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德国人想要什么样的移动支付?

德国人想要什么样的移动支付?

发布时间:2017-12-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正如PayPal当初乘上了eBay这个平台的劲风,才得以破浪前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有这样的可乘之风。微信支付内嵌于微信,才得以如此普及。而支付宝的成功在于融入了淘宝。聊天APP和其他平台上的API完全被德国的银行忽略了。如果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能做到用户友好,提供折扣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就会有机会得到普及。至于德国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顾虑,假如二者能提供过硬的服务,并能在欧洲立稳脚跟,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个重要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世经评论·北京)有支付宝的地方,必有微信支付。按照和德国电子支付服务商Wirecard的协议,微信支付今年11月正式着手落地德国,并逐渐在欧洲范围内的商家进行布局。俩“老乡”的这次异国重逢发生在欧洲。
  
  一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的全球化方式,艾瑞咨询《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7》总结为两种:一是通过战略投资,经验输出,入股并扶持国外本土移动支付企业。二是通过中国游客出国消费行为,向国外商家推广移动支付服务,进而改变外国本土对中国移动支付的认知和接受度。
  
  确实,得中国人得天下。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中国游客在欧洲的花销是一个诱人的数字。但这也注定了,这次在德国拉开的中国移动支付战局不具期待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过是把战场搬到了欧洲,竞争对手没变,抢夺的阵地还是没变--还是中国人,这也算全球化? dedecms.com
  
  更具开拓性的探讨是,中国的移动支付能否在欧洲本土开疆拓土?以德国为例。来到德国才知道,“腰缠万贯”是用来形容德国人的。德国人至今还在使用硬币,一分到两元不等的硬币鼓满了每个人的钱包,中高档超市Edeka甚至有用于投币支付的机器。这个现象令买菜都可以手机支付的中国人费解--为什么要跟生活便利化过不去呢?
  
  即使放眼全球,作为欧洲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德国,其无现金支付发展缓慢而保守。据PwC《(德国)移动支付2017年报告:消费者究竟要什么?》(以下简称“PwC报告“),德国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使用偏好,现金遥遥领先,占72%,在线支付占42%,而智能手机仅占5%。
  
  即使是在线购物,据德国数字经济协会Bitcom2016年数据,比例最高的居然是账单(商家寄账单,顾客再汇款),占70%,其次才是电子支付如PayPal,占67%。是否给人以原始社会的幻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据艾瑞咨询《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7》估算,中国2016年非现金渗透率已经达到42.2%。再看商家,据德国零售业研究机构EHI,2016年德国零售商的营收比例中,现金占51.3%,刷卡占45.6%,这里的卡主要是储蓄卡,信用卡只占6.1%。值得一提的,德国不像其他发达国家信用卡消费习惯已经成熟,相反,德国信用卡拥有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一半。 dedecms.com
  
  很显然,德国是一个现金为王的国家,当然从趋势上来看,移动支付在无现金化上的比例在增加,虽然缓慢。创新支付方式也在发展中,如非接触支付等。据数据研究机构Statista一份针对无现金支付的网络民意调查,从2011到2016年,德国的移动支付比例由38%增加到51%,而账单和信用卡由45%下降到38%。
  
  一、德国人想要什么样的移动支付?
  

  消费者不使用什么,可能意味着他们主观拒绝,也可能意味着客观上无合适的可用。Statista做了一个“移动支付在德国至今没有建立起来的决定性因素”的调查,首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害怕网络诈骗,数据偷窃等,其次是由于不够知名的提供商,再次是认为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标准。前二者可同归结为安全考虑,德国人对隐私,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当谨慎。这恰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人偏好现金,因为现金不需要出具任何个人信息,最安全。
copyright dedecms

  
  这么说来,无现金支付在德国岂不是毫无安身之处?德国版Facebook,以严格的信息保护著称的StudiVZ失败了,抗衡PayPal,有更严格的信息保护的Paydirekt也失败了。德国人嘴上喊信息保护,但他们却自愿地把自己的信息奉献给了Facebook。确实,即使而今欧洲恐怖主义不断,德国人仍然质疑在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喜剧的是,他们却在Facebook上为捍卫隐私权擂鼓呐喊。
  
