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从“四个关键环节”深化供给侧改革

从“四个关键环节”深化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1-1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字体:

[摘要]推进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具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客观必然性,对中国经济走出下行态势、迈上发展新台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如何完整而简明、系统而通俗地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广大企业的真正落地及深化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推进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具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客观必然性,对中国经济走出下行态势、迈上发展新台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根本性改观中国制造能力与水平、切实地提高中国产品质量与效益,破解产能过剩瓶颈、引领市场消费预期、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如何完整而简明、系统而通俗地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广大企业的真正落地及深化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直观角度来分析供给侧的主要构成要件与决定性影响因子,可以列出关于“改什么”的第一个等式,“供给侧=要素+产品+制度+精神”,那么,相应的改革的完整而系统的逻辑推进路径可以列出关于“怎么改”的第二个等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约节约投入要素资源+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现代治理制度+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由这两个等式可以推导出,应主要从这“四大构成要件”通俗简明而又入木三分地认识与理解供给侧,应主要围绕这“四个关键环节”发力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构建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之良好生态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一、集约节约投入要素资源,加快转变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起点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
  

  要素作为供给侧的第一个构成要件与影响因子,是因为要素资源投入是供给侧得以形成产生并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要素资源的投入来谈生产供给,无疑是镜花水月、缘木求鱼。一般地,土地、资本与劳动力等被认为是三大主要生产要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建立,技术与信息被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考虑进来。因而,投入什么生产要素进而产出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成为现代经济诞生以来供给侧发生作用所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如果说,这条规律只是一种最为广义的一般概括和理论抽象,那么,要素投入与产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供给侧状况要具体得多、复杂得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素投入的结构、方式、效益,以及约束条件成为决定供给能力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方面及关键因素。从历史比较看,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成为我们过去在要素投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投入产出的不匹配及低效益、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正是一直以来制约我们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特别是供给质量与效益提高的源头性因素。

dedecms.com


  这就意味着,改革要素投入的结构、方式等这些至关重要的方面,成为改革供给侧、提高供给力、提升供给效益、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之间矛盾的首要环节与重点领域。一言以蔽之,提高供给质量正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要求,应当在这四个方面着重发力与落实。
  一是调投入结构。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增加物质资本、劳动力等的投入,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扩张来实现生产供给,随着资源要素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这种不合理的要素投入结构不仅捉襟见肘,而且效益低下。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把集约节约放在优先位置,切实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应当主要靠技术进步,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因而,必须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加强能源、水、土地、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加强全过程管理,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转发展方式。核心与关键就是根本性地从粗放增长转变到科学发展。众所周知,“三高一低”粗放式的资源要素投入方式,不仅曾经成为我们生产供给方面为人诟病的焦点,而且由此付出的粗放增长代价至今还在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这种旧模式已经无以为继。这就表明,从“三高一低”旧增长模式转变到集约节约的新发展形态不仅是一场深刻变革,事关长远与未来,而且也是加快转变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与主攻方向。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要把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调整放在加快转变与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不断协调三个产业发展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进一步优化区域结构,从而为转方式、增效益奠定扎实基础。
  三是促绿色转型。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不仅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成为滋长粗放式要素投入结构、投入方式得以长期顽固存在的“病毒式温床”。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就是要打破这种污染型生产供给苟延残喘的旧的路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牵引投入消耗方式的绿色转型,更加主动自觉地树立起绿色生产、绿色供给的发展方向,加快实施绿色投入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与此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从需求侧减缓对资源和要素的供给压力,双向共推供给侧的绿色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四是优考核体系。当前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人的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衡量发展成效的标准。随着认识不断深化,我们也在不断拓宽发展评价体系内涵,更加重视对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就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评价。在坚持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切实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权重,以考核指挥棒倒逼要素投入的集约节约改革。总的来说,这都意味着我们必须打破旧的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代之以不断迈上实现更讲节约、更加集约、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新发展路子,从源头上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及积极成效扣好“第一粒扣子”。

