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以居民消费升级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以居民消费升级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发布时间:2018-12-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本文利用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分析中国居民当前和未来的食物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变化特点,旨在寻求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居民人均主食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进入相对稳定期,但食物消费结构和质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肉蛋奶、水产品等为代表的高营养高价值食物消费量偏低;随着收入增长和城镇化推进,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将进一步升级,肉蛋奶水产品等高营养高价值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为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解决部分农产品短期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更应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大局,以居民食物消费升级为导向,布局和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做强做优农业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 食物消费 消费结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edecms.com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解决农产品供需错配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减过剩或低质农产品、最大限度地增加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这是解决农产品供需错配问题的核心任务,也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必须按照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和农业产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国内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业结构性供需失衡、资源环境恶化等角度分析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李国祥,2017;宋洪远,2016;党国英,2016;涂圣伟,2016;张海鹏,2016);有的学者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义、重要性、关键问题与改革路径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政策建议(例如姜长云,2018;姜长云和杜志雄,2017;罗必良,2017;宋洪远,2016;黄祖辉、傅琳琳和李海涛,2016;孔祥智,2016)。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从供给侧谈供给问题,鲜有文章从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角度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对供给结构调整的需求。本文认为,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虽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对需求的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1、,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牢牢把握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这个导向,增强农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切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特点 copyright dedecms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新征程,居民生活开始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的有品位已成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的新追求。从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看,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有以下特点: dedecms.com

1.谷物为主体的主食消费量下降。表1是根据《中国住户调查年鉴》数据推算的全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已折算为原粮)变化情况。2、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人均原粮消费量为200.9公斤,2016年已下降为132.8公斤,减少了34%;小麦由人均64.9公斤下降为44.1公斤,减少了32%;稻谷由人均104.6公斤下降为68.6公斤,减少了35.5%。而薯类、豆类及其他小杂粮的消费量近几年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6年比2013年,薯类消费量上升了13%,豆类消费量上升了11%,其他小杂粮的消费量上升了14.6%。可见,在主食消费量下降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追求膳食结构的平衡性。 copyright dedecms

2.肉蛋奶等副食消费量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肉、蛋、奶、油脂、水产品等高蛋白高营养类食物消费不断增加。2016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猪肉消费量增加了5.1公斤,增长35.2%;人均牛肉消费量增加了0.8公斤,增长80%;人均羊肉消费量增加了0.6公斤,增长66.7%;人均禽肉消费量增加了4.6公斤,增长102%;人均蛋类消费量增加了2.3公斤,增长31%;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加了4.6公斤,增长67.6%;人均油脂类消费量增加了3公斤,增长39.5%。2016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2公斤,比2013年增加了0.3公斤,增长3%。详见表2。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3.瓜果蔬菜类食物消费增加。近年来,人们在大量增加肉蛋奶类等高油脂、高蛋白食物后,同时增加了新鲜瓜果、蔬菜消费,以更好地平衡膳食结构和满足营养健康的需要。如表3所示,中国居民对水果及其制品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人均32.5公斤增加到2016年的44.9公斤,增长了38.2%;蔬菜及其制品的消费量从2013年的人均97.5公斤增加到2016年的100.1公斤,3年人均增加了2.6公斤。

dedecms.com

4.在外饮食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居民不仅食物消费结构在转型升级,而且食物消费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外饮食消费渐成热点。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45元,2016年增加到879元,增长了5倍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可见,200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转型,这四大特点也是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四大趋势表现得更趋明显,迫切需要食物或服务的供给结构与之相适应。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中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食物消费比较 织梦好,好织梦

尽管过去10多年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食物消费升级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织梦

1.中国与美国相比,谷物消费量相当,但肉蛋奶消费量相差巨大。美国居民过去50多年尤其是1980年以来膳食结构变化并不大,除禽肉消费和在外饮食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他各项食物消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2013年,谷物年人均消费量为104.2公斤,仅比1980年增加18.7公斤,每年增加不到0.6公斤;猪牛羊肉消费量还下降了6公斤;只有禽肉年人均消费量增长了近1倍,由1980年的26.4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50公斤;鲜奶、瓜果、蔬菜等副食消费略有增长。在外饮食增加较大,由1990年的户均支出2255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441美元,增长了53%。详见表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表4显示,中国居民谷物消费量2013年人均为127.4公斤,比美国多23.1公斤。薯类相差较大,2013年中国薯类人均消费量只有14.8公斤,比美国低41.3公斤左右;其他小杂粮消费,中国略高于美国。考虑到饮食习惯及生理特点的差异,现阶段中国居民主食消费结构已与美国相差不大,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副食消费水平中国与美国相差巨大。2016年,中国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合计为28.9公斤,相当于美国2013年同类食物人均消费量的45%,其中牛肉人均消费量只相当于美国的5.6%;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中国为13.5公斤,相当于美国居民人均消费量的63%;蛋及制品人均消费量,中国为10.7公斤,相当于美国的73%;鲜奶人均消费量相差最大,中国只有15.2公斤,不到美国居民的6%;油脂类消费,中国人均13.8公斤,相当于美国居民的40%;瓜果类消费,中国人均52.9公斤,相当于美国居民的48%;在外饮食支出,中国人均879元,折算成美元计算,仅相当于美国居民的2%左右。

