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产业综合 > 我国基于产业协同创新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我国基于产业协同创新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方向问题和路径问题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产业协同创新作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全新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力作用。文章提出,在协同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要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文化协同和制度协同等方面推进转型升级,并建立产业协同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旅游产业;协同创新;转型升级;路径

dedecms.com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凭借资源禀赋优势、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14年国务院旅游部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旅游产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发展。2016年10月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42万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5%和13%。从发展方式看,旅游产业正逐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一大批具有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已经脱颖而出,特别是民营资本在旅游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大的份额和作用日趋突出,体现了市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旅游+”“+旅游”模式的大量出现,使得产业边界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多产业交叉、多要素融合形成的旅游地产、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动漫旅游、体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增长方式。然而,我国旅游产业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在产业功能、产业环境、产业关联、产业互动等方面仍然缺乏竞争力,在产业结构、运营模式、消费需求、管理方式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还有许多的不协调,在旅游研究、服务质量、产业创新、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优势的发挥。我国旅游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但是,较长时间以来,仍然没有解释清楚旅游产业究竟转什么、向什么方向转、怎么转等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一、产业协同创新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产业协同创新相关理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创新主体以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协同创新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或不同产业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整合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或使原有产业要素提升的价值增值的动态过程。产业协同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内部资源和潜力即将耗尽,产业进入递减成长阶段,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积累,进行资源整合或寻求外部资源协同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产业进入转型和升级的必然选择。产业协同创新分为产业主体内部协同创新和产业主体与外部的协同创新两种形式,产业主体与外部的协同创新是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 copyright dedecms

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主要是指旅游企业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基于共同的目标,整合资源,使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主要成果体现在旅游新技术的运用、旅游新产品的出现、旅游新的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旅游新业态的出现等。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从发展过程来看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旅游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产生的创新,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第二个阶段是旅游企业与旅游关联企业之间或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协同产生的创新,是一种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第三个阶段是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及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组织、金融机构等之间形成的大的社会协同产生的创新,是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如图-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织梦好,好织梦

目前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上是指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完善,中观上主要指产业内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质量的提高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笔者认为,转型和升级应该是两个层面的内容,准确说应该是旅游经济的转型和旅游产业的升级,即旅游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的构成要素不断演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功能效率逐步提升,产业高度开放和聚合的价值增值的过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拉动内需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 dedecms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是指旅游产业通过资源、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调整和组合创新,逐步实现和达到更高产业效率的过程。旅游产业创新类型包括旅游服务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过程创新、旅游管理创新、旅游组织创新和旅游市场创新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产业协同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copyright dedecms

(一)主体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旅游产业作为积聚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内部挖潜,各企业已经很难再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创新绩效。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生产模式的变化,使得大的创新活动的发生和组织,更加依赖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旅游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这种不同的企业、组织、部门、机构聚集起来形成的组织集群,共同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主体。这种聚合本身就是一种协同创新:从内容来看,彼此之间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能够极大地推进旅游产业从旅游产品、服务方式、运营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形成创新;从产业结构来看,通过主体协同,可以提高旅游产业与环保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互联网信息产业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调度,防止出现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从产业效率来看,通过不同主体的协同,可以提高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创新成果的产出率,缩短生产周期,最大限度提高创新成果投入生产和实践的速度,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通过主体的协同,实现旅游产业产品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创新,实现旅游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效率的提升,带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到集约、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由资源浪费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二)要素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旅游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在我国,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显然要比其它国家的强大,如旅游扶贫、旅游与城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等,都进入了国家发展规划,所以,在我国旅游产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度也更高,这种产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为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的要素融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旅游产业的升级实际上就是旅游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达到延长产业价值链和多元化融合发展的目的。旅游产业关联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强聚合力的特点,使得旅游产业与关联主体在空间上容易实现聚集,特别是旅游企业的资本、劳动、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协同合作,在技术、知识、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形成合作优势,创造出许多产品类或非产品的创新成果,无论是哪种成果和模式,都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形成技术扩散,提高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技术、产品和经营方式上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三)文化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产业协同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仅是融入新的产业主体和实现要素的有机组合,更重要的是推进主体间的文化协同和形成一种协同创新文化。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层面的协同创新,都需要解决一个文化协同问题,旅游产业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公司等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协同过程中可能因为各方文化的冲突影响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解决部门、企业和机构的文化兼容性问题,是协同创新的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跨界联动,将有效推动区域资源的整合,以及存量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除了已有文化的差异性外,各个产业主体必须有共同的创新追求,能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认识:要实现企业或产业价值的提升,必须突破部门、企业或产业之间的信息和技术的壁垒,开展多主体、多要素、多层次的协作。各个创新主体对协同文化的认同是合作的精神内核,缺少这一内核,很难形成长久的共生发展机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文化是否适应协同创新,决定了该地区、部门、企业能否能为协同创新的“温室”。文化作为协同创新的软驱动,需要建立起一种协同主体之间长期稳定的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特别是要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创新几种业态,也不是开发几种新的产品,更不是签订几份合作协议,而是要在旅游产业内外形成一种稳定的协同创新的价值文化。主体间协同创新文化的培育,是消除文化藩篱,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copyright dedecms