织梦好,好织梦


  
  二、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与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从研发创新上提升供给结构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产品作为供给侧的第二个构成要件与影响因子,是因为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是供给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最直观、最具体、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反映。换言之,生产供给端的一个内在的本质属性就是为全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也可以说是生产供给的唯一存在感与全部价值感所在。因而,产品和服务作为供给侧的构成要件之一,其质量与效益直接反映出供给侧的能力与水平。从历史比较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益相对低下以及技术含量低、品牌价值低、附加值低等成为我们生产供给方面曾经的“普遍性心病”,过度依赖拼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低小散弱”格局成为我们过去相对主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及态势。如今,这一情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进,但提质增效之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任重道远。那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益的首要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无疑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是影响乃至决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力量。因此,对产品和服务更多注入科技研发创新的成分及成色就成为决定供给能力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的最为关键源泉与最大支撑力量之一,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消费品工业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增强我们供给体系的灵敏度与效益率。
本文来自织梦

  由此可以发现,改革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的支撑力量与核心手段,从主要依靠传统人力物力转变到更多依靠现代科技进步上来,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个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这就意味着,只有广泛而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多采取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等先进手段,才能有力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才能不断提高生产供给的质量、效益,才能真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品牌价值与附加值。因此说,在发展上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在生产上着力加强科技研发,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需求的内在必然。就企业走上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研发提供新产品新服务之路而言,如果希望通过科技研发创新真正提高供给的市场针对性与消费有效性,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性的物质与文化需要,那就必须在强化“创新理念、更新装备、提升技术、加大研发”等四个有机相连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dedecms.com
  第一,强化自主创新理念支撑。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对产品技术创新的想法愿望强烈与否、执行落实如何,是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开展技术研发的前提性条件。因而,必须让企业、企业家从切身利益上深刻认识科技研发创新是市场利润的最大源泉与最大保障,从根本出路上切实感受科技研发创新是突破生产经营瓶颈的决胜法宝,从长远发展上真正看到科技研发创新是决定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及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内在之因,技术创新才会最终成为企业、企业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经营信条与自觉行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创新理念是改革供给侧在这个环节的首要一环。
  第二,强化先进装备设备支撑。这虽然只是工具层面的条件,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高端的生产制造装备作为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又哪来“高精尖优”产品供给呢?因此,必须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步伐,从而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创新才具有坚实的物质性基础,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与附加值,切实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能力水平、质量效益的改革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强化先进技术改造支撑。适应新的消费升级需求,企业生产供给的产品或服务同样要随之升级。否则,“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生产的供给注定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这就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特别是要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优化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从而使得我们的供给结构能够更好更准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及其要求。
  第四,强化研发组织机构支撑。如果企业一方面强调要加强技术研发,一方面又没有研发组织或机构的设立,那么,这样的研发将必定是随意的、零散的、低效的,更是短暂的、难以持久的。因而,把研发机构或者研发职能真正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建立或者履行起来,是产品技术创新最终落地的标志及保障。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科技创新网络,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而构建起广覆盖、强渗透、高效能的直达供给末梢的全方位、立体式创新网格。
织梦好,好织梦

  
  三、建立健全现代治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增强供给体系的动力与活力
  

  制度作为供给侧的第三个构成要件与影响因子,还得从头说起。如果说要素及其投入、产品及其生产是人们在讨论供给侧时一下子就都能想到的构成要件与直观方面的话,那么,制度及其建设和精神及其培育这两个层面也都是作为供给侧及其改革的构成要件,就往往会让人觉得某种程度的疑惑及费解。先从制度及其建设的分析阐述入手。事实上,制度及其建设是决定供给侧能力大小与水平高低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对此,有两个最为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可以充分说明这点。一方面,众所周知,一切生产或者说供给,都是在一定的外部与内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的。所谓外部制度,就是指经济学所讲的生产厂商总是存在于其所处社会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制度之中,并服从这些制度的规范。比如,财政税收制度、科技研发制度等就对生产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利润乃至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内部制度,就是指生产厂商的经营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同样规范着生产行为及其产出。比如说一家公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层次,一般地会相应决定这家公司企业的生产供给特别是其产品服务的质量、品牌等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层次。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制度深刻影响着生产或者说供给的能力与水平、质量与效益,人们逐步从过去的经济分析范式中没有考虑制度因素的认识层面提高到把制度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而且是重要变量之一加以研究。可以说,制度经济学的诞生本身就是对制度之于整个经济包括生产供给具有极端重要性影响的最佳注解。 本文来自织梦
  因此说,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落地与纵深推进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改革那些极大影响着生产供给效能的内外部制度条件,特别是事关根本性、全局性的市场机制、行政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的建立健全,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三个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四个主要方面为提高供给质量构建起有利于让一切活力创造力竞相迸发与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制度土壤与制度生态。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机制。说到底,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这三大机制具体发挥作用的。所以,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就必须深入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必须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促进供求之间动态平衡。可以说,这些成为以深化改革从而根本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为关键的发力点与落脚点所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范围,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企业积极性与社会创造力;积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既使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又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从而让实体经济能够把更多的心思精力用在关注提高生产供给的能力水平上。与此同时,努力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为最大程度地激发提升供给体系的能力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的可能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优良制度条件。

