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广东省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广东省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8-08-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字体:

  第二章 推进全面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坚定不移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的赶超之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努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科技成果的孵化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振兴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节  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创新集群,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其他技术创新组织。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要向企业倾斜,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要由企业牵头,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要以企业为依托。完善对国有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考核,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独特的生力军作用。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地方各类科技创新任务。到“十三五”末,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  加强推进创新型平台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积极争取省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和重要创新能力项目落户我市。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建设投入和资源共享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建设行业创新平台,探索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创新合作。实施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环保等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电声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完善省稀土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改造提升水泥、建材、陶瓷、冶金等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搭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以科技咨询与评估、技术市场为主体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以银行融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现代绿色农业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设,努力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建立“两会两基金两平台一窗口”,计划到2017年投入9000万元扶持创业者、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创新投资领域。

dedecms.com

  专栏4:“十三五”时期我市重要创新发展载体

dedecms.com

  1、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稀土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省电声产品监督检验站建设。加快完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2、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支持博敏、嘉应制药、长乐烧酒业、振声科技等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国家级技术平台达到1家,省级平台发展到24家,各重点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支持塔牌集团、宝丰陶瓷、BPW车轴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争取国家级达到1家,省级发展到50家;争取省级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新的突破。

内容来自dedecms

  3、孵化器和孵化基地。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点建设畲江现代创业孵化园,组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众创业平台,全市8个县(市、区)均建立1家县级以上的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dedecms.com

  4、电子商务创新平台。支持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客都汇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兴宁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5、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两会两基金两平台一窗口”,“两会”即梅州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和梅州市创业协会;“两基金”即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和促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两平台”即办事协调平台和企业融资增信平台;“一窗口”即创业创新综合服务窗口。 dedecms.com

  6、高新技术集聚区。加快推进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逐步完善产业基地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实施高新区升级行动计划及专业镇转型升级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立培育后备库和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库及信息共享平台,将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成我市创新成果来源及转化的主要载体。同时,重点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dedecms.com

  建立健全政策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入开展“微创新、微改革”活动。创新政府扶持方式,由财政支持为主转变为普惠性政策为主,政策导向由供给政策为主拓展为需求政策为主。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放宽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创新体制机制,大力给予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社会事业与管理服务政策等方面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服务环境。完善政府科技资源投入和采购创新产品机制,提高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切实发挥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有效激发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保护好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区域创新目标,与地方和企业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基地,积极承担委托研发项目和转让创新成果。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企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把科技创新创业对地方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研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到2020年,每百万人口专利拥有量达到127件。

织梦好,好织梦

  健全金融创新体系。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范围内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着重加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及应用,研究推进全市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与“风险池”制度、保险贷款保证等辅助融资类保险试点和补充(或经办)医疗养老保险等辅助社会管理类保险试点;推动梅州金融发展基金创建,构建全市创投服务中心,推出中小微企业金融超市,推动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争取全国金融IC卡应用试点,推动企业股权、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专业物流仓储、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多种抵押担保融资模式。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推动创新型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广大华侨乡贤的支撑作用,有效利用境外资本投向创新领域,营造借助外力、激发内力的万众创新格局。 dedecms.com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与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和港澳台技术合作,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区和科技产业园,共建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 dedecms.com

  第四节  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把人才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紧密对接,推动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深入实施“引进高素质人才计划”,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力度,着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贤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打造梅州人才“磁场”。创新人才教育机制,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加快实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探索与珠三角地区高等院校进行对口培训及挂职培训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市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学校、嘉应学院和各县级中职学校对接产业园工作,探索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和成长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科技教育基地建设,探索一体化建设体系,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积极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留、出入境、资助、教育、医疗、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系统化特惠政策,确保人才留得住。不断加大青年创业扶持力度,打造客都青年创业高地。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自由、有序流动。到2020年,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4.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200人。

dedecms.com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增强社会公共创新创业意识。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保护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章 推动优化升级,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把转型升级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调结构和促发展并重,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企业、产值上百亿元产业、工业增加值上百亿元园区,不断壮大实体经济。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节  加快发展新型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我省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汽车配件、数控机床、机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将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成为全省重要制造业基地。通过与珠三角地区开展产业配套合作,主动参与省内重大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项目,着力提高梅州高端设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电路板基地”建设,巩固和加强高端电路板优势产业;提高电声整机产品的制造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丰顺电声基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电声制造基地。加快推进北斗导航系列产品研发和生产,打造北斗导航系列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能力。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其中电声产业实现产值超百亿。

