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江苏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江苏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发布时间:1970-01-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第七章 建立多规融合的区域增长空间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按照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空间优化相协调原则,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各类要素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以打造战略增长极为重点,着力推进城镇布局网络化、功能高级化、建设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环境生态化,全面优化市域增长空间结构,建立多规融合为主导的区域增长空间体系。 dedecms.com

  第一节 优化战略增长极功能

本文来自织梦

  以产业集约发展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发展载体,加快推进产业空间集聚,着力强化市域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主增长极功能,推进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copyright dedecms

  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功能。充分发挥开发区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大力推进重点开发区板块“二次创业”。加快资源重组、能级提升步伐,突出特色开发,强化功能创新,引导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向能级提升转变,从政策优惠向体制优化转变,全力打造转型升级的主增长极。突出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提升省级开发区功能,强化各类特色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错位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开放平台作用,拓展对外对内开放。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新优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行政体制改革示范平台以及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和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高标准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打造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积极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积极创建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特色园区和特殊功能载体,构建现代服务业网络体系,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开发区、主城区、各县级市城区集聚发展。积极推动各级开发区内资源整合、提高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争取在张家港市设立省转型升级综合实验区。 织梦好,好织梦

  专栏7-1

本文来自织梦

  全市开发区基本情况 copyright dedecms

  国家级开发区(14个):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本文来自织梦

  省级开发区(3个):昆山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copyright dedecms

  综合保税区(7个):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常熟综合保税区、吴江综合保税区、吴中综合保税区。

本文来自织梦

  保税区(保税港区)(1个):张家港保税港区。 织梦好,好织梦

  专栏7-2

dedecms.com

  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19个在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张家港保税物流集聚区、江苏化工品交易所、中国常熟服装城、太仓港物流集聚区、昆山软件业集聚区、东方丝绸市场、中国珍珠宝石城、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集聚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科技城服务业集聚区、吴江汾湖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昆山综合保税区物流集聚区、张家港扬子江冶金物流集聚区、吴江现代物流集聚区、吴中科技园、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常熟大学科技园。 织梦好,好织梦

  着力优化市域增长空间。加强规划引导,实施“东融上海、西育太湖、优化沿江、提升两轴”的空间发展战略,优化“两轴三带”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copyright dedecms

  推动苏州全面接轨上海,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延伸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经济中心配套基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技术转移基地。强化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突出保护、利用和挖掘古城价值的首要功能,彰显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古城文化特色的打造、古城功能的完善与转换。进一步统筹古城内居住、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布局,实现姑苏区功能向“品质居住、高端消费、科技创意、文化旅游”转移。全力推进包括昆山(花桥)等沿沪地区综合商务城建设;继续创造条件,优化战略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加快西部生态科技城、南部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努力打造成苏州自主创新载体、机构、人才、资金、平台、政策集聚的高地以及高端服务集聚高地。大力推进沪宁高新技术产业轴和苏嘉杭现代服务业产业轴建设。协同推进沿太湖文化生态旅游带、沿沪特色产业集聚带和沿江物流港口重型产业带建设。构筑要素集聚、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战略增长空间。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

dedecms.com

  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方向,不断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县镇村发展壮大,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战略增长空间。 本文来自织梦

  不断完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强化同辖区内部各城镇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运行协调的网络状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格局。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优化全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4个县级市市区,50个镇为骨干的“1-4-50”城镇体系,为构筑战略增长空间体系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市级统筹力度,推动吴江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区的集聚度,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中心城市的区域性科技、文化、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和科技、产业、人才、投资、信息等发展要素集聚功能,不断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打造全市战略增长核心空间,着力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推进城镇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发展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4个县级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的次中心城市。推动50个镇走多元化、特色化的城镇化道路,加强建制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增强建制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主导作用。整合乡村土地资源,稳步推进乡村改造、合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引导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构筑新兴战略增长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节 积极探索多规融合 织梦好,好织梦

