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

发布时间:2018-01-23 作者:派智库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是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省委提出的“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加快推动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copyright dedecms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

copyright dedecms

  (一)取得的显著成绩。 织梦好,好织梦

  1?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工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4.53万亿元,是2010年的2.15倍,工业增加值达1.29万亿元,与“十一五”末比净增6700亿元,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4%提高到2015年的43%。二是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4.25万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04%;实现利润223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84.6%;全员劳动生产率约14.8万元/人,是2010年的1.6倍;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3.2%提高至2015年的3.7%,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深入推进“两计划一工程”,加快四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全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转型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支柱产业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纺织、钢铁、建材、电力、有色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比重达91%。其中,食品工业规模总量接近80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位,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9%;汽车产业规模总量居全国第7位;石化产业规模总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二是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2015年,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29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同比增长12.98%,高于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7%。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后发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多个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其中,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产业链发展逐渐完备,产生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产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全省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引进多个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80万吨乙烯、武汉联想、通用汽车等重大项目,扩大了石化深加工、移动互联、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配套投资。同时抓住中央“稳促调惠”政策机遇,重点扩大了集成电路、北斗导航、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投资。

本文来自织梦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copyright dedecms

  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增加。2015年,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39项,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52家。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区7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02个(国家级46个),获授权专利6152项。企业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增加,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试验室)7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室)22家。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加,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94%,培育发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2015年企业签订技术合同13856件,是2010年签订数的2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三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围绕卫星导航、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和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其中,烽火通信国内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研制出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弯曲不敏感光纤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新华光的特种光学玻璃填补了国家6项高科技领域空白;高德红外光学感应材料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dedecms.com

  在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作用下,全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节能降耗卓有成效。“十二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2.09吨标准煤/万元降为2015年1.37标准煤/万元,提前两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截止2015年底,淘汰炼钢产能824.8万吨,淘汰炼铁产能257.6万吨;淘汰水泥熟料777.2万吨、立窑线53条、旋窑线9条、粉磨机组68台(套);淘汰平板玻璃1105万重量箱。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015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0.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至26.8%,比2010年下降6.1个百分点。二是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为核心,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烟气脱硫脱硝建设等项目,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开发力度,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节能产品。2015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循环经济企业超过200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多项指标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本文来自织梦

  5?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内容来自dedecms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是产业集群逐步壮大。2015年,全省拥有14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00多个,关联企业13000多家,拥有员工170多万人,年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97个,实现销售收入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水平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35%。二是部分产业集群已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区域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认定370件,名牌产品260个。东湖光通信和激光装备制造、宜昌磷化工、汉江五百里汽车走廊等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先后引进百事食品、可口可乐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园,培育了周黑鸭、金龙鱼等9个中国驰名商标及27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东湖光通信、武汉高端装备、十堰汽车及零部件、襄阳轴承、宜昌医药、大冶劲酒、宜昌稻花香等产业集群结合实际,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 内容来自dedecms

  6?两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

dedecms.com

  “十二五”以来,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呈现出领域扩展、融合深化、服务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一是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湖北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82.41,比2010年提高22点,居全国第9位;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1.59,居全国第6位。以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工业应用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普及。2015年全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00家,较2010年增加300家。“十二五”期间组织两化融合培训数千人次,完成千家企业对标评估,39家企业获批国家贯标试点,6家企业正式通过认定。三是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进展显著。围绕《湖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以六个重点产业和四个优势传统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促进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全方位改造。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首批试点示范企业达14家。制造企业逐步剥离非主营业务,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正加快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总量规模不大,工业化水平不高。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总量不到山东省和江苏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二分之一,在中部低于河南居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数相当于山东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三分之一、江苏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四分之一,户均营业收入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2.9亿元/户,湖北为2.6亿元/户)。工业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7%。二是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不优。工业结构仍然偏重,重工业占62.2%;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能力和加工延伸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偏低,只有0.94%,低于全国1.28%的平均水平。四是信息化应用仍以低水平、浅层次的单位应用为主,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水平有待提升。五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全省能源消耗占全国5%,工业占全国3.7%,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dedecms.com

