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调研分析报告 > 美国的崛起与风险管控——超级大国崛起进程及其启示

美国的崛起与风险管控——超级大国崛起进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2-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研网 浏览:【字体:

摘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崛起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特别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当今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作为后发追赶大国,我国正走在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研究、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崛起进程中采取的战略和风险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攫取世界主导权的过程中,美国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升美元国际地位,适时调整对外战略,重构国际经贸和治理体系,积极应对和管控各类风险。美国崛起进程启示我们,要保持战略耐心,筑牢经济实力这一根基,打造强大的软实力,有效管理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对外战略要注重长期利益,注重发挥中央政府的关键作用,注重从全世界吸引人才为己所用。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大国崛起,战略选择,风险管控,启示

本文来自织梦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崛起过程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特别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当今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对未来全球发展趋势仍将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后发的追赶大国,我国正走在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研究、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崛起进程中采取的战略和风险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看,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五大支柱分别是经济总量、美元地位、国际经贸和国际治理、科技创新、军事实力,军事方面的内容不是本报告涉及的范围,本报告着重从前四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下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从经济总量、美元崛起、国际治理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回顾美国攫取世界主导权的过程;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崛起过程中的对外战略及其演变;第三部分重点分析美国崛起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最后一部分是主要结论和启示。 织梦好,好织梦

一、美国攫取世界主导权的过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世纪末期,美国经济以农业和港口贸易为主导,经历内战后工业快速发展,一战前其制造业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35.8%,与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量之和相当,从经济实力上已具备了向霸主英国挑战的实力,但在金融、贸易、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控制力显然不足,所以在接下来的1914—1945年间,尤其是1940—1945年间,美国开始采取各种行动,逐步替代英国的霸主地位,全球秩序在二战后正式由“大英治下的和平”过渡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

dedecms.com

一是美国经济总量不断做大。美国在经济总量方面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完成对英国的超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殖民经济时期(1776—1810),通过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原料换回所需的工业制成品。第二阶段为战争机遇期(1810—1860),由于英法战争和第二次英美战争的爆发,以及英国颁布《禁运法》,迫使美国独立发展工业,这是美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道路的历史转折点。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期(1860—1880),内战摧毁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脱了羁绊,187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第四阶段为地位巩固期(1880—192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全过程,工业生产朝着更大规模方向推进,一战前其制造业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35.8%,与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量之和相当。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美元逐步成为国际货币。美元从一个国家货币不断发展到取代英镑成为一个国际性货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崛起时期(1900—1914),1913年参议院通过《联邦储备法》,为建立金融秩序做准备,时任总统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政策,但收效甚微。第二阶段是积极推广期(1914—1939),利用战后经济优势进行海外工厂和银行的布局,并进行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实行“道威斯计划”帮助德国进行战争还款,将美元渗透进入欧洲金融结算体系;并先后在1922和1936年辅助英国成立“金汇兑本位制”和“三方协议”,成功跻身国际货币。第三阶段国际货币地位确定期(1939—1945),经过数次磋商谈判,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得以确立,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第四阶段是美元地位巩固期(1945年以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和战后重建,成功地全面介入西欧受援国的经济结算环节,成为欧洲各国最早通用的世界货币,美元的实际霸权地位亦由此得以先期确立。 dedecms.com

三是重构国际经贸与国际治理体系。美国的国际经贸与国际治理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战前的蓄势准备期。通过《门罗宣言》和“美西战争”等可以看出,经济实力壮大后的美国产生了参与并影响国际经贸和治理的野心。第二阶段为两次战争的间歇期。一战后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试图组建国际联盟超国家组织,借此打破国家贸易壁垒,实现公海自由和贸易自由,但由于共和党势力反对低关税和过多参与世界事务,《国联盟约》没有得到批准。第三阶段是在二战期间及后期。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先后得到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广泛的积极回应,其中主张各国在贸易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此后美国不断向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贸易,最终形成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开启了战后自由贸易秩序构建的新阶段。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培育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保障美国可以快速崛起并超越欧洲传统强国的重要因素。美国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专利制度,在激励发明创新活动的同时,它的制定也推动了技术的普及,因为其不仅需要专利所有者必须向专利局提供详细说明书,还会促进从业者了解技术发展状况以防专利侵权。在普遍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又涌现出诸如贝尔、爱迪生、特斯拉等众多发明家,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快速被美国企业家应用到生产中,为美国制造业带来规模经济,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比于欧洲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繁荣,为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由于本国失业、战乱的推力和美国经济发展的引力,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先进的法律体系保障了移民的专利成果和财富,激励他们对美国产业升级做出更多贡献,直至今日,美国超三成的科技发明成果仍是由移民创造的。 dedecms.com