  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围绕重点问题突破“多规融合”瓶颈制约,探索“多规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努力构筑“多规融合”空间规划制度体系,为建立战略增长空间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立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所明确的市域空间开发类别,优化编制国土规划、城市总规和环保保护等规划,全面设定产业、人口、土地、城建、交通等引导方向和预期目标,划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及其开发管制界限,按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引导和约束各类开发行为,科学管制土地用途和规模、城乡建设空间、方向和布局、生态空间和环境准入,不断增强政府空间治理能力,从而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积极开展“多规融合”试点。积极推进县区规划改革创新,总结推广张家港、常熟等省“多规合一”试点经验。贯彻统筹城乡、全域规划理念,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对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生态红线区域占比等刚性指标的控制,做好城乡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修编与实施,加快形成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融合。逐步建立区域规划一体化、土地开发利用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不断完善“多规融合”体制机制。探索完善经济社会政策、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政策,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显著增强空间管制的约束性和指导性,显著提升国土空间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建立市域空间开发与保护统一格局。理顺政府各部门规划行政事权,优化职能分工和衔接机制。全面梳理并将各类生态管控红线、城乡建设和产业区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项目用地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等落实到一张蓝图上,建立城乡用地、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等基础数据标准和公共数据库,通过规划、国土、发改、环保等跨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协调平台,完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各项规划的协调实施与动态调整优化,实现跨部门规划和审批信息共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八章 建立功能完善的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充分运用现代化、智慧化等手段,着力探索新型城市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管建并重的方针,弹性适应的现代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打造国际化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建成以人为本、智能高效、弹性适应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dedecms.com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协同各地推进铁路、公路、水运、通用机场等跨区域项目建设,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动苏州市基础设施与周边城市对接,加快推进沪通铁路及太仓港支线、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湖苏沪城际铁路建设;进一步改造境内国道、省道,不断完善与周边省市的路网体系;加大港口、码头、航道联合建设力度,提升苏州综合运输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强区域内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市域轨道网建设,不断完善路网连接工程,重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的统筹对接。加快推进内环放射线、中环二期等城市快速路建设。着力推进镇村道路建设,提升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dedecms.com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完善线网层次结构,发展多元一体的公交体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其它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大公交运力投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到2020年,市区轨道交通里程超过200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6%,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 强化城市资源保障供应 本文来自织梦

  加强城市水资源保障和能源保障供应,支持城市正常运行以及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dedecms.com

  强化城市水资源保障供应。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及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对饮用水水源地及应急水源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进一步提升现有水厂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质质量和供水保障能力。以成本节约、运营高效、布局合理、管理科学为原则统筹协调市域供水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强化能源保障供应。加快建立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大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引入新的天然气气源,建设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加快天然气高压管道安全改造和老旧供气管网更新改造,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统筹推动各地天然气主干管网区域内外的互连互通;在沿江地区建设海上清洁能源接收配套工程和储运补给基地;优化调整瓶装燃气储配站、瓶装燃气供应站和燃气汽车加气站布局规划;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应用,支持有条件地区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电站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进能源信息公开、节能量交易等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低碳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坚持减缓与适应同举并重,降低传统能源消耗总量,鼓励低碳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完善阶梯气价、差别电价政策,以及地方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补贴机制,降低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引导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节 提升市容环境质量

dedecms.com

  坚持综合整治、疏堵结合的原则,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提高居民节能环保意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实施健康苏州战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推进城市环境提档升级,突出清理占道经营、群租房、违章建设、废品收购站等重点,消除脏乱差。加强对乱设摊、乱倒渣土、户外广告乱设置、违法建筑、非机动车乱停放等城市管理顽症的综合治理。加强建筑外立面整治,强化景观灯光管理。着力改善老旧居住区、城郊结合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面貌。

本文来自织梦

  提高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强化城市居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危机意识,实施节约行为奖励制度,引导城市、企业、居民正确的资源需求导向。加强雾霾等成因宣传,引导居民自觉节约资源,开启低碳生活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街道橱窗、社区公益活动等手段,提高公众对生态与环境的价值取向,培育公众理性自觉的生态忧患、生态道德、生态责任等意识。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节 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变城市管理运行理念,构建与国际化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城市设施安全有序运营。

织梦好,好织梦

  提高城市安全防范水平。加强交通、消防、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地下空间等领域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落实防火、防爆和反恐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点增强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好人防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强化市民群众的安全防范和自救技能,推进基层民防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城市科技备灾、灾情评估、社区综合减灾体系。运用保险参与城市风险管理。

dedecms.com

  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快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地震灾害、重特大火灾、危化事故、旅游突发事件、动物疫病等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着力增强预防与应对极端性灾害能力。建立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进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市实时监控系统资源,实现各级各类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应急联动能力建设,实现应急联动体系全覆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完善应急通信、应急物资储备、紧急交通运输、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应急救援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保障城市设施安全有序运营。坚持政企分开、管养分离,完善维护机制,保障资金投入,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加强对城市维护项目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促进市、区联动和系统维护。建立市区共担的城市维护项目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维护的常态长效管理。加强基础设施运营监测,形成日常检查、定期检测、运营评估的维护机制。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投入的后评估机制。 copyright dedecms