  二、“十三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dedecms.com

  (一)国际环境新变化将对湖北工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其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全面突破和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渗透融合,尤其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加快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二是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重新成为各国竞争的主战场。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扶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卫星通信、科技咨询等50个能够维持美国当前发展和持久繁荣的关键产业。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启动再兴战略,法国颁布新工业法,韩国发布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同时,新兴国家纷纷把发展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国都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dedecms.com

  三是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刻改变,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发达国家正在制定制造业国际投资、贸易和服务新规则,如美国积极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达成协议,意图通过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等,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贸易优势,对我国制造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形成新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湖北经济发展具备了跟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结构、创新水平、开放程度等方面发展不足,又面临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湖北必须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在发展理念、生产模式和业态创新上以变应变、率先行动,打造新形势下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二)国内经济新常态迫切要求湖北工业加快升级步伐。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亟需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成长期,城镇化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投资消费需求依然巨大。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尚处于转型阶段,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仍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都要求湖北必须下决心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新一轮国家战略实施,为制造业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国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宽带中国”、创新驱动等战略举措。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生产制造过程正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应用起到明显的生产决策支撑作用,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型生产方式。未来制造业要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作用,利用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努力实现稳增长、扩就业的目的,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copyright dedecms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淘汰过剩产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

内容来自dedecms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湖北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整个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北必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织梦好,好织梦

  (三)湖北发展新机遇有利于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

dedecms.com

  一是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加快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但也面临产能过剩、成本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节能降耗等,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结构性改革,加速实现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转变。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两大战略落地的重要节点,要抓住机遇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利用在长江中游的地理区位优势,按照“在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打造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三个定位”,强力推动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江新型城镇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利用国家鼓励“走出去”的各项政策,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装备、原材料、汽车、航运等领域的合作,努力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三是湖北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湖北省内各区域的发展尚不均衡,中心城市相对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其他地方的发展则容易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全省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省内各区域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开发地区资源,互动合作,协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综合来看,当前湖北工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积蓄能量的释放期和潜在优势的转化期,必须抓住机遇,放大特色,奋力赶超,全力推动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

copyright dedecms

  三、总体思路 织梦好,好织梦

  (一)指导思想。 本文来自织梦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率先、进位、升级、奠基”总目标,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推动湖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 本文来自织梦

  要推进“五个转型”,处理好“五个关系”: dedecms.com

  五个转型:一是推进向创新驱动型转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推进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三是推进向智能融合型转型。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四是推进向生产服务型转型。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五是推进向绿色低碳型转型。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运行方式。 本文来自织梦

  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处理好需求牵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三是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加快新动能的培育,巩固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四是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坚持保护优先,推进节能减排,更加注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处理好做大做强与扶小帮小的关系,既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又要抓好中小微企业成长。 dedecms.com

  (二)主要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到2020年,湖北工业总量进入全国前6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大省地位,基本建成工业强省。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运行。工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的水平,工业增加值率较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左右,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2015年下降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百亿企业数量达到50家。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规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0.8件,争创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数量达到90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 内容来自dedecms

  质量品牌。工业制造能力与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数量从3个增加到5个,建立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5个,树立长江质量奖标杆企业20家。 内容来自dedecms

  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末降低18%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两化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更加深入,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
dedecms.com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重点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一)激活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织梦好,好织梦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构建区域性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为技术研发、转化等提供平台、法律、管理、贸易等咨询和服务。积极承办国际性的科技成果交流会,搭建国际性平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国际先进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开展交流合作。

copyright dedecms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化平台。鼓励重点行业和企业成立院士工作站,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

copyright dedecms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研究落实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支持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化研究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创新成果的流转模式。积极落实首台(套)政策,出台首台(套)产品目录,制定奖励办法,对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内容来自dedecms

