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银行业国际化的平稳跨越

银行业国际化的平稳跨越

发布时间:2017-05-1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5家大型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境外机构数量增长也较快。但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主要还只是数量的扩张,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业务相对简单,很少能够做到国内业务的同步延伸,且覆盖地域范围不广。因此,我国银行业在扩张国际化网络体系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业务发展模式的升级,做好因应时势的变化。

本文来自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以资产和资本排名,银行业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需要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也提供了这样的机遇,但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要求银行业科学合理地制定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从5家大型银行(我国目前银行业国际化的主要力量)发展情况看,至2016年6月末,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规模达到10.4万亿元,较2010年末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率达21.8%; 2016年上半年,5家大型银行境外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规模分别达到1514亿元和781.7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1.8倍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集团贡献度显著提高。近几年来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收入以及营业利润增长速度显著快于集团总体水平,境外业务对集团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2016年6月末,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的贡献度分别达到11.9%、11.5%和11.6%,较2010年分别提升了4.7个、5.6个和5.4个百分点。
  
  第三,海外机构数量增长较快,服务能力日趋提升。至2016年6月末,5家大型银行境外网点数量达到1200个左右,较2010年增长了20%以上,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银行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可提供存贷款、结算、并购融资、全球资金管理等多种公司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客户“走出去”;可提供存货汇、银行卡、资产管理等个人金融服务,满足个人客户海外留学、工作、置业等多种需求。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主要还只是数量的扩张,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主要体现为机构新设,业务相对简单,很少能够做到国内业务的同步延伸;机构一般是单点设立,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局限很大,难以在海外市场形成比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覆盖地域范围不广。我国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我国企业在全球近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直接投资。相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覆盖范围不广,目前,5家大型银行境外机构的区域覆盖面仅为对外经贸所涉及国家和地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点为近两年新设或仍为代表处,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尚未跟上实体经济对外发展步伐。
  
  第三,重合度较高。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发展区域重合度高,网点布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而其他地区设点很少。海外业务品种类似,普遍以公司业务为主,公司贷款占比一般超过90%,且行业比较集中,重点为交通、电力、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我国银行业海外收入过于依赖“外存内贷”和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受环境影响波动较大,内生增长能力有待提高。2014年,境外机构全部净利息收入中“外存内贷”部分占比超过30%,2015年则大幅下降到20%以下,2016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11.5%。
dedecms.com

  
  第四,效益相对较低。我国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收益率处于偏低水平,2011-2015年的平均值仅为1.14%,较同期集团水平低0.53个百分点,差距明显。2016年上半年,差距有所收窄,但仍不可忽视。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平均收益率为0.77%,较集团水平低0.02个百分点。虽然境外信用成本、成本收入比都处于集团较低水平,但是较低的营收能力导致资产收益率偏低,可能影响集团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的动力。
  
  第五,国际化程度偏低。银行业国际化程度高低一般以各银行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等指标进行衡量。从国际上看,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其海外业务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可以达到30%左右,领先银行甚至可以超过50%。相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虽然逐年稳步提升,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5家大型银行国际业务的资产、营业收入以及税前利润贡献度占比不到12%,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的占比也不到30%。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国际化程度偏低,截至2016年6月末,5家大型银行境外员工占比仅为2.4%,远远低于业务贡献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各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高低一般与该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水平、银行海外发展经验与战略选择紧密相关。不过,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银行机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现阶段,银行之间的竞争早已跨越国界,国际大型银行通过在全球配置资源积极获取海外客户、市场、资金和投资机会,提升盈利能力。金融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中资银行全球竞争力及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是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条件。
  
  二、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环境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为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到2029年左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本土市场始终是银行发展的基础,跨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总是起源于本土市场,跨境业务一般是本土业务的对外延伸。从历史来看,国际领先的银行通常是在本土市场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后,国际化才会取得成功,如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是在本土拥有了市场主导地位后,才考虑全球布局的。如果本土经营出现问题,海外市场必将受到影响,比较典型的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银行业本土业务受到严重冲击,被迫收缩海外业务。此外,母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能够参与或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为银行国际化提供较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dedecms.com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金融机构国际化是一国对外开放的金融纽带,一国对外开放则给金融机构国际化带来市场和客户。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双向开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双向开放”作为重点工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已与14个贸易伙伴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等都将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
  
