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浙江省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浙江省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6-08-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温州市人民政府 浏览:【字体:

  第二节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全面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质量,增强要素集聚辐射能力。紧密结合“三重”区域(重点区域、重要廊道、重点项目)及水岸同治,整村改造、连片推进,五年内全面完成市区70个以上城中村改造整治。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贷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市建设融资体系。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拆后利用水平。加快市区“退二进三”步伐,切实改变城市商住区、工业区、城中村相互混杂的现状。实施城市门户、主干道、历史街区、旧厂区综合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中心城区特色发展。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城市提升发展。鹿城区重点围绕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双屿综合整治和七都新城等区块,积极培育五马-大南千亿级商圈,加快以楼宇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商贸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高品质核心区。龙湾区重点建设中心区、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状蒲片区等区块,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的东部发展中心。瓯海区重点围绕中心区、站前商贸区、牛山片、梧白片等区块,依托高教园区,打造商贸、医教特色鲜明的高铁经济新城区。理顺大罗山管理体制,加快三垟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洞头区重点推进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建设,启动全域景区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加快同城发展、建设“海上花园”。 dedecms.com

  建立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市区联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快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一体化步伐。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关系,整合优化部门职能,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城市运行管理高效有序。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统筹市区土地、产业等各类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统一市区招商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等相关政策,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 dedecms.com

  第三节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dedecms.com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巩固提升“六城联创”成果,进一步优化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加强城市设计,强化规划的控制力和引导力,着力构建大疏大密、层次清晰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市区入城口整治和示范街(路)创建活动,提升城市绿化、洁化、亮化、序化、彩化水平。加强城市噪声防治,着力提升声环境质量。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商业开发和建设地下停车设施。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易涝点整治、应急强排设施建设。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输及处置体系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4: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建设重点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市容美化:以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江干支流和温瑞塘河等平原河网绿化为重点,建设“三江六岸”景观林带和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强化主次干道、居民社区、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窗口单位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的卫生整治和管理,突出抓好绿化建设和养护,巩固城区环境整治成果。重点推进建设七都环岛带状公园、滨海公园、横屿公园、灵昆湿地公园、人文公园、温瑞塘河(瓯海大道-南白象段)沿河景观工程、金海湖公园及中心绿带、飞云江绿道。 dedecms.com

  城市防洪排涝: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水安全工程体系。推进永嘉县楠溪江河口大闸枢纽工程等,提高主要江河流域“上蓄”能力,重点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的水患治理。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污水垃圾处置: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中心片污水厂迁建、西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工程,到2020年,全市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建成温州市餐厨废弃物处置一期工程、西向生态填埋场一期工程等项目,到2020年,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总规模达到4534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进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温州城市云计算中心,提升政府信息化治理能力。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构建统一的信息惠民公共服务门户,形成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85%,努力建成国家智慧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国家智慧旅游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5: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本文来自织梦

  智慧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高速信息传输网络、温州智慧城市专网等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城市级云计算中心、城市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2020年底,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T,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覆盖市区和农村所有乡镇,家庭普遍具备100M的宽带接入能力,形成4G+5G+WIFI的区域覆盖格局,力争城市级云计算中心服务政府部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基础设施智能化体系,成为全省云计算区域核心节点。

内容来自dedecms

  智慧政府:重点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住建、智慧国土、智慧海洋、智慧金融、电子口岸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打造“政务公开、规范审批”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城市管理应用体系、“信息共享、知识中心”的政府决策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在90%以上,政府公务行业全程电子监察率达到95%.

copyright dedecms

  智慧民生:重点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食安、智慧人社、智慧文化、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水乡、智慧气象、智慧消防等平台,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看病拥挤等城市问题,到2020年底,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市本级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90%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强化资源供应保障。加强城市水源保障,形成北以南岸水库、楠溪江供水工程为核心,南以珊溪、赵山渡水利枢纽为核心,辅以江河引水的南北互补、多源共给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到2020年,力争新增供水库容3.9亿立方米。以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电网装机容量900兆瓦。推进输变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新扩建和改造变电站500千伏3座、220千伏17座、110千伏67座。加快燃气管道建设与改造,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257公里,管道年供气量达到7.8亿立方米,实现省级干线沿线天然气“县县通”。建成甬台温成品油长输管道120公里,年供油量210万吨。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6:资源供应保障建设重点 dedecms.com

  供水:重点实施“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保供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南岸水库、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岷岗水库工程、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温瑞灌区瓯江翻水站及干渠加固改造工程、赵山渡引水渠南干渠加固工程、瓯江引水工程等,完善净水厂站、配水管网,着力解决边远山区、海岛地区供水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供电:全面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前期并争取开工,建成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文成、苍南等风力发电场,加快交溪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谋划永嘉大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建设500千伏苍南输变电工程及扩建工程、天柱输变电扩建工程,建成220千伏龙东、磐石、钱金、大门等输变电工程,开展220千伏黄龙等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建成110千伏马桥、泊岙等输变电工程,开展110千伏龙府、仙庄、深水等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 内容来自dedecms