  对于另一个因素,无统一的市场标准,PwC报告做了详细分析:德国移动支付市场有很多选择,却没有建立标准,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惑,他们自然不会主动去改变已有的传统支付方式。自从2000年移动支付进入市场以来,一些支付试水者前赴后继地搁浅了,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零散无组织。
  
  商家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不同商家使用不同的移动支付技术。以Girocards为例,该银行卡可以在80万POS机上使用,其中8万终端机(10%)截至2015年底有NFC,而NFC是移动支付的关键技术。虽然这个比例在增长,但是对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很不乐观。

织梦好,好织梦


  
  那么,移动支付领域到底有无希望的星火?什么样的星火足以燎原?PwC报告称,移动商务和应用内支付(in-app payment)会促使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超过4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如果移动支付是被嵌入一种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线购物,手机银行,酒店预订,P2P等)的App中,那么移动支付就是有用的。有用就意味着机会。
  
  二、德国专家看好中国移动支付
  

  这个机会,对于外来者中国移动支付,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对2004年进入德国市场的电子支付PayPal做一个回顾,它当时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当初电子商务增多并逐渐稳定之时,支付方式成为很大的问题。由于德国银行的决策者多年来低估了电子商务,使得其借记卡当时在线上不能使用,而可以简单为线上支付所用的信用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其他支付方式如货到付款,预付不够用户友好,而账单支付,扣款授权虽对消费者来说很方便很安全,却对商家并无足够的保障。
copyright dedecms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漏洞,PayPal作为第一个既保障顾客又保障商家的在线支付方式出现了。它通过使用银行账户的扣款授权,实现了在德国的普及。它的成功就在于解决了顾客和商家对于安全性,普及性和方便性上的问题。PayPal几乎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举斩获市场领先地位。
  
  11年之后的2015年,德国的银行们才反应过来,并推出了在线支付Paydirekt。11年是什么概念?Statista2016年数据分析文章《Paydirekt显然毫无机会》给出了答案:PayPal无论在品牌认知度(81%对41%),用户数量(1720万对65万),还是排名前50在线商家的营收额比例上(74%对6%),都让Paydirekt望尘莫及,也许也追悔莫及。Paydirekt在经历着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商户只有等到有足够多顾客时,才会提供移动支付,而对于顾客来说,只有足够多商户提供移动支付,他们才愿意使用。也就是说,外来者在德国市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看怎样抓住机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然,今天的支付市场不像当初PayPal刚进入时那么简单,它所填补的那个空缺,已经不存在了,后来的PayPal复制品们(Yapital,mywallet等)都因此纷纷失败了。而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在P2P支付领域的机会,被尤其看好,P2P支付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潜力,而德国该领域尚处于发展的最初级阶段,已存的传统银行转账和现金支付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而且,正如PayPal当初乘上了eBay这个平台的劲风,才得以破浪前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有这样的可乘之风。微信支付内嵌于微信,才得以如此普及。而支付宝的成功在于融入了淘宝。聊天APP和其他平台上的API完全被德国的银行忽略了。这也恰好和PwC报告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移动支付试水者的失败在于他们只单纯做钱包,而没有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移动支付是被嵌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App中,才是有用的。
本文来自织梦

  
  如果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能做到用户友好,提供折扣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就会有机会得到普及。至于德国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顾虑,假如二者能提供过硬的服务,并能在欧洲立稳脚跟,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个重要问题,如Facebook一样。
  
  当然,机会不单属于某一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如果有开拓德国本土市场的野心,他们最强劲的对手不仅仅是已在德国电子支付稳坐江山的PayPal,还有那匹可能横空出世的黑马:错失过时机,却被业内看好用户信任,大可将手机支付嵌入手机银行的德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