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的广西农业现代化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的广西农业现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摘要]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视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广西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将农民的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现代化。面对农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低、集约生产意识薄弱、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扶贫助贫进展缓慢,产业化经营落后,劳作环境恶化等问题,应以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农民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广西

织梦好,好织梦

一、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织梦好,好织梦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因此,只有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生存发展的需求,提供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更强调人的生存发展和福利改善,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它显示出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仅把人(主要是指劳动力)当做生产手段,更要将人当做经济发展的目的,当做世界的主体和主人。经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

copyright dedecms

马克思曾指出:“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2、发展的本质在于能够满足人们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要保障生存和发展怎样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它必然要重视研究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必须强调人怎样为了实现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而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性要更加明确,人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发展或人的素质的提高必定成为它要研究的重要方面。3、 内容来自dedecms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当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不是要与经济发展相对立。不与物质生产的发展相联系,人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4、经济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没有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只是空谈而已,因而要确立人在经济中的主体性地位,使经济发展更具理性。

织梦好,好织梦

(二)经济发展成果为人人公平共享 dedecms.com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平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应持续不断地得到满足,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有所保障,生产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再分配,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为人人共享,受益公平。“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5、只有共享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若是社会财富仅为极少数成员占有,社会资源被极少数人控制,经济发展成果被极少数人占有,就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恶性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及其发展目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内涵

dedecms.com

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都是由农民创造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农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以农业支撑工业和服务业,方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必须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现今农民发展严重滞后已经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和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知道自身群体最需要什么,最具有对自身命运的话语权。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既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又要实现农民幸福、农村社会有序稳定。当前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差距过大、农业生产水平低,这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满足农民的各方面需求才有利于实现农民的自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力量。

织梦好,好织梦

(—)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终究只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围绕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展开。农民生产收入、农村社会事业、人与环境的矛盾等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农民的全面发展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增长,只有农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农民的生产方式现代化才具有可持续的保障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2.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求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居民均等,当然这个均等并不是要求“绝对相等”,而是在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水平、服务设施和条件上,不因人的身份不同而享有不同的待遇,实现农民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割,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落后于城镇居民,一些农民家庭连生存都成问题,即使他们有微薄积蓄,一旦家里有人患大病或者子女上大学,也仍是杯水车薪无力负担,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然严重限制着部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必须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扩大农民的发展空间。

copyright dedecms

3.树立农民的集约式发展观念,实现农民思维方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的活动不仅要满足当下的物质精神需求,还要满足子孙后代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农业生产有别于第二、第三产业,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特别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在过去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中,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思维方式比较落后,毁林开荒、多种薄收、滥用化肥农药等陋习给农业生态带来了巨大伤害,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农民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化转变要求树立集约化发展观念,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追求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利用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利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在有限的耕地上实行集约式生产,可以缓解当前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这一不可逆转的矛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保证农产品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把农业这一弱势产业变为优势产业、致富产业,还能改善农民的劳动环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三、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广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扶贫助贫进展缓慢,农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由于广西的大石山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革命老区贫穷落后、众多贫困少数民族人口混居、扶贫投入不足、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档次低等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一些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46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了7.4%,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仅排22位;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49元,仅占26.4%,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65%。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5年广西还有贫困人口538万,6、且绝大多数分布于大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贫困洼地”,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突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国五个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这些地区的农民往往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因灾因病因市场风险等因素再度返贫,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

dedecms.com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西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81年,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是9.77年、11.43年,可见,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随着广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日益增多,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学前儿童的教育需求,不少地方还存在“入园难”的问题,不利于农村儿童的长远教育;普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中教育的供需矛盾也逐渐凸显7、;职业教育开放办学不够,适应市场能力较弱,学校和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广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农村人口基数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难以覆盖。广西村镇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往往占不到城市和县城的80%,村镇道路铺装面积尚未能完全覆盖,不少农村远离集市,无法通车。医疗条件更是落后,一些乡镇卫生院只能看些感冒、发烧等小病,一旦有大病急病必须转往县级以上医院,且由于道路建设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广西仍有大量山村处于救护车开不进去的状态,只能被动地采取人力进行自救,人的生存和发展严重缺乏可靠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农民集约生产意识薄弱,产业化经营落后,劳作环境恶化

