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全球经济展望:短期尚可期,而提振生产率是持续增长的保障

全球经济展望:短期尚可期,而提振生产率是持续增长的保障

发布时间:2018-03-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百家号 浏览:【字体: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全球各个地区经济终于开始同步回升。在2017年,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的经济增长开始同步加快。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帮助全球制造业指数在2017年末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对提升生产率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提出,生产率增长乏力、政治风险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化下的贸易壁垒以及潜在的大型债务调整引起的混乱都将成为未来五年的经济潜在风险。

本文来自织梦

  (世经评论·北京)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全球各个地区经济终于开始同步回升。长达10年的新兴和前沿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经济或增长或收缩的交替模式似乎已经结束。在2017,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的经济增长开始同步加快。这一异常广泛的全球经济扩张的短期驱动因素包括:2016年大宗商品周期触底;欧元区危机结束;家庭、企业和政府更愿意承担更多债务的情况下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正在推动消费增长的关键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帮助全球制造业指数在2017年末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一、宏观经济预测
  

  我们预测,这种齐头并进的趋势将在短期至中期内继续。2018年将首次出现2010年以来所有20国集团经济体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现象。一直到2022年,每年的增长都将继续扩大。尽管发达市场经济体在未来几年将略有减速,但短期内的经济表现仍将以稳健为主。在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由于印度、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前景的改善,经济增长将在2018继续加速。总的来说,GBPC预测全球增长将从2017的2.9%加速到今年的3.1%,到2022的4年年均增长2.9%,每个区域的前景基本上反映了这些更广泛的趋势。
dedecms.com

  
  未来五年,亚洲将在经济增长方面领先世界,并将保持长期的增长格局。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出口需求正在增加,这将支持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更高产出。东亚和南亚大部分地区的国内需求也在扩大,这有助于增强经济前景。促进亚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流动的区域贸易协定和基础设施同样将对经济增长发挥重大作用。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不仅将扩大亚洲内部的基础设施联系,而且将扩大亚洲与欧洲和中东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这一举措很可能继续提高泛亚洲经济的效率和连通性,从而拉动中期经济表现。
  
  在该区域的新兴市场中,预计南亚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东亚。印度、中国和几乎所有东盟五国市场都将表现良好,预计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到2022年为止将接近或超过5%。这一强劲的增长结果是因为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东盟五国市场具有相对竞争力的商业环境、有利人口结构以及全球价值链一体化等优势。亚太地区的发达市场也将享受经济业绩的改善,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强劲,部分原因在于大宗商品需求增加。日本政府将继续推行扩张性政策。但这一增长势头是否可持续?

本文来自织梦


  
  全球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在同步增长,并且涉及的地区和国家如此广泛,对于多年缓慢增长来说,现在这样的趋势可谓相当乐观。但是,这些预测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全球经济前景还有四大风险,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破坏这一增长的势头。
  
  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个风险是过度参与的“有形之手”。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公共政策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也在接受民族主义政策,这造成了更多的监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都在应对货币政策的转变、财政可持续性的挑战,以及为适应数字和知识经济而进行的结构改革。地缘政治也变得更加动荡。恐怖主义的威胁、跨境冲突和破坏性网络攻击的扩散,都与“过度的有形之手”相关并有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全球经济孤岛化则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二大风险。全球经济一体化被日益割裂,使每一个经济体基本上都成为了孤岛。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英国“脱欧”事件切实证明了这一趋势,但其实孤岛化早在2016年的政治事件之前就开始显现并正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都在纷纷设立壁垒,以限制移民、贸易和其他跨境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流动。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20国集团经济体宣布的42项新限制性贸易措施表明了贸易保护主义正愈演愈烈。 织梦好,好织梦
  
