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发布时间:2018-12-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开始在一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全球治理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本文主要结合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从金融角度回顾这几十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总结其中的一些经验和亮点,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中国自身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一带一路”扬帆起航,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中国日益深入G20议程,建设性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继成立,有力补充了现有国际体系。与此同时,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开始在一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发挥大国作用的应有之义。全球治理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本文主要结合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从金融角度回顾这几十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总结其中的一些经验和亮点,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中国自身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从零参与到全覆盖的转变 copyright dedecms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几乎没有参加任何经济领域的国际组织,是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向了国际经济舞台。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85年和1986年,中国分别加入非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开启了与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的历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
  目前,在全球层面,中国是二十国集团(G20)、IMF、世界银行、WTO等重要国际组织或协调机制的成员,全面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中国参加了国际清算银行(BIS)、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权威金融监管标准制订机构,与各国一道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在区域层面,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共同创建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办了金砖新开发银行,建立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中国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合作机制、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等区域组织,倡导创立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和亚洲债券基金,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dedecms.com
  在多边开发机构层面,中国已实现对主要多边开发银行体系的全覆盖,不断加深与非洲开发银行、亚行、泛美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以及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等区域和次区域开发银行之间的合作,支持全球发展和减贫事业。2015年,中国还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力补充了现有国际体系。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务实灵活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和政策协调中,增进与各国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二、从单向依赖国际组织贷款到与国际组织双向资金合作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面临着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的重要任务,但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世界银行和亚行为中国提供了急需的资金和智力支持,推动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减贫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1981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中国高校更换落后的教学科研设备。1987年,亚行向中国提供第一笔1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前中国投资银行向重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世纪90年代,亚行对我国年均贷款审批额约9亿美元,我国年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规模超过30亿美元,支持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重点项目。这两家银行不仅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渠道,同时还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运作机制。1984年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第一个水电项目首次将国际竞争性招标制度引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亚行帮助中国建设了第一个收费管理站,还为浙江省引入国际上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恶化的禁渔期经验。
  中国经济发展壮大后,开始发挥大国责任,用发展的果实回馈世界。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成为近年来中国发起的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倡议之一。资金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2014年,我国出资设立了丝路基金,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项目上的合作。截至2018年6月底,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21个,承诺投资金额约79亿美元。投资覆盖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等“一带一路”主要区域,并向欧洲、北美、非洲、拉美等延伸地区布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国还开创性地与多边开发银行开展联合融资,先后出资30亿美元、20亿美元、20亿美元和2.5亿欧元,与国际金融公司、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设立联合融资基金,跟投当地项目,支持当地的就业、教育、就医、供水供电和基础设施建设。多边开发银行对所在地区十分了解,还享有优先债权人地位,开展联合融资既满足了所在地区的资金需求,又提高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实现了互利共赢。
  此外,我国还与非洲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和西非开发银行建立双边技术合作基金,资助咨询专家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介绍到非洲和加勒比地区。我国积极回馈世界银行和亚行,向亚洲发展基金和国际开发协会(IDA)提供资金,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减贫工作。
  
  三、从学习跟随到主动深入参与、再到创新引领的转变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存在一个了解国际规则的过程,在参与上往往以学习跟随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更加积极地就国际规则中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此过程中,不乏我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而引领创新的案例。
  
  (一)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直是人民银行大力推动的一项议题。早期,我们主要把重点放在推动健全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方面,在IMF和世界银行份额改革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方对于危机产生的根源展开辩论。当时发达国家有观点认为,全球失衡和高储蓄导致了危机,有意将危机责任引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G20伦敦峰会前夕,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川连续刊发《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等系列文章,指出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一直未得到解决,只有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周行长的文章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烈讨论和巨大反响,相关议题开始纳入G20峰会议程。2010年,人民银行参加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名人小组”讨论,就改革SDR提出全面设想,创造性提出了完善现行SDR分配机制并以SDR为基础发行国际货币单位的建议。2011年,法国担任G20主席国后,各方就建立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设立后来被称为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当年3月,中国与法国在南京联合举办了“G20国际货币体系高级别研讨会”,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亲自出席。可惜的是,由于欧债危机爆发,国际社会的注意力随之转移,G20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也在2014年中断。 内容来自dedecms
  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后,再次将国际金融架构列为重要议题,并在各国的支持下重启了工作组机制,邀请同样重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法国和韩国担任工作组主席。当年3月,中国与法国在巴黎联合举办了“从南京到巴黎:国际金融架构高级别研讨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具体成果,G20各国支持研究扩大SDR的作用,同意更多地使用SDR作为报告货币并发展SDR债券市场;支持完善以IMF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IMF与区域金融安全网之间的有效合作;支持巴黎俱乐部作为全球官方债权人主要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并持续吸纳更多新兴债权国,对于保护我国作为国际债权人的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开创性发行SDR债券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并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为人民币加入SDR奠定了基础。2015年适逢IMF对SDR货币篮子进行五年一次的审查,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的重要部署。2015年,人民银行与IMF通力合作,进行了九轮密集磋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人民币“入篮”的各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障碍,最终IMF在2015年10月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获得确认。这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也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里程碑。