本文来自织梦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产业化生产经营难以铺开,大部分农村仍然是以小农小户生产为主。受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限制,产权交易平台模糊不清,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保护。再加上农民集约化发展意识淡薄,不能熟练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耕种方法,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农民生产潜力难以激发,阻碍了农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民群众而言,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监测数据,广西的农业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都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农民的生产安全。而且由于长期对土地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盲目增加化肥施用量,广西部分地区也面临着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下降等问题。农民的劳作环境严重恶劣,制约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也阻碍了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加快广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一)以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以电商和金融为手段,提高扶贫能力。随着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日渐突出。广西要积极引导实施农村电商扶贫行动,通过市场对接、服务网点、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等,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扩大农产品的网络交易渠道,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自建或共建,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帮助农民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达到减贫、脱贫效果。同时,面对农村信贷手续繁琐、农民缺乏创业资金、难以扩大种养规模的困境,要实施金融扶贫行动,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或者为当地农资企业、种植大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村级的规模化生产,带动贫困农民创业、就业,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促进农民长远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2.引进社会资源,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更需要全社会的帮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改善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扶贫开发成果能落实到每户每人。对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贫困村实行生态搬迁,通过调拨、转让或集中进行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搬迁贫困户的宅基地、生产用地问题,改善这类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8、。同时,还要拓宽农民的非农收入渠道,引进社会投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并帮助贫困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提高工资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推进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利用好社会帮扶、行业帮扶的契机,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织梦好,好织梦

3.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推广农民培训。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各地要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有条件的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资源型工业、旅游业(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边境游、农家乐)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县域“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格局,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惠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利用精准扶贫的契机,利用好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开展新一轮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工作以及“农家课堂”“雨露计划”等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扶助就业、因人施教,努力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各乡(镇)村党员、干部、教师等要建立帮扶制度,在提供关爱服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加大教育投资,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要改变长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偏见,让农民更有尊严地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在学前教育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应降低非政府组织办学的门槛,允许社会投资以竞争方式开办幼儿园,让更多学龄前儿童能尽早接受幼儿教育,为其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和营养改善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关爱留守学生,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蓝天”;加大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教学设备和寄宿学生的生活设施,让农村学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缩小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另外,职业教育要以服务民生为目的,加强企业与职业学校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配置,使毕业生更好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自我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2.提高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民的生活信心。要加强对县级以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治病,消除“小病难医”“小病拖成大病”等现象。可与医学类院校合作进行定向委培,努力建设按村定点的村级、屯(大队)级的医疗服务站,鼓励、引导人才到农村服务,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探索更便民的就医和结报方式,做好与大病治疗等保障救助政策的衔接,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解决“看不起病”的致命难题。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强化农村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农村贫困人口的养老工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推进农村工业和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不应该因其身份限制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加快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可以为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的提高。按照“点一线一面”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由于集聚效应,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将会吸引更多厂商在此投资设厂,加大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此外,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如建立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共同建设家乡,缓解由于青壮劳动力外流而带来的儿童教育、妇女留守、老人赡养等影响人的生存发展保障与家庭幸福的社会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农民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内容来自dedecms

1.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巩固农民主体地位。应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在土地使用权之上而又不触及土地国有权的合理流转制度,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让土地、固定资产等产权实现适度自由配置,既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加一些生活资本及创新创业机会,又能使留守的农民改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责利,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9、。只有产业化经营,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才有实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甚至有些企业还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签订订购协议后,农户按照企业的订单进行农业生产,不仅不用担心产品销路的问题,还有最低价格保护,有利于增强农民信心。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固定的货源后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还可以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诞生,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对农民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提出了要求,营造农村社区合作生产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自织梦

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民生产资源。广西地形地貌复杂,农业生态系统特别脆弱,农民的劳作环境比较恶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加之早期过于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加大了农民日常劳作的风险,粮食安全和人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农民的劳作环境亟待改善。要改变过去竭泽而渔的错误生产方式,强化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民生产资源,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与当代农民及后代子孙的长远发展。要利用好广西农村先进的沼气技术,积极探索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及各类高效种养模式,节约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广西还要推广并改进农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保护农民的生产资源,减少因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威胁,保障农民及其子孙后代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注释:

内容来自dedecms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3页。 copyright dedecms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6页。

dedecms.com

3、巫文强《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制度建构及落实》,载于《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2期第2页。 dedecms.com

4、胡钧、施九青《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载于《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2期第4页。

内容来自dedecms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copyright dedecms

6、参见《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信息网。

内容来自dedecms

7、孙杰远《广西作为国家战略支点的教育支撑问题研究》,载于《教育研究》2014年第12期第40页。

织梦好,好织梦

8、广西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组《广西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载于《广西经济》2015年第10期第36页。 内容来自dedecms

9、隋博文、陆道芬《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广西为例》,载于《钦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73页。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