(四)制度协同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来自织梦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泛产业”,与之关联的行业、机构、组织和企业较多。协同创新过程中,不同的关联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追求,形成了一种合作博弈关系,但受到制度机制的约束,这种合作博弈关系并不稳定长久,必须推进制度机制的协同。首先,各协同主体来自不同的行业,在相互协作过程中可能面临来自本行业各种制度和规章约束,这不仅增大了创新的外生协调成本,同时也严重阻碍信息的共享和技术的扩散,协同主体之间只有通过制度的协同,来消除各自行业的约束和带来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壁垒,才能真正实现协同主体之间要素流动、知识扩散、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协同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构建更广泛的协调机制,解决协同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法律法规、权益保障、利益分享、环境补偿等问题,确保创新主体在一个公平、公正和统筹兼顾的环境和氛围中开展合作,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消除协同主体制度的冲突,建立完善的多方协调机制,真正推进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要素资源价值提升的重要前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产业协同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机制 织梦好,好织梦

(一)构建旅游产业的开放体系 dedecms.com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着联系,系统的广泛联系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平衡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开放的旅游产业系统具有自组织能力,远离平衡状态的旅游系统存在与其他产业主动融合的趋势。旅游产业的封闭发展,只会让产业远离平衡状态,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使产业边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价值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影响。旅游企业、旅游产业要通过消除自身的壁垒、开放自身资源,增强自身文化的包容性、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协调,广泛吸收关联企业、产业的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网络,将以资源占用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化为资源开放共享、多元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和保障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在协同创新中快速实现各自的转型升级。 织梦好,好织梦

(二)推进旅游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 织梦好,好织梦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实现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旅游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旅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都各自拥有一些要素资源,通常情况下,这些要素资源仅在主体内部流动,各自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要素资源一旦与其它主体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将形成一系列的新技术链和知识链,大量的技术链和新知识链组合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各种知识、技术在这一网络中不断流动、传递、积累、融合,进行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再通过创新主体的集群学习行为,发挥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即可真正实现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协同创新和旅游产业整体的价值提升。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旅游产业横向面的扩展和纵向链的延伸,推动创新主体之间形成长期、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从而保障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三)构建协同创新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协同创新背景下的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涉及众多行为主体,从文化环境来看,要增强文化的包容性,构建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的文化氛围,协同主体在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价值目标等方面观念和认识上的差异,构建协作中的互信基础,推动资源的共享和知识技术的扩散,保持协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制度环境来看,要完善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与旅游相关的市场机制,配套相关的政策制度,构建起社会协调机制,处理好多主体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环境补偿问题、风险分担问题、公平性问题、责任划分等问题和合作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除需要产业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信用机制等在内的外部协作机制和网络,使其在不同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好“催化剂”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协同机制,并将其制度化,是推动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

copyright dedecms

(四)强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

dedecms.com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强调的是旅游产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在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存在差异,完善部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部门和区域协调作用,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为创新主体信息交流、资源整合提供服务;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各主体在协同背景下发挥自身功能提供政策支撑;要鼓励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进行合作;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特别是要依托中介机构,构建起系统的社会资源整合和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信息、技术咨询、交易担保、项目评估、专利转化、人才交流、风险投资、企业对接等方面推进要素资源流动和扩散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之间战略协同。一方面,区域之间通过合理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消除因恶意竞争形成的“内耗”;另一方面,区域之间不同经济主体通过紧密合作,推动信息交流、技术协作和要素融合,发挥旅游系统功能,将旅游协同创新由传统“线性范式”逐渐转变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系统范式”。 本文来自织梦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象,现有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难以支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产业协同创新对于推动旅游产业本身和关联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驱动作用。探索协同创新背景下旅游产业主体、要素、文化和制度的协同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建立旅游产业的开放体系、促进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营造起文化和制度的协同氛围、开展区域间的跨界合作,对于保障和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6-11. copyright dedecms

[2]陈雪钧.价值链视角下的山东省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价格月刊,2009(11):49-52. 内容来自dedecms

[3]范太胜.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7):26-30. 内容来自dedecms

[4]郭二艳.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及路径选择[J].中国商贸,2014(12):181-182.

内容来自dedecms

[5]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J].中国旅游研究院,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2,6. 内容来自dedecms

[6]胡红梅.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1-64. dedecms.com

[7]华萍.加快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6):111-114.

内容来自dedecms

[8]华萍.中原经济区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3(9):55-57. 织梦好,好织梦

[9]江金波,刘华丰,严敏.旅游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24. 本文来自织梦

[10]姜芹春,马谊妮.产业融合: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一种系统方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6):56-61. 织梦好,好织梦

[11]刘少和,桂拉旦.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2-177.

本文来自织梦

[12]龙良富.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旅游论坛,2013(3):48-53.

织梦好,好织梦

[13]罗芳,李中建.山西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5):54-56.

dedecms.com

[14]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J].西北大学,2010:4-5. dedecms.com

[15]宋慧林,宋海岩.国外旅游创新研究评述[J].旅游科学,2013(4):1-1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9.

内容来自dedecms

[17]陶春.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3(9):20-24. 织梦好,好织梦

[18]王国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8-34. 本文来自织梦

[19]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旅游学刊,2015(1):1-3. 内容来自dedecms

[20]王兆峰,谢娟.基于信息化理论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5):167-170.

内容来自dedecms

[21]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软科学,2013(1):1-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魏艳,李保国.新时期河南省旅游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4):105-108. 内容来自dedecms

[23]吴学成,李江风,蒋琴,罗永常.创意旅游: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2014(2):36-38.

内容来自dedecms

[24]谢春山,孟文,李琳琳,朱易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7-40. copyright dedecms

[25]解学梅.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识别与评价[J].科学发展,2014(8):61-67.

织梦好,好织梦

[26]薛莹.旅游创新:旅游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北欧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6):178-179.

本文来自织梦

[27]张洪,杨燕,潘辉.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6):556-559.

内容来自dedecms

[28]赵黎明.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J].旅游学刊,2011(5):7-8. 内容来自dedecms

[29]张兆龙.桂林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升级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