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法治与市场环境好的城市才有竞争力

法治与市场环境好的城市才有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字体:

[摘要]近期在中国经济开始由增速目标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之后,各地的发展开始发生分化。中国经济的竞争将以城市为单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城市正在争夺“准一线城市”的地位。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制度竞争,是城市管理与城市环境的较量。我国城市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启动阶段,因此,只要城市管理当局努力提高城市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宜居而又安全、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就能在诸多城市当中脱颖而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近期,以武汉、成都、杭州、苏州、长沙为代表的许多二线城市纷纷降低准入门槛,推出本科可就业落户、毕业生落户可买房、专科以上首套房不限购等政策,积极鼓励人才的流入。但是,这些城市的人才政策与楼市相关的政策最突出,让人很难分清这是为争夺人才,还是为楼市争夺客户。
  
  在过去一年,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由于已经接近“人口红线”,落户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高房价、教育资格等门槛过高,因此,年轻人能够留下的概率很低。这给了二线城市争夺人才的机会,再加上过去一年多各地采取了楼市限购等调控政策,为了降低门槛,增加吸引力,必然会赋予这些年轻人才购房资格、购房优惠。在一些城市,甚至推出了某些学历的人才购房打折的政策。
  
  应当说,在中国经济开始由增速目标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之后,各地的发展开始发生分化。那些依赖传统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的城市将后劲不足,转型压力巨大,而那些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环境友好的地区将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转型速度更快。这些推出吸引人才政策的城市,初衷就是通过吸引年轻人才,以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增加城市发展后劲。

内容来自dedecms


  
  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后,中国经济的竞争将以城市为单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城市正在争夺“准一线城市”的地位。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制度竞争,是城市管理与城市环境的较量。我国城市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启动阶段,因此,只要城市管理当局努力提高城市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宜居而又安全、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就能在诸多城市当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投资,而经济机会的增多又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产生城市规模聚集的效应。
  
  中国长期以来习惯于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来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础设施只是“硬环境”,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硬环境水平趋于一致,只是各个城市具有先天性的区位差别。中国城市管理部门一直将“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打造一个稳定可靠的法治的营商环境。“优惠”政策往往是短期而且不稳定,随时可能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化或者地方政府换届而撤销。 dedecms.com
  
  我们可以从目前向准一线迈进的城市竞争排名中看出城市环境的重要性,法治环境与市场环境好的城市更有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同时,也更吸引创新的资源与人才。因此,吸引人才不应该靠什么户籍、购房资格等这种“短期交易”的政策,而是要不断提升城市自身的软环境与竞争力,不应该是采取带有歧视意义的差别化政策吸引所谓的“人才”。即使有城市对于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首次购买商品住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但城市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长远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统计室主任王广州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做的测算表明,中国18到44岁青年人口2017年为5.48亿,2022年将降低到5.18亿,五年间减少三千多万人。青年人口的数量减少会影响到国家经济活力,包括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的动力都会受到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因此,现在争夺年轻人才的城市战争刚刚开始,而且城市聚集效应意味着大城市将吸收更多人口,而竞争力弱的城市必然成为人口输出地。现在,甚至包括一些省会城市都出现了人口流失现象,如果不改善城市治理环境,改变产业结构,在经济转型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地位,在一个全国人口自由流动的环境中,势必成为输家。
  
  单纯以户籍或购房优惠吸引本科以上年轻人的城市,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吸引人才的因素以及本地所需人才的条件,普遍处于用“短期利好”吸收高素质人口的朦胧阶段。事实上,真正吸引人才需要持续提高城市整体的法治与市场环境,需要认清当地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巩固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