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等,创作一批优秀生态文化作品,创建一批教育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厦门海洋馆等一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打响“清新福建”品牌。 dedecms.com

  (二)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开展“绿色新生活”行动,推动日常生活加快朝着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倡导从简操办婚丧、庆典等活动,反对奢侈浪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和节能省地型住宅,治理过度包装,巩固“限塑”成果,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加强疾病控制,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dedecms.com

  (三)开展两岸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加强闽台绿色节能低碳经济交流,充分借鉴台湾地区在推广绿色科技、绿色产业、低碳城市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与台湾相关协会、企业和园区的生态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机制,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对接,深化两岸半导体照明、精密机械等产业合作,支持厦门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进一步拓宽闽台农业、林业、环保、旅游、气象等领域合作,鼓励和支持台商扩大绿色经济投资。加强闽台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协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同养护台湾海峡水生生物资源;协同开展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监测,推进海洋环境及重大灾害动态监测数据资源共享。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加强统筹协调

dedecms.com

  强化“党政同责”,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负总责,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架构、推进有力的协调机制,层层签订党政领导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目标要求细化落实到规划计划、项目布局、工作任务中。强化“一岗双责”,健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监管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 本文来自织梦

  二、完善法规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颁布的各项有关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降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制(修)订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湿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沿海防护林、国家公园、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核与辐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地方性政策法规。 内容来自dedecms

  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和作用以及社会监督、新闻媒介监督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司法的衔接工作,对严重违反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完善法院、检察院生态司法机构设置,及时受理环境保护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对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查处。 copyright dedecms

  三、突出项目带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生态省建设的重点目标任务,策划生成一批生态省建设重点项目,形成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要把生态省建设重点项目优先列入重点投资领域和重点建设项目,优先保证用地、用海、用林计划指标,加强项目的策划生成和储备管理,建立滚动实施的机制,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态势,使生态省建设有持续不断的项目支撑。

织梦好,好织梦

  四、强化督促检查

内容来自dedecms

  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省效能办等开展专项督查,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各部门按照改革要求,制定单项改革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