二、美国崛起中对外战略的演变

dedecms.com

自美国独立之日起至二战后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其外交战略发生了多次变化,美国的对外态度也多次出现转变。从华盛顿在1796年卸任时发表《告别词》,其中将“孤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概括为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至此孤立主义上升为政策方针;到罗斯福会同丘吉尔于1941年共同提出的《大西洋宪章》,其中强调“在战后,美国将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维持世界的秩序,直到建立起一种较好的局面为止”,美国逐步获得对世界治理权的主导。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孤立主义与不结盟战略。从建国初期到19世纪早期,美国的对外战略基本上受孤立主义思想的指导,所以形成了不结盟战略。孤立主义的主导思想就是主张竭力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与战争,注重发展本国的政治经济,而不结盟战略便可以实现和维护孤立主义所坚持的价值体系。孤立主义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遵循着自由贸易主张,而孤立主义的政治是实现自由贸易的前提。1800年,杰弗逊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也再次重申:“同所有地方贸易,但不同任何人结盟”。只有恰到好处地实行中立外交政策,才能保证美国的独立,自由地处理对外事务,以此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门罗主义与区域性扩张战略。从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直至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以门罗主义与区域性扩张战略为蓝本的。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欧洲列强对美洲大陆实行非殖民原则,不许欧洲列强在美洲扩大其领地,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门罗主义保持了孤立主义的“基本内核”,即保持“独立”,但将整个美洲大陆作为独立于欧洲之外的对象,从态势上来说,门罗主义是美国主动地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的干涉与渗透。在经济方面,内战前仍遵循着自由贸易主张,内战后则同政治一样延续了孤立主义,为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大幅度提高关税,进入“进口替代阶段”,直到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基本成熟,美国才重新倡导自由贸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是西半球主义与门户开放战略。从美西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西半球主义与门户开放战略。西半球主义即突破传统的孤立主义所固守的美洲领域,跨越大洋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其基本目标就是确立美国支配下的美洲霸权为主体的西半球霸权,并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势力范围。随着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不断强大,以及本土“西进运动”进入尾声,美国对经济利益的不断追求只能通过向海外扩张来实现,但当时美国的海外势力尚无法对抗英法等列强,于是国务卿海约翰于1900年提出了“门户开放”的外交指导战略,首先是针对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后来成为海外扩张时期外交指南。门户开放战略是实现西半球主义的战略支点,在此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形成了初级霸权主义,其标志在理论上是罗斯福的“美国管理美洲”的思想和“大棒政策”的出炉,在实践上则是合并夏威夷,挑起美西战争,确立加勒比海霸权的行动。

织梦好,好织梦

四是“十四点计划”及世界秩序重构战略。从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美国提出了世界秩序重构战略,核心思想就是威尔逊总统在一战后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其矛头主要是针对英法试图恢复旧帝国统治的图谋,目的则是要按照美国的利益和要求建立一个以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经济扩张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国际秩序。但这一计划在国内传统孤立主义者和英法等国的干扰下破产。然而威尔逊为美国勾画的世界新秩序的蓝图却影响深远,罗斯福提出的“世界秩序重构”战略是十四点计划的延续。二战使美国获得了世界秩序重构战略的机遇期,建立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协调国际事务;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美元以及美国在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提供物资援助,牢牢控制住欧洲的经济命脉,实现了对欧洲的领导;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美国重建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既满足其经济需要,又实现了对世界秩序的管理和对全球各国的领导。

