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利率三轨、存贷价格粘性和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三轨、存贷价格粘性和利率传导机制

发布时间:2019-03-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银行家 浏览:【字体:

利率三轨、存贷价格粘性和利率传导机制(2019.3.21)

内容来自dedecms

[摘要]因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形式上的存在本身并非制约利率传导的核心因素,而是存贷背后的供需关系和对存贷利率或明或暗的人为管制。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采取市场化利率锚的基础并不成熟,但不妨在试行中逐步完善。短期内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利率锚,未来在存贷市场供需和利率达到均衡后变为实质上的锚,在此过程中,以货币市场利率引导为主,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在极端情况下调整存贷基准利率的必要性。而存贷市场的均衡还需要建立在更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之上�

织梦好,好织�

  (中经评论·北京)如果把非正规金融体系统计在内,我国利率体系实际上是三轨制,即1)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间市场�2)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影子银行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等资金参与的影子银行市场、民间借贷市场、P2P等非正规金融市场);3)利率半市场化的以银行为主导的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类银行金融机构)�
  
  利率半市场化和供给约束导致正规金融体系的存贷款利率处于非均衡状态,存贷款均存在供需缺口,这是导致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导致了三个市场利率区间和趋势的割裂,所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首先要缓解存贷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虽然正规金融体系的实际贷款利率表面上并不高,但却以牺牲有效融资需求的可得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为代价的。社会融资成本高主要体现在非正规金融体系的高风险溢价,以及正规金融体系有效融资需求的可得性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短期内,要加法减法一起做,一方面调整正向激励机制扩大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度降低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适度提升风险容忍度,降低国企和地方政府相对民企融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的溢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适度压缩无效供给,防止宏观层面稳杠杆的初衷回到加杠杆的老路,同时要注意把握影子银行的整治速度,防止有效信贷供需缺口显著扩大,加剧利率传导不畅�
  
  中期内,要通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降低正规金融机构的准入壁垒,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大有效供给和降低社会总融资成本,理顺利率传导渠道。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采取市场化利率锚的基础并不成熟,但不妨在试行中逐步完善。短期内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利率锚,未来在存贷市场供需和利率达到均衡后逐步变为实质上的锚,在此过程中,以货币市场利率引导为主,但仍不能排除在极端情况下调整存贷基准利率的必要性。而存贷市场的均衡还需要建立在更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之上� 本文来自织梦
  
  一、影子银行与正规金融体系相关度较�
  

  由于依赖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主要是中小、小微企业,我们可以初步比较一下后两个市场的体量。从非正规金融市场看,我们估计目前我国民间借贷规模大概�15-20万亿(包括私对私和私对公),P2P接近1万亿,影子银�30多万亿(包括委托、信托贷款、通过类银行机构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明股实债的产业基金等),合计在45-50万亿,而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在140万亿。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借贷,P2P市场对于正规金融市场影响力远不及影子银行。非正规金融市场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供需关系高度相关,其差异在于,非正规金融市场是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市场,可以通过资金价格的灵活变动实现资金供需的平衡,而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半市场化,供给有限,存在行政干预,不一定能实现资金供需平衡,而非正规金融市场因为体量小于正规金融市场,受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变化的影响,利率波动更大� dedecms.com
  
  这三个市场的资金利率自上而下的传导过程可以这样简单理解,首先,我们假设央行在银行间市场释放流动性,这会引发银行间资金利率的下降,银行间资金价格体现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央行借款的利率水平,进而传导到存款市场。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降传导到资产端,引起信贷利率的下降和信贷需求的上升,资金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非正规金融体系的供需关系。除了利率政策,信贷规模的人为调控也会影响正规金融体系信贷供需关系的变化,进而传导到非正规金融体系�
  
  二、存贷款供需缺口导致的利率粘性是信贷市场利率传导滞后的主要因�
  
  (一)非均衡是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存贷款供需和利率的常�
  
  
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供需长期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即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大于银行信贷供给,主要原因包括�1)享受隐性担保和预算软约束的国企和政府大规模融资对民企供给形成挤压,2)信贷供给主体处于垄断格局�3)存款利率非市场化,贷款利率的隐性管制导致银行的低风险偏好,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民企部门通过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存在供需缺口,实际平均贷款利率也低于均衡状态下的贷款利率。同样,由于存款的利率管制,正规金融体系的存款供需长期也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即实际平均存款利率也低于均衡状态下的存款利率,银行对存款的需求超过企业和居民的供给,这一供需缺口在近年来存款替代品多元化的趋势下显得更为突出� 本文来自织梦
  
