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大数据如何撬动文创产业发展

大数据如何撬动文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新经济导刊 浏览:【字体: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文化创新的新动力,催生新型文化业态。笔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企业应该以更敏锐的触角、更开放的胸怀迎接市场挑战,赢得数据先机。同时,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使产品在市场更具迭代竞争力,更受用户欢迎。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文化创新的新动力,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孕育以数据科学为核心的人文科学革命。当前,国内文化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动文化创意等行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推进行业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利用,充分释放大数据在产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加速传统行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及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
dedecms.com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大约是1.038万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是6.6%,但实际调查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是4.7万亿元,应该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30%,大概存在着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的缺口。万亿级的文化消费缺口,为文创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想满足这一巨大的消费需求,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驱动。
  
  一、正确理解文化大数据
  

  文化大数据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和产物,是国家大数据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崭新的文化生产力资源,有利于打造文化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支撑点;有利于促进移动互联网时代民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培育创新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和传统文化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自织梦
  
  文化创意产业引入大数据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文创产业蕴含的数据具备较高消费价值。文创产业所涉及的产品大多和消费者直接相关,能直接为用户所消费,有着明确的直接消费价值。二是文创产业本身就是创造数据和内容的行业,能够不断滋生新数据,而且数据体量庞大,仅次于政府信息数据。三是文创产业本身拥有极其雄厚的用户资源,而基于庞大的用户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将成为文创产业未来基于大数据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条件。
  
  文化大数据可以分为需求侧大数据和供给侧大数据,前者被关注较多,例如客户资源、市场信息、订阅量、销量、收视率、上座率、票房、流量、点击率、点赞数等,都是针对文化消费的。而供给侧大数据常被忽略,其实供给侧大数据对文创产业的发展更为紧迫和重要。
  
  供给侧大数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机构,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二是高校科研机构,如传媒大学、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印刷学院、服装学院、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三是文化生产机构,包括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唱片公司、文艺院团、网站、移动终端等。
dedecms.com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这个过程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文献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戏曲数据、文化遗产数据等。所以,供给侧的文化大数据非常庞大,如果得以有效开发、利用和传播,无异于“金山银山”,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不管是需求侧大数据,还是供给侧大数据,需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而且两者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本源,可以影响需求侧的文化消费数据;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评价,可以影响供给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及基本形态。 织梦好,好织梦
  
  二、分类开发文化大数据
  

  在文化供给和需求两者的矛盾中,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文创产业的短板所在。如今文化消费市场焕发蓬勃活力,文化消费水平逐年攀升,但文化生产还停留在半工业化状态,要把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创产品数字化,并及时跟踪、收集、分析消费信息,为文化生产提供服务,加快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文创产品的生产、存储、传播、消费方式及基本形态,文创产品数字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传统文化消费的一些对象,如纸质报刊、纸质图书、胶片电影、磁带音乐等伴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日渐式微甚至有可能逐步消失,而数字报刊、数字图书、数字电视、网络视频、数字广播、数字电影、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日益成为消费主流。数字化技术和新型介质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创产品科技含量大幅增加,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同时,它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方式。数字化引发的虚拟浪潮,强化了人们“深度浸润式”文化体验,这在3D动画电影、VR游戏消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来自织梦


  
  如何开发文化大数据?这里主要针对供给侧而言。供给侧的文化大数据要分类开放开发,大体可分为文化遗产类和文创产品类。从开发路径上来看,首先要把文化遗产数字化,获取元数据,其中包括三个程序:一是采集,二是加工,三是存储。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开发这些元数据,将其碎片化,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再通过产业化的展示和交易,应用到文化创作生产中去。
  
  文创产品类的数据开发过程与文化遗产类大同小异,主要是融资渠道不一样。
  
  文化遗产类的采集、加工和存储,应该由财政预算渠道来解决;文创产品类的采集、加工和存储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的展示和交易,所需经费主要通过企业本身或市场渠道来解决。
  
  接下来举一个文化大数据开发的案例。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图书博览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拿起自己的手机,对着一个二维码轻轻一扫,将《中华经典古籍库》第四期推送上线。第四期数据的发布意味着,在这个古籍库中,程毅中不仅能检索到“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些他自己曾经参与策划、编辑的中华书局版古籍,而且还能看到《册府元龟》《宋代序跋全编》《郭店楚简老子集释》《全元文》《清诗纪事》等其他出版社整理本古籍的身影。 织梦好,好织梦
  
