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区域综合 > 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协同发展;粤湘赣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0 引言

copyright dedecms

随着区域专业化分工深化,产业价值链空间分离趋势日益明显,为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空间路径。在此背景下,规划部门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学术界开始探讨产业协同转移与发展问题,国家也开始出台有关协同发展的大区域规划,如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珠三角作为我国产业转移前沿区域,在规划中并没有与周边省份形成大区域概念,相对忽视了向周边省份产业转移态势、地区专业化分工及跨区域协同发展等问题,而产业区域转移态势及分工特征早已受到学界关注,如覃成林等指出广东产业转移浪潮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重要作用[1]。然而,少有把粤湘赣桂作为区域整体进行研究,区内产业转移态势、地区专业化分工程度、区际竞合关系等问题并不明确,现实中也存在地区间恶性竞争、分工合作动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及割裂等问题[2],有必要把粤湘赣桂作为一个地缘经济体,研究区内分工、产业转移及协同发展,以此指导产业转移、承接及跨区域产业合作。产业空间分工一直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自P.Krugman引入地理和空间要素提出新经济地理学以来,产业空间集聚、专业化分工水平等成为研究热点,并相继构建地区专业化系数、产业集中度、SP指数等测度指标与方法。国内研究偏向于市场分工、产业集聚与分工、产业空间变动等[3-4],用以判断国家产业分工动态。随着我国产业转移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利用分工理论探讨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成为趋势。孙久文等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测度了京津冀产业转移与分工状况[5];李蕾测度了新长三角地区分工程度,提出了基于产业梯度转移跨区域协同发展对策[6];毛广雄等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等分析了江苏产业转移趋势及空间路径[7];赵西三则从国内价值链分工角度探讨了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特点与对策[8]。已有研究虽然关注到国家及不同区域地区专业化分工,但较少涉及粤湘赣桂区域。本研究以粤湘赣桂区域为例,探讨广东产业转移与地区专业化分工趋势,对引导珠三角产业转移及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1 区域与数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获取数据。选取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和广西(桂)4个省份2006—2015年20个制造业部门进行案例分析。为了聚焦产业转移本质,所选行业均是制造业2位数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C13)、食品业(C14)、饮料业(C15)、烟草业(C16)、纺织业(C17)、纺织服装鞋帽业(C18)、造纸及纸制品业(C2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25)、医药制造业(C27)、化学纤维业(C28)、非金属矿物业(C3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3)、金属制造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C41)。根据OECD基于技术水平的产业分类,制造业分为资源型、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业,而我国规定高技术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按照此行业分类方法,大致可以把C13,C14,C15,C16,C17归类资源型产业,C27,C35,C36,C39,C40,C41归类高技术产业,其他则属于中低技术产业,这一分类将用于行业空间变化分析。数据来源于各省份历年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 测度指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1 地区结构差异测度指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般用地区相对专业化和地区间专业化两个指数同时说明。其中,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用以衡量某地区制造业相对于区域内整体的经济结构差异,指数越高,说明专业化水平越高,而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是对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的补充,用以说明两两地区间专业化分工程度,值域为0~2,数值越大,意味着地区间结构差异越大,专业化分工水平越高[3]。测度公式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 地区产业集中率变化测度指标 dedecms.com

一般用地区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指数和制造业中心值同时说明。平均集中率指数用以说明某一地区制造业在区域内占比,其值域在0~1之间,该值越大,表示占有额越大,制造业越发达,而中心值是对平均集中率指数引入空间距离维度,用以解释产业集中率的空间差异。测度公式为: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式中:γi为平均集中率指数;Ci为中心值;k为产业,k=1,2,…,m;N为省份数量,γik,γjk分别为第i,j省份的第k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区域内该行业工业总产值份额;σij为i,j省份之间距离,以省会城市之间距离来衡量;σii为i省份内的距离,σii=1/3(Ai/π)0.5[10],其中Ai为i省份的面积。 copyright dedecms

2.3 行业空间集聚与分工测度

dedecms.com

一般用行业空间集中度(SP指数)和最高市场份额所属省份同时说明。SP指数引入了空间距离概念,用以反映某一行业空间集中度,其指数值变化趋势可以反映行业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SP指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于0,表示行业在空间上越集中,当SP指数上升,表示该行业在空间上扩散[10]。最高市场份额所属省份用于分析各行业产值省份集中度,以此反映地区专业化变化具体地理位置[3],代表某一省份在某行业上的绝对优势。测度公式为: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式中:SPk为行业空间集中度(SP指数);γik,γjk分别为第i,j省份的第k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区域内该行业工业总产值份额;c为常数,取0.5[11]。 织梦好,好织梦