  如果把资金也理解为产品的话,那么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产品成本的下降应该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因为如果产品价格不跟随下降,利润率提升,则会有新的进入者进入这个市场,拉低利润率。如果存在一个可参考的基准价格体系,这个调整会更快,如果没有参考基准,这个调整也会进行,不过新的均衡价格要通过一个逐步试探调整的过程实现,会在一定程度上,但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均衡实现的速度,更不会影响价格调整的方向和最终的均衡位置。而当市场存在供需缺口时,这种传导的作用就要打折扣了�
  
  (二)从负债端看,存款利率的非均衡导致存款成本的粘性和传导滞后
  
  
央行向银行投放流动性,银行负债来源增多,首先带来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对银行总体负债成本有降低作用,但其占银行负债比例远低于一般存款,特别是大银行来说央行借款和同业负债占比更低,所以其对综合负债成本的影响程度还要看对存款利率的影响。此外,虽然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可以加大向央行或大银行的借款力度,但受到流动性监管指标等因素的约束,可增加幅度有限,有些小行还面临继续压缩同业负债的压力。而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下降对存款利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处于偏低的非均衡状态。由于存款的利率管制,实际利率低于均衡利率,银行对于存款的需求超过供给。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可替代负债的增加,银行对于存款资金的需求曲线左移,但如果左移的程度不够大,并不能导致实际存款利率的下降。如�1所示,只有从A点移动到B点的左侧实际利率才能下降。所以我们看到,去年全年存款利率走势并没有下降,其中1年以内的短期存款利率走势平稳,�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存款由于用于与中长期资产期限匹配方面的需求增强,利率不降反升。存款利率的粘性导致同业负债利率下降对总体负债成本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 dedecms.com
  
  (三)从资产端看,信贷供需缺口导致贷款的利率粘性和传导滞后,但滞后性弱于存款市�
  
  
同样,如果流动性供给扩大幅度不够大,由于信贷供需缺口,并不能使得资金利率很快向资产端传导,信贷利率价格的传导会体现出粘性特征(如图2所示)。当供需缺口扩大时,这一粘性特征会更加明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2018年年初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下降,而银行新增贷款利率一直到去年4季度才开始显著下降,而且是在影子银行压缩速度放缓,政府对小微贷款利率强制指导干预的情况下出现的。正是由�2018年资管新规的实施导致的表外资金回表,加大了正规金融体系的供需缺口,强化了贷款利率的价格粘性。所以我们认为,国债收益率曲线不完善,短端和超长端国债供给缺乏,缺少基准利率等因素,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传导的速度,但和供需缺口的影响比起来,并非主要因素。正如一个正常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商品市场,即使没有参考价格基准,其产品价格对成本变动的反映也远不至于滞后大半年才会发生。从历史经验看,我们也会发现之前银行间市场对信贷利率的传导也不存在如此长的时滞。比�2016�9月开始,银行间市场利率开始上升周期,新增贷款的利率也�2016�4季度开始上升,传导虽然存在一定滞后性,但并不显著。当然,贷款利率的这一上升多少是来自需求端回升导致的,多少是负债端成本上升导致的很难量化,�2018年银行间利率的下降同样伴随着经济的下行周期,而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仍然很慢,这进一步印证了信贷供需缺口扩大在其中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存款市场的价格粘性相对贷款市场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存款市场的价格管制和供需缺口更为严重,存款市场回归均衡也面临更大挑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图表1:供需非均衡的存款市场的利率粘

  

图表2:供需非均衡的贷款市场的利率粘�

  
  
  三、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利率区间和趋势的割�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和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供给约束,常态的供需缺口导致这三个市场的资金价格区间和趋势表现处于割裂状态�
  