  供气:建成甬台温和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温州段并实现通气,建成中石化温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和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LNG)周转储备中心项目;加快建设温州市区天然气输配工程及各县(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文成、泰顺支线等省级天然气管网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章 构筑陆海统筹的战略增长空间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坚持陆海统筹,建立以规划引领为主导的战略增长空间体系,推动温州由“瓯江城市”向“东海城市”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节 优化市域空间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分类引导我市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建设,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打造生产、生活和生态相互协调的空间格局。以鹿城区为重点,推动产业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疏散城市人口,加快城市有机更新。适度扩大乐清、瑞安等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和城市居住等建设空间,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扩展城市新区,统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 内容来自dedecms

  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文成、泰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积极争取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转移。加大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力度,根据全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基础,合理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管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打造东部新增长极。推动城市“跨江面海”发展,将东部打造成为温州未来发展新增长极。提升东部城区城市功能,有序推进“退二进三”、“优二进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强做大乐清、瑞安、平阳、苍南产业功能,助推东部产业大发展。坚持统分结合,市、区联动,健全东部管理、规划和建设体制,实现优势互补。科学谋划温州东部综合交通大枢纽,加快高铁、高速、机场、港口、市域铁路有效衔接,实现功能重组重塑,拉动温州都市区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湾区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统筹推进以乐清湾、瓯江口、洞头列岛等为重点的湾区保护和开发,协同推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沿湾产业提升和湾区新城建设。高效利用乐清湾围垦用地,形成湿地保护、滨海旅游、临港工业等基本功能。协调推进瓯江口及洞头列岛海域河口整治、围填海造地和港口建设,形成港口运输、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综合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谋划一批符合都市发展需求的亲海、绿色、共享的重大海洋生态项目,打造海洋生态廊道、滨海湿地公园、碧海蓝天等工程。科学谋划海涂围垦,大力推进瓯飞一期、浅滩二期、瑞安丁山三期西片、平阳中期围垦、苍南江南围垦等一批重点围垦工程建设,提高已围垦土地利用率,破解沿海地区土地要素制约。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构建“一主两副三极多点”的大都市空间布局,坚持市区一体化、瓯江两岸同城化、环大罗山协同化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完善规划和政策协调机制,破除现有行政区划的分割,联动推进瓯海三垟-茶山片、龙湾永强片、经开区海城片、瑞安塘下片发展,推动瑞安与温州市区融合。推进乐清柳市、北白象、乐成等瓯江以北地区与瓯江以南地区互动发展,形成辐射环乐清湾城镇群的门户。加快永嘉瓯北、三江片融入中心城区,推进瓯北上塘一体化发展。加快平苍副中心建设,打造“美丽浙江南大门”,建立平苍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布局的协调衔接。加快文成、泰顺“小县大城”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小镇”,推动都市区生态功能板块后发崛起。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来源非农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促进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55%.优化小城市及重点镇布局,深入推进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柳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塘下、鳌江、大峃、罗阳等小城市培育试点,全面提升城镇集聚度和发展水平。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思路,创新特大镇行政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精干高效管理,加快实现向小城市转型发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机制,加快形成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生态保护等有机衔接、相互统一的规划体制。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分类推进村庄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加强古民居古建筑修复开发。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民宿经济,推动农(渔)家乐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置系统,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工程。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善农村宽带网络设施、邮政设施,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推进畜禽养殖业转型提升,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节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dedecms.com

  加快平台整合提升。以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为龙头,以乐清经济开发区等一批省级产业园区为重点,整合提升我市产业发展平台,推进重点区块(行业)专项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各产业平台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深化细化平台定位,避免同质竞争;明确1个主导产业,培育1-2个特色产业,严控非主导产业引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功能明确、边界明晰、主体落实、体制到位的要求,加强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心城区工业向省级以上重大产业平台转移集中。建立产业转移机制,完善财政、用地、考核等配套政策,利用货币补偿、功能置换等政策支持,加快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步伐。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7: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导向 内容来自dedecms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逐步引导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独具海湾和海岛风貌特色、与温州中心城区功能互补的城市组团,培育形成“1+2”产业体系(以临港产业为主导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为特色产业)。核心区以三次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生态型、融合型、智慧型、创新型都市经济,到2020年,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五年累计投资达到750亿元。 copyright dedecms

  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强化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支撑,加强与市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的联动发展,同步推进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到2020年,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5亿元,五年累计投资达到1300亿元;力争形成汽车、高端装备、现代物流、信息产业4大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具有国际竞争力、年产值20亿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 dedecms.com

  提高平台运行效能。着力打造高效能产业平台,推动产业平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加强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小微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承接企业迁入的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确保企业落户后具备生产经营的良好条件,推动园区集聚发展。全面优化各类发展平台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产业平台、一个管理主体、一套班子队伍”的管理体制,理顺平台与所在街(镇)的职责、权力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创业园的要素集聚能力和企业服务水平,打造温州小微企业特色发展集聚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谋划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布局,形成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相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完善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功能,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配置水平,吸引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章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

织梦好,好织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节 强化创新创业平台支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浙南科技城建设,推进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孵化平台、科技服务及创投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发展,逐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重点发展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浙南科技城打造成为“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的科创要素集聚新高地和科技金融融合新平台。完善温州国家级高新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引进优秀企业和团队,优化运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打造环大学科技园经济产业带。创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 copyright dedecms