dedecms.com


  三是进一步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企业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切实担当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重任的内生之源。因而,建立完善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营销、研发、质量控制、品牌打造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是企业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重要制度保障。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就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务。因为,只有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才能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加大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至今,极为关键的就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无论是在正向的保护激励方面,还是在反向的惩治处罚方面,都要从程度上、范围上、力度上大力强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从而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的权威性、严密性与公信力,为创新真正成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织梦好,好织梦
  
  四、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先进制造文化,从精神内核上提高中国供给的软实力与生命力
  

  精神作为供给侧的第四个构成要件与影响因子,是因为所有一切的产品或服务,其背后最为深层次的影响因素都是人及其主观能动精神。任何一项产品或服务,不论原料要素资源怎么投入,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方法生产供给,也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中生产供给,最终无一不是“人”所直接或间接作用其上的产出。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决定产品或服务质量与效益的最内在、最本质、最核心的决定力量。那么,又是人的具体什么方面实际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与水平呢?我们知道,人是作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而存在的,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人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既耗费自己的体力也耗费自己的脑力。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日益复杂,作为生产供给最内核的影响因子,人的脑力水平与精神素质就成为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人的思想精神层面的认知力、分析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至关重要、决定胜负。由此可见,个人职业素质、制造供给文化、社会道德文明等精神因子是决定供给质量与效益的最内在、最本质、最核心的决定力量,因为正是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生产者精神成就着百年的质量与品牌。一言以蔽之,是人的工匠精神这一具体方面成为作用于生产供给能力与水平时的关键因素。因而,只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与汇聚力量、引领改革与追求卓越,培育壮大中国特色先进制造文化、质量效益文化与高端品牌文化,为中国供给安装上画龙点睛之笔的“华夏精神之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织梦好,好织梦


  可见,改革对生产供给具有深层性、决定性作用的人的精神有关方面及领域,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养程度,从而增强中国制造文化自觉,坚定中国制造文化自信,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四个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要从四个关键方面一齐发力与务求落地。
  其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是确保供给侧运行总体沿着健康向上方向前进的基础性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推崇激励敬业精神,成为行业也好、企业也罢的提高自身供给能力与水平的活的灵魂。结合历史与现实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既要聚焦于职业操守、职场规则等有关方面的直接教育,又要拓宽思路加强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间接教育。只有深刻转变陈腐但极其顽固的旧观念,对一切职业的敬畏乃至热爱才会在我们这片大地上形成文化意义上的敬业土壤,提高供给质量才会具有广泛而坚实的优秀职业道德的强力支撑。
copyright dedecms

  其二,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完美主义,这些正是工匠精神最本质、最形象的写照。只有对产品高质量的最执着、对产品瑕疵的零容忍、对产品不安全的全杜绝,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与水平才会日臻完美。工匠精神既要讲培育,又要讲传承,因为只有在手把手教、言传身教的垂范下,工匠精神才会长流不息、发扬光大。为此,必须积极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从而不断增强中国产品竞争力。
  其三,大力提倡主人翁态度。提法虽老套,但内核常新。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必须大兴的精神道德、文明素养的提升工程中,工匠精神解决生产供给的技艺精湛问题,主人翁态度就是解决生产供给的态度端正问题的。态度决定一切,再好的国之大匠也离不开主人翁态度的规范与引领。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倡主人翁态度关键是把握好热爱与效益、精神成就与物质满足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推进过程中,主人翁态度就是要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四,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一棵树改善不了气候,只有一片森林才能改善气候。同样的,一个人文明素质的提高无法改变社会风气,只有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才能改变整体风气。反过来说,如果只有局部性的、少数人的精神道德、文明素质的提高,上述决定供给侧能力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的最深层次、最为内核的宝贵精神就有可能被压抑、萎缩乃至凋落。因而,从总体上提高国民的各项文明素质指标,无论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还是工匠精神、主人翁态度,才能真正有一个能够且必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长成参天大树的全域性的优良土壤与空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最根本、最内在、最久远的精神文化内核意义上的支撑基石与成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