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GDP新算法引导高质量发展

GDP新算法引导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随着国家统计局循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落地实施,研究与开发支出正被逐步纳入中国GDP核算。根据测算,此次算法革新有效量化了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增速和国际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上修效应。此外,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GDP的算法革新既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也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能够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7年7月以来,随着国家统计局循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落地实施,研究与开发支出正被逐步纳入中国GDP核算。根据我们的测算,此次算法革新有效量化了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增速和国际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上修效应。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这一效应有望持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GDP的算法革新既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也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能够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有鉴于此,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革将继续稳步推进,进一步覆盖新经济在消费端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引导。
  
  作用效果:新算法对中国GDP产生三重上修效应。相比于2002年建立的旧体系,新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着重加强了对新经济的衡量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改进之一在于引入“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并以此为依据,首次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从而纳入GDP的核算。基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的测算表明,这一变革有效量化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在三个层面对中国GDP形成上修效应。经济规模层面,2001-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名义GDP规模比修正前年均上调0.95%。并且,这一上修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渐强趋势(详见附图),2001年上修幅度仅为0.54%,而2015年则已升至1.82%。由此可知,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变,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稳步增强。经济增速层面,2001-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实际GDP增速比修正前年均上调0.05个百分点,验证了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经济地位层面,得益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的同步上修,本轮危机后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复苏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彰显。相比于修正前,2008-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年均增长贡献上升0.0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仅在 2015年中国经济就为全球多贡献了超过一个葡萄牙的经济总量,即相当于全球第47大经济体。

内容来自dedecms


  
  演进路径:适应新经济的统计体系变革大潮将至。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复苏的新动力。根据OECD、美联储等机构的研究,由于新经济难以被陈旧的统计体系量化,且对传统产业具有一定替代作用,正在造成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和生产效率的系统性低估。这一偏误导致了宏观统计失准、政策调控失据,因此全球新一轮的宏观统计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顺应这一趋势,当前中国GDP新算法首次覆盖研发支出,反映了创新驱动型的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迈出了本轮革新的第一步。但是,放眼全局,新经济在消费端的贡献尚未纳入统计体系,如何准确量化消费端的两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其一,数字经济。目前,互联网正向全社会提供大量免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其对价并非传统货币而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个人数据。由此,消费者在单位价格下所享受的商品和服务数量上升,带动了实际GDP和生产效率的上涨。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快步推进,这一作用正在广泛地深入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传统产业,其范围和力度将持续扩大,亟待在新的统计体系中加以反映。其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通过激活闲置物品和劳动力,优化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在这一模式下,消费品的角色在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之间频繁切换,因而其经济贡献难以在传统GDP体系中准确量化。针对上述两大挑战,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革仍将继续深化,“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新经济统计体系等新工具有望渐次实现突破,进而全面覆盖新经济的综合性贡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际比较:中国新经济的增长贡献潜力广阔。作为全球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早在2013年7月就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并且产生了与中国相似的GDP 上修效应。据此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定位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当前进程和未来空间。一方面,中国新经济的进步空间巨大。基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我们的测算显示,2001-2012年美国名义GDP规模因算法变革而年均上修3.32%,实际经济增速则年均上修0.13个百分点,均大幅高于中国同期上修幅度。由此可见,较之于美国,中国新经济在投入端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展望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程中,研发投入有望加速增长,中国新经济的增长贡献仍有充裕的跃升空间。另一方面,中国新经济的赶超机遇可期。当前,中美两国统计体系均尚未纳入新经济在消费端的贡献。而在新经济的消费端,中美已形成并驾齐驱的竞合势态,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两大领域,中国有望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创新的商业实践,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例如,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中国共享经济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在2020年超过10%,在2025年升至20%左右。有鉴于此,随着未来新经济的消费端逐步进入GDP核算,中美新经济的贡献差距有望出现系统性收窄,并有机会实现逆转。
dedecms.com

  
  战略意义:GDP新算法引导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有序推进GDP新算法的实施,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引导作用。其一,GDP新算法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根据学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则依赖科技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当前,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将激励各级政府和私人部门加大科研投入,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加速培育新动能。未来,中国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则有望覆盖新经济的消费端贡献,助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模式的发展,优化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配置效率。因此,以革新的宏观统计体系为引导,新经济的繁荣本质上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振。这不仅将推动经济规模和增速的上行,更将带来发展质量和社会福利的重大跃升。其二,GDP新算法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GDP的算法革新不仅引发赤字率、负债率等风险指标的系统性调整,更会推进产业结构占比、区域增长差异等结构性指标的重大转变,因此将牵动宏观政策分析的全局。从这一视角出发,中国GDP算法的革故鼎新,对外将加快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精确识别中国与美、欧、印等经济体的发展质量相对变化;对内则有利于准确判断经济运行状态和宏观政策空间,从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