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中欧合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中欧合作

发布时间:2018-12-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经贸合作为重点的全面合作的格局。今年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在经济全球化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对中欧合作带来重要影响。中国释放13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不仅将赢得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将更大地惠及欧洲及整个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与中国开放新需求的大背景下,中欧要以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重点,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改革开放40年,中国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经济活力:实现了GDP年均9.5%、人均GDP年均8.5%的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8%上升至15%;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一、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欧合作提供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功实现从工业化前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主要得益于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得益于打开国门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以产权保护为重点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在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有些民营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困难。对此,既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与举措,应对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与危机,更需要抓紧研究制定一部《民营经济促进法》,奠定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法治保障基础。与此同时,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过去40年,“中国制造”依托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今天“中国制造”的低要素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中国制造”要重塑新的综合成本优势,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制度变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一是着力大幅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负担、社保费用负担,以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活下去”;二是着力解决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问题,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着力破除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垄断格局和利益藩篱,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欧经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规模和世界第二的研发投入,但受体制政策因素的束缚,人才规模和研发投入规模优势还难以充分转化为自主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30%左右的现状与欧盟国家60%70%的水平相比,差距甚大。由此,需要中欧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加强合作;需要中国为此作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与政策安排;需要尽快促进中欧达成投资协定。
  
  二、中国开始进入消费新时代,为中欧服务贸易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4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短缺经济社会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进入消费新时代,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升级,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预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0%左右。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在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将由2017年的37万亿元增长到48万亿50万亿元。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关键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市场化改革的新红利: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推动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形成市场决定服务价格的新机制。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中欧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为服务贸易领域的双方合作提供重要机遇。如果2020年前能初步形成中欧一体化的服务业大市场,中欧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亿2200亿欧元,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由2013年的13.2%提高到20%左右。以健康产业为例,中欧如果在健康领域加强开放合作,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扩大对欧盟国家的医疗技术等服务进口,引进欧盟国家的药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欧洲的药企和相关健康服务业企业将获得先行进入13亿人健康市场的红利。
  
  三、中国开始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需要中欧合作推进自由贸易进程
  

  40年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历史机遇,坚持打开国门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今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突出优势和最大本钱。立足13亿人的内需大市场,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水平的开放倒逼高难度的改革”,中国就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建立与主动扩大进口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体系。以往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进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脱节,进口不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的现实需求。例如,《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进口总额中,消费品比重不足10%。未来几年,如果消费品进口比重达到20%的水平,不仅会给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创造市场条件,而且每年将给其他国家带来约400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以药品为例,根据财政部2017年最新关税税率调整,中国进口药品最惠国税率为2%4%,进入销售环节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征收16%的增值税,这使得进口药品价格上升约30%左右。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对药品进口增值税进行减免,欧洲的平均水平为8.8%,有的国家为0。建议在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时,大幅降低或取消药品、常见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进口增值税及重要日用消费品进口环节增值税;尽快实现以癌症治疗为主的医疗器械进口零关税;有条件引进欧美国家的药品质量安全标准,扩大医疗技术等服务进口,倒逼国内医药企业提高质量,以适应和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在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与中国开放新需求的大背景下,中欧要以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重点,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中欧GDP占全球的1/3以上,中欧贸易也占全球1/3以上,中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加快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进程,不仅能释放中欧合作的巨大潜力,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福音。一是加强协作,携手维护WTO多边贸易体系,共同推进WTO改革,共同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二是增进理解,加强“一带一路”多边双边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三是加快中欧自由贸易进程,尽快完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和启动中欧自贸区的谈判。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经贸合作为重点的全面合作的格局。今年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在经济全球化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对中欧合作带来重要影响。中国释放13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不仅将赢得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将更大地惠及欧洲及整个世界。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