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肮脏的信用评级会吹起金融的泡沫

肮脏的信用评级会吹起金融的泡沫

发布时间:2018-03-3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百家号 浏览:【字体:

[摘要]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又在主权信用领域拿起主动评级的大棒,一次次触痛着投资者乃至不少国家政府敏感的神经。对此,重构国际信用评级制度是关键。基于此,本文对国家三大评级机构进行了具体探讨,并对评级机构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提出,许多国家的立法改革都在要求减少对国际评级机构的依赖。从金融安全角度观之,打破垄断,实现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

dedecms.com

  (世经评论·北京)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又在主权信用领域拿起主动评级的大棒,一次次触痛着投资者乃至不少国家政府敏感的神经。对此,重构国际信用评级制度是关键。从金融安全角度观之,打破垄断,实现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
  
  信用评级包括主动评级和被动评级。主动评级是指评级机构根据自己收集的公开资料对被评主体展开的评级工作。信用评级制度的设计就是要解决投资者、监管者和被评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可靠信息,以供作出投资决策或者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通常是被评级对象主动要求评级机构提供评级服务(即被动评级)。不过,评级机构为了扩大其影响,树立其形象,展示其实力,也会主动根据自己收集的公开信息进行主动评级。评级机构的主动评级,为投资者提供了免费服务,提示风险,供投资者参考,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公益性质。然而,主动评级并不总是“天使”。在信用经济时代,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和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化的今天,信用评级在国家和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前所未有。 本文来自织梦
  
  由于历史和制度原因,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地位在短期内尚无可撼动。随着政府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日益深化以及当今浮动汇率制度等,国际投资者了解目标国主权信用风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金融市场并非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易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由于大型评级机构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其清晰表达的负面情绪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一定的引导和宣泄作用,从而引发羊群效应。这样,评级巨头凭借其市场优势进行主动评级的结果就必然对主权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威胁到一国的金融安全。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初,信用评级机构在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功能异化,丧失了“市场看门人”的职责,外界对评级机构的批评和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与日俱增。2009年G20伦敦金融峰会首次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各国纷纷开始立法,在减少对外部信用评级依赖的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copyright dedecms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评级机构在评定资信级别并不那么可靠。一方面信用评级公司要从请求他们进行评级的上市公司那里收取可观的费用,另一方面要向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资询服务。在利益的驱动下,信用评级公司难免要提高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级作为居额费用的回报而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难免有虚假成分。目前似乎并没有确凿证据显示主动评级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有意而为之。主动评级的目标国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投资者关注。例如,欧债危机爆发两年多来,欧元区国家迟迟不能出台主权债务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使得欧元区不少国家形势严峻。但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欧元区国家频频降级的行为,对欧债危机又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欧债危机的加深,受损的仍然是投资者。如何防止主动评级以提示风险开始,以造成投资者更大损失而告终?这是目前国际社会亟需答案的一个问题。现行的信用评级制度造成了少数的“巨无霸”,尽管许多国家的立法改革都要求减少对国际评级机构的依赖,但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国际上已经具有广泛的认知度,世界各个经济金融主体市场也已经广泛接受其评级结果,其主动评级带来的后果,不是拒不接受或者强烈抨击能够消除的。其实,欧洲国家早就一直在呼吁减少对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依赖,但至今无果,且已偃旗息鼓;面对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欧洲最困难的时候频频发动的降级,只有愤怒,而尚无有效的应对。从金融安全角度观之,打破垄断,实现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