内容来自dedecms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力争打造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托梅州丰富优质的稀土资源,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稀土材料,着重引进稀土中下游加工应用企业,推进南方稀土重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中药资源、富硒土地和生态环境三大优势,加快传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培育发展南药、富硒产品和长寿健康保健品深加工产业。创新开发生物医药产品或功能性饮料。通过科技进步支持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药用生物资源产业化。到2020年,力争以新医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积极打造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生产设备等产业。积极落实《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培育下一代互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的相关产业。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5:梅州市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织梦好,好织梦

  1、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电气装备、智能电网设备、水利机电、精密机械、农用机械及各种机电装备和辅助设备等机电制造业,大力发展纯电动城市客车整车及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环保型高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声、通信设备、LED、家用视听产品以及软件业。 织梦好,好织梦

  2、新兴产业。新材料重点发展贮氢合金、稀土永磁、发光材料、镍氢电池等稀土新材料应用产品,并在稀土催化、稀土生物、稀土医药等新兴稀土新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深化稀土新材料与LED产业对接合作。新医药重点发展健康医药产业,主要是梅片树种植与加工技术研发,青蒿素及其复方系列抗疟疾新药等南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产业分离技术、提纯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新能源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智能电网、绿色照明等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烟草、电力、建材、五金机电、矿冶、陶瓷、酿酒、家具、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有企业普遍开展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企业设施、工业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推进智能升级改造。实施一批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改造项目,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加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综合运用提高电价、环保准入门槛等手段,遏制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加快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产能,推进产业低能耗、低污染、高端化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打造烟草、清洁电力、新型建材等超百亿产业。 dedecms.com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打造国家绿色旅游、人文旅游、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广东的“香格里拉”。发挥世界客商大会等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游,挖掘整合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海丝文化、乡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园区开发和建设,打造新的文化旅游热点。发挥侨乡优势,打造寻根游、探秘游、宗教游等特色产品。引导鼓励专业艺术院团面向旅游市场,推出客家民系风情歌舞等精品文化旅游演艺剧目,打造“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周五有戏,周六有歌”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完善提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体验游。积极创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文化与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区,突出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和创意文化特色,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婚庆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与生活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服务业,推动梅州在文化和旅游综合改革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支持发展研学旅行,建立健全梅州传统教育基地与科普教育基地名录,加快建设百侯科举文化馆、梅江学宫国学馆、平远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五指峰天文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全省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创办以文化旅游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培育旅游专业人才,树立“梅州培训”的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特色文化培育创意设计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和创意研发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客家文化传媒产业,与南方传媒集团联手打造客家文化产业基地,推进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广东汉剧、广东汉乐人才培养工程和创作工程,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和传媒集团。依托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客家微电影基地。到202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550亿元,年均增长13%;接待旅游总人数5248.6万人次,年均增长13%。

dedecms.com

  商贸物流业。着力建设粤闽赣农副产品、中药材、小商品等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物流中心。结合工业园区及机场,重点建设城北工业物流园(预留)、梅县商贸物流园、东升物流园和机场物流园四大物流园,加快建设梅州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兴宁毅德城、中国供销粤东(五华)农产品电商批发城、广东华泰农兴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同时,结合机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发展空港和保税物流产业,加快促进快递业发展,推进松棚站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电子商务产业。依托梅州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两大独特资源禀赋,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特色商贸、制造业和快递业等产业融合。借助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引进专业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协同发展粤闽赣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带动本地旅游业发展。 dedecms.com

  金融服务业。围绕建设“广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吸引世界各地的客商资本、企业落户新区。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机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培育适应梅州绿色经济崛起的资本市场。

本文来自织梦

  培育区域总部经济。以芹洋发展区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塑造区域性总部城市形象,利用紧邻港澳和珠三角的优势,吸引内地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 织梦好,好织梦