  正规金融体系的不均衡导致存贷款利率波动较小,通过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传导远不如调整基准利率效果直接。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决定机制较为市场化,波动较大;非正规金融体系负债和资产端的利率均更为市场化,但体量远小于正规金融体系,受正规金融体系信贷供需缺口的变动影响,波动也较大。这在去�2季度去杠杆过程中出现民企融资荒中体现的较为突出,影子银行融资渠道突然掐断,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这一阶段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利率表现仍相当稳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且正规金融体系的利率非均衡,导致非正规金融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利率存在断层,拉高了社会总融资成本;正规金融体系的存款利率和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各类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利率之间存在断层,导致正规金融体系资金配置的低效和非正规金融体系高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盈利的挤压�
  
  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疏导利率传导的关键举�
  

  要改善正规金融体系的利率传导机制,关键是要降低存款和贷款的供需缺口,促进实际存贷款利率回归均衡利率。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关键是通过降低牌照管制,规范和升级优秀的非正规金融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大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促进三个市场的融合,缓解资金利率的割裂状况�
  
  降低融资成本,关键是要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成本和提高正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虽然正规金融体系的实际贷款利率表面上并不高,但是以牺牲有效融资需求的可得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为代价的。去�4季度新发一般性贷款平均利�5.91%,今�1月份新增普惠型小微贷款平均利�6.2%�18�1季度末此类贷款不良率2.75%)。央行近期的工作报告结论也显示我国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合理区间。但这一相对合理的利率实现是以牺牲企业有效融资需求的可得性为代价的,是以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较高的融资成本为代价的,是以牺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为代价的。所以降低融资成本,关键是要消除不同市场融资利率割裂的状况,通过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成本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降低社会总融资成本�

本文来自织梦


  
  短期内要在扩大有效供给的同时继续适度压缩无效供给,防止宏观层面稳杠杆的初衷回到加杠杆的老路,同时把握影子银行治理速度,防止有效供需缺口显著扩大。通过放松利率管制将导致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同时上升以及存款和贷款量的增长,但由于此前存款利率的管制力度超过贷款,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将超过贷款,银行为弥补利差收窄,将更多致力于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提高高风险贷款占比,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由于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为防止银行盈利能力下降过快影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金融风险的上升,放松存款利率管制仍需要审慎稳步推进,这样其对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影响也会比较缓慢。短期来说,导致银行信贷供需缺口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如果要改善利率传导效果,就要考虑资管新规实施的步伐,把握好表外转表内的速度,并通过结构性市场化的正向激励加大银行支持有效融资需求的意愿和能力,防止信贷供需缺口的显著扩大。考虑到金融机构的日益严峻的资本约束和全社会偏高的宏观杠杆率,如果仅单方面扩大民企融资供给,有可能导致宏观杠杆率继续攀升,使稳杠杆的初衷再次回到加杠杆的老路。所以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在扩大有效供给的同时还应继续适度压缩无效供给,这需要通过适度降低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隐性保护和资源过度倾斜,适度提升对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容忍度,降低国企和地方政府相对民企融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的溢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适度压缩无效供给� copyright dedecms
  
  中期需要通过降低准入壁垒,规范化监管等方式扩大有效供给。通过降低正规金融机构的进入壁垒,加快民营小银行的批设速度,将更多体系外审慎稳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牌照升级,适度减少对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的差异化监管,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度差异化监管,扩大这些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能力,同时对非正规金融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将部分资金从影子银行、民间借贷转移到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降低非正规金融机构信息的不对称和融资成本,促进割裂的资金市场利率接轨,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
  
  中国目前采取市场化利率锚的基础并不成熟,但不妨在试行中逐步完善。我国信贷资源大量投放给国企和政府平台,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和隐性担保,经营目标多元化等问题,其自身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利率均不够敏感,也无法明确有效的信贷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因而也难以确定明确的均衡利率。此外,即使短期内能迅速放开对贷款利率的行政干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仍只能采取稳步方式推进,存款利率相当时期内仍将低于均衡利率和存在价格粘性,核心负债成本的刚性导致银行间利率不能有效向资产端传导。因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形式上的存在本身并非制约利率传导的核心因素,而是存贷背后的供需关系和对存贷利率或明或暗的人为管制。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采取市场化利率锚的基础并不成熟,但不妨在试行中逐步完善。短期内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利率锚,未来在存贷市场供需和利率达到均衡后变为实质上的锚,在此过程中,以货币市场利率引导为主,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在极端情况下调整存贷基准利率的必要性。而存贷市场的均衡还需要建立在更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之上� 内容来自dedecms

(《银行家》,中银国际,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