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计划生育思维应当彻底调整

计划生育思维应当彻底调整

发布时间:2018-01-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据新华社报道,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将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至于修宪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条款,目前并没有公开的报道,但我们期待“计划生育”一词从宪法中完全删除。能否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最终逆转人口颓势,不止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兴衰,乃至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只有将生育率提升到维持人口正常繁衍的水平,社会才能持续的发展,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 本文来自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据新华社报道,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将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至于修宪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条款,目前并没有公开的报道,但我们期待“计划生育”一词从宪法中完全删除。
  
  目前宪法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内容有两条。第25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第49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修宪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删除这两条涉及计划生育的内容。如果要保留第25条,那也应该改为类似于“国家的经济各社会发展规划应该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表述,而不应本末倒置地让“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因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更不应该成为被强制性计划消减的对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生育”可以广义解释为对生育水平的宏观控制,既包括降低生育率的限制生育,也包括提升生育率的鼓励生育,因此保留“计划生育”一词,既能为人口和生育政策的改变提供足够的空间,又能维持这些政策在语义上的延续性。 dedecms.com
  
  但我们认为,计划生育本质上属于计划经济的思路,试图用个别机构根据有限认知预先设定的目标,来替代千千万万家庭根据随时变化的外在环境和自身意愿所做的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自主决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制性手段不仅违背了自然规律而造成社会损失,也违反道义原则导致个体伤害。当年生育限制的论证之粗糙,决策之草率,执行之严酷,以及延续之顽固都是匪夷所思的;而支持这一政策的各种理由,初看起来似有道理,深入分析没有一条站得住脚。
  
  目前来看,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未来人口的加速老化和急剧萎缩已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经济低迷、财政拮据、养老困难、家庭失独、性别失衡等经济社会问题长远来看会日趋严重,这会让计划生育一词变得比计划经济更为负面。不管如何被包装,计划生育如果不被摈弃,最终一定会成为越来越沉重的政治包袱。删去“计划生育”一词,可以争取长期主动,也有利于顺理成章地全面放开生育并推出进一步大力鼓励生育的措施。营造友育环境,扶助养育家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做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不需要套上一件引起负面联想和记忆的外衣。

copyright dedecms


  
  实际上,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在人口方面的理念早已经超越了计划生育思维。中共十九大报告有关人口问题的表述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自十五大以来,在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去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提法,预示着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从宪法中删去“计划生育”一词,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当然,从中国的行政和执法惯例来看,在宪法中删除“计划生育”并不意味着以限制生育为特征的“全面两孩政策”会立即终止。在具体政策改变之前,惩罚多生的做法依然会继续。因此,要真正缓解低生育率危机,恢复民族的正常繁衍,比在宪法中删除“计划生育”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 copyright dedecms
  
  目前我国面临的低生育率危机极其严峻。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曾对2017和2018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预测分别为2023.2万和2082.4万,而本文作者也曾预测2017年为生育高峰,出生人口有望超过1800万。但根据2017年已公布的出生人口的月份数据预估,全年出生人口不到1780万,不仅低于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也低于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一直警示中国陷入低生育率危机的学者的最低预估。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育龄高峰期女性在未来十年将减少约40%,出生人口将从2018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100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因此,全面放开并立即开始大力鼓励生育是当务之急。
  
  有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低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的生育率早已处于世界最低之列,在可预见的将来,还面临着三重继续下行的压力:即进一步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中华文化圈所面临的共同因素、以及长期一胎化和计划生育宣传改变了生育观念。从世界其他低生育国家的经验来看,生育率一旦处于极低水平,即使大力鼓励生育也无法将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我们欣慰地注意到,最近官方媒体陆续发表了关注低生育率问题的文章。例如1月8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两篇有关文章,一篇题为《拿什么来“唤醒”生育预期》的文章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考虑到人口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管是面临‘量’的发展,还是‘质’的提升,有未雨绸缪的政策设计,多做一些倒排工期式的应对准备,才是避免人口结构恶化、轻松托举未来的最准确姿势。”另一篇题为《日本社会揪心“少子老龄化”》的文章说:“‘人口减少作为蚕食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强化对日本人口减少的危机感。’一家日本主流媒体近日刊发社论,表达了对少子老龄化问题的强烈担忧。不仅如此,日本政客在国会选举中也把少子老龄化称之为日本面临的‘国难’。”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比日本要晚25年左右,但远比日本迅猛。由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低生育率带给中国的人口灾难也要更晚一些,可能会在10到20年之后才突显。但长远来看,低生育率危机是未来几十年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能否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最终逆转人口颓势,不止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兴衰,乃至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只有将生育率提升到维持人口正常繁衍的水平,社会才能持续的发展,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而要全面放开生育和鼓励生育,就有必要删除或大幅更新宪法中有关计划生育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