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成因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成因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自2015年8月份启动以来,专项建设基金高达1.8万亿元左右,基金更多地支持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对民营企业项目鲜有问津。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大举参股、控股民营企业,部分民营企业由民间投资主体变更为国有投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间投资范围。同时,各地优质的PPP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民企要投入PPP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应抓紧推动“鼓励社会投资39条”等促进民间投资重大政策落地,充分释放政策效力;支持竞争性领域国企引入民间资本参股控股。

内容来自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一、民间投资的投向领域分析
  
  (一)民间投资规模的行业分布
  
  
一是民间投资在第二产业中的规模高于第三产业,这与总体投资在三次产业间分布是有区别的。2014年,民间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比例是3.4:50.3:46.4,而总体投资则是2.4:41.5:56.1。二是民间投资规模最大的两个门类是制造业(45%)、房地产业(27.4%),两者合计已经达到72.4%。余下18个门类行业的民间投资合计占比为27.6%。三是民间投资规模在万亿元以上的门类有5个,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四是民间投资进入较少的领域集中在第三产业,比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等门类行业的民间投资都在2000亿元以下,所占比重都不到1%。五是在制造业门类中,民间投资规模在万亿元以上的大类行业有4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857亿元,占比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512亿元,占比3.6%)、通用设备制造业(11100亿元,占比3.5%)、专用设备制造业(10022亿元,占比3.2%)。 copyright dedecms
  
  (二)民间投资影响力的行业分布
  
  
民间投资比重较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绝大部分制造业以及房地产领域,所占比重在70%~90%之间。在采矿业、建筑业、大部分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基本在45%-65%之间,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热力、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电信广播、卫生等垄断性行业,民间投资比重极低。其中,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比重较低。2014年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比重为52.8%,低于平均比重10.4个百分点。进一步考虑到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有很大部分是进入到房地产业,剔除房地产业后的余下第三产业民间投资比重将骤降至38.8%。
  
  二、民间投资增速坠崖式下滑的原因
  
  (一)专项建设基金“亲国有疏民间”
  
  
自2015年8月份启动以来,专项建设基金已经投放六批,规模高达1.8万亿元左右,其政银企社合作的模式在提高风险管控的同时,也导致了基金更多地支持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对民营企业项目鲜有问津。据调研,西部某省基金投向民营企业项目仅占10%左右,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基金支持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不提供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与回购要约,导致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申请的基金项目大部分被投放行(国开行和农发行)否决。民营企业除承担专项建设基金使用利率1.2%外,还需额外支出担保费。一般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费率仅为2%(民企难以获得),市场化担保机构费率达5%以上。民企融资贵问题在专项建设基金落实中同样存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为3~6年,投放行对投向民企的长期贷款(10~20年)较为谨慎,不愿承担民企项目不成功带来的经济与政治风险。总体而言,专项建设基金未能有效支持民营企业,实质上反映了我国融资体制长期以来“亲国有疏民营”的弊病,导致专项建设基金撬动放大的作用受到制约,实体经济投资的跟进效应受到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二)PPP项目民间资本参与程度非常低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结束了地方政府传统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模式之后,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方式。截至2016年5月底,财政部PPP中心平台项目库公布8644个PPP项目,总投资额高达9.88万亿元。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纳入2531个项目,总投资4.23万亿元。但从实际运作看,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并且大部分社会资本方是国有企业,PPP异化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据调研,各地优质的PPP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民企要投入PPP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取得好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三)国企进军非主营业务加大挤出效应
  
  
今年以来投资领域的“国进民退”现象显性化。l~7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8%,超过民间投资增速(2.1%)19.7个百分点,悬殊程度超过了2009年实施4万亿元刺激计划时期。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国有企业在传统主营业务上效益不佳,转而依靠其资金规模大、成本低等优势,大量进军非主营业务,其中以房地产市场最为典型。比如,以信达地产、水电系(鲁能、电建、葛洲坝)和铁路系(中铁、中铁建)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多个城市的土地市场上摘得“地王”。 织梦好,好织梦
  
  (四)部分民间资本加速海外布局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纷纷提高外资政策的优惠力度和便利化水平,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外投资实现高速增长。1~7月份对外投资1027.5亿美元,同比多增392.5亿美元,增速达61. 8%,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并购成为主要方式,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2.8%。增速大幅超过往年正常水平,并购项目偏多,暴露出当前资本存在向外转移的问题。一是制造业出现向海外转移的阶段性趋势。国内各种要素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盈利空间下降,我国产业资本进入全面海外布局阶段。二是人民币贬值。7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上年同期贬值8%,部分企业为对冲人民币贬值加大资产海外配置力度。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资本管制放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较快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加快资本流出。四是美元资产持续走强。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美元进入强势周期,美元资产呈持续走强趋势,导致部分国内资金流向美元资产。

织梦好,好织梦


  
  (五)混改和救市使民间投资统计范围缩小
  
  
新一轮国企改革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向,在经济下行时期,国有资本借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东风,大举参股、控股民营企业。由于控股方的变化,部分民营企业由民间投资主体变更为国有投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缩小民间投资统计范围。此外,在2015年下半年股灾救市行动中,明确要求国有上市公司不得减持股份,但民营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减持股权止损,加之证金公司为救市增持超1万亿元股份,这其中就包括部分民营上市公司的股份。因此,救市之后部分原来的民间投资转变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三、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全面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抓紧推动“鼓励社会投资39条”等促进民间投资重大政策落地,充分释放政策效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积极化解和转移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僵尸企业”退市制度,加快市场出清步伐。支持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有效缓解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支持服务性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对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copyright dedecms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竞争性领域国企引入民间资本参股控股。进一步打破国企垄断,加快放开垄断行业的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管制.形成充分竞争的机制。限制国有企业投资领域,减少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的现象。支持和引导主业不突出、不具备优势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转让产权或依法退出。
  
  (三)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发展,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支持民营企业依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支持并规范移动互联支付、小额贷款等创新性、专业性、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双创”项目提供股权、债权以及信用贷款等融资综合服务。建立健全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切实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
  
  
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切实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落实好放宽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政策。规范完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全面改善民间投资环境。
  
  (五)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政府投资界定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政府投资重在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和配套设施,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增强挤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