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共享金融的技术路径

共享金融的技术路径

发布时间:2017-06-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金融 浏览:【字体:

[摘要]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能够缩短交易路径,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于“共享金融”的期待。然而金融是特殊的行业,金融的本质,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业就是服务业;二是为社会创造信用,信用是金融的根基;三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既要内部控制又要外部监管。因此,在现有信息技术系统上,要同时实现便捷服务、维护信用、保障安全三大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一、共享经济涉及供需及共享经济平台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人们一般认为,共享经济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能够缩短交易路径,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借助共享经济的平台和工具,人们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分享,并且可以进一步实现资讯分享、经验分享、点子分享、机会分享,创造一个大众参与、富有效率、共同富裕的世界。
  
  共享经济得到政府重视。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共享经济涉及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通常通过移动应用、动态定价、公开评价等工具来提供信息、沟通供需、创造信用、撮合交易。几年来的实践初步证明,共享经济模式可以应用于许多行业,从初成气候的打车租车、租房换房、送货送餐,到前景看好的教育培训、广告创意、家政服务、医疗养老等产业,从C2C、B2B到B2C、P2P,共享经济为闲置的剩余的资源找出路,为有技能有余力的劳动者找就业,因而颇受大众的欢迎。
copyright dedecms

  
  共享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于“共享金融”的期待。然而金融是特殊的行业,金融的本质,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业就是服务业;二是为社会创造信用,信用是金融的根基;三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既要内部控制又要外部监管。从共享视角看金融创新,风景有些不同。第一,金融应该是共享经济的“服务员”,能够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提供高效率、低成本、普惠性的金融服务。第二,金融应该是共享经济的“信号员”,能够为交易各方提供信用标签,创造信用工具,节约信用成本。第三,金融应该是共享经济“守门员”,能够为交易各方看家护院,守财理财,防灾避险。
  
  金融业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构建在大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之间、金融机构系统与支付清算系统及监管系统之间通过数据通道建立多边双向的联系,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现有技术结构合了大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与移动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客户进行跨业跨机构交易时,必须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必须经过不同的系统及中心节点。这就存在两个弱点:一是移动互联网络任何节点的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会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二是如果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等指令,在不同的系统内难以协调一致。因此,在现有信息技术系统上,要同时实现便捷服务、维护信用、保障安全三大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dedecms.com
  
  二、共享金融的最佳技术路径
  

  把金融放到共享经济平台上,本意是提供面向大众的更加普及更加快捷的服务,扩大金融资源配置的受惠面。但目前的技术系统仍不够理想。互联网金融给大家带来了快捷的服务,带来了以往稀缺的金融资源,但也同时带来了扩散型的风险。例如,“e租宝”其实是披着网络金融外衣的庞氏骗局:以虚假的“高收益低风险”设计投资陷阱,假项目,假承租,假担保,假众筹,真诈骗;不到两年吸引投资者90多万人,涉及31个省市,成交金额700多亿元。因此,金融业需要开放共享,但不能无序放开。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更需要信任和信用,更需要规范与约束,更需要稳定与安全。这就必须探索共享金融的最佳技术路径。
  
  近两年在金融界迅速蹿红的“区块链”,被寄予数字金融的厚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首份数字货币报告中指出,区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因此,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创造一个高效、可靠的共享金融平台。

dedecms.com


  
  (一)区块链金融具备点对点直接交易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共享金融的高效率
  

  “分布式”是区块链金融的主要技术特征。在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研发和实验中,近年出现的“私有链”和“联盟链”,选择的是多中心的“分布式”结构。IBM、微软、R3联盟正在研发和实验的,也是“分布式账本”技术。
  
  在分布式的技术结构中,区块链金融具备点对点直接交易的能力。区块链金融的交易规则都以算法程序表达,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可编程性的引入使得交易双方在价值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形成“智能合约”,对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执行协议控制,便于处理一些特定的交易模式。
  
  二、区块链金融具备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共享金融的可信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规则”是区块链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以至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特征,能够自定共识规则、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用建立在契约原则的基础上。信用形成的传统模式是,基于共同的规则,通过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如征信中心)或者支付平台(如支付宝),验证信息,执行规则,积累信任。区块链金融可以用技术方法落实契约原则,解决信任问题。通过共识协议和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形式,可以制定和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种功能应用于共享金融,可以建立互信、创造信用,可以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技术性的程序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取代商业信用,但并非否定传统的信任方式,而是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这有利于契约关系和契约原则的维护和执行,有利于在开放式的共享金融平台上维护金融诚信,应该更加切合共享经济的要求。
dedecms.com

  
  三、区块链金融具备信息保护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共享金融的安全性
  

  现代社会产生的信息是海量的、几何级增长的。信息大致可以区分为共享信息、专有信息、私密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在于真实,必须维护其权威性;专有信息的价值在于归属,必须维护其知识产权;私密信息的价值在于可靠,必须维护其安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但往往难以证明共享信息的真伪,难以确认专有信息的所有权,难以保护私密信息的安全。在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上,当前的突出问题,一是伪造共享信息进行诈骗,二是盗用私密信息进行诈骗。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损害了大众的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化金融服务的进一步普及。
  
  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可以提供信息保护的新屏障。区块链的分布式功能,通过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参与者共识协议,能够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通过生成一定时间段的信息区块以及区块之间首尾相连的数据链,能够形成可追本溯源、可逐笔验证、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每个参与者在生成信息区块时加盖时间戳,能够证明原创性和所有权归属。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功能,有利于保护信息的私密性。 织梦好,好织梦
  
  三、区块链金融与共享金融发展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共享金融,必须把有效保护信息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标准。这是维护金融诚信的要求,也是发展共享金融的要求。
  
  近几年,区块链金融的研发齐头并进。IBM联合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Linux共同开发超级账本计划,微软正在研发基于云平台的区块链基础工具,R3联盟正在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金融市场中的跨界应用,一些国家一方面研究如何对抗区块链技术被非法应用,一方面研发数字货币及行政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但目前区块链金融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核心基础技术尚未达到生产级别,无法适应高频次、大流量的金融应用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以太坊”组织和比特币交易所发生的风险事件,暴露了区块链现有技术结构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这说明,新技术开启新应用,也会带来新风险。
dedecms.com

  
  从金融监管视角来观察,当前的重要课题是,积极做好准备,迎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上的规模化应用,构建低成本、高效率、靠得住的共享金融平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制定技术规则和法律规则。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共享金融,不仅需要法律规则,同样需要技术规则,而当前正是监管介入的合适时机。政策制定者要充分认识技术规则对于新业态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判断技术规则与法律规则各自的特点,实现技术规则与法律规则的协调一致,将技术规则纳入监管体系,优化设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合规成本。
  
  有效管控技术风险。百姓期待共享金融,希望把复杂的经济生活变得简单易行。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推进共享金融,还要做到有效管控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应用高新技术,必须注意防范技术垄断风险和技术性操作风险,必须构建预防道德风险的技术“防火墙”。在金融领域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必须通过安全性、可靠性认证。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金融应用中,必须对智能合约、时间戳、密钥等核心编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做专业的分析和权威的验证。分布式技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中心化数据库结构,必须研发新的安全控制技术和应急措施。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