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西部地区 > 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70年经验启示的初步思考

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70年经验启示的初步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北方经济》2017年第4期 浏览:【字体:

自治区成立70年来,经济规模从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蝶变新生”。系统总结7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守住发展底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织梦好,好织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内蒙古70年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内蒙古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强化发展举措,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不断完善学习机制,提高发展经济的本领;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不断完善执行机制,确保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不断创新竞争与考核机制,发挥党委对经济发展的指挥中枢作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了内蒙古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 本文来自织梦

自治区成立之初,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基础相当薄弱,社会贫困程度不断加深。内蒙古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和恢复,发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牧业生产,大力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运输、邮电、商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其他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时期,内蒙古经济建设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产业部门生产停滞、徘徊甚至倒退,国民经济发展脱离了既有的发展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内蒙古也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农村牧区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三项奋斗目标”的提出,内蒙古经济建设步步向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以国家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人均GDP迈入全国前列。目前内蒙古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就是从“为什么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考虑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牢牢守住发展底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 dedecms.com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较早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全区农村得到推广。同时,积极探索牧区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在全国牧区中首次提出并推行了“牲畜和草原双承包”,使得农牧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在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1985年起内蒙古逐渐开始对城市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实行了市带县体制,试办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拉开了城乡、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的序幕。进入20世纪后期,内蒙古积极发展批发市场和多种交易方式,大力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务市场,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规则,积极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在全部消费品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生产中取消了指令性计划,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从1995年开始内蒙古通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全面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全部国有小企业放开搞活,使国有企业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契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市场发挥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从简政放权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内蒙古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推动简政放权改革的步步向前、层层深入,让经济建设享受改革红利,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深化与京津冀、东北地区和发达省市及港澳台的务实合作,主动作为,赢得了先机,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内蒙古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推动了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交流。特别是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成为内蒙古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向内陆拓展、政策不断向内陆倾斜,特别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在我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当前,内蒙古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先行先试的3项改革,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动摇

dedecms.com

在70年经济建设进程中的不同时期,内蒙古始终较好地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牧区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的民主改革政策以及实行“步子稳、政策宽、时间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充分注意了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经济特点和阶级关系的特点,采取了不同于其他省区的方针政策,这些指导思想对于顺利完成恢复期的经济建设是十分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在农村牧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彻底结束了农牧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全区农牧业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根据自治区地域和资源优势特点,提出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以及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名牌推进、人才开发、科技兴区等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进一步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和把握,与时俱进丰富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先后提出了“快”“大”“长”“好”的具体发展要求,实现了从加快发展到又快又好发展再到又好又快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转变。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守住三条底线”、保持“四个高于”、构建“四大体系”、建设“五个基地和一个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五化协同”、实现“两个达到”、筑牢“两个屏障”的发展思路和决策部署,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内蒙古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经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制定适宜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决策,以有效的经济建设措施解决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动摇

dedecms.com

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农牧业为基础,农牧林相结合、工农牧业相协调、各行各业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方针,让一个积贫积弱的内蒙古在“三年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就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遭受“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冲击,但正是坚持了这个正确方针,经过“调整”和“再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扭曲关系得到改善,内蒙古经济在艰难中仍然获得了较好发展。“六五”时期,自治区按照国家确定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不断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坚持“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农牧业结构,认真整顿、改造工业企业,实现了工农牧业生产的持续上升。“七五”时期,自治区重点加强了农牧业、轻工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特别是加快了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八五”时期,自治区以水利为中心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通过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狠抓扭亏增盈等措施,提高工业的速度和效益。农牧业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煤炭、电力装机容量、原油、钢铁、铝锭和水泥等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均比“七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九五”时期,自治区按照“强化开发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十五”时期,自治区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具有我区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餐饮、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开始从生产力布局、所有制和企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以来,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做好资源转化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自治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迈进,有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蒙古一直注重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在不断改善需求结构中保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十二五”以来,自治区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实际情况,努力扩大需求总量,着力解决投资效率低下、消费需求占GDP比重下降、出口增速放缓等突出难题,促进了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投资方面,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消费方面,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调整,深度释放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努力扩大个性化、中高端消费需求。外贸进出口方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增加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和紧缺急需设备、先进技术、原材料进口,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织梦好,好织梦

内蒙古70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在服务领域培育支柱产业,推动内蒙古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