  培育一批特色小镇。聚焦全省“七大万亿产业”,突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兼顾十大新兴产业及各地历史经典产业,把创新要素与产业项目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苍南台商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平阳宠物小镇等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加快培育各类省市级特色小镇,构建梯度培育、滚动推进的特色小镇创建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8:特色小镇发展导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走创新发展之路、人才创业之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dedecms.com

  突出培育特色产业:注重产业融合、项目组合、资源整合,以独特的产业定位为核心,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产业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创建宜居人文环境: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拓展创新文化、社区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突出打造个性鲜明的建筑风格、景观设施和人文环境,积极营造绿色、洁净、舒适的和谐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探索发展工业旅游、自助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等,注重健康、时尚等元素的注入,实现产业、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打造“一镇一风格”。

本文来自织梦

  落实企业主体地位: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小镇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发展众创平台。鼓励企业盘活存量资源,改造建设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众创空间,加快文昌路、梧田老街等一批众创社区、街区建设,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专业孵化器建设。围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学技术普及等创新服务,为企业(项目)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加大企业(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加快“梦想小镇”建设,集聚1万创业人才,努力打造成为温州最具示范意义、最高水平的众创空间。到2020年,全市创建市级众创空间100家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着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内容来自dedecms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完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大力引进创投基金,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完善科技人员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加强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创新团队“三位一体”自主创新推进工程,到2020年,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全市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数达到6万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积极开展产业创新、装备更新、要素利用方式创新、企业组织方式创新。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产值10亿以上企业达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翻一番。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dedecms.com

  深化科研机构共享合作。充分利用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特色资源和优势,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和国内外创新资源共建创新载体,兴办各类实验室、公共创新平台,培育和引进新产业。办好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北航温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成中科院温州生材所。积极探索“政府出资,龙头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实现项目、资金、人才和场所四到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来自织梦

  重视人才引进培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构筑人才政策高地,着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做强做优浙南科技城等人才发展平台,加强省级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发挥民营企业集聚人才的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科技链打造人才培养链。大力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深入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积极搭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户籍迁移等问题,加强“人才社区”建设,落实人才工作“新政十条”。加快全方位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加大对紧缺型、适用型人才的培育力度,支持“双元制”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温商、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实用人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深化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改革,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dedecms.com

  专栏9: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十大举措

copyright dedecms

  1.开通一条高层次人才“服务热线”: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开通“服务热线”,方便人才联络沟通、反映问题,并及时回应,落实责任,跟踪解决。

本文来自织梦

  2.建立一张人才服务清单:对人才创办企业、项目申报、出入境、居留、落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事项,梳理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明确办理时限,确定人才服务部门及处室、联系人等,形成政策、服务系列清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推行人才服务“一卡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发放“一卡通”,人才凭卡可享受信用担保(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贴息补助及增信担保)、医疗、机场车站贵宾、景区免门票、体检、疗养等专属优惠待遇和便捷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4.实行人才服务“一站办”:开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直通车),安排人才服务专员,推行“代办制”“即办制”“速办制”,集中办理或代办人才服务事项,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从洽谈引进到注册落户、创新创业的全程服务。

copyright dedecms

  5.建立一个人才服务难题协调机制:实行人才需求限时办理制和首问责任制,通过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及时解决人才反映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dedecms.com

  6.建好一个人才交流联谊平台:依托人才俱乐部等载体,定期举办人才沙龙、论坛、“鹊桥会”等联谊活动。建立微信群、公众服务号等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造线上人才交流平台。

本文来自织梦

  7.打造一个和谐的人才文化生态圈:定期为外来人才开展温州文化知识讲座、温州文化旅游等活动,实行温州风景名胜区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高层次人才开放,努力创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优越、文化包容的发展土壤。 copyright dedecms

  8.拓展一张乡情亲情引才网:抓好“温才回归”工作,建立温籍高端人才资源信息库。深化“智慧温州”“智力返乡”等活动载体,以柔性回归为重点,组织温籍人才回乡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攻关、难题破解等活动。 copyright dedecms

  9.健全一套人才荣誉制度:让高层次人才享受城市最高礼遇,按照结构要求和一定比例,在优秀人才中定向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真正让人才在温州有地位、有声誉。

dedecms.com

  10.形成一个以情聚才良好工作格局:强化人才工作责任制,完善服务人才制度,打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软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强化创新创业支撑保障

dedecms.com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强改进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以需求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理顺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一批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和科技报告制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到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000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构建行政、司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一批基础较好、有望突破、前景良好的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采取股份制、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形式组建研发实体,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产学研同盟。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加强与产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促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装备消化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超2000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打造区域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落实人才住房、创业贷款担保贴息、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创业全链条的支持,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产业链及信息、商务等配套服务,推动形成服务创业的市场业态。引导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创业企业,探索开展私募股权众筹试点。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利益共同体(创新联盟)模式和创新创业失败援助体系,鼓励支持多次创业。探索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开办创业相关课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创办创业学院。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