dedecms.com

三、美国崛起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管控 内容来自dedecms

任何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崛起是一个漫长且动荡的阶段,出现的任何风险和危机都有可能使崛起过程中断甚至倒退。大英帝国的崛起过程伴随着南海泡沫危机以及对荷、法战争的洗礼,而美国的崛起过程也经受了一次内战、两次世界战争、一次大危机以及众多复杂风险的考验。在风险来临之际,美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控和治理,甚至借助规避和解决风险的政策实现了国力的大发展和大跨越,最终顺利完成了大国崛起的过程。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积极妥善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的崛起伴随着出现了数次经济萧条和危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867—1868、1873—1879、1882—1883、1890—1893以及1929—1933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普遍原因为投资过度、产能过剩、金融泡沫,而导火索多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恐慌。由于经济过度繁荣,金融行业增速加快,但缺少对应的相关法律和监管,所以多次经济危机的产生都掺杂着金融因素。面对经济增长过程中遇到的由金融风险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不断提升自身的管控能力。为了解决多次发生的银行恐慌,尤其是1893年的银行业大规模挤兑风险促使政府加大对金融业的改革。于是在1908年出现了《奥尔德里奇—弗雷兰法》,成立国家货币协会,1913年总统签订《联邦储备法》,成立美联储,并于1933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除金融政策外,美国还对农业、税收、食品等方面进行了调控和改革,致力于美国社会的良性发展和稳定运行,从根本上减小危机发生的概率。

dedecms.com

二是合理有效管控内部分歧。由于美国是集联邦制和多党制于一身的民主政体,内部权力较为混乱且难以保持长期的政策一致性。尤其是在19世纪,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轮流执政造成了美国较大的治国政策变动。一战后,由于国会反对加入“国际联盟”,使美国竟然排除在威尔逊一手策划的国际组织之外。美国政府通过将民间力量汇聚到中央,将两党分歧统一到总统的方式,管控内部力量分散的风险。美国联邦职能的由弱变强伴随着美国崛起的整个过程,从建国初期至19世纪中期的“有限政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管理政府”,再到20世纪中叶的“干预政府”,联邦政府对内部分歧的管控能力逐步增强。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过经济结构问题。首先是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失衡,不同产业部门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在汽车、建筑、电气设备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纺织、煤矿、造船行业衰退;其次,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利润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工资与薪水的比重相应减少;第三,总体国民经济的同质性增强,表现为信贷依赖、行业垄断、规模扩张,致使不同产业原有的多样性增长模式弱化,抗风险能力降低;最后,服务业比重较低,提供就业的部门集中在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致使产能不断扩大甚至过剩。面对经济结构失衡,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管控。在法律层面,于1890年颁布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禁止垄断协议和独占行为,并在1914年出台《克莱顿法》对前者补充和完善;在财政税收方面,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征收力度,并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缓和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在经济政策方面,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加大对高端服务业诸如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扶持力度,以此减小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

dedecms.com

四是逐步蚕食苏联的国力。作为世界旧秩序统治者,英国是美国战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第一大障碍。但同时,具备强大国力的苏联也是美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风险。虽然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无法与美国匹敌,也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秩序的领导权,但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若其拒绝与美国合作,会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罗斯福时期,主要通过对苏援助的增加或减少来控制苏联的政治态度,通过国际组织的多边机制对苏联进行限制,鼓励苏联在东欧模仿美国对拉美采取的“睦邻政策”以获得领土安全,扶植中国和英国制约苏联。但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的执政方针以及面临的复杂形势变化,美苏进入了冷战状态,维持微妙的和平稳定并使苏联逐步瓦解成了美国此时管控风险的核心战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形成均衡态势,维持了冷战时的和平稳定。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启了“星球大战计划”,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同时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消耗苏联的元气,逐步蚕食苏联的国力。 织梦好,好织梦