  科技服务业。培育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健康医疗产业。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机遇,发挥梅州“国际慢城”、“世界长寿乡”等品牌优势,利用本地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康体养生等医疗健康产业。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节  提升产业竞争力 copyright dedecms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围绕实现“产城联动、强工兴城”的目标,同步推进交通和园区建设,尽快打通园区与城区的快速干道,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产养城、以城促产。依托广州对口帮扶,做好现有9个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完善规划,抓好土地调规,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努力建设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围绕打造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企业、工业产值上百亿元产业、工业增加值上百亿元园区,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市融资,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选强配优产业招商队,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全面推行中介招商、商会招商和产业招商,建立驻外招商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各县(市、区)要依托产业园区(集聚地),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梅江区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基地;梅县区发展电力、机械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基地;兴宁市大力发展机电、酒业和汽车制造基地;平远县着重发展稀土新材料和建材家具基地;蕉岭县加速推进新型建材和长寿产业基地建设,大埔县着力推进电力和陶瓷基地建设;丰顺县做大电声和绿色饲料基地;五华县做大做强五金机电、酒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至2020年,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达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600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改善金融环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完善和优化产业链,鼓励供应链整合与协作,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开展质量强市建设。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加工环节及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质量诚信、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大力提升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增强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改善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努力提升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覆盖率,加快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与国内平均水平接轨,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凝聚地方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到“十三五”末,全市企业将新技术(包括专利技术)转化为企业标准达到40家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章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

dedecms.com

  坚持需求引导,加强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为我市实现振兴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节  构建快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狠抓“两高一场”建设,加快构建与珠三角、汕潮揭、海西区、赣苏浙的快速交通体系,统筹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新机场、国省道和内河运输建设,力争“十三五”时期内基本建成对外快速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潮汕平原北上开拓腹地的交通枢纽。

本文来自织梦

  加快干线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高(快)速铁路建设,加强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密切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形成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高(快)速铁路网络。至2020年,完成新建铁路374公里,梅州铁路里程达到650公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经济适用的铁路运输网络。全力推进梅汕高铁建设,积极支持和配合项目后续工作,确保2019年建成通车,实现梅州高速铁路零的突破。积极推进龙川至梅州至龙岩客专的的规划建设,力促梅州、赣州、龙岩三市的铁路大动脉2020年同步建成。加快推进建宁-冠豸山、瑞金-梅州(鹰梅、浦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鹰梅铁路,打通潮汕平原北拓腹地的大动脉,再现梅州“南洋古道”重镇风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公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两环八射两加密”高速公路主骨架。以出省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建成兴汕高速兴宁至五华段、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等一批高速公路,推进梅州至平远高速、梅畲快速干线续建工程,动工建设梅州东环高速公路、大(埔)丰(顺)(五)华高速丰顺至五华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按照“建成一批、动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启动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大埔至丰顺段项目建设,争取开展梅州(西阳镇)至丰顺(隍镇)至潮州高速公路、兴宁至和平高速公路、平(远)蕉(岭)大(埔)高速公路、平远至(福建)武平高速公路、梅县(丙村)至上杭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规划研究工作,争取平(远)蕉(岭)大(埔)、平远至武平等高速路网列入省高速路网规划。加快推进国省干线穿城路段和重点对外通道的升级改造(改建)工程,提升瓶颈路段(城镇、工业区)通行能力。加快推进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底化改造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撑。“十三五”期末,全市公路密度提高到134公里/百平方公里,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成高速公路26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47公里,密度达4.7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改造1000公里、重点经济网络公路200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2500公里。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推进机场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巩固现有机场的旅客吞吐能力,适时增加航线、加密航班,进一步密切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联系。加快推进新机场选址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动工建设新机场,将其打造成为服务覆盖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粤北重要支线机场。积极推进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构建集旅游、航空运输、防空救援的空中保障体系。整合高速公路、高铁站点和新机场等各种交通资源,实现地面交通与新机场的无缝对接,合理规划物流园,建设梅州空港产业园,有效提升梅州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维护管理好内河航道和推进码头建设,提升内河通航能力。按照振兴“黄金水道”的目标,积极发挥内河航运“价廉、量大、安全”的优势,维护管理好内河航道。“十三五”期间,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航运设施恢复工程建设,启动石窟河航道整治工程和梅江、韩江客货运码头建设,改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提升内河通航能力和水运服务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落实《梅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实施,加快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形成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促进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衔接,加强新机场、高铁站、公路客运站、公交站之间的协调,着力打造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立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加快梅州金盘客运站、梅州市中心枢纽汽车站、梅州西综合客运枢纽站、蕉岭县级公路客运站建设,完善客运枢纽站场体系。积极引导物流园区建设,鼓励传统货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重点建设梅州畲江物流中心、梅州西物流中心、梅州北物流中心、蕉岭县农产品货运枢纽、兴宁综合物流园、鹰梅铁路平远城东站场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公交无缝对接机场、火车站和直通主要景区。推动梅州市区实现城乡公交顺畅对接,推进梅县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图5:梅州市“十三五”交通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示意图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构建绿色能源保障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以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和完善电力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安全、经济、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dedecms.com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电力建设为重点的清洁能源。有序发展清洁火电、LNG能源、华润热电联产、韩江葛布水利枢纽工程电站等电源点项目建设。加快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跟进桃源风电场、五华龙狮殿风电场、平远茅坪风电场、韩江内陆核电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争取布局园区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站,建成多元化的电源供应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建设绿色电网。加快编制城市配电网规划,适度超前布局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梅州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和现状500千伏嘉应站连接省网电力系统,建设大型热电联产直供电项目,强化电网结构;加强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力度,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推进电网智能化和输配协调发展,优化需求侧管理。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成品油、天然气管网和储备库、油站、气站布局,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实现县县用上天然气。加快天然气门站、LNG气化站、高中压调压站和汽车加气站建设,大力推进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三期工程,增强天然气输配能力。加强能源储备,逐步建立起高效的能源输配网络和应急储备体系,提高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城市充电桩规划建设,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用水效率、推进水生态文明,不断推进水利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织梦好,好织梦