  从最初的一家出版社、300种书、2亿字,到如今的7家出版社、1200多种书、7.5亿字,随着联合脚步的加快,古籍出版即将实现“大数据”。两年多前,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项目,以中华书局员工为班底的古联公司成立了。兼任古联公司总经理的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手上有一份目录,上面的4000多种整理本古籍,分散在全国几十家出版社。
  
  现代意义的古籍整理,大概是从1920年前后开始的。粗略统计,近百年来总共出版了三万种左右的古籍图书。其中,有不少是影印本或重复出版的图书,还有很多是普及类的选本、注本,再除去一些整理质量比较差的书,能跨进《中华经典古籍库》门槛的整理本古籍,就是目录上的4000多种。《中华经典古籍库》至少要收入其中的3000种,建设的数据是5亿字,把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的古籍整理图书都囊括进来。

织梦好,好织梦


  
  许多中小型古籍出版社虽然有一定的内容资源,但是总量不多,也缺乏数字出版的专门人才。如果单独组建一个数字出版队伍,投入很大,收效并不一定好。而且目前的古籍整理学术与出版队伍相对分散,缺少统筹,也缺少系统性规划;同时,古籍整理难度大,出版周期长,出版物市场小等因素,使目前处于产业化环境中的古籍出版单位,压力加大,古籍整理出版物的品种上不去。古籍数字化需要在合作中共同发展。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局出发,通过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赢。
  
  凤凰出版社、巴蜀书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辽海出版社陆续加入进来。还有多家出版社准备加入,“这个古籍数据库不是死的文物,而是不断有新的内容进来,不断生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类古籍数据库层出不穷,但往往专业人士参与不足,文字错讹、版本问题等一直为学界所诟病。虽然很多学者都在使用古籍数据库,但主要将其作为检索工具,在撰写论文或著作时还要核对原书,而鲜少直接使用古籍数据库中的文字。这样不但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典籍的传播,而且也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dedecms.com

  
  古籍数字化的根本在内容,传播是手段。《中华经典古籍库》是基于优秀古籍整理作品基础上的数字化。尽管组织者也希望加快《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建设速度,丰富内容资源,但选取权威整理版本、获得整理者授权、检查文字内容这些环节丝毫不能马虎,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质、可信、可直接征引的善本古籍库,是他们一直所坚持的标准。
  
  三、积极应用文化大数据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企业应该以更敏锐的触角、更开放的胸怀迎接市场挑战,赢得数据先机,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特定人群的文化消费喜好进行分析挖掘,明确受众群体的品味和需求,有效解决文创产品供需脱节的矛盾,广告无效投放的困扰,创造出受欢迎的文创精品,提升文创产品的消费体验,从而促进文创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只拍观众想看的。过去,制作一部影视剧,主要靠导演、制片人的经验;投资一个影视项目,投资机构很多时候是依赖人脉关系网;播出一部影视剧,则主要借力播出平台的品牌效应。在这些环节中,观众作为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如今,在大数据时代,观众想看什么,导演才拍什么,传统的影视制作、播出模式正被颠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影视领域,大数据运用的成功案例当数美国Netflix制作的《纸牌屋》。该剧的制作方既不是电视台,也不是传统的电影公司,而是一家视频播放网站。2012年,视频网站Netflix开始准备推出自制剧。在决定拍什么、怎么拍时,Netflix抛开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启用大数据。通过在该网站上3000多万用户的收视选择(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Netflix进行精准分析,将这些数据用于倒推前台的影片生产。
  
  通过对需求侧大数据的分析、挖掘,Netflix发现,其用户中有很多人仍在点播1990年BBC经典老片《纸牌屋》。这些观众中,又有许多人喜欢导演大卫·芬奇,大多爱看演员凯文·史派西出演的电影。Netflix大胆预测,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于是,《纸牌屋》出现了,并大获成功。整部剧集13集一次性在Netflix网站发布,供订阅者观看,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每周一集的播出模式。这是由Netflix的看家法宝大数据得来的启发。数据显示,用户喜好把一周一集的美剧屯着,等有空时一气看完。《纸牌屋》大获成功后,影视业兴起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浪潮。 本文来自织梦
  
  让用户参与创作。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国内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正在渐渐改变仅凭内容生产者创意支撑的单向输出状态,通过IP粉丝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IP可以在创作之初增强原作和粉丝之间的黏性与活动,融合大量粉丝创意,集众智众慧之力,为IP改编、跨界打造、宣发等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IP的价值。
  
  一本名为《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的类型小说曾在图书市场上引发热议,首印十万册被征订一空。《余罪》能够在类型小说陷入低迷期时火爆逆袭,其魅力究竟何在?
  
