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同业存单是银行间相互“挠痒”的脱实游戏

同业存单是银行间相互“挠痒”的脱实游戏

发布时间:2017-12-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同业存单在本质上是同业负债的一种工具,监管层当初鼓励市场主体发行同业存单,是为了拓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可多年来,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表外理财是金融机构一块肥美的“世外桃源”,却一直没有被纳入监管序列,以至于野蛮疯长,有冲击金融秩序之嫌。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体系,可遏制银行间相互“挠痒”并进行表外理财的冲动,是一种短期阵痛,但长期而言,有利于大小银行加强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有利于资金“脱虚向实”。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2017年年末,中国银行间同业存单利率创历史新高,凸显负债端压力,且脱实现象严重。来自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年末最后一周,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普遍飙升,AAA级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估值分别报5.35%、5.20%和5.15%,均为2015年有数据以来的历史高位;AA级上述期限的存单收益率亦均位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同业存单市场自2015年开始踏上高速扩张的道路,今年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的发行规模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超过五成;目前同业存单市场的存量规模超过8万亿元,成为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第四大债券品种。
  
  可是,多年以来,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表外理财是金融机构一块肥美的“世外桃源”,却一直没有被纳入监管序列,以至于野蛮疯长,有冲击金融秩序之嫌。有鉴于此,央行在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就发出信号,央行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1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同业存单在本质上是同业负债的一种工具,但是在定义之初,将其列为应付债券而没有划入同业负债范畴。按照监管要求,同业负债不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那么具有同业负债性质的同业存单就规避了该项监管要求,得以快速膨胀。而监管层当初鼓励市场主体发行同业存单,是为了拓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同业存单实行招标竞价模式,理论上说,可以降低银行负债的成本,且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可以补充银行的流动性。与同业存款相比,同业存单更有便捷的优势。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有负面效应,表外存单长期游离于MPA监管考核体系,在银行间体外循环,同业存单在急速膨胀中,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同业存单”的资金被用来购买了“同业理财”,在不经意间,同业存单成了银行表外理财的大军。同业存单发行量飙升背后的秘密,已然大白于天下,它是银行赤祼祼的套利工具。作为存款的一种,同业存单需要缴存款准备金,但如果变成同业理财,这笔存款准备金就可以不缴,转化为银行的“小金库”。因此,银行更愿意发行同业存单,接着去购买同业理财,再以自营及委托投资等方式投往债市。

copyright dedecms


  
  而事实上,表外理财越来越脱离其原本的属性,其底层资产的主要投向包括债券、类信贷等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属性无甚差别,同样是创造货币,同样具备信用扩张作用,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果增长过快,势必积累宏观风险,与“去杠杆”的政策环境相悖。银行之间相互购买和发行同业理财,相互“挠痒”,增加快感,在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也推高了债市杠杆率。同业理财及其委外的规模大幅增加,为债券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况且眼下表外理财名为“表外”,其实表内、表外之间并没有风险“围挡”,一旦债市出现调整、委外资金收益率不达标,要想化解表外的刚性兑付风险,还得要靠“表内化”来解决,容易引发银行集中赎回资金,导致债市形成踩踏,未真正达到风险隔离。
  
  对于同业理财的这种乱象,监管层早有警觉并有所动作。从今年1月1日起,银行表外理财被正式纳入MPA广义信贷监测范围,更近距离地放到了监管的“眼皮下”。此次又将同业存单直接收入MPA考核笼子里,提出同业存单监管的定量化要求,有利于推进同业存单监管措施实质性落地。以往同业存单游离于MPA体系之外,只是在定性上粗略评估。将同业存单纳入广义信贷并予以考核,对于银行业整体来说实际上更多是利好大于利空,监管趋紧将进一步规范表外业务,在限制表外业务疯长的同时,将缓解银行调整表外理财业务可能造成的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从而大大降低银行自身风险。同时,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后,信息更透明,有利于监管层和银行良性互动。 织梦好,好织梦
  
  要想使同业存单健康成长,关键是要让银行进行理财业务转型,因为同业存单泛滥,主要是冲着表外理财来的。要克服理财短期化,适当拉长理财期限,与实体融资长期化需求相匹配。眼下,理财产品多为半年以下,采取期限错配的方式增厚收益,以迎合投资者短期财富增值的欲望。殊不知这样的“短促突击”直接影响实体企业长期融资的需求,急功近利之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也无限制地提高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增加了理财风险。
  
  要让理财回归资管,以降低市场风险。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势必回归到资管本质,净值型产品将是发行重点,银行理财资金可加大对权益类投资。要以理财角色重新定位,规避大小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少数银行盲目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和无序竞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今后大小银行之间可进行角色再分工,大银行专注于资管与投行业务,小银行则转变为大银行理财产品的代销网点,各吃各的“碗里的”,大小相安无事。 dedecms.com
  
  总体而言,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体系,可遏制银行间相互“挠痒”并进行表外理财的冲动,是一种短期阵痛,但长期而言,有利于大小银行加强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有利于资金“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