织梦好,好织梦


  2016年,中国利用担任G20主席国的机会,积极引导各方讨论扩大SDR的使用,推动IMF完成了关于扩大SDR作用的专题研究报告,并带头付诸实施,同时以美元和SDR发布了外汇储备数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培育SDR市场的发展,2016年8月和10月,世界银行和渣打银行分别在中国成功发行了SDR债券。2016年的一系列举措是G20第一次对增强SDR的作用进行了如此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力,为推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将绿色金融引入全球议程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绿色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我国将绿色金融第一次引入G20议程。当年,人民银行了解到英格兰银行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于绿色金融具有浓厚兴趣,随即邀请英格兰银行共同担任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联合主席,并请UNEP作为秘书处提供智力支持。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小组形成了G20历史上第一份绿色金融综合研究报告,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dedecms.com

  2016年中国卸任G20主席国之后,国际上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并未停止,中国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带动下,许多国家已经行动起来,2017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融资额已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为371亿美元,占全球的22%,居全球第二。
  
  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当前,在去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严峻,未来我国参与的全球治理仍将是斗争和合作并存。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抬头。在美国,特朗普公然反对全球主义,推行单边保护措施。在欧洲,英国退出欧盟,意大利出台扩张性财政预算方案,导致与欧盟关系紧张。在拉美,极右翼候选人博尔索纳罗成功当选巴西总统。同时,“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再次兴起,强调中国与西方存在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担心中国经济的成功会对西方倡导的全球体系造成威胁。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并不断升级。欧盟2017年末发布的首份《市场扭曲报告》在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补贴、产能过剩、市场经济等方面对中国提出诸多非议。发达国家联手对我国围堵的局面已现雏形。
内容来自dedecms

  其次,全球经济规则将面临重塑,发达国家希通过拟订新的多边规则对中国予以约束。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随着服务贸易、数字经济、跨境投资等新型贸易模式兴起,技术转让等新问题涌现,各国逐渐转向诉诸更灵活、更高要求的双边及多边自贸协定。特朗普上台后,多次抨击WTO现行规则,并通过与韩国、墨西哥、加拿大等达成协议,推行其主导的未来国际贸易规则。欧盟、加拿大等已提出WTO改革方案,WTO、IMF、世界银行也联合发布了具体建议。可以说,当前全球经济规则正处于新一轮的重塑中。国际贸易体系的演变势必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WTO改革中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国企补贴等议题与我国息息相关,《美墨加协定》更是包含了限制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加、墨达成自贸协议的条款,剑指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未来,能否深入到新一轮全球规则重塑中、争取对我国有利的规则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织梦
  我国在完善宏观政策框架、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政策透明度等方面仍有不足。虽然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平心而论,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框架、理念和透明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财政政策框架看,财政预算硬约束依然不足,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有待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足,地方财政面临结构性失衡。从货币和金融政策框架看,货币政策框架还未完成从数量型调控到价格型调控的转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利率机制有待完善,金融部门的监管体系仍需健全。这些都是未来我们需要亟待加强的方面。
  下一步,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将不断增加。总体看,维护并完善现有体系符合我国利益,我们应坚持斗而不破、以我为主,继续以建设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规则向对我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高举全球化大旗,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我国是全球贸易大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处于枢纽地位,维护和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符合我国利益。从全球层面的政策协调平台看,G20涵盖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在该机制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因此,G20仍将是最适合我国的多边机制。从国际组织看,IMF专业性强、成员国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过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多年来的努力,IMF的立场更加客观中立,并为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因此,我们应该继续维护G20作为全球核心政策协调平台的地位、用好IMF等多边平台,支持其在全球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同时认识到中国已成为经济大国,要勇于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发挥大国作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在诸多经济金融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应该意识到,参与国际合作既有收获,也需付出,要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承担大国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和对外经贸联系的不断加深,我国政策正在对其他国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因此,未来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关注溢出效应,预留出国际协调空间,以免引人诟病。 本文来自织梦
  要勇于和善于参与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通过参与可以更好地维护我方利益。在新的国际规则制定中,一些规则可能初看起来并不完全符合我方利益,我们可以选择将相关的规则和组织彻底拒之门外,也可以参与其中。第一种做法看似简单,却一并抹杀掉了机会,而且很可能在将来还不得不面临被迫接受国际规则的局面。第二种做法才能改变和影响规则,真正保障我方权益。事实上,参与并不意味着屈从,参与后可能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斗争,但只有勇于并善于参与,才能真正影响和引导国际规则向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与经济规则重塑中,规则重塑不仅紧迫,也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财政领域,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地方财政硬约束,减少政府的隐性担保。在金融领域,要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此外,还需要提高数据质量和透明度,完善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期的市场环境。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