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的内在原因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的内在原因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dedecms.com

[关键词]农业结构失衡;内在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来自织梦

一、我国农业结构的阶段性调整及存在问题

dedecms.com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一阶段(1985—1997年) 本文来自织梦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结构布局,该结构导致我国农业品种失衡。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模式,该模式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的大丰收,但同时也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即发生了“谷贱伤农”的困境。与此同时,糖料、油料、棉花等农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业品种产量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为了打破这一失衡状态,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农业结构的第一次调整,该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失衡问题。一方面,实施农产品的合同定购政策;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粮棉产区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些政策实施优化了农业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由1985年的75.8%下降到1997年的73.3%。到了1997年,农业结构失衡问题基本解决。

本文来自织梦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二阶段(1998年至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业质量与效率。20世纪末,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虽然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是总量均衡,产量丰年有余。持续多年的丰年后,我国再次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同时,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迅速提升,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绿色的农产品。此次调整的政策主要是控制降低粮食收购价、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等。近几年,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粮食产量连续减少,接着又开始实施增加粮食产量的政策,导致第二次调整的效率并不达标。

织梦好,好织梦

二、我国农业结构发生失衡的内在原因剖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增长与产出效率。农业供给效率与供给质量偏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通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失衡。长期以来,在工业与城市两者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大量资源要素投入到城市和工业化建设中,导致农村与农业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贫穷陷阱。近年来,随着“三农”的改革,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农业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效率仍较低,现代化生产要素流入不足,传统生产要素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影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降低了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过测算,我国农业要素配置的总效率为正,但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却出现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现代生产要素的流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难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只能依赖传统生产要素。同时,农村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土地流转的加快、资本周转周期的增加,导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严重失衡,扭曲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加剧了农业结构的失衡。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

copyright dedecms

农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需要各个产业、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都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环节,而忽略了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环境,导致我国农业收入偏低,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没有产业链就没有协作机制,导致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科技、农业社保、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投入不足,导致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原料的形式进入市场,既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是农业生产与消费联系的中枢,是农产品实现价值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农业政策对该环节的扶持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的税负也高于一般企业的税负,加上原料成本的上涨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营十分艰辛,这些企业的利润微薄,也没有资金投入精细加工,导致农产品加工的含金量不高。几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矛盾加大,产业链协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缺乏一个高效的农业产业链体系,农产品供给由基本消费向享受型高端消费的转化动力不足。 dedecms.com

(三)宏观调控机制滞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是我国农民生产生活与粮食安全的基本,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我国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农业扶持体系。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的投入占比较低,民间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滞后于农业发达国家。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的各项配套设施跟不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家宏观调控也较为滞后,导致政府扭曲农产品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政府行为,政府制度明显滞后,导致农产品市场结构失衡。从总体来看,无论是扶持政策,还是行政干预手段,我国宏观调控机制都相对滞后。从粮食来看,我国对粮食价格的控制扭曲了粮食市场机制,导致粮食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农产品来看,由于宏观调控机制落后,农产品价格的逆向变动时有发生。

dedecms.com

三、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重视的潜在风险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关键性内容。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其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性”。第一,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差异都较明显,农业的产品结构、发展模式等都有显着差异,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复杂性。第二,敏感性。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是关乎我国人民“吃饭”的关键性改革,同时也是涉及全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第三,非可控性。与工业、服务业不同,农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容易受到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两重约束,同时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也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因此在政策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非可控性。当前,决不能轻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三种特性,在改革中要对改革存在的潜在风险给予高度重视。 dedecms.com

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粮食供给存在显着波动甚至出现下滑的风险

copyright dedecm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量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从2004年起至2015年保持了12年的持续增长。我国之所以保持了十多年的持续性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就等都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也并不显示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已基本没有忧虑。相反,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仍然非常薄弱,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明显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显粗放,受到土地、水、能源等的约束也日趋加强。2015年我国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总灌溉面积的份额仅为一半左右,实际运用高技术的耕地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份额仅为12%左右,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由于我国粮食产量的连续增长是基于要素和环境透支利用、政策累积的,因此实际的粮食产能并不稳健,未来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和优化粮食结构的压力较大。虽然国家出台了大量支农政策,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大、农民非农就业化趋势不断明显,这些支农政策的实际效益有待商榷。如果去库存、补短板等改革把握不利,市场风险可能会明显向农村倾斜,从而引发粮食供给的显着波动甚至持续下滑。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农民增收疲态日趋显着的风险

