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血脉

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血脉

发布时间:2017-05-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字体:

[摘要]5月1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堪称第二部“一带一路”政府白皮书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文件从五个方面提供了“药方”,为“一带一路”未来金融合作的具体路径指明了方向。未来将围绕这“五味药方”继续深化合作,立足亚洲,面向世界,构建多层次跨境金融体系,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血脉,以金融服务撬动更多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5月1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堪称第二部“一带一路”政府白皮书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文件,介绍了三年多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未来的展望。从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国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
  
  “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为当今“发展缺位”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理念。如果将整个“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人体,那么设施联通作为“骨架”支撑整个合作框架,贸易畅通作为“肌肉”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持续发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融通--这个“血液”系统的支持。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已使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各种经济活动也越来越货币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就成为新的全球微观基础。如何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打造优良的金融合作机制,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血脉,《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开出了五味“药方”。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加强机制对接,联结国际金融体系的“五脏六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各地区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既往国际合作中创建统一、完善的合作框架,而是采取了制度松散的、软约束、低标准的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并非替代现有金融合作机制,而是与多个地区的既有机制实现深化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不同类型的金融合作机制,包括传统发达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机制(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新兴市场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地域性的金融合作机制(亚开行、东盟与中日韩(10+3)金融合作机制、上合组织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使它更符合开放性、多元化的亚洲国家特点,让国际金融体系的“五脏六腑”更富生机与活力。
  
  第二,创新金融工具,活络全球经贸投资的“主干动脉”。 “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洼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多数属于中等收入以及中等偏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摆在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原因。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扶植,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亚洲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基础设施一共会有8万亿美元的投资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但是从现有的全球或区域治理平台运行来看,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金融机构每年仅能提供100亿美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打造新型合作平台和创新融资机制迫在眉睫。
  
  三年多以来,中国相继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等七大资金平台,从金融领域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了沿线国家投资缺口的资金供给能力,提供更多的金融公共产品。在新平台的“孵化”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基建项目已经开工,相应地提振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以说亚投行等新的融资机制的出现,活络了亚欧大陆经贸投资的“主干动脉”。
  
  第三,深化市场合作,打通产业投融机制的“任督二脉”。 在“一带一路”多层次金融体系下,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将成为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先锋,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后援作出有力支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提倡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境外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到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押提供贷款,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境外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用于沿线国家项目投资。
  
  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政策性、开发性与商业性的关系,遵循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原因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统筹国内金融市场全局,盘活国际金融市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融资和保险的支持。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跨国货币流动的“造血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提高区域内使用人民币的比例,能够有效防范区域内的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协同发展水平,能够为沿线国家提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构建金融安全锚,为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dedecms.com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大老牌发达经济体“货币”外,SDR篮子中首次迎来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且在SDR中的比重仅次于美元与欧元。
  
  人民币将借助“一带一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大宗商品贸易、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使用机会。“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推动金融合作的持续深入,进一步拓展沿线国家及其他经济体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互换和投资信贷等业务,对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探索新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道路也有重大意义。
  
  第五,注重监管合作,培育金融风险病灶的“免疫细胞”。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跨境金融合作,以满足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十分必要。
dedecms.com

  
  中国在创新金融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风险与创新的关系,而加强区域经济金融监测,不断完善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将成为重要抓手,对接既有的多边金融稳定机制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国际组织,妥善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合规风险,建设强健的“免疫细胞”生产机制,为“一带一路”经贸投资提供安全底托。
  
  《共建“一带一路”》文件从五个方面提供了“药方”,为“一带一路”未来金融合作的具体路径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是广义范畴的区域金融合作,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 逐步形成政府推动、民间跟进,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的系统性工程体系。未来将围绕这“五味药方”继续深化合作,立足亚洲,面向世界,构建多层次跨境金融体系,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血脉,以金融服务撬动更多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