  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推进20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对梅州南堤、北堤、东堤、西堤等堤围进行达标加固。加快推进市、县(市、区)城区防洪建设,积极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园区50-100年一遇的梅江堤新建或除险加固工程(含五华县、兴宁市、梅县区园区段),加快开展易涝城区的治理。到2020年,确保市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中心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点河流河段达到10-20年一遇,城市和农村重点易涝区除涝能力基本达标。积极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葛布水利枢纽建设,实现高陂水利枢纽与永定(棉花滩)水库、堤防形成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韩江下游流域防洪能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开展以“三清一护”为主要措施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的原则,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继续实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根据广东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完善水灾害防治预警预报系统为重点,推进智慧化水利工程建设。 dedecms.com

  完善供用水管理。完善水源工程、城市供水工程和市政消防取水码头工程建设,加快梅州城区、各县县城应急供水配用水源体系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升级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科学确定河流生态系统用水总量和过程,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充分考虑和保障生态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以需定供转变为加强需水管理。依据城乡规模和发展趋势,加强饮水安全保障,通过分质供水,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快速增长的高品质用水需求。合理建设城镇后备水源,加强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全面普及农村居民供水,实现村村到、家家通自来水。严格总量控制,综合利用工程、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各种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高品质饮用水,形成水资源节约、高效型的生产生活体系。到2020年,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5万亩,节水灌区综合农田灌溉用水指标定额控制在781m3/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在0.65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5m3.

dedecms.com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水利示范县和重点县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抓好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成一批农田水利示范镇,加快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等小型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疏通田间“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灌排体系。加快转变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式,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作为保障农村民生、奠定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合理设置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着力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dedecms.com

  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把水资源论证作为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规划审批的前置条件,通过水资源论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崩岗侵蚀治理、库区水源区水土流失整治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将叶田水库、梅南水库等建设成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立河湖水库等水域之间的联系通道,增强径流调蓄能力和供水调配保障能力,解决河湖萎缩、水系循环性差、不同水源难以相互调剂等问题。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水体等敏感区域内禁止新建污染物排放项目,整治、关停、搬迁原有污染物排放项目,严格控制水污染规模。加快推进韩江流域的水源地保护区、准保护区水源林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等封育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采取农、林、水综合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山、水、田、林、路、景统一规划、统一整治。

dedecms.com

  专栏6:梅州重点水利工程

dedecms.com

  1、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2、梅南水利枢纽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3、梅州市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4、梅州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5、梅州市县城及重点乡镇防洪工程 6、五华县益塘水库引水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7、梅县区水源和供水工程         8、丰顺县新区供水工程 dedecms.com