本文来自织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连续多年呈现增收,而且在粮食量连续增长的情况下诸如卖粮难、谷贱伤农等社会问题并没有被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国政府持续保护“三农”的政策措施,如粮食最低限价、政府采购等。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目前已逐步推行市场化收购,“政策市”不断向“市场市”转变,对农民的收入不可避免带来影响。当前,全球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急剧提高,在此背景下国内政府的补贴政策对农民减收的替代效应可能难以得到实质性发挥。我国的粮食生产主体仍是碎片化格局,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相适应,政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果方向走错,就很容易激化卖粮难、谷贱伤农等社会问题。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农民的增收疲态已不断显现,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疲态非常明显。若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呈现下滑,那么农民的增收也将面临挑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政策实施效果不断趋于“失效”的风险 dedecms.com

进入WT0以来,我国农业不断实施开放战略,农业发展获得了不少国际的红利,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了越来越明显的外部压力。在参与国际合作中,我国为了争取国际对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薄弱环节进行支持,以农业的高标准承诺作为代价,这就使得我国在受到国外低价农产品的冲击时较难做出有效应对措施而处于被动地位。随着国外低价农产品踊跃进入,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也难免受到下滑冲击,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据统计,2004—2014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这三种主粮的平均单位土地成本利润率由50%下滑至ll.5%.2014年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单位土地成本利润率均为负值。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法与当前已有政策形成合力,那么我国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还可能会放大,国内政策实施效果也可能面临趋于“失效”的风险。

内容来自dedecms

四、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copyright dedecms

(一)实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战略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要推进我国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农业结构,就要以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为总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实施方向,结合农业自身的特点与现状基础,重点全面推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战略任务。第一,健全玉米等农产品的政府收购机制,确保玉米的托底收购。在玉米等农产品“去库存”实施中,政府要实时做好托底收购准备,排出“去库存时间表”。第二,进一步强化农业“降成本”,重点针对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租金成本,进一步加大降成本的力度和效度;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开展农机化服务,分担农业成本。第三,继续推进农业“补短板”,重点在补充基础设施短板上下工夫,高标准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二)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放大土地要素可利用空间。加快推进土地产权清晰化,实现土地确权,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退出、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人市等制度,并加快土地金融发展,实现土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第二,推动劳动者职业标准化培养,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专业化培训团体,加强对有文化、有职业意向的农民进行专业化辅导,并加大农业工人、农业科研者的培训力度,加快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第三,不断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进农村,建立健全工商资本进农村的服务体系,为工商资本进农村开辟“绿色通道”。 本文来自织梦

(三)构建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 dedecms.com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产业链的耦合发展,延伸农产品的价值链,构建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提高产业链的生产协同效率与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农业产业链,强化农业的前向、后向产业的协同机制。政府应优化农业投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视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一体化协同发展。二是建设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平台是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的重要平台,是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信息支持,有利于将农业生产纳入社会化管理。三是支持产业链业主的强强联合。政府应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联合,通过联合研发、分散持股等方式,将业主绑定在一起,强化业主的合作,形成农业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机制。

dedecms.com

(四)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为了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一是制定宏观调控目标,强化宏观调控的机制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范围、程序等方面,健全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调控机制,提高政府的组织管理、市场监管能力。二是加强国际融合,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各类政策,科学进行排列组合,提升我国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高强,孔祥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估价与趋势判断[J].改革,2014(11):80-91.

内容来自dedecms

[2]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苗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建议——以河南省为例Ⅲ.农村经济,2016(12):16-20.

copyright dedecms

[4]秦志伟,胡璇子,等.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N].中国科学报,2016—03—0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叶兴庆.演进轨迹、困境摆脱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选择[J].改革.2016(6):22-39.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