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资管行业的风险管理

资管行业的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8-01-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特征是跨界经营和组合管理,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管理限制,面临的风险也从单一的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转变为多市场、多类别的多风险因子混合的风险。同时,由于产品结构复杂,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对此,我国应借鉴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在风险管理上取得的良好经验,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监管,将风险经理分为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资产管理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随着我国综合经营格局的放开,优势已不在。伴随全球范围内业务竞争的白热化,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成为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强的关键。
  
  一、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资管业务面临的风险类型更为广泛。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特征是跨界经营和组合管理,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管理限制,面临的风险也从单一的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转变为多市场、多类别的多风险因子混合的风险。比如,在资产管理的理财业务中,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需求偏好及期限和收益等要求来进行资产配置投资匹配,其投资的资产组合中既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债券、非标债权,还可能包括未上市股权等,因此大类资产配置就成为资产管理业务的重点。
织梦好,好织梦

  
  产品结构复杂,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分业监管和资管产品主体市场地位不明确,目前资管产品往往需要借通道来完成,对于跨市场投资的产品有时需要二到三个载体才能实现,产品架构越来越复杂,从运用信托计划的收益权形式到券商资管的通道,以及采用基金或有限合伙的股权收益权,还有通过多个通道和载体的供应-经营-移交(SOT)、移交-经营-移交(TOT)模式等。产品架构的复杂多样性,使投资者能获得以往传统模式无法获取的投资收益,从而推动资管业务的迅猛发展,但也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产品架构的复杂性和多重通道需要签署一系列合同,会导致法律合规风险的加大;另一方面,资金和权益流转的环节增多也会加大操作风险。
  
  内部风控机制相对滞后。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标是风险防范,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对机构的具体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目前的公司治理架构对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并没有显现,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有为保留客户而放松抵押担保等风控措施的情况,究其根本在于风险资本的束缚及行业过度竞争的环境。当前,我国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主要以房地产、政府平台以及通道业务为主,风控措施着力点是抵押担保,其风险管理的自主能力不强。因此,资产管理机构虽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内控风险制度,但多数流于形式,并且不全适合机构的自身营运状态,执行力度不够。
dedecms.com

  
  盈利模式不同导致风险管理方式改变。传统业务主要以利差和资本利得为主,风险控制首先是提取风险拔备,以对风险违约或逾期以及风险损失进行缓冲或核销。在资管业务中,资产管理机构主要以管理人的名义出现,承担受人之托及中介的职责,其盈利来自管理费收入,实际上资管机构对于资管产品的风险是“过手”的,无需也无法在会计处理上计提风险拨备来抵补风险损失。在实践中,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及投资者教育不规范等因素,目前资管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这就意味着资管产品的风险管理要按照自营业务的标准,并且资产管理的风险情况要及时通过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来反映,同时及时反映到资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之中,以降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到期收益之间的偏离。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贷,资管业务的投前尽职调查、期间管理、投后管控、资产估值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织梦好,好织梦
  
  二、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全面建立。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及竞争加剧,各个机构的主要目标依然是追求最大程度地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对公司的长短期经营管理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一些资产管理机构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只顾发展业务,不注重风险控制。
  
  二是风险管理体制与架构亟须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对风险管理的部门设置不够完整,如一些资产管理机构仍然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没有制定风险管控流程,没有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规划。部分资产管理机构的公司治理不够完善,产权结构不清晰,风险管理架构不完整,风险管理机构缺乏独立地位,受外界干扰比较多。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风险计量体系相对落后。目前,资管业务的风险管控仅限于单一风险类型的项目,无法适用于多策略、多类型的动态风险模型。一方面,风险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风险计量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风险计量的结果很难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尽管风险计量管理系统已对机构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测算,并建立相应的限额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通过限额指标管理体系对业务的交易进行实时有效监管,也未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四是风险管理文化有待提升。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一个机构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全体员工如果意识不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导致风险管控失败,这对资产管理机构的营运和盈利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管理机构对信用风险非常重视,而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重视远远不够、方法不得当,缺少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在注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渐渐放松风险管控,不能很好地解决二者的关系;三是一些资产管理机构没有把风险文化和流程控制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使每个员工都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贯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借鉴国外资产管理的风险管理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在风险管理上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全面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为风险管理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国外的风险管理以矩阵型著称,其风险管理的建立以机构扁平化为基础。国外的风险管理是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将风险经理分为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其中,业务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一起参与日常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职能风险经理负责对银行整体的风险进行监控评估。此种风险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但必须以成熟的扁平化组织为依托。
  
  总结国外的风险管理经验,可以发现有以下四个共同点:一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尽到规划、监督的职责;二是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架构,既有业务管理部门对业务操作部门的控制约束,也有风险管理部门对经营风险的全面监控;三是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垂直领导,董事会、监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直接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四是注重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此,我们在资产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点多面广,如果仅针对单个风险点进行管理可能会无从下手,同时也可能会陷于太过于细节而失去对全局的把控,所以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并能够随着业务变化有效运转的风险管理体系,则成为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全流程管理是指整个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其中投前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具体为审查审批工作及投资要素和条件的确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投资方向的选择和风险准入门槛;二是搞清投资项目的具体风险情况,是否满足风险准入要求。投前阶段是风险管理的第一关,主要目标是筛选风险可控的投资对象。投中阶段也叫交易放款阶段,这个阶段是投资落地的关键节点,以各种合同文本的形成和交易放款为具体表现。该阶段的风险管理: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要求条件是否在合同中得以真正落实;二是合同文本及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是否得到保证。合规操作风险是该阶段的风控重点。投后阶段则包含了投后监控和风险处置两项工作。投后风险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其风险控制的要点体现一个“快”字,一是通过高效的风险评估快速寻找价值低估的投资机会;二是体现在能够提前快速获得项目风险状况的变化,及时处置,规避和减少风险损失。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强化风险偏好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风险偏好传导的重要依托,组织结构合理、职责分工明确、报告路径顺畅有利于风险偏好的准确传导。董事会根据股东要求、监管约束、资本总量和管理能力,确定风险承担总量、规划目标风险轮廓,选择确定风险偏好。高管层根据不同风险对象的市场发展潜力和自身比较优势,选择目标风险,制定业务计划和配置资源,制定主要风险管理政策和限额,负责实施风险偏好。执行层根据职能分工,以客户准入退出标准、投资指引、限额管理等为载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传导风险偏好。
  
  三是风险决策必须基于准确的风险计量。依托定量的风险计量成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风险计量强调科学分析和逻辑演绎过程,这种基于大量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够发现过去靠专家经验难以发现的风险规律,而且比专家经验和感觉更可靠。其次,基于风险计量的分析和决策过程,其依据是充分的、可准确描述的数据信息,流程是清晰可控、可追溯的,既能大大提高管理透明度,又能有助于促进知识积累。最后,引入量化技术在提升决策效率的同时,可大大提高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监管合规是风险管理的底线。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在监管规则的范围内开展经营,这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例如资本充足率,如果低于监管要求,那么就不能再扩大风险敞口,而且必须尽快补充资本,或压缩风险敞口。同时,在全面遵循监管规则的基础上,还要超越风险监管指标。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仅仅满足监管要求是不够的,还要自觉顺应市场规律、严格遵循监管规则,才能确保稳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