  9、丰顺县韩江葛布水利枢纽工程   10、兴宁市罗浮渡田河饮水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平远县凤池水库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节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dedecms.com

  全力推动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市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加快实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面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梅州”建设,创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模式,实施“快递下乡”工程,积极推动全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我省打造全国信息化先导区的目标,加强信息化专项规划,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工作框架协议和我市与省各大通信运营商签订的“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通信技术、芯片技术、基站和路由器等设备生产、系统集成的深度研发和产业升级,抢占信息化建设高地,努力将梅州打造成粤东“互联网+”中心。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快速推进3G/4G 基站和WLAN 热点、大力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努力扩大提高城乡宽带覆盖范围,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的宽带化改造。深入实施信息产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广东电信梅州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云计算电子政务数据(容灾备份)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促进“三网融合”。启动“电信诈骗防火墙”工程。到2020年,宽带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市宽带发展整体水平力争进入粤东北地区先进行列,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达到7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信息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信息化重大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药品物联网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药品物联网产业体系。重点开发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为药品流通企业集成自动分拣、立体仓库、冷链物流等先进系统。推动宽带网络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着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立足梅州实际,积极推进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和各县(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推动宽带网络在生产性服务业广泛应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积极打造一批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培养一批互联网经济领军企业。

copyright dedecms

  积极推进重大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示范应用,大力推进以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邮政、可视化城市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步伐,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交通、医疗、教育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开源信用云”公共平台建设,利用云技术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市有关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党政机关、社会公众、信用服务机构等提供各类信息的云平台。以建设梅州市网上办事大厅为契机,建立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力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以网上办事大厅、社会信用信息网、市场监管信息网、医疗卫生信息网等重大信息化项目为基础的政府大数据库。建设宽带教育网络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化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系统,推进医疗保健服务的信息化和网上远程医疗,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积极扩大电子政务网络覆盖范围,逐步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7:梅州信息化重点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飞翔云计算基地”工程。引入软件龙头企业用友股份公司与本土企业开源资讯公司合作共建“飞翔云计算基地”。建立粤东IDC数据中心基地,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的大型数据中心。

dedecms.com

  “两化融合”工程。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进工业主导产业信息化,加快汽车摩托车业的产业链信息化应用。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加快标准资源信息库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全面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大数据工程。运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以现有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为基础,整合市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网上信访大厅等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以网上办事大厅、社会信用信息网、市场监管信息网、医疗卫生信息网等重大信息化项目为基础的政府大数据库。加快云计算中心的建设,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鼓励扶持云服务供应商,支持“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的建设。

dedecms.com

  商务电子化服务工程。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及养生、客家文化、特色商贸等优势产业相融合,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移动互联网及宽带工程。统筹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无线局域网(WLAN,包括WiFi等)、新一代移动通信(LTE)等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宽带无线城市群建设,推进WLAN在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覆盖,提高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智慧梅州”工程。加快制定城市智能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战略,大力发展以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邮政、可视化城市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城市建设。 dedecms.com

  统筹城乡信息化工程。实施“信息兴农”工程,完善梅州市农业信息平台,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推动信息化镇、信息化村的创建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农村文化、农资市场、生态旅游等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农村电子政务、计算机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织梦好,好织梦

  民生信息化工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简捷实用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打造梅州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和公众出行交通服务领域的应用;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梅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推进客家文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指挥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对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检验检疫、重点污染源和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环节等相应的监控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dedecms.com

  全民信息化素质培训服务工程。推进信息能力培训,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地方高校依托科研能力和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引导的培训工程计划,开设信息经济课程;继续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提升农民的信息素质;充分利用梅州教育城域网网络和资源优势,推广“校校通”、“家校通”、“远程教育”;推进家庭信息化的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突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推进各县(市)城区及中心镇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节  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本文来自织梦