  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第三个主要风险是债务负担日益加重。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债务持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目前的低利率环境所造成的。国际清算银行估计,截至2017年3月,全球金融部门以外的债务达到一百六十四万亿美元,这是连续第七个季度,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经济产出的225%。随着美国、欧元区和英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行,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大量借入美元和欧元的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来说,贷款展期风险增加。据国际金融研究所估计,到2018年年底,这些国家将需要再融资或偿还一万七千亿美元。
  
  最后,生产率增长疲软是全球经济的第四大风险,也是最为严峻的风险。虽然劳动生产率增长从2016的1%小幅上升到2017的估计1.4%,但最近开始停滞不前。近年来,各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大幅下降,经济学家智库预测,到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只会适度增长。此外,生产力增长在所有经济体都很缓慢。从中长期来看,这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重要风险,因为它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结构性,可以影响到所有主要经济体,却没有轻易解决的举措。因此,解决生产率低迷的困境对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织梦

  
  二、提振生产率刻不容缓
  

  生产率增长低迷为中短期经济表现带来了诸多问题,也严重威胁到经济长期增长和人民福祉。生产效率高的经济体可以更有效地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利用充裕的资源培育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发明,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一个国家的生产率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毋庸置疑地关乎人均GDP水平。
  
  支撑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准的两大因素是高劳动参与率和生产效率。最近一波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生产率双方面能否具有持续的增长。如果这两点有所改善,加之上述的短期周期性正面向好的作用,世界经济才有望持续增长。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还存在许多困扰因素。全球失业率自从2009年降到最低点6.2%之后再次出现下行趋势,2016年低至5.7%。劳动力人口结构面临拐点。全球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劳动人口占比停滞不前。同时,劳动参与率也缓慢下降,而且这两大趋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因此世界各国不能再仰仗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来发展经济。所以,如果经济想要可持续增长,生产率的改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经合组织也表示,生产效率将是2060年前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生产率仍然保持着经济危机之前的低水平,并且在可知的未来并没有大幅度上涨的趋势。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的分析提出了阻碍生产率提升的六大因素,以及如何克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商业投资萎靡不振
  

  商业投资可以从几个渠道对生产率产生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投资减少造成劳动生产率降低,因为工人没有新的设备或技术来促进其工作效率。其次,员工培训计划削减,员工单位产出降低,也造成了劳动效率下降。另外,商业投资也影响了全生产要素的效率。研发投入不足意味着业务流程或技术层面的创新发明和应用都相应的减少,从而也降低了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生产收益。
  
  私营领域投资减少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因为银行需要提高资本储备金以达到新的监管要求,企业融资环境不利。而同时,萎靡不振的企业财务状况也限制了其在产能和研发方面的再投入。在金融危机的5年之后,IMF的数字显示发达国家的私营投资比率较之危机前下降了25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也出现缓慢的势头。这就造成短期内私人投资更倾向于低风险、低回报项目,而放弃了那些风险较大、刺激产能与经济产出的创新性投资机会。 织梦好,好织梦
  
  商业投资的下降使成熟市场生产效率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IMF认为私营企业必须保持40%的投资用于研发,才能保证整个经济能够达到预计的生产水平。美国一直以来是创新前沿国家,其创新投入的下滑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IMF认为美国的全生产要素效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造成其他国家生产效率平均损失0.2个百分点。
  
  (二)得基础设施者得天下
  

  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问题也与生产率紧密相连。首先,这些投资将会为劳动力提供资本储备,进而提高劳动效率。IMF预计,基础设施的投资花费可以在中长期内提高0.5%的劳动生产率。其次,公共设施投资也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资本储备以“外部溢出效应”形式间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用于改善商业物流效率和减少运输途中折损等。最后,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鼓励企业在本领域内增加投资,以期从新项目上获利,从而刺激企业内部投资,保证生产增长。
内容来自dedecms

  
  交通设施投资就是典型的可以帮助地区迅速追赶生产率的手段。例如伦敦就通过改善与其周边地区的城际交通网络,刺激地区商业投资,从而拉动高素质人才流动。这样,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就得到了增长。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也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中慢了下来,给生产率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IMF显示,发达国家的公共设施储备几乎从上世纪80年代占GDP的70%下滑到近几年的60%。这一储备在新兴国家也有所减少,从90年代的95%到现在只有88%。
  
