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扩大内需不能靠融资环境宽松

扩大内需不能靠融资环境宽松

发布时间:2018-04-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字体:

[摘要]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消费虽然增长比较稳定,但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和收入增长的因变量,随着经济和收入增长减速,消费的增长也会放缓。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4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看到“扩大内需”这个词,有人就想到货币政策要转向,以为要通过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对内需增长的刺激。但政治局会议同时也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因此,扩大内需不能靠放松货币政策进行刺激。实际上,宽松的融资环境对于内需的持续增长是不利的。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在大多数年份,净出口在GDP中的占比都比较小,2010年以后基本上都小于3%(只有2015年例外,为3.5%)。从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来看,从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里,有6年为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在这10年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超过100%。这就是说,这些年内需增长的情况都比较好。那为什么今年要特别提出“扩大内需”呢?原因之一是,去年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是去年GDP增速小幅回升的直接原因,而今年净出口对GDP增长可能是负贡献,一季度拉低了GDP增长率0.6个百分点,外需的这种波动会给经济增长造成冲击,需要扩大内需进行对冲,避免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波动。
copyright dedecms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内需的持续、稳定增长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在GDP核算中,内需分为两块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人们一般称为消费和投资。在过去几年,消费是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12年到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从14.3%逐步下滑至10.2%,仅下降了4.1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从20.3%下滑7%,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从贡献率来看,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2016年达到了64.6%,是2001年以来的最大值;而投资的贡献率基本上是逐渐下降,2017年仅为32.1%。消费起到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独力支撑。也因如此,消费被寄予了厚望。但是,如果投资增长继续大幅减速,只靠消费也是难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这个问题今后会逐渐变得严峻。
  
  消费虽然增长比较稳定,但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和收入增长的因变量,随着经济和收入增长减速,消费的增长也会放缓。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小幅下滑至58.8%。今年消费增长加速的可能性也不大。近年的消费增长,消费性金融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这属于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发展太快会有风险,不宜以消费性金融作为扩大内需的手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扩大内需的重点还是在于投资,需要使投资增长稳定下来。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有减速的可能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5%,略高于去年全年的7.2%,但低于去年同期的9.2%。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大块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所谓扩大内需,以前主要是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往年增长比较快,但今年一季度下滑到了13%,可能是受地方政府去杠杆和规范PPP项目的影响。这两大措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去杠杆更是今年结构性去杠杆的任务之一,因此,不能太多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当然,这方面的投资维持较快增长也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能性。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逆势反弹,同比名义增长10.4%,高于去年全年的7%,也高于去年同期的9.1%。可见,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并没有真正减弱。但房地产开发过热会导致金融风险继续积累。而且,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炒作土地升值,并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今年需要继续使房地产市场“退热”,而不是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以扩大内需。 织梦好,好织梦
  
  因此,扩大内需有赖于制造业投资加速增长。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投资的增长比较快,但由于规模较小,不能起到稳定内需增长的作用。制造业投资增速近年一直在较大幅度地下滑,去年在PPI高涨幅的推动下小幅反弹至4.8%。但今年开局又是低迷的状况,一季度仅增长3.8%。制造业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增速如此之低,当然是不利于内需稳定增长的。
  
  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不能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宽松的融资环境更有利于金融业和房地产的发展,它们利用宽松融资环境获取资源的能力远强于制造业,因而会形成脱实向虚的金融环境。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能够对金融业和房地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反而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