  第五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dedecms.com

  积极运用下一代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新技术,健全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健全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体系。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为龙头,提升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加快“宽带中国”苏州方案实施,大幅提升传输交换能力和智能调度力度,加快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提升移动宽带速率,统筹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及物联网四网融合,实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工程。加快下一代网络建设与应用,推动4G通信网络建设,实现规模商用,加强未来网络、5G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业务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推动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落户苏州。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及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云+网+端”三级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优化工业云、企业云、政务云平台。推动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及骨干企业拓展工业大数据服务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社区、智慧气象、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网等建设,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实施数字城管行动。提升基础设施管理、环境监测与市容监管、应急联动与处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指挥系统,推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copyright dedecms

  不断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互联互通政务网,加强智慧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合理布局建设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健康、就业、社保、能源、信用、统计、质量、国土、农业、城乡建设、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加强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化程度,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本文来自织梦

  第九章 建立普惠共享的社会发展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富民安康幸福”的理念,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引领地位,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推进健康苏州建设,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dedecms.com

  第一节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机制,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本文来自织梦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城镇年新增就业15万人。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逐步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凸显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为城乡劳动者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就业政策体系,努力推进高质就业和稳定就业。进一步健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防控失业风险。 本文来自织梦

  营造鼓励创业浓厚氛围。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加快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和创业氛围“五位一体”新机制。实施创业培训品牌工程,增加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创业资金扶持和融资服务渠道,强化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规划建设好国家级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孵化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和有就业服务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生接受就业服务率达100%,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加大政府财政就业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织梦好,好织梦

  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功能完备、服务专业、信息共享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品质和成效。加快国家级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终身职业培训,完善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城乡劳动者各类在岗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政府按需购买培训成果机制,进一步扩大培训补贴惠及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健全就业创业培训机制。积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强化终身职业培训,完善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城乡劳动者各类在岗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开展以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等就业困难人群为主的中短期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建立政府按需购买培训成果机制,进一步扩大培训补贴惠及面。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按照“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进一步完善全民、公平、多元、均等、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构筑社会综合保险体系。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为重点的基本保障,多渠道提高综合保障水平。强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和推动商业补充养老、个人储蓄养老等多种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加快建立基本、补充、个人储蓄三个支柱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征缴工作质量和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制度,确保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增强失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防失业、保生活、促就业的基本功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使工资性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工资性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努力扩大居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和引导劳务合作社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公民财产权保护力度,拓宽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支持居民财产向资本转化。稳步提升居民转移性收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努力实现富民增收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9∶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住房保障机制。尊重市场规律,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加快推进保障房配套建设,完善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提升保障房社区便利度。完善住房保障货币化补贴机制,住房保障形式逐步调整为“住房保障以货币化为主,实物为辅”。优化保障性住房筹集和使用方式,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拓展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引入保险、社保、信托等社会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整体推进民政福利事业。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探索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全面推行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救急难”服务,构建涵盖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和临时救助等9大救助制度的“大救助、大协作、大联动”现代社会救助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深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70%以上,专业机构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达到50%以上。

dedecms.com

  第三节 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本文来自织梦

  发展优质现代教育。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使教育资源建设与城市人口变化相适应,学校办学规模与施教区内适龄学生入学需求相匹配,组织开展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全力打造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探索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建设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协调引导能力。强化教育的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功能,促进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织梦好,好织梦

  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医药卫生政策环境。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级试点任务,形成医疗、医药、医保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改财政补偿机制,探索实施家庭医师(护士)执业管理新机制,鼓励公立医院医师优先到基层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探索优化城市多中心五大疾病救治体系,实施基于高危筛查的市民慢病管理项目。启动新一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实现“三提升一适宜”目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上规模、上水平、有专业特色的医疗机构。推进建设一批重大医疗设施项目,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卫生计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吴门医派的研究和传承。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稳妥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建成市级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全医保政策,到2020年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90%和7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标准达到筹资水平的80%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推动体育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市民体质大数据库。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积极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大力发展科技智力类体育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大力推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技能培训、场馆服务等重点体育产业发展。根据城市发展和人口分布,科学规划体育场馆,完善体育场馆布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节 探索建立社会建设新体制

