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亟待破解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机制障碍

亟待破解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机制障碍

发布时间:2018-01-1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立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异的战略决策。区域发展的先进与否,关键在人才。当前,我国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分割化、区域人才政策的碎片化和区域人才竞争的无序化等问题日益显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建立健全协同的区域人才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的区域人才共同体,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立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异的战略决策。区域发展的先进与否,关键在人才。当前,我国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分割化、区域人才政策的碎片化和区域人才竞争的无序化等问题日益显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
  
  一、国家区域格局新态势对区域人才机制提出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我国完善的区域人才机制,优化区域人才结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与人才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一,构建区域人才机制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总体上看,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快构建区域人才新机制,以区域人才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变地区相对差距扩大的趋势。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构建区域人才机制是确保区域优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人才是否得以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对人才发展具有吸引力、承载力、融合力和支撑力的人才机制。
  
  第三,构建区域人才机制是保障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小康不能有掉队的区域和人群,完善的区域人才机制可以让不同的人群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实现一定程度的、有保障的、共同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进一步合理分工的要求。
  
  二、我国区域人才机制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第一,区域发展的针对性要求区域人才机制具有协调性。目前,我国已经出台50余个带有国家区域战略意义的规划和批复文件,这表明我国国家区域战略越来越具有目标针对性和区域适应性,要求在关联区域内人才机制和区域发展更具协调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区域发展的联动性要求区域人才机制具有整体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进入了一个联动、整体、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都要求区域内人才机制具有整体性。
  
  第三,区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区域人才机制具有开放性。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将显著增强地区之间的“平坦”性,使得人才具有的知识、技术跨区域快速流动成为可能,这将促进各地区的开放式协同创新,将区域发展推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三、构建区域人才机制的对策建议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区域的区位、资源等特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可持续开发人才,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建立健全协同的区域人才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的区域人才共同体,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一)优化区域人才发展机制
  
  
一是强化区域人才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重大区域人才工程实施和重要创新政策落地。建立完善区域人才工作部门联席议事机制,定期就区域重大人才工作和事项进行沟通协商。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编制区域产业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动态调控和优化区域人才结构,逐步形成区域人才随产业有效集聚、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
  
  二是建立更加符合新时代信息化特点的人才服务新平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性的人才供给成为做好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必然要求。要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网聚人才、网配人才、网连人才、网惠人才、网服人才”为目标,建设“高质量人才协同网”平台,实现人才资源信息汇聚、人力资源与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人才项目资本对接、部门资源发布汇聚、人才服务一体化。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发展局面,合力推动“高质量人才协同网”平台的“一体化”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三是协同推进区域人才管理改革。建立区域开放式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机构等开展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区域人才相互挂职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允许人才在区域内不同城市、不同部门间实行“旋转门”式的自由流动。区域内人才流动实行专业技术职称互认、医疗保险关系互通,建立健全区域内流动人才子女家属就学、就医、就业的待遇保障机制。
  
  四是构建开放协同的区域人才政策。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建立区域海外人才孵化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精准引才效率;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区域人才培养政策,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区域性创业人才开发培养基地等建设,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市场化的区域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探索按人才个税贡献建立在购房、保险、年金时的奖励返现办法等。 copyright dedecms
  
  (二)建立区域人才发展工作新模式
  
  
一是加强区域人才工作的协同性。对处于工业化发展初中期的区域,人才工作重点要强调协同性。围绕“人才流入区”建设,加强各种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发展合力,不断扩展人才工作内涵和外延。要加大区域人才工作的合作力度,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实用适用人才引进开发,统筹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从区域产业结构的分工出发,强调区域人才工作的协同性,结合实际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有效配置。
  
  二是加强区域人才工作的同一性。首先,要解决“高端人才有效集聚和发挥作用”的问题,其工作内涵是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其次,以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和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在推动区域各类人才投入创新、发挥聪明才智上下功夫,为产业发展、人才汇聚和智力涵养提供服务、保障和支持;再次,工作重点要瞄准重点产业、工业园区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产业人才聚集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积极推动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dedecms.com
  
  三是加强区域人才工作的差异性。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区域,人才工作在做好协同性、同一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差异性。这一时期区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创新经济阶段,不仅需要高度完善的产业要素聚集,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智力驱动的创新内生动力系统,从而达到一种人才、产业、社会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包容性均衡。人才工作重点是将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着力营造开放多元、宽怀包容、自我更新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系统,在差异中创新、差异中竞争、差异中发展。不断吸引、集聚国际化各类优秀人才,持续增强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创造力,最终建立起在国际人才竞争、智力竞争、创新创业竞争中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跨越式创新发展。
  
  (三)营造区域人才发展良好服务生态
  
  
一是优化专业服务平台。鼓励共建区域创新服务联盟,培育协同创新服务机构,为人才的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在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科技资源、统筹考虑现有科研布局的基础上,支持各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按程序在区域城市间设立异地分支机构,为人才提供科技研发、专利管理等服务。加强区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增加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投融资等一体化服务。加强区域创新服务资源整合,集合优质服务资源与优势平台,设立区域城市群协同创新服务中心,为区域人才引进培养提供增值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推动协同服务创新。通过股权投入、风险补偿等形式,支持区域科技研发,为深化区域人才创新研发、集成应用、成果转化协作等提供优质服务。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完善统一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发展区域“孵化+创投”模式,建设创客空间,集成提供人才的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等链式孵化服务。积极探索区域通用的创新券、创业券等新模式,区域企业共享在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三是营造优质服务环境。以区域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基点,在加快区域人才硬软环境建设,完善区域陆海空港交通枢纽、信息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人才工作生活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级工程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力度。探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育与区域经济高度吻合的、紧缺急需的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建立规范、统一、灵活的区域人力资源市场,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