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美国没有紧缩货币

美国没有紧缩货币

发布时间:2017-07-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新浪博客 浏览:【字体:

[摘要]美联储表示通过“加息、缩表”将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向“正常宽松”,而中国学者对此一直存在不同程度地政策“错判”,将该过程理解为紧缩货币的过程,只强调政策方向,而忽视了政策实施程度,使得“加息、缩表”成为误导市场的工具。笔者认为,美国将基于低货币乘数的现状实施“缩表”,提高基础货币投放量,加大金融市场活跃度,而此并不会造成美国的货币紧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世经评论·北京)货币政策是非常讲究的“艺术过程”,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对程度的拿捏和表达”,这个“度”最需要以各种方式去和市场产生充分的沟通,让市场充分理解“度”的问题。这样,政策的实施才可以不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美联储“加息、缩表”仅仅是为了把过去已经持续了10年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点,耶伦上台之后就已经多次明确表态。而且,在加息之前用了很长时间和市场沟通,并使之充分理解。正因如此,美联储加息不仅缓慢而谨慎,而且每次加息之后都明确告诉市场“美联储保持货币宽松立场”。
  
  比如,去年12月份加息之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公开表示:“货币政策立场仍保持宽松,从而可为就业市场状况进一步增强提供支撑,并支持通胀重返2%”。今年6月加息之后,美联储会议公告当中同样出现了“保持货币政策宽松立场”的字样。至于“缩表”,美联储内部依然分歧严重,但主要是时间上的分歧。7月5日,美联储6月份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在“缩表”问题上,几位美联储官员支持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缩表计划,认为缩表对金融环境的影响有限;几位美联储官员希望在2个月内宣布开始缩表,其它官员则希望等到今年晚些时候。“纪要”同时指出:美联储官员已经注意到,尽管美联储加息,但金融环境保持宽松。 织梦好,好织梦
  
  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因为一直以来,中国大多数学者和官员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不同程度的“错判”,它们把美国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转向“正常宽松”的过程,简单地与“常规意义的紧缩货币”画上了等号,在“加息、缩表”的问题上只关注“方向变化”而忽视“程度拿捏”,并使得“加息、缩表”变成误导市场的工具。比如,我见过许多企业家或贸易商,他们对美联储“加息、缩表”却导致美元贬值十分不解。为什么?我认为,他们错误地理解了美联储真实的政策意图,而这一错误与国内舆论误导密切相关。
  
  其实许多年以来,机械僵化、简单粗糙、只顾方向而不关注程度地理解政策,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陋习。这不仅与政策执行者忽左忽右的“两极摇摆”,以及经济学家失去辩证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比如,今年3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说:货币政策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目前全球已经到达了这次周期的尾部,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立即引起市场各色解读,而解读过程中不乏大量过激言辞,但从来没有谁问过“这次周期尾部”到底有多长?极度宽松、宽松、不宽松和紧缩之间有无程度差异?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说,货币政策是非常讲究的“艺术过程”,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对程度的拿捏和表达”,这个“度”最需要以各种方式去和市场产生充分的沟通,让市场充分理解“度”的问题。这样,政策的实施才可以不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传统经济学认为,政府政策干预,实际是为了“熨平市场波动”,而绝不是制造市场波动。但我们的政策执行实在过于粗陋、粗鲁了,只管方向,不拿捏“度”,拒绝与市场进行“度”的沟通,更喜欢突如其来,这必然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同时意味着政策过调(或超调),必然导致政策忽左忽右地折腾。
  
  美联储会“缩表”吗?肯定会。什么时间?年底之前。为什么这样的判断?因为美联储6月议席“纪要”告诉我们,美联储官员一直同意“缩表”,而时间点上最晚的主张就是“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缩表”的底气何在?我认为是“美国金融市场当下过低的货币乘数”。盛松成前不久撰文指出:美国大量基础货币投放之后,市场货币乘数已经从2007年8.93倍降至2013年的2.98倍。我认为,这意味着美国不仅成功地“降低了杠杆”,而且当下货币乘数已经“过低”,需要“缩表”--在减少基础货币数量的同时,适度推高M2,以提高货币乘数,并以此加大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如果美联储通过“缩表”把货币乘数从2.98倍扩大到4倍,请问:这叫紧缩货币吗?我们判断政策和市场变化需要尊重“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