  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组织实施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培育计划。落实对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等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科技人员的人才评价、选拔、培养、使用、收入分配等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快培养符合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加快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围绕智能工厂、节能降耗、服务化转型等发展重点,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进行改造。鼓励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在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技术产品应用。将企业应用新技术设备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充分利用新业态新模式。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行业领域,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结合,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转变管理方式、营销模式,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寻求企业新的增长点。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技术改造面临的技术、制度瓶颈,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借鉴国家试点示范企业经验,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新的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加强工业投资监测分析,研究制定工业投资指南,编制发布年度投资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加强准入管理和产能预警,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抑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强化技术改造基础工作,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完善技术改造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并购和投资合作等方式,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建材、有色等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重点领域,做大做强一批竞争优势突出、技术领先、带动性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天立地”大企业和大集团,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

dedecms.com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企业间协调发展。逐步降低企业门槛,拓展发现新领域,实施公平待遇,推进全民创业,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资金、创业、创新、市场、服务等方面,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提高大中小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发展“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 本文来自织梦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发展领域,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完善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服务环境。健全企业服务体系,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及小企业创业基地、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copyright dedecms

  (四)促进“互联网+制造”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着力提升宽带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能力,促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深入应用。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检验检测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推进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在线协调,为更多企业提供便捷的应用服务。加快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推动建设服务于工业企业的湖北工业云平台,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围绕钢铁、石化、船舶、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开展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大力发展新型生产制造方式,推动企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推动互联网应用从销售环节向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引导消费电子、家电、服装等制造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 copyright dedecms

  推广系统集成与应用。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培育一批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托原有制造优势发展系统集成产业,形成系统集成企业、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智能装备用量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汽车、船舶等行业,以及国防军工、核电等特殊行业,开展智能装备的应用示范和系统集成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加强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深入推广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贯标试点工作。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训,完善试点示范企业培训制度。完善贯标评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政策引导下强化资金支持,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示范企业,总结提炼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企业。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全面提升全省两化融合水平。 dedecms.com

  (五)加速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围绕创建武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武船双柳基地、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究(实验)中心等军民结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围绕军民两用重点技术领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军民两用高技术研发投入。完善以总体设计、总装测试和系统集成为龙头,核心系统和关键设备专业化研制为骨干,社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的军工技术创新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发挥湖北军工大省技术优势,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反恐装备等民用领域渗透。鼓励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应用先进成熟的民用技术装备。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产业化及相互转化,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设施设备、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内容来自dedecms

  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鼓励军工单位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研究中心等国防科研资源向民用领域开放。推动军民通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促进军民通用设计、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合作开发、双向服务和成果共享。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鼓励军工技术人才到企业兼职指导,在企业设立实验室,为军工技术的转化提供发展平台。 内容来自dedecms

  (六)全面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内容来自dedecms

  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支持纺织、食品、化工等制造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在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行动,促进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绿色园区,以湖北青山经济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开发区、黄石黄金山工业园区等三个国家低碳示范园区,以及宜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襄阳谷城资源循环利用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切入点,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进一步提升各园区产城融合紧密度。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壮大绿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积极对接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污染治理方针,推动工业企业从源头防治污染。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环节,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制定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严格控制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对标达标、能源审计和能源清洁度检测活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全高耗水行业用水限定指标和新建企业(项目)用水准入条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节水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使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制定工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全流程绿色化改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开展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示范,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工业园区,推动工业企业从源头防治污染,实施清洁生产技改,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污染物削减工程,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推动工业节水,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

copyright dedecms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为重点,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加强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废旧铅酸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合成材料等回收利用和高耗水企业的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增值利用。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为重点,组织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有序促进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广节材技术工艺,发展木基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再生循环和节材型包装。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属材料、石油等原材料的节约代用。

dedecms.com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有序实施城区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促进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尊重市场规律,逐步淘汰僵尸企业,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稳妥地做好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保证生产有序、社会稳定。 织梦好,好织梦

  (七)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谋划湖北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产业整体规划,加强产业招商指导,在推进产业演进升级中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中部地区产业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理念,打造“中三角”城市群,加强与周边省份、流域省份在人才、市场、资源等领域合作,形成产业合理分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推进省内循环,鼓励各市州之间在交通、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鼓励优势产品在省内循环。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园(港)区等战略机遇,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推动龙头企业国际化,在电子、化工、装备、汽车等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湖北本土跨国公司。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加快产业资本走出去,支持优势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拓展销售网络,构建全球产业链。 内容来自dedecms

  推动外贸、外资、外经业务联动发展。搭建外贸外经企业高层对接平台,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带动设备及材料出口,促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出口龙头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湖北制造业的集聚辐射能力和带动力。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以产业链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创新加工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加工贸易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