  《余罪》讲述了菜鸟警察余罪意外从警校选拔中脱颖而出,和战友们破获各种犯罪,一步步成为享誉警界的刑侦高手的故事。《余罪》2013年开始在网上连载,一经推出便吸引了无数读者熬夜追读,甚至有身为职业警察的读者一同参与到创作中来。 本文来自织梦
  
  该书作者常书欣说:“粉丝里有很多警务人员,有一些因为看书成了朋友,他们会像审嫌疑人一样审视文字,警衔设置错误了,他们会马上指出来;侦破方案不对了,他们会在QQ上和我讨论好久。最难对付的是,这些人猜情节,有的看一半就能猜出结局来,他们专业的欺负我一个业余的,于是就逼着我绞尽脑汁不断来一个个峰回路转。和粉丝的互动好处就在这儿,集体的智商肯定要比一个人强,他们的参与会提高这部小说的整体水平。”
  
  大数据对设计行业也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知名设计师、品牌和零售商开始利用社交网络让公众参与到设计当中,而此前,这一行业只对时尚精英开放。
  
  作为设计界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创新产品设计的众创平台--洛客,打造了一种设计界的“CBD”模式。在这种模式中,CBD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中央商务区”,而代表着超级想象力。其中,C(用户)是敢玩的人格魅力体,B(企业)是敢造的超级供应链,D(设计师)是敢想的超级设计师。在CBD模式下,三者融合打造出一种创新体验,这种体验,从“不得已而为之”的颠覆,转换成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新消费主义”,C+B+D促成了自上而下的洛客众创生态。一大批由粉丝用户参与创作的文创产品,如55°设计师保温杯--Biger邦德杯、故宫猫、儿童全息互动魔盒、上上签、一无二衬衫、喜马拉雅H6小型降噪耳机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dedecms.com


  
  精准投放广告。文化企业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挖掘的核心技术,实现清晰的用户画像、消费者需求洞察,进而协助企业自身实现精准广告投放,甚至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市场预测与决策支持等。
  
  在欧美国家,网络音乐下载需付费,在线收听免费,但需忍受音乐之间插播的令人厌烦的广告。在大数据时代,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一些在线音乐服务商通过收集用户的数据,如音乐类型偏好,收听音乐的场所、时间段等分析用户的口味,从而推送让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Pandora电台是美国最流行的提供在线音乐服务的软件,拥有7200万名活跃用户。用户只要输入喜欢的歌曲或歌手,Pandora电台就会为用户建立一个私人电台,不断播放风格相近的音乐。收听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选择“喜欢”、“不喜欢”或者“我听腻了”,来对电台进行调整,使其播放的音乐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dedecms.com
  
  基于大数据研究,Pandora电台推出“口味广告”,力求为用户插播“最适合”的广告。电台通过长期播放用户喜欢的音乐,进一步发掘每个用户喜欢的音乐类型,找到类似风格的广告进行投放。
  
  在艺术品市场,大数据还可以预测交易数量和市场变化。艺术品行业的大数据主要包括用户、内容和渠道三方面,呈现形式如图库、音乐库、影视库、艺术品拍卖、多媒体艺术、展览等。通过对用户的搜索、浏览、点击量可以精准追踪和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引发新的商机。比如将一些艺术家的信息选出,综合出一个流派的指数,从中观察交易数量的变化。这为艺术品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据相关报道,以过去10年来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情况为对象,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占市场交易最大份额的是现代派和印象派画作,其中,现代派占比34%,印象派则为24%,二者抢占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大半江山。 织梦好,好织梦
  
  利用大数据延长文创产品的产业链。通过收集大量的潜在用户的情感体验大数据并进行分析,文创企业能提炼出主流消费群体的品位和审美变化,将其附着于产品之中。例如,艺术品开发企业可以与博物馆、美术馆合作,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记录(某类展馆人流量、停留时间等)来确定较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借助于大数据,文化企业还能根据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决定开展二次产品开发,从而延长产品产业链和经营周期。
  
  利用大数据缩短开发周期。过去,在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收集用户反馈中,文化企业往往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延误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给用户带来最新的消费体验。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用户只需轻轻一点便能给予反馈,或吐槽或点赞,企业在第一时间就能收集到与以往体量相比庞大得多的数据,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使产品在市场更具迭代竞争力,更受用户欢迎。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