本文来自织梦

2.中国与德国相比,相差比较大的仍是副食消费。德国过去50多年尤其是1980年以后,大米、面粉、玉米等谷物消费量变动不大。2013年,德国居民谷物人均消费量为110.2公斤,仅比1980年多12.6公斤,年均增加不到0.4公斤。豆类消费变化不大,薯类消费反而下降较多,2013年,人均消费薯类61.5公斤,比1980年减少31.7公斤。1980年以后,除禽肉外,其他肉类消费在达到高点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水产品消费基本稳定。2013年,猪牛羊肉消费量为人均68.9公斤,比1980年减少21.7公斤,年均减少0.6公斤左右;禽肉消费量反而增加了8公斤,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猪牛肉的替代;1980—2013年,水产品消费量人均只增加了1.2公斤。德国人均鲜奶、蔬菜及制品的消费量是不断增加的。2013年,人均消费鲜奶258.7公斤,比1980年增加63.5公斤,年均增长约2公斤;蔬菜及制品人均消费量增加26.2公斤。详见表5。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德国相比结果类似中国与美国比较的结论,即主食消费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而副食消费水平差距巨大。中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仅为德国的46%,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德国的6%,人均蛋类消费量为德国的87%。人均瓜果消费量为德国的5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中国与日本相比,主食消费结构相近,水产品消费量差距较大。日本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食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副食消费持续增长,1990年以后主食消费结构基本稳定。2013年,日本居民谷物消费量人均为109.8公斤,比1970年、1980年、1990年分别减少了33.9、23.7、18.9公斤;猪牛羊肉消费量为29.9公斤,比1990年提高了5.6公斤;禽肉消费量提高较多,2013年人均消费禽肉19.4公斤,比1990年和1980年分别提高9.3、5.8公斤;水产品消费1990年达到高点后,近30年呈下降趋势;鲜奶、蔬菜、瓜果等消费量自1970年以后变化不大。详见表6。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日本与中国毗邻,饮食习惯相近,食物消费结构差异较小,尤其是最近10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两国人均主食消费量相差无几。例如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大米72.9公斤、面粉46.9公斤、玉米7.5公斤,大米和面粉仅分别比日本高13公斤和3.2公斤,玉米仅低1.7公斤。不过,副食消费除猪肉羊肉外,其他肉类、蛋类、水产品、鲜奶等消费量差距较大。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禽肉消费量、蛋类消费量、水产品消费量和鲜奶消费量分别是日本居民人均消费量的21%、48%、43%、27%和21%。 dedecms.com

4.与中国香港比,内地居民副食消费量差距较大。香港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似,演变的规律也相近,过去50多年来居民主食消费量下降、副食消费量增加。主食消费量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水平接近,但副食消费量相差较大。2013年,内地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禽类消费量、蛋类消费量、水产品消费量、鲜奶消费量和瓜果消费量分别为香港居民的30%、17%、74%、19%、14%和57%。详见表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食品供求缺口测算:现状与展望 织梦好,好织梦

虽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由生存温饱型向吃好富裕型过渡,但与发达国家膳食结构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副食消费上差距较大,农业生产或食物供给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和保障有效供给?我们能否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保证吃得更好?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从当前需求水平看供给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表8是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的食物消费量数据推算的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和生产量的差额。在比对食物消费与生产量之间的差异时,本文做了两方面处理: dedecms.com

1.在消费侧,适当上调了食物消费量。因为有三方面因素可能导致居民食物消费抽样调查结果被低估:一是农民自产自食部分和居民在外饮食支出的严重低估;二是军队、院校等集团消费的食品没有纳入住户调查;三是食物消费数据在抽样调查过程中通常存在系统性低估的误差。根据外出食物消费支出占总食物消费支出比重、集团食物消费人数及其比重、农民工外出数量、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以及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等指标综合估算,本文将居民食物消费量上调30%左右。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2.在供给侧,适当下调生产量。生产量的调整也考虑了三个因素:一是调查误差,二是生产储运等损耗,三是部分全面统计指标的水分。例如,水产品、奶类产品、水果以及部分畜禽产品和小类农产品的生产量数据不是通过抽样调查,而是依靠部门层层上报汇总所得,由于统计基础差和一些地方不正确政绩观影响,这部分数据存在高估的情况。根据三次农业普查和农业部等部门的行政纪录数据情况,本文适当下调了不同农产品的实际供给量,畜产品下调30%,蔬菜、水产品和奶产品下调40%。 copyright dedecms

