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金融保障乡村振兴不应只是“增量”的考核

金融保障乡村振兴不应只是“增量”的考核

发布时间:2018-03-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实现路径,到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策略、方式、途径越来越清晰。本周即将召开的两会,有关农村金融及金融如何保障乡村振兴的话题势必将成为热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并不应该以简单的供给量的增加来衡量,而是要着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匹配,也就是说金融供给要更精准、更有效、更可持续。 本文来自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实现路径,到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策略、方式、途径越来越清晰。本周即将召开的两会,有关农村金融及金融如何保障乡村振兴的话题势必将成为热点,同时,在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及“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两项内容,在两会上可能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焦点。
  
  早在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工作时就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正说明,乡村振兴要遵循乡村内在发展规律,要从乡村内在需求入手,并非以强制供给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文化振兴,都必须因地制宜地引导和推动其发展,不可为了完成某种考核指标而过度供给,也不可一味地“树典型、搞试点”,而忽略了普遍发展的需求。

本文来自织梦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并不应该以简单的供给量的增加来衡量,要着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匹配,也就是说金融供给要更精准、更有效、更可持续。以往的事实是,在制定指导意见或考核评估办法时,容易以“增量”和“增长率”为主要指标,忽略了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结构性的供需匹配问题,忽略了可持续性的问题,这容易导致金融资源的无效投入以及供需之间的错位。由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给予金融供给主体一定的创新空间,既强调“量”的稳定及增长,又要突出“质”的重要性;金融供给主体需要具备识别乡村振兴内在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于乡村环境治理、文化振兴等内涵发展需求的满足更为重要。
  
  乡村振兴本身是要有一个“从内向外,从外向内”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能够激发乡村内部发展的自我意愿和潜力,而不是单一地从外部去推动,只有这种由内向外的“内驱力”释放出来,才可能找到适合的匹配条件。当前,中国农村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如何把更多好的资源向乡村倾斜,这种倾斜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要依靠乡村内部的资源和人力,挖掘不同乡村主体的资源禀赋特征,设计适合发展的发展机制,尤其是要注重“以人为本”,不能只做“面子”,不做“里子”;只搞形式,不重落地;只抓硬体建设,不强内涵完善。只有内在动力得到充分发挥,外部的供给才会产生更大效能。 dedecms.com
  
  以目前乡村的人员结构来看,多数村子的常驻人员是老人,留守儿童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会被安置到镇上或县上上学,家长会在镇上或县上买房或租房。农村尚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和房屋,虽然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政府推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有一定的进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同样存在部分地区不具备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条件,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还是拉动GDP思想作怪,一味地招商引资,引入大项目,不断侵占农业及农村土地,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够高。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农民本身及外部力量愿意到乡村去,如何鼓励返乡创业者持续在农村创富,这些也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前置基础。
  
  与新技术的融合也是传统金融主体做好乡村振兴保障工作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由此,对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考量,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也应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业务效能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随着服务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升级,金融服务与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必由之路。此外,涉农金融机构除了要注重数字技术的引入,还要不断优化自身业务层面的技术,包括客户需求挖掘能力、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能力以及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动态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是金融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种需求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而不断演变的,未来乡村的变化将是巨大的,金融的保障支持也必须随需应变,只有供需高度匹配,才可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顺利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