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全球新变局下的金融新作为(一)

全球新变局下的金融新作为(一)

发布时间:2018-11-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但近年来,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退,贫富分化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逆全球化思潮日益盛行。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过去半年,G20经济体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高达39项,是2017年的两倍。受此影响,WTO近期下调了2018年和2019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预测。与此同时,保护主义逐渐蔓延至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今年上半年全球直接投资骤降41%,给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copyright dedecms

  (世经评论·北京)今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亚洲金融危机20周年,我们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未来”这一话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有充分理由回顾、总结过去40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这里,我想结合国内外实践,以“全球新变局下的金融新作为”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新变局。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人们逐渐有了全球化的概念。二战以后,各国不再以战争、殖民等方式争夺利益和势力范围,开始以“制度规则”协调国际关系,这促进了战后几十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全球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近年来,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退,贫富分化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逆全球化思潮日益盛行。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过去半年,G20经济体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高达39项,是2017年的两倍。受此影响,WTO近期下调了2018年和2019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预测。与此同时,保护主义逐渐蔓延至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今年上半年全球直接投资骤降41%,给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一、回顾历史,尽管每次危机后各国都大力推进改革,但全球经济运行中的旧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一)发达国家没有走出周期规律的老路。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从未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1988年的严重通胀危机、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破裂,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危机似乎每隔几年就会重演。有研究指出,全球每15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大型债务危机,未来两年尤其值得警惕。随着全球主要央行逐渐收紧货币政策,全球利率中枢上移,未来债务将无法继续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价格面临深度调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将逐渐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发达经济体GDP增速将由2018年的2.4%降至2020年的1.7%,而且下行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延续。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术界通常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称为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年”。在此之后,虽然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但部分国家间歇式衰退仍时有发生。目前,全球依然有7.5亿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其中2/3集中在非洲地区。由于各国禀赋条件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各异,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发展模式可供参考,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在借鉴、改革、试错中探索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新兴市场国家没有摆脱脆弱性的困扰。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全球货币体系的缺陷,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今年4月以来,随着美元指数“超预期”上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相继出现金融动荡,股汇债等资产价格大幅调整。为应对危机,上述国家纷纷采取加息、资本管制等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未彻底消除风险隐患。 本文来自织梦
  
  这既与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不够稳健、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有关,但更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效应的冲击。从这个角度看,新兴市场国家要摆脱脆弱性的困扰,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世界平等的支持与合作。
  
  中国成功抵御了多次外部危机的干扰,经济保持40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40年,中国找到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制度安排和发展道路。制度性变革、全球化发展和低成本优势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过去发展的基本逻辑,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经验。
  
  二、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特别强调:
  
  (一)坚持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制度变迁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起飞最给力的引擎。改革开放40年,尽管不同时期阶段性目标有所不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有快有慢,有的顺利、有的曲折,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始终是市场化,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取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一些国家采用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可的“休克疗法”,基本都陷入了经济崩溃、停滞和危机的困境。而中国坚持立足本国国情,不“照抄照搬”,将国际经验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坚持渐进原则,“小步慢跑”“先易后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实现了各项改革措施的平稳推进。
  
  (二)坚持稳妥有序的对外开放。
  
  
开放是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西方发达经济体在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转变的路径中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和地区则是打开国门、拥抱全球化的典范。坚持对外开放也是中国在长期发展中得出的宝贵经验。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入WTO并融入国际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成功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的历史性机遇,通过与外部市场深度融合,助推了经济起飞。与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东南亚国家过度金融自由化不同,中国坚持主动、稳妥、有序的开放原则,平稳渡过了历次外部冲击,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三)坚持促进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
  
  
纵览现代各国经济发展史会发现,几乎所有成功发展的国家都是依靠制造业崛起,而近代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都与房地产市场过热和金融市场过度膨胀有关。40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中国相继通过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完备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
  
  为避免经济“未富先空”,近年来中国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的全球份额持续扩大。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仅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10年占比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从“代工生产”走向“自主生产”,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