内容来自dedecms

  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险等生存保障类、人口与家庭等人口发展类、公共交通和环境保护等发展环境类公共服务领域的刚性供给责任,鼓励社会力量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积极参与教育、医疗、文化和养老服务等社会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加供给、优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dedecms.com

  放宽社会建设领域准入机制。在政府加强监管、机构严格自律、公众参与监督的基础上,以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面向社会力量开放的领域。在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时,统筹考虑各类服务机构属性,科学设定公立机构规模,为非公立机构发展留有空间。建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健全和规范项目化运行管理机制,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平等对待各类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社会建设领域产业发展。确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创新社会建设领域财政资金扶持形式,加快各类引导基金的设立运作步伐,吸引社会力量积极从事社会建设领域服务机构的设立、项目与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以产业化思维,不断探索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建设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整体提升社会建设领域各类存量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强区域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和供给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社会建设领域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健康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儿童药研发与技术转移平台、中国妇女孕期健康管理智能平台、中国慢性病防控综合支撑平台、苏州医学中心、“虚拟养老院”等科研与服务平台的设立与运作,加强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平台、药物分析测试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相关技术成果和创新业务模式的产业形态落地,着力打造依托苏州、服务全国的社会建设领域的重大运营平台,以事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十章 建立均衡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dedecms.com

  充分尊重城乡发展规律,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富民强村、人居环境取得新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节 完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dedecms.com

  在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管理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0%。

内容来自dedecms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稳步推进积分制落户,建立居住证与户籍准入对接制度。提高转移人口市民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相挂钩,落实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政策。

dedecms.com

  完善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探索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城镇化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探索运用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探索运用PPP模式。创新金融体制,构建支持体系,着力打造城乡金融制度改革的示范区。推动城乡一体化金融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管理模式。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根据中央、省对试点镇改革的目标要求,按照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综合设置试点镇职能机构,突出“规范、便民”导向。在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审批、服务、监管顺畅高效的权力运行体系。通过审批机构集中设置、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管理机构专项设置,打造精简、扁平、高效的政府管理新模式。将各类开发区和相邻或所在地政府的职能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探索“区辖镇”或“镇辖区”的管理模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完善土地流转财政补贴机制。对农村承包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的农户,在现有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金融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尝试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授信试点工作,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供应比例关系。建立健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有效机制,推进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和高效配置。完善产业用地差别化供应机制,持续推进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全面开展“三优三保”行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copyright dedecms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加强镇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形成城乡一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建立城乡居民方便共享的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健身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全面提升镇级服务功能

dedecms.com

  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优化完善城镇发展网络格局,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步伐。提高资源集聚程度,推进产城互动,把一批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建设成为具有江南风貌、现代风格的小城市,成为苏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文化建设,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城乡社会管理,把镇建设成为和谐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城镇。加快老集镇改造,进一步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社区商业设施。发挥小城镇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新兴产业。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强化城镇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重点镇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支撑新城、带动农村的独特作用。对有条件的重点镇适当下放市、区部分管理权限,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鼓励各类产业园区和所在镇(涉农街道)实行“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其更多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增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内容来自dedecms

  打造富于特色美丽乡村。合理确定保留村庄(或重点村、特色村)规模与数量,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顺应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因村制宜,加大分类指导,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探索村庄建设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批彰显“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等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村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节 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强化地产农产品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承包地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集体农场、合作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构建职业农民学习资助、创业扶持、社会保险等政策机制,加快建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层次分明、技能领先实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镇、村两级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五有”标准化服务中心,探索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和烘干设施建设。以金融支农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金融创新,重点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完善农业保险担保机制,鼓励发展涉农商业保险,完善现代农业补偿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确权,推进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科技成果、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明晰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产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构建市、市(区)、镇(街道)三级交易网络和交易监管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强村富民水平。深化“一村二楼宇”等政策,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织梦好,好织梦

  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建设一批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农业地理信息、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等专业化管理系统,大幅度提高种养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的信息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培育发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经营主体,鼓励开展农超对接、直供专销、农产品进社区,大力发展地产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制定全市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特色景观旅游镇村、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和魅力乡村,打造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