四、总结与主要启示

织梦好,好织梦

在攫取世界主导权的过程中,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美元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国际经贸和国际治理体系得以建立,科技创新保持领先并发挥重要作用,适时调整对外战略直至实现世界秩序的重构,积极应对和管控各类风险,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也为后发的追赶型大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要保持战略耐心。从187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英成为世界第一到1945年成为世界秩序的真正领导者,美国崛起的过程持续了八十余年。当其不具备统治世界的实力之前,美国不断参与国际事务,辅佐英国经营国际事务,重视积累经验,并把握住“二战”这一战略机遇期,提出了世界秩序重构战略,凭借自身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并经过了与传统强国,尤其是英帝国的多次艰难谈判协商,最终实现了超级大国的崛起,期间展示了美国超强的战略耐心。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崛起之根基。大国崛起的根基离不开经济实力的壮大,无论是西葡帝国、荷兰,还是大英帝国,一国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支撑其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才能够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才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崛起同样依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适逢两次战争,通过战时物资的援助、军力的支援以及战后的低息贷款,使各传统强国接受美国的领导。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强大的软实力是崛起的重要支撑。美国软实力的强大体现在将国家优势和道德制高点结合,并随着时代不断变迁。18世纪建国初期,为了实现自由的货物贸易,宣扬“不与欧洲旧世界同流合污”的孤立主义;19世纪随着美国不断强大,为了维护本国在美洲的利益,以及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宣扬“殖民地拥有自主权,抵制列强干涉美洲事务”的门罗主义;20世纪当美国工业制造面临产能过剩时,为了打破大英帝国的区域贸易集团,宣扬“世界各国平等贸易、公海航行自由”的威尔逊主义。

dedecms.com

第四,有效管理与守成大国的关系是重要条件。回顾1500年以来的大国历史,16次新兴国家和守成大国的对抗,其中12次最终导致了战争,其余4次避免了战争,而其中1次就是英美的权力转移。在与英国的关系处理中,美国采取了间接对抗和妥协的策略,通过拉入外部势力如中国、苏联和美洲国家共同对抗英国,通过其他国家的诉求倒逼英国,避免与英国爆发正面冲突。当然,美国对英国也做出了诸多谈判中的妥协,以使英国可以顺利融入并支持新秩序。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对外战略要注重长期利益。美国在与他国进行谈判协商时,都围绕着其长远利益目标,核心在于战后对国际秩序的控制。在债务问题上,美国决不免除一战协约国和二战同盟国债务,只接受债务的重组和延期,因为其计划用债务确定美国主导地位。在战争期间与英国就救援问题进行协商时,美国不会吝啬于救援的数量,而是要借此换取英联邦渥太华体系的解散,为新秩序扫除障碍。美国通过适当的让步以及短期利益的舍弃,换取其长期利益,即世界秩序重建的实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六,注重发挥联邦(中央)政府的关键作用。美国崛起的过程伴随着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转变成一个联邦政府具有军事、外交、金融、贸易等多项权力的国家,联邦政府在美国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方面,联邦政府借为内战融资之际重塑了金融体系;贸易方面,通过调节关税和贸易政策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国内市场方面,通过对运河、铁路的治理促成了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外交方面,通过集中的金融、军事权力得以与他国进行游刃有余的谈判,确立世界领导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七,注重从全世界吸引人才为己所用。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支撑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科技人才,除本土培养外,海外人才引进是一个重要人才来源。美国对人才的吸引力归根结底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在于其认识到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基于此,美国创造出吸引人才的土壤,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率先进行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不断为即将到来的下一次科技革命积蓄力量。

本文来自织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转型期的风险防范与应对”课题组 dedecms.com

课题总负责人:李伟 织梦好,好织梦

课题执行负责人:王一鸣

内容来自dedecms

参加:张军扩  张来明  隆国强  余斌

copyright dedecms

课题协调人:张承惠 织梦好,好织梦

专题负责人:陈昌盛 本文来自织梦

执笔:陈昌盛 李承健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