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从金融端和实体经济端着手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从金融端和实体经济端着手

发布时间:2018-03-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浏览:【字体:

[摘要]在经济金融领域,中国经济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定位为今后3年的三大攻坚任务之首,表明高层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的态度。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诱因、金融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解决方案,认为金融业的种种问题本身就映射出实体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不能仅仅依靠金融业自身的改革而一蹴而就。要打好未来3年防范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必须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两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第一项就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监管制度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定位为今后3年的三大攻坚任务之首,表明高层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的态度,这与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我国金融风险存在的主要诱因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阶段,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年经济增长率6.8%,比2016年增加0.1个百分点,实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但在经济金融领域,中国经济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如《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主编,2013)一书中揭示的,我国经济隐含的引发金融危机的隐忧有:1.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缓慢,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劳资矛盾逐步显现;3.房地产行业过度繁荣,房价飙升;4.直接融资规模偏小,金融集中度偏高;5.会计制度缺乏透明度,公允价值使用标准有待调整;6.影子银行、非正规金融以及地方投融资平台隐忧多;7.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受制于国外评级机构;8.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分散,缺乏协调统一。
  
  2017年12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关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诱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是过度追求GDP高增长,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政府官员对任期内GDP增长的政绩偏好刺激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扩张,即使在国务院连续下发文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举债的情形下,地方政府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服务、PPP等形式变相举债,在通过传统的信贷融资无法走通时,则会通过资管业务、同业业务等影子银行业务实现政府举债。
  
  二是金融体系的复杂和不透明(由于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监管套利)制约了金融监管当局衡量资产质量以及评估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银行体系内资管业务、同业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等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交叉性金融业务中金融工具层层嵌套,金融链条持续拉长,使金融监管当局无法全面、准确地分析资产质量和评估风险,尤其是影子银行业务增加了货币发行量,使央行宏观调控的效果下降,也使金融风险共振效应加剧。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隐性担保的存在助长了道德风险,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均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居民和企业对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背后的隐形担保的过度信任,导致政府和居民部门杠杆率不断累积,资产价格持续膨胀。
  
  二、我国实体经济乃至金融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分析我国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体系存在的风险隐患,笔者认为应需要重点解决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是信贷扩张过猛,滋生较多的资产泡沫。在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实体经济的融资主要依靠信贷投放,但随着国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银行信贷投放的产业、行业,例如不得投向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等,银行直接向这些产业、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已不可能实现,但一些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高度偏好以及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共存共生关系,导致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等影子银行渠道将资金投向这些行业,这既增加了这些产业和行业的杠杆率,也滋生了大量的资产泡沫,为孕育金融风险提供了“孵化器”。 dedecms.com
  
  二是实体经济结构性问题。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下大力气对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了调整,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限购、限售等严格的宏观调控。但是,如果仅对旧有产业进行调整而不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新旧动能转换将难以为继。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经济”的挑战,实体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阵痛期”和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空档期”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未能理顺,金融“脱实向虚”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金融业自身需要调整。一方面,在金融业以银行为主导的语境下,社会融资模式仍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企业通过资管业务、同业业务等影子银行渠道融资实际上仍是“换汤不换药”。相比之下,股票、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发育不够健全,顶层设计中倡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反而成为一些“金融大鳄”呼风唤雨的“名利场”。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充斥着“丛林法则”,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互联网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行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之实,并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导致风险向银行转移。 织梦好,好织梦
  
  四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尚需推进。当前,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领域相互交叉、融合的综合化经营模式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崛起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中的金融综合化经营模式,亟需建立以央行为主导的综合化金融监管体系。根据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改革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仍任重而道远。
  
  五是经济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风险的溢入效应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深化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大型企业和金融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中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工、农、中、建、交等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国际金融风险的溢入效应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较大影响,国际金融风险和国内金融风险的共振效应将造成风险聚集从而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来自织梦
  
  三、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着手
  
  
金融业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金融业的种种问题本身就映射出实体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不能仅仅依靠金融业自身的改革而一蹴而就。因此,要打好未来3年防范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必须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两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一是从实体经济端入手。第一,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整外,还应对房地产行业加大调控力度,挤出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促使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顺应新经济的发展潮流,发展一批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促使实体经济发展提速增质;第三,改革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和分配制度,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织梦好,好织梦
  
  二是从金融端入手。第一,要转变传统融资模式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模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内幕交易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二,继续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关键是要落实国务院的宏观政策,为此,国务院要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督查、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模式,尤其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利用政府购买服务融资、PPP融资等融资模式变相举债,切实降低地方债务杠杆率;第三,持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除采取限购、限售等措施外,还应利用信贷控制等手段减少房地产行业存在的资产泡沫;第四,2018年应继续实施2017年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除对正规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外,尤其应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互联网企业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业务进行严厉监管,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第五,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在建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央行与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协调,改变金融监管领域“九龙治水”的现状;第六,严格控制中资企业和中资金融机构境外业务的范围和领域,对存在风险的行业和国家要审慎进入。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