  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有序推进嘉应新区开发建设,注重江南与江北、新城与旧城、城区与郊区的协调发展,开发建设江南新城区、完善优化江南建成区、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区、创新建设梅县新城区,实现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同步提升,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良性互动。提升改造江北老城区,以文化公园周边、周溪河流域、黄塘河流域三个区域为重点,整合提升文化公园、东教场体育馆、嘉应学院、东山中学、黄塘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等资源,分别规划建设市民体育休闲为主的运动公园、教育文化为主的教育新城、保健疗养为主的健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江南新城区,基本建成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全面推进梅县新城及芹洋半岛建设。积极打造粤东北地区总部经济区、世界客都文化休闲区、生态宜居低碳示范区。以重大城市综合体和产业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医院、学校和市政等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芹洋半岛18条市政道路及江南片区路网、配套设施及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重点在新区布局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及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形成22平方公里城市新区的基本框架。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力度,改善提升城市主干道、市政民生道路等路网结构,逐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强公共停车场、道路交通信号灯、各类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逐步缓解高峰期道路交通压力。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城市交通水平。探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行性,合理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科学组织调度,逐步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点率和乘客换乘效率。着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商业综合服务、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推动新区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衔接。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与“退二进三”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商住娱乐、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网络信息等都市型产业。完善城区给水、排水、防洪、排涝、电力、通信、燃气、消防、环卫、道路、交通、综合管廊等市政专项规划,逐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地名规划等中心城区各专项规划。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  推进各县(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实行县级辖区规划负责制,市相关部门加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开展县域全域规划编制试点,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推动产城融合,促进人口集聚,把兴宁新城建成30万人口的城市;丰顺新区、五华新城建成20万人口的城市;平远新城、蕉岭新城、大埔新城建成5万人口的特色县城。支持各县(市)规划建设5至10平方公里的县城经济功能区。至2017年,各县(市)新区起步区基本建成。有序推进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工程,示范带动全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因地制宜培育工业强镇、商业物流大镇、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特色镇。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2个以上中心镇(梅江区除外),用地指标适当倾斜中心镇建设,逐步把中心镇建设成卫星城镇。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发展工贸型、农业型、旅游型以及综合型等不同功能定位的专业镇。加强镇区基础设施等功能配套,提升承载产业和人口的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8:梅州市发展定位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节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本文来自织梦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等“多规融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建设、村落分布、产业集聚、农田保护和生态涵养空间结构,实现中心城区、县城、镇、村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有序过渡、有机对接。总结推广蕉岭县试点的经验做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切实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强化城乡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农村人均享有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推动人口产业双重集聚。在引导各县(市、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围绕就业人口的生活需求积极推进配套居住功能区的建设,推动产业和人口的双重集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充分衔接产业布局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生态规划,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的统筹协调,优化产业、人口双重集聚的空间格局。依托梅江区和梅县区中心城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差别化定位兴宁市、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等县(市)城镇功能。在县域专业园区和专业镇(街)构建以就业为重点导向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镇(街)扩容,成为带动就业的引擎。在新的或较大型的开发区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区、丰顺新区等继续强化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活配套功能,发展成为梅州县域地区新城区、综合产业区和创新先行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经营理念,逐步实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募集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发行市政债券,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经营,通过PPP模式合作开发和建设相关项目,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衔接且分工合理的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构建“大城管”体系,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节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管理权限,推进行政管理中心下移,赋予县级更大的行政决策自主权。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中部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区、北部高效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下,各县(市、区)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与分工协作,促进跨区域的有序合作与竞争,共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突出发挥梅州县域工业的基础优势,以大项目为龙头,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地区”优先集聚发展,促进梅州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强化空间集聚规模,在梅州县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带(梅兴华丰产业聚集带)多园”的思路,着力规划建设分级有序、布局合理的产业园区体系,避免在产业布局上“遍地开花”。从梅州县域层面采取多种开发模式,重点开发建设“梅兴华丰产业聚集带”,做好配套及产业链分工,形成梅州县域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充分发挥梅州县域经济在电子、新能源、电力、陶瓷、生物制药、机电、农林产品深加工、房地产、商贸物流等行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各县(市、区)城镇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用生产资料加工业等能够增强城乡关联的产业,促进产业带动地区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与要素流动。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方针,培育县域民营经济自主品牌与商标,逐步在一些优势行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至2017年,力争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比2012年翻一番;各县(市、区)均有1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主导产业,其中梅县区、蕉岭县、丰顺县各有1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