  其次,发达国家银行业收缩国际化业务一方面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部分国家主权风险上升,金融保护主义抬头,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成本显著上升。同时,国际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大型跨国银行的监管力度,比如对G-SIBs实施1-3.5个百分点的附加资本要求。受监管日趋严格的影响,国际大型银行普遍放慢了资产扩张速度:2016年上半年G-SIBs平均资产增速为1.2%,较2006年下降18.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由2007年平均12.35%提升至2015年的17.0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发达国家银行业普遍收缩国际业务,减少境外经营网点机构。据统计,发达国家开展海外业务的银行数量由2008年的900多家下降到2013年的800家左右,且在持续下降过程中。国际化领先的大型银行收缩更为明显。花旗集团相继出售了在日本、德国、土耳共和埃及等国的零售业务,到201 5年末,其零售业务仅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较2008年大幅下降了60%。另外,花旗集团在巴西、阿根廷以及哥伦比亚的网点也在计划出售之中。汇丰集团将战略目标由“全球性地方银行”调整为“世界领先的国际性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出售和剥离,全球经营网络由201 1年的87个国家和地区减少到目前的71个。德意志银行相继收缩或出售包括美国、英国、中国等地的业务。苏格兰皇家银行国际化业务占比一度超过30%,目前则明确要“做一个低风险的英国和爱尔兰零售和商业银行”,几乎放弃了所有境外业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30家G-SIBs海外税前利润占比为42.42%,较2007年下降3.44个百分点,其中欧洲和美国的G-SIBs降幅分别达6.05个和2个百分点。
  
  在剥离海外资产的同时,发达国家银行业对仍要继续开展的国际化业务也更加谨慎并进行大幅调整。一是加强市场选择。比如花旗建立了包括市场、客户和产品三个维度的标准;汇丰提出包括国际关联性、经济发展潜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资金流动性、金融犯罪风险六大指导原则,将全球市场分为不同类别、进行取舍。二是提高客户服务能力。比如花旗和汇丰更加专注于高净值个人、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富国银行则紧紧跟随客户融入全球供应链的步伐,延伸相关服务;三菱日联则依托日资客户的供应链,积极拓展上下游非日资客户。三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三菱日联推行统一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模式、加强集团成员的统一行动;汇丰则不断强化总部管理职能,完善全球统一标准,以缩小各国业务的经营差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际银行业海外业务的收缩,一方面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业务机会,比如,可以开展对其海外机构和资产的收购;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全球经济发展和监管环境变化正在对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业务发展需要考虑全球经济周期,不合理的过度业务扩张、地域扩张,可能为银行发展带来重大困扰。银行盲目的国际化扩张而管理滞后,将会导致风险积累,在全球或区域经济形势出现波动后,可能导致银行经营困境以及巨额损失,比如上世纪8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使美国银行业海外业务损失惨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日本银行业大量贷款损失等。
  
  三、推进银行业国际化平稳跨越的基本考量
  

  一是要找到适合于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盈利模式。宏观环境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我国银行业在扩张国际化网络体系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业务发展模式的升级。从持久的发展来看,银行业的地域拓展和海外业务发展,都应认清未来的盈利空间。无论是跟踪本国企业还是发展东道国金融业务,都要全面考虑经济效益。银行需要对各类业务进行准确核算,对各级机构有比较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银行各部门之间、各分支机构之间能够在客户推荐、市场信息分享、产品服务协作方面形成高效的、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际领先银行对企业、个人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在各类复杂的投融资产品、资产管理业务和交易业务方面具有的优势,成为决定这些银行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我国银行业需要在我国本土市场逐步提升这些服务能力,并能自然延伸到海外市场,这也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每一家银行在国内市场具备不同的战略定位,同时,以此分析、寻求国际市场空间,才有可能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各具特色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发展格局。
  银行在各种市场和各种业务上的领先优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行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定期进行战略评估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因应时势的变化。各银行需要对地域发展机遇进行筛选评估,优先将资源配置到市场空间大、银行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业务和市场,对于市场空间小或竞争优势偏弱的业务和市场,则要作出改善或重组的安排。

dedecms.com


  
  二是必须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和经营管理成本。银行业海外发展的风险和成本与国内差别很大。监管成本、合规成本不断提高是当今国际银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是国际银行业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近些年来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促成一些大型银行收缩国际业务的重要原因。我国银行业在海外拓展业务前,应该充分考虑这些条件的变化,比较科学地进行可行性分析。银行国际化的中长期战略,不仅要考虑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格局,也需要考虑海外市场周期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提前进行情景分析和应急方案的制订,以此为基础,配置各种资源,否则,将会极大提高海外发展的经营成本。
  
  三是平衡好机构拓展和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系。如前所述,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能力是我国银行业海外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一条件,可能很难满足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突破网点的辐射能力,创新海外业务的拓展方式,应予以足够的关注。我国银行业海外业务延伸,可以通过增设网点、提升相关海外网点的辐射力、加强网上服务或者与海外机构的合作来实现,这样才能兼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走出去”与效益增长。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完善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其形成梯队化发展格局。鼓励大型银行差异化定位,聚焦核心业务,在国际化区域分布与业务选择上有所区分。对银行国际化发展,既要予以政策支持,又要严守风险底线,防止盲目追求规模、贪大求全。要构建国家层面的风险监测体系,定期评估中资银行国际化的整体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