3 结果与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1 地区专业化分工特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业转移对地区分工的影响是双向的,实现梯度转移及对口承接将深化地区分工水平,反之,则阻碍地区分工。计算粤湘赣桂区域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及地区间专业化指数(表1)以考察研究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各省份相对专业化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工呈弱化趋势,地区间产业同构趋势明显。两两省际专业化指数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广东与周边省份结构差异变小,产业同构发展趋势明显。从产业转移角度来看:第一,广东向周边三省份转出大量制造业,提升了三省份产业水平,减少了地区间差距;第二,产业转移尚处于初级阶段,四省份处于产业转型与重构过程中,产业同构趋势加强说明转出产业尚未形成跨区域专业化分工,链式发展不足。如果不加以引导,产业同构趋势将导致国内价值链无法构建。产业转移是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和分工的基础。产业同构并不代表分工失效,而是跨区域产业链构建的必经阶段。进一步考察承接省际分工程度,指数都较低,分工程度不深,其中,江西与湖南指数起点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分工向专业化发展;广西与其余两省份间指数波动有高有低,差异不大,说明广西与湖南、江西产业合作不足,地区分工不明显。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3.2 地区产业空间变动态势

内容来自dedecms

由粤湘赣桂区域各省份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指数及中心值(表2)可知,广东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绝对值非常高,是周边省份数倍以上,说明其仍具有制造业主导优势,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一优势已呈缓慢缩小态势。相对而言,湖南在其余三省份中具有较高制造业优势,但三省份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增幅4%左右,而同期广东年下降率为3%,此相对变化趋势说明这三省份各自承接大量来自广东的制造业。在考虑各省份中心值与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各省份制造业中心值也呈现与平均集中率一致的趋势,因此,在考虑空间因素之后,制造业在广东集聚的特征依然明显。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3.3 行业空间集中度与最高市场份额 copyright dedecms

从粤湘赣桂区域制造业行业空间集中度与最高市场份额(表3)可以看出,20个制造业的SP指数年均值呈缓慢上升趋势,总体呈扩散趋势。仅C27,C33呈逐年下降、空间集聚趋势,其余18个行业均呈逐年上升、空间扩散趋势。从技术行业分类来看,C27,C33属中高技术行业,表明部分中高技术行业在空间上进一步集聚。与之相对,18个趋于分散行业中,SP指数越大,说明行业空间扩散越明显,以2015年为例,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C32(0.570),C13(0.550),C15(0.535),C31(0.531),C37(0.523),大多属于资源型和低技术产业,后5位是C40(0.441),C34(0.481),C41(0.487),C39(0.493),C35(0.499),都属于中高技术行业,表明资源型和低技术产业空间扩散速度快于中高技术行业。从产业转移角度理解,即目前产业转移集中在资源型和低技术产业上,中高技术产业转移进程缓慢,且一些高技术行业(如医药制造业等)还存在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从最高市场份额所属省份来看,除了湖南拥有C16(烟草制造业)最高市场份额,广东多数制造行业在区域内拥有最高市场份额。而SP指数显示,广东大部分制造业呈空间扩散趋势,此种制造业既转移又拥有高市场份额特征,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理解,即产业转移具有产品内分工特征,一些资源型、中低技术生产环节向周边省份转移,而研发、营销等环节依然留在广东,这种分工特征为国家价值链重组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一些行业正体现优势承接、对口承接特征,如专用设备制造业(C36)从广东转移到湖南,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3)从广东转移到江西,这与湖南三一重工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具较强产业优势以及江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关。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4 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与京津冀、新长三角地区相比,广东产业向湘赣桂省份转移降低了四省份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而从地区产业空间变动态势判断,湘赣桂各省份承接了大量来自广东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正处于初期阶段,各省份间产业同期发展与同业竞争现象突出,正是产业跨区域调整与产业链构建的必经阶段,需要加以合理引导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与合作;第二,通过SP指数和最高市场份额测算,20个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其中,医药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中高技术行业呈进一步空间集聚态势,其余18个空间扩散行业表现出资源型和低技术产业空间扩散速度快于中高技术行业。因此,目前产业转移集中在资源型和低技术行业,中高技术行业转移进程相对缓慢甚至出现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这一空间态势将有利于沿海与内地专业化分工及国家价值链构建。从最高市场份额来看,大多数制造业指向广东市场,这种行业转移而市场不转移特征表明具有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即把生产环节向周边省份转移,而研发、营销等环节依然留在本地,显然有利于国家价值链构建。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覃成林,熊雪如.产业有序转移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基于广东产业有序转移的经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1-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赵晓军,陈国生,张瀚文,等大湘南示范区承接转移的产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3,33(12):130-134

织梦好,好织梦

[3]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dedecms.com

[5]刘传江,吕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制造业空间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4(4):35-39.

织梦好,好织梦

[6]孙久文,姚鹏.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8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李蕾.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与京津冀比较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4):90-99. 本文来自织梦

[8]毛广雄,钱肖颖,曹蕾,等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及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1):72-8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赵西三.国内价值链构建下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161-164. 织梦好,好织梦

[10]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11):77-84.

copyright dedecms

[11]吕国庆,汤茂林.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集聚变动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6):108-112. 本文来自织梦

[12]周文良.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制造业集聚、扩散趋势——基于广东省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3):54-62.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