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着力防范农信社经营风险

着力防范农信社经营风险

发布时间:2018-03-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当前,威胁地区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较多,诸如银行业整体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跨机构、跨领域合作的风险,具有融资功能的各类非金融机构的风险及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等。而对基层央行的金融稳定工作而言,在诸多风险因素中,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高风险状况很可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引导其做好风险防控,持续发挥支农主力作用,是摆在这些地方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当前,威胁地区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较多,诸如银行业整体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跨机构、跨领域合作的风险,具有融资功能的各类非金融机构的风险及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等。而对基层央行的金融稳定工作而言,在诸多风险因素中,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高风险状况很可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引导其做好风险防控,持续发挥支农主力作用,是摆在这些地方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状况
  

  (一)不良率居高不下
  
  
部分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长期处在高位,高出所在城市地区平均不良贷款率30多个百分点。此外,还有部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尚在“正常”分类之中,未纳入不良贷款,使数量较大的隐性不良贷款未充分暴露。部分信用社还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续贷、贷款重组等方式调节信贷期限,延缓实际不良贷款的暴露。在那些暴露出来的不良中,有不少假借冒名贷款。这部分贷款由于手续不健全、历史久远,还原和清收的难度都较大。
dedecms.com

  
  (二)盈利能力弱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大多为亏损状态,且亏损额较大。我们对东北地区的10余个调研样本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当前农信社要实现盈亏平衡,其平均贷款利率至少要达到8.9%,且保证发放出15-20亿元的贷款全部正常收回本息。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这样经营能力的机构不多。实际上,目前很多农信社只能争取实现逐年减亏,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彻底扭亏为盈。
  
  (三)资本状况差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东北地区多数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远低于监管要求。如果把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作为衡量综合解决农信社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的话,依据当前规模测算,多数农信社改制资金缺口高达数十亿元,其中化解不良贷款的资金缺口占比70%多,其余缺口主要有化解历年亏损挂账、处置抵债资产缺口等。 织梦好,好织梦
  
  (四)操作风险依然存在
  

  虽然各农信社的内控管理再加强,员工的合规意识也有所提高,但相比其他规范的大型银行机构还是有很大差距。
  
  二、风险成因
  

  (一)内控管理不到位
  
  
长期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粗放管理模式,致使农信社的信贷“三查”等内控制度难以有效落实。信贷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现象。忽视贷后管理,未能按期进行贷后跟踪,贷款到期未及时进行催收,缺乏对贷款的有效监控成为普遍的经营习惯。部分农信社为完成省联社的指标任务和业绩考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进行信贷业务操作。
  
  (二)借款人缺乏诚信意识
  
  
东北地区农信社的主要客户群体依然是当地农户,而农户普遍存在观望心理,一旦看到同(邻)村有赖债户不还款也未受到任何惩罚,也纷纷拖欠债务。这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加大了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困难。多数农信社尽管采取了聘用清收公司、依托公安、申请法院执行等多种措施,但工作成效总体不大。
内容来自dedecms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省农联社作为上级管理单位对一级法人社干预过多,县级农信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大多无法正常行使独立法人应有的权利。同时,农信社的股金普遍为资格股而非投资股。入股者只关心分红,不关心也无法关心经营管理状况,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致使“三会”形同虚设,“三权”未有效分离。
  
  (四)历史包袱沉重
  
  
农信社从诞生开始,其管理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村集体的账务贷款,到1996年的“行社脱钩”,再到后来的“基金会”接收,每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革都遗留了一些难以归责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累积导致农信社所背负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
  
  三、风险防控的重点
  

  (一)支持农信社加大力度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对历史债权进行解剖,追根溯源,确定实际用款人进行债权确权,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债权。在清收和确权盘活工作过程中,势必会揭露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牵扯到一些人,要妥善进行处置,既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与挽回农信社的贷款损失,又要有效地确保社会稳定。
  
  (二)引导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厘清省联社与改制后机构间的关系,重新进行省联社角色定位,真正发挥银行机构独立法人地位。同时,要强化内控管理,加强制度约束、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引导员工严格落实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尽职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核与贷后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新增贷款风险。
  
  (三)推动农信社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依法合规经营
  
  
一方面省联社在对各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中,应把高级管理人员对本机构的合规建设、合规风险控制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及业绩观。另一方面,地方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高压态势。 织梦好,好织梦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打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这里可做的工作很多,有一些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长期共同努力,有一些是涉农金融机构自己就可以先行试点的。比如农信社可以在金融征信工作中,不光重视农户信息的采集,还在信贷成本上与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对应,并依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此激励农户用信守信,减少道德风险。
  
  (五)金融稳定的责任部门进一步强化风险的研判预警与应急反应能力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金融机构早期预警指标,更注重前瞻性的分析、评估与预警,针对一些地区的农信社可能存在的影响存款安全的风险隐患,积极发挥存款保险制度早期干预和风险预警的作用,做到风险早期纠正,提前介入,及时处置。紧密结合区域金融风险形势与风险特点,修订完善《地区或区域金融机构突发风险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严防单个机构风险引发市场恐慌或者威胁区域金融稳定。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