  (三)劳动力老龄化明显,教育回报令人担忧
  

  劳动力活跃度也是生产率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商业投资下滑,市场竞争力不足,劳动力转移长久地困扰着生产率增长。日本、德国、法国和加拿大将在2025年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意味着这些国家的20%的人口超过65岁。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造成劳动效率低下,因为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IMF的报告指出由人口老龄化造成发达国家年生产效率下滑0.2-0.5%,新兴市场这一数字是0.1%。有人认为这被过度解读了,认为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尽管在2000至2014年间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了4%和9%,但国民生产力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另一些人士认为可以从教育和技能提高上弥补,因为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人口更趋向于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这样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上的投入减少也带来生产效率下滑。从2000年开始,人力资源累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有所缓慢,影响了生产率增长。IMF预计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减少造成年生产率下降0.3个百分点。企业层面的培训减少也同样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不断增加的不平等性也加重了这一趋势的形成。
  
  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不平等发展降低了那些收入处于底部40%的人群中的人力资源投资,解决不平等问题或者降低教育与培训成本可以帮助提高生产率。此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做出降低高等教育门槛的相关政策调整。同时,各国也需要统一协调实行教育改革,保证就业人口的技能达到要求。未达标或者过高的技能水平都会造成生产活跃度低下。最近的一份经合组织报告发现,全球四分之一的岗位都与其员工所持有的技能不符。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商业竞争环境式微企业家精神缺失
  

  生产率增长也受到日渐衰微的商业竞争环境的影响。竞争激励企业不断创新业务流程和产品更新。当每个企业都寻求提高生产率,整个产业的正面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相反,如果竞争程度下降,企业就会抑制创新上的投资。而那些效率低下的企业长期占据投资资源,阻碍了其他高效企业的增长。全球商业竞争度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全球布局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贸易全球化和技术驱动的经济模式下所掌握的优势越来越多。数据化浪潮也使得那些掌握海量消费者数据并吸引到高端人才的企业越发具有可持续的优势。
  
  《经济学人》指出实际上现在全球经济被一小部分“超级明星”企业所掌握。例如2013年美国财富100强企业的总价值已占据GDP的46%,而这一数字在1994年只有33%。财富的集中化程度也随着不断增长的收并购趋势日益增加。竞争性下降又因为缺乏新进入者而加剧。经合组织发现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常成立少于6年,而那些新兴企业盛行的行业往往最具有活力。然而,在经济危机之后很多主要经济体缺乏年轻企业。全球经济危机减少了那些准备创业的企业家和创新性企业的信贷机会,也间接影响经济活力。

织梦好,好织梦


  
  (五)全球供应链扩张趋缓
  

  全球化被普遍认为是跨境贸易与投资量等短期经济表现的引擎,而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很重要,因为全球化与生产率增长紧密相关。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不断提高的跨境贸易整合已经全面促进了所有发展水平上的经济体生产率提高,使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口摆脱贫困,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差距。经济融合与开放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提高生产率。
  
  第一就是技术与知识在本土和跨国企业之间的渗透与共享,最佳实践的实施可以缩小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技术技能渗透也可以为消费者减少产品与服务成本、提高质量。其次,跨境贸易可以提高竞争水平,激励本土企业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以赶上竞争对手。最后,国际贸易也会扩大市场,为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精细化市场。提高在细分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可以为企业带来差异化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生产力。然而,经济危机以后全球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跨境贸易和全球价值链所承担的孤岛化压力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挑战。 内容来自dedecms
  
