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以质量变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以质量变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8-05-02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促使整体经济在更少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更高产出;另一方面,依靠基于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创新驱动宏观经济增长质量与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高”,即从传统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步提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深化质量变革,全面激发质量发展动能。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促使整体经济在更少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更高产出,即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劳动技能、提高管理效益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依靠基于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创新驱动宏观经济增长质量与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高”,即从传统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步提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深化质量变革,全面激发质量发展动能。
  
  充分理解“质量变革”的内涵,必须深入认知质量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构建质量变革框架,全力绘制质量变革宏伟蓝图,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企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的规模扩张转向以质量作为第一增长动力,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不断注入质量新动能。质量变革不同于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质量是主体,也是基础,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效率和动力的提升潜力,没有好的质量支持,就没有效率和动力的提升。质量变革充分围绕“质量”的内涵,宏观层面更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给予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求及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障,微观层面更聚焦企业的质量投入对于经营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步提升的巨大推动,通过解释为何要变革以及如何进行变革,充分围绕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科学、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增长优势,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copyright dedecms


  
  质量变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宏观的层面,深化质量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质量新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打下坚实基础。质量变革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注重质量效益,推动供给侧质量改革,加快质量强国的建设;始终强调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政府不断改革,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公平、协调、共享的市场环境,充分保障了质量信息流通的对称性;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促使更多的资源配置到高效率、新兴的行业,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集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层面,企业作为质量变革的主体,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提升质量标准、引进高素质人力资本、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购置高精度设备仪器、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等路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能力,降低产品不合格率,减少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增强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反映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紧扣生产的全链条、全阶段、全领域的质量创新,不断激发企业内部质量发展新动能,引导企业内生型增长,不断提高经营绩效,带动行业以及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实现质量变革,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紧紧围绕政府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家精神提升和劳动力优化等展开。从宏观的层面,通过改革引导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构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市场优胜劣汰,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障社会创新活力;各级政府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及提升路径,并注重对于各行业劳动力技能的培养,增设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技术学校,促使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力数量优势转换成劳动力质量优势;政府与社会对于经济的关注点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以“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除GDP外关注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质量效益等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宏观经济政策从财政补贴、货币扩张、信贷刺激等重视单一型速度目标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向重视要素投入质量改善、中间产品质量提升和最终产品质量创新的供给侧质量体系政策进行倾斜。此外,还要加快推动供给侧质量体系改革,建设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供给侧质量体系创新,实现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扩张;通过市场化改革,将我国现有的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转变为以市场化质量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质量能力的提升提供涵盖质量检测、质量标准、质量体系和质量培训等核心内容的公共平台;从体制机制上引导全社会对于质量的关注程度,推进质量信息公开,推动质量共同治理。从微观层面,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在内的各类产权。企业家作为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要不断提高企业家高质量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将其积极性引导至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关键在于提升一线员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并实现管理与员工激励有效挂钩。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辅相成,即是创新驱动的动力,又是创新经验的载体。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本质量成为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加大研发创新,以创新为导向,建立专业研究部门,打造高素质研究团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减少新产品研发生产周期,全力打造质量品牌,大力培养质量文化。 dedecms.com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赋予质量变革历史使命。无论质量变革的理论内涵还是深化质量变革的具体实践,都强有力证明深化质量变革能够促使宏观经济增长质量和微观企业经营绩效“双提高”,并不断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迎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通过质量变革不断树立质量第一的牢固理念,深刻领会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系统、完整的质量观,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供给侧质量,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资源配置,显著增强我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大力促进全社会领域的质量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