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43周】央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2018•第43周】央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发布时间:2018-11-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11月2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当下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话题做出总结,并透露了下一步针对潜在风险的监管思路。 dedecms.com

中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本文来自织梦

报告认为,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资管业务逐步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有序打破,市场约束显著增强,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总体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表示,中国金融体系弹性正在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和熵一资本全球宏观研究院副院长朱鹤表示,《报告》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冲击给出了定性判断,即“周期性”的“阵痛”。《报告》提到,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一些周期性的风险事件逐渐暴露,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将感到“阵痛”,是可以预期也应当接受的情景。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金融去杠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用扩张,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结构性的影响,比如民企融资环境恶化等衍生问题。从央行的观点看,这都是金融去杠杆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些事件并非“系统性”或“长期性”,而是“周期性”的“阵痛”。 本文来自织梦

完成首次金融机构评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十分重要。需关注的是,《报告》公布了首次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的结果。评级结果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越大。在参加评级的3,969家银行机构中,评级结果在1-2级的有76家,占比1.9%;3-7级的3473家,占比87.5%;8-10级的420家,占比10.58%,主要包括235家农村信用社、109家村镇银行以及67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中风险等级为10级的有58家。358家非银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分布在2-9级。风险等级在2-3级的非银金融机构35家,占比9.8%;4-6级的236家,占比65.9%;7-9级的86家,占比24.1%。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认为,金融机构的评级一方面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实行不同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也给投资机构和存款者一个提示的作用。 评级结果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很大影响,对于评级结果较好的机构,监管部门会给予很多便利;而对于评级结果较差的机构,监管部门会有一些限制或者惩罚措施,比如限制业务经营范围、限制新设金融机构、加大监管频次等。何帆和朱鹤表示,《报告》压力测试的结论表明中国各金融整体保持稳定,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大中型银行均能通过压力测试。特别是央行利用相对苛刻的宏观冲击情景对银行系统进行压力测后,结论依然表明中国银行系统整体抗冲击能力较强。可以说,如果压力测试的科学性得以确立,这将成为下一步金融监管政策的出发点和基础。为防范金融风险,央行采取了多项具体举措,例如,金融控股公司模拟监管、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建立金融市场外部冲击风险应对机制等。但央行也指出,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调整体制机制性因素需要一个过程,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任务依然艰巨。 内容来自dedecms

未来我国金融领域仍处在风险的易发高发期 但金融体系稳健性将进一步提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当前金融隐患依然较多,包括但不仅限于人民币汇率持续激烈波动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和违约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等。例如,央行警告,因为监管缺失,部分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急剧向金融业扩张,可能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系统性风险。报告中称,有民企和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如明天系、海航集团、复星国际、恒大集团等。何帆和朱鹤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中国金融稳定虽无近忧,却有远虑。其一,外部环境已出现方向性变化。自2016年中至今,全球经济出现一轮同步复苏,目前本轮复苏基本过了顶点并逐渐下行。2018年以来,OECD综合领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等先行指标都已经连续数月下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际指标也已经从高点回落。在本轮复苏中,美国经济的韧性远好于其他国家,增长、通胀、就业等数据频频超出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联储持续加息提供充分条件。再叠加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的外部环境已经出现方向性变化,诱发金融波动的外部因素显著增加。在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弹性的情况下,中国事实上仍缺少有效缓冲外部金融冲击的重要隔离带。其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结构性问题正逐步暴露。诸多宏观指标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过本轮经济复苏的上半场,经济下行趋势开始显现。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和信心问题、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高企、基建投资增速下行过快等问题都有可能带来总需求骤降和经济超预期下行。从我国的政策实践来看,需要防范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往往不是银行危机,而是经济快速下行。在现有增长目标下,稳增长既是防风险的应有之义,但也成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掣肘。这在实质上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和提升金融效率之间的冲突,需要监管部门谨慎权衡。其三,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性迫在眉睫。《报告》指出未来中国金融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会进一步增强,但金融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与配合。倘若无法尽快理顺两者的关系,下一步保持金融稳定的政策空间明显受限,防范金融风险的操作亦会大打折扣。黄志龙分析称,在金融领域,金融强监管、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将有所缓和,整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将稳步下降。周学东表示,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将释放。但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态势没有变,中国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没有变,也不会变。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将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将会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11月6日,李克强也指出,我国将在继续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自主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特别是在银行、证券、基金、期货和人身险等领域,推动尽早实现外资全控股、全牌照开放。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