从表8可以看出,2016年农产品总供给量远远大于居民主食消费量。这说明现阶段农产品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居民主食消费。但是,如果把农产品的其他用途考虑进来的话,情况就不一定乐观。就粮食而言,要再扣除工业用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后才是库存结余。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粮食平衡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2015年工业用粮约为11000万吨,其中稻谷1360万吨、小麦1700万吨、玉米5580万吨;饲料用粮约25000万吨,其中稻谷2550万吨、小麦2500万吨、玉米13500万吨;种子用粮约1300万吨,其中稻谷120万吨、小麦550万吨、玉米150万吨。根据此标准扣除之后,粮食仅略有结余,供求总量弱平衡。具体到品种,稻谷、小麦、玉米每年结余分别约为2462万吨、206万吨和2042万吨。其他粮食类产品基本无结余,需要依赖进口解决需求,大豆一项,每年需求量的2/3以上依靠进口,例如,2016/17年度(10—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就达9348万吨,农业部预测2017/18年度(10—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9450万吨。3、考虑工业和服务业所需后,粮食以外其他农产品供应量与消费量基本上也都是弱平衡,且肉蛋奶等高品质农产品目前的供求平衡是建立在居民食物消费水平还不高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会大幅度增长。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上,从当前的农产品需求水平看当前的农产品供给,农业供给侧不仅存在部分农产品数量过剩,也存在部分农产品短缺问题,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如果不考虑进口因素,扣除了居民食物消费需求之外的农产品需求后,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处于弱平衡水平,且肉蛋奶等高品质农产品目前的供求平衡是建立在居民食物消费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的。

织梦好,好织梦

(二)从未来需求看供给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研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除了考虑现实农产品供求关系外,一定要重视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方向和程度,发达国家食物消费升级的路径和食物消费结构是我们的重要参考。从前述中国与其他国家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比较可知,目前中国居民的谷物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居民相差不大,且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谷物消费水平接近年人均100公斤水平时,基本上进人稳定期。已有研究也表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食物消费结构必然随之升级,表现为直接消费的粮食量减少,而畜禽产品消费量会大幅提高,由此带来间接粮食消费量与粮食消费总量增加(例如曹志宏,2013;Vasileska和Rechkoska,2002;Popkin、Adair和Ng,2012),所以,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居民口粮消费需求不会增加,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将有所降低。而中国居民的肉蛋奶等高营养产品消费正处在上升期,未来需求增长空间较大。由于亚洲人与欧洲人在体格、食物消费习惯和生存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能简单地用欧美发达国家目前的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推算未来时期中国居民食品食物消费量。考虑到中国与日本同是亚洲人,食物消费习惯和结构相类似,本文用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居民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来推算未来10—15年或者更长时期的食物消费水平。表9列出了按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居民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推算的中国未来实现基本现代化或更高阶段的居民食物消费量及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从表9可以看出,中国居民目前人均谷物消费量与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相近,根据发达国家食物消费升级的规律,未来30年内中国人均谷物消费量变化较小。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副食消费水平,中国与中国香港及日本相比差距较大。如果将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食物消费的平均水平作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食物消费目标的话,那么,到2035年,中国居民的猪肉消费量将增长近1倍,牛肉消费量将增长7倍,禽肉消费量将增长2倍,水产品消费量将增长3倍,蛋类消费量将增长40%,奶类消费量将增长7倍,水果消费量将增长15%。从表8调整后的生产量与食物消费量的差额看,仅水产品和蔬菜生产量扣除工业和服务业用量后尚有余额,其他农产品基本上供求平衡。从这个角度看,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要大幅度增加肉蛋奶及水产品供给。虽然通过国际贸易能够解决部分供给问题,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且肉蛋奶产品易腐、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特点,这类农产品的供给还是应该立足国内,用中国的供给解决中国的需求。按目前的饲料比计算4、,即使中国的人口规模不扩大,要满足上述肉蛋奶生产,至少还需要增加粮食5000亿斤,即粮食年需求量将达86625万吨。这一结果与辛良杰、王佳月和王立新(2015),陈百明(2002),封志明(2007),赵萱和邵一珊(2014)的预测结果相近。在目前的资源环境条件下如何增加这5000亿斤粮食是中国农业必须正视并解决的大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总之,目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食物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肉蛋奶水产品等为代表的高营养高价值食物消费量偏低。在未来中国农产品供给中,肉蛋奶水产品等高营养高价值农产品的供给将是最大的短板,要补齐这些短板,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dedecms.com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用不到世界8%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吃饱问题,且食物自给率达到了95%,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即使今后再增加几千万人口,中国口粮供应也不成问题,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和质量,使之向现代化国家看齐。中国虽然在2000年后加快了食物消费升级步伐,但目前的食物消费结构和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肉蛋奶水产品等为代表的高营养食物消费差距巨大,是农业供给最大的短板。要补齐这些短板,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从今后10年或更长时期来看,中国粮食供给不是多了而是不足,不能盲目地压减粮食生产,而应该想办法将多余的粮食投向畜牧业生产,增加畜牧产品供给和消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的不是简单地压减粮食生产面积,“去库存”,而是“调结构”,加大肉蛋奶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高价值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快“库存”粮食的转化。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人多地少,自然条件禀赋不足,对于多数农产品来讲,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而且要时刻把农产品的供求平衡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按照新时代发展规律和乡村振兴的要求,调整结构补齐短板提高质量,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压缩低质农产品生产,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但在中国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情况下,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的空间并不宽松,千万不能因为粮食供给一时供大于求,而盲目地压减粮食面积,尤其是将宝贵的耕地变更成非农用地。在工业化城镇化未完成的情况下,社会对非农用地的需求还很大,一定要制定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与此同时,要加大耕地修复和保护力度,减少耕地污染,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内容来自dedecms

