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14周】PPI涨幅连续扩大五个月后首现回落 暂缓通胀压力

【2017•第14周】PPI涨幅连续扩大五个月后首现回落 暂缓通胀压力

发布时间:2017-04-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国家统计局4月12日发布的今年3月和一季度的CPI与PPI显示,3月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7.6%。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4%,PPI同比上涨7.4%。

copyright dedecms

CPI涨幅连续两月在1%以下 PPI涨幅连续扩大五个月后首现回落 织梦好,好织梦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指出,从环比看,3月CP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下降较多,该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9%,影响CPI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从同比看,3月CPI同比涨幅中,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占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占0.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3月CPI继续维持在0时代,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中信证券研究部研究员明明表示,鲜菜和畜肉价格跌幅扩大仍是拉低食品涨幅的主要原因。国泰君安分析师解运亮指出,受今年天气回暖较早影响,蔬菜供应充裕,菜价3月环比下降7.9%;猪价处于下行周期,3月环比下降3.5%。绳国庆指出,从环比看,3月PPI涨幅比2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从同比看,3月PPI涨幅比2月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出现拐点,其中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占5.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占1.8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3月PPI同比增速如期见顶回落,一方面是翘尾因素,从去年年初开始一路上行之后出现首次回落,从上个月的6.4个百分点下降至5.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PPI环比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收窄,从上个月的0.6%降至0.3%,反映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动能减弱。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认为,PPI见顶回落,但从绝对量上仍处于三年以来的高位水平,加之官方PMI持续出现结构性改善、库存周期仍未结束,预期经济短期无忧,长期依赖于减税降费、简政放权、要素市场改革、制度创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祝宝良表示,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2016年以来“供给侧企稳,需求侧疲软”的特点,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当前的经济企稳主要是企业增加库存的结果,受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影响,原材料价格自2016年2月开始回升,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2016年7月以来企业主动增加库存并带动工业生产和运输业回升,随着原材料价格回稳,企业加库存的动力将逐渐减弱,加库存周期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结束,一旦加库存阶段结束经济将继续趋缓,因此,工业企稳回升是阶段性,经济趋势性的下降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本文来自织梦

暂缓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暂无收紧迫切性

本文来自织梦

章俊表示,3月CPI是年内首个不受“春节错月”因素影响的通胀数据,但其同比增速仅从上个月的0.8%微弹至0.9%,核心CPI也仅从上个月的1.8%反弹至2.0%,反弹力度低于市场预期,中金固收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部分食品价格仍在小幅回落,非食品或季节性小幅上涨,预计4月CPI同比在1.1%附近,在翘尾因素带动下,二季度整体CPI同比或在1.3%附近。章俊表示,去年以来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以及环保趋严导致上游相关行业的供给端失去弹性,因此在需求出现小幅改善的时候就会导致价格出现大幅飙升,预期伴随着供需结构调整在二季度逐步调整到位,特别是企业补库存周期即将结束使需求端开始走弱,PPI会持续回落,总体来看,CPI和PPI表明通胀整体依然温和可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认为,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低于市场预期,但预计年中5、6月随着翘尾因素的反弹,CPI同比涨幅仍有走高可能,但从全年来看,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的背景下,下半年CPI同比涨幅随着翘尾和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明显低于3%的目标,因此,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方正证券分析师任泽平表示,CPI处在低位表明通胀压力不大,而PPI处在高位表明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这是典型的新周期黄金期,外部输入性通胀和PPI正向CPI传导,下半年通胀可能再度回升,但货币政策没必要大幅收紧。业界认为,最近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于 3.3%一线盘整,较2月上旬高点低20BP左右;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3%左右,较3月美联储加息前高点回落近30BP,说明近期全球再通胀预期降温,也减轻了市场对未来利率上行、政策收紧的担忧。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通胀预期均有所上升,再通胀一度成为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一条重要逻辑,从而对国内货币政策预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去年三季度末以来,在央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背后,除了适应经济稳中向好的变化、配合金融去杠杆政策之外,通胀预期的抬头也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微调收紧的理由之一。业界认为,2017年通胀有望保持温和,剧烈通胀或通缩都不会出现,内外通胀预期均出现了降温,结合经济展望、去杠杆形势和海外政策调整来看,国内货币政策暂无大幅收紧的迫切性,有望进入一段时间的观望期。专家认为,目前的CPI和PPI处于货币政策合意通胀水平偏低的区间。西南证券分析师杨业伟表示,通胀连续两个月位于1%以下,决定今年通胀基本处于弱势,难以对经济和政策产生扰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CPI和PPI预期走弱,没有出现担心的通胀苗头,也不存在通缩风险,不需要调整政策去稳定物价。章俊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依然应放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配合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短期来看通胀并不是核心问题。专家表示,虽然金融去杠杆远未结束,局部存量风险仍在持续暴露,但相关行业监管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有望减轻以货币政策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的压力,同时,去杠杆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预计货币政策大幅紧缩的可能性不大,以避免加速风险暴露甚至是主动引发风险。业界认为,总的来看,鉴于经济运行平稳、通胀压力温和、通胀预期或面临修正等,短期内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性小,在短期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央行或对到期MLF进行不足额续做,但重启正回购操作或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小,后续随着流动性收敛,央行仍可能适时重启逆回购操作,流动性将保持基本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货币政策观 望期,金融监管政策或加速落地。央行公告显示,近期持续不开展逆回购操作的理由,主要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在总量不足时,通过逆回购增加流动性,在总量较高时,通过逆回购到 期实施净回笼,这符合央行对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定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