  但是,不断升温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并不是破坏全球价值链的唯一因素。虽然数字化趋势、跨境服务业以及其他21世纪出现的全新经济趋势愈演愈烈,但世界贸易与投资的规则没有能及时跟上经济的发展变化。此外,短期内还看不到通过这种全球化趋势大幅刺激经济增长的迹象出现。1990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带来的经济发展浪潮恐怕难以复制。这些所有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贸易与投资量始终达不到经济危机前的高水平。因此,IMF、世界银行和WTO纷纷倡议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签署更为统一的贸易协定机制,以提高全球生产率,改善经济水平。
  
  (六)技术变革的影响尚未释放出来
  

  技术的快速迭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近十几年中相继出现了互联网、超级计算能力的快速应用,以及现在正在发展的AI、机器人、物联网、自动驾驶、3D打印、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等先进科学,这些技术正在全面重塑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内容来自dedecms

  
  纵观历史,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力水平提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波技术也会带来生产力的突破。但是这些创新的影响力却尚未在生产率数字上体现出来。许多经济学家和技术学者也试图解释这一断层。他们中的乐观派,例如麻省理工的教授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 A fee认为,技术进步体现在生产率提升上是需要时间的。信息与电信技术也只不过才有40年的历史,而它们提升生产率的作用直到现在才显现出来。因此,AI技术的发展还远未达到影响生产率的阶段,因为相关的技能和技术还需要时间完善。
  
  然而最近旧金山联邦银行的一份报告却显得比较悲观,认为生产力下滑是因为渐进式创新多了,而变革性创新少了。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Robert Gordon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最近几年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成果,而20世纪早期出现的生产力爬升是因为出现了汽车、电话、电力等重大技术突破,而这些巨大的创新是那些智能手机应用或者其他通信技术的迭代所不能带来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现在就对这些技术狂潮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下定论恐怕还为时尚早。或许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一些技术进步根本不会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而另一些技术的广泛采用会在中长期发挥作用。如果是这样的话,政策制定者需要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支持,为后者提到的技术提供更多的研发环境,尽管如何甄别哪些技术会发挥作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三、对于商业的启迪
  

  全球经济的阴云终于散开,迎来晴空万里。中短期出现了经济危机后从未有过的强劲势头。所有经济大国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复苏,为世界其他地区打了一剂强心针。因此,各国政界、商界与民众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未雨绸缪。生产率增长乏力、政治风险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化下的贸易壁垒以及潜在的大型债务调整引起的混乱都将成为未来五年的经济潜在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中有一项成为现实,全球经济增长将偏离既定轨道,而万一这些风险同时发生,则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大萧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产率增长乏力不仅影响短期经济表现,也深远地影响着长期经济潜力。生产率下滑既有周期性也有结构性的双重原因,政界与商界并不能一味坐等周期性上扬的到来,必须采取行动,积极地改善生产率,以保持全球中期的经济增长。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应对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挑战。商业领袖应该抓住这一增长红利,积极布局和拓展新市场,扩大消费人群,投资未来。同时,高管们也要将风控谨记在心,在战略决策中充分考虑中期因素。
  
  投资提振生产率。后经济危机时代保守投资往往是传统商业战略,但是这一手段如今不再适用了。企业应该抓住经济上行期、同时借贷成本尚未高企的窗口期大量投资于产品、员工培训以及研发活动。这些努力将提高企业的中短期竞争力,也会为整体运营效率的增长带来贡献。寻找适合提升生产效率的市场环境。由于生产率已成为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抓手,企业应该进入那些生产增长潜力大的市场,以充分发挥优势来提高劳动效率和消费购买力。提防融资成本上扬。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发展,世界主要的央行将很有可能开始实行货币政策规范化并提高汇率。同时,已经高企的债务水平使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得不索要更高额的利率。因此,企业的投资成本将会在未来几年内上涨。重视全球化策略。全球各大经济体发展迅猛,适合拓展业务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然而,全球经济的孤岛化现象将威胁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和单一产品模式。在关键增长市场发展本地化的管理、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不失为可行的转型策略,尤其是那些有资本能力支持充分本地化的企业。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