2.加强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向大自然要食物。中国耕地资源稀缺,粮食单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在有限耕地上持续大幅度增加粮食生产的难度较大,但中国草场、山地、水域、海洋面积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可以生产出大量优质的动植物产品和水产品。从今后时期看,牛羊肉和水产品的需求量大,这部分产品要尽可能地从非耕地资源上取得。要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渔的力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绿色、可持续开发的方式,合理科学利用。 dedecms.com

3.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要适应经济发展新时代的要求,牢固树立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来提升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观念。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加快农业科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切实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打通科研到生产应用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下大力气加快培育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新品种,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和推广应用。加快制定特优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优势区。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造就一代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农民。 织梦好,好织梦

4.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用市场化的手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发达国家实践看,政府通过增加农业补贴支持农业发展是一通用做法,尤其像中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地区,更离不开农业支持保护。过去10多年,政府对农业支持补贴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连续12年增产,是这一政策不可磨灭之功绩。但这一政策也受到理论界质疑,认为不经济不可持续,建议削减甚至取消,这是值得商榷的。中国农业和农民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和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补贴不仅不能削减,而且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安排,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当然支持的方式或办法可以根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进行完善。新时代我们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要充分利用好价格这只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收购价格制度,增加价格政策的调节弹性,让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农产品质量高低,做到优质优价。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平守信的营商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5.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经营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决定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对接。要下决心按照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农民工留城问题,不断降低农村土地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织梦好,好织梦

6.加强农产品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节余缺。由于中国农村资源禀赋不足,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用好国际国内两方面资源和两个市场的作用,利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健全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和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贸易通道,调剂市场余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注释: 织梦好,好织梦

1、汪洋(2017),第3页。

本文来自织梦

2、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11—2016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1)》收录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住户调查主要历史数据和2010年中国城乡住户调查的主要数据等。 dedecms.com

3、资料来源:《世界第一!!中国2016/17年度大豆进口9348万吨同比增加12%》,http://www.chinagrain.cn/nh/2017/10/16/201710168564317113.shtml。 copyright dedecms

4、料肉比按3:1计算,料蛋比按照2.3:1计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曹志宏:《基于谷物当量的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需求分析》,《资源科学》2013年第11期。

织梦好,好织梦

2、陈百明:《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地理研究》2002年第3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党国英:《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9期。

本文来自织梦

4、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本文来自织梦

5、黄祖辉、傅琳琳、李海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历史回顾、问题实质与改革重点》,《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dedecms.com

6、姜长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经济纵横》2018年第2期。

本文来自织梦

7、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本文来自织梦

8、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2016年第2期。 织梦好,好织梦

9、李国祥:《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主攻供给质量》,《上海证券报》2017年1月4日。

本文来自织梦

10、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农村经济》2017年第1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1、宋洪远:《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10期。 copyright dedecms

12、涂圣伟:《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的根源与改革着力点》,《经济纵横》2016年第11期。 本文来自织梦

13、汪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求是》2017年第6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4、辛良杰、王佳月、王立新:《基于居民膳食结构演变的中国粮食需求量研究》,《资源科学》2015年第7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5、张海鹏:《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2期。 dedecms.com

16、赵萱、邵一珊:《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与预测》,《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3期。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