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23周】5月多项经济数据稳中向好 态势有望延续至下半年

【2017•第23周】5月多项经济数据稳中向好 态势有望延续至下半年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4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一度引发市场对经济可持续性的担忧。但步入5月,主要宏观经济都走出企稳的势头。

copyright dedecms

多项数据保持平稳运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与4月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增速与上月持平;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3,718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此外,6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也与4月持平在51.2%,连续8个月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国研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5月宏观经济指标持稳,表明经济由落转稳的态势已经确立,经济走稳的迹象已经表现出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也表示,5月份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具体来看,主要呈现四方面特征,分别是生产和需求稳定、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幅比较温和、国际收支改善。从供给端来看,生产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介绍,从工业生产来看,5月行业增长面基本稳定。在统计的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5.4%,与上月相比基本稳定。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改善,促使工业生产保持平稳。从需求端来看,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消费增速持续高位。刘爱华指出,目前我国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增加。网购已成为公众重要消费模式。这也是当下中国新消费异军突起的典型表现。作为传统三大需求之一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初显。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认为,经济动力可能已经逐渐切换至消费。当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走好的关键动能,经济好转又逐渐传导至消费,新周期最后一环或已完成。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到了8000美元以上,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非常接近。随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总量也在不断扩大。国研中心主任李伟也指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消费潜力会进一步释放,消费总体上仍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方面,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较1~4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回落了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0.5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投资放慢可能与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渠道收窄和融资成本上升有关。6月14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5月企业贷款增加5,661亿元,较上月多增574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396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69亿元。业内人士指出,从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大规模,票据融资余额持续下降等可见,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旺盛。加之金融去杠杆、监管趋严使得较多表外融资途径也逐渐向表内转移。同时,当月实体企业的间接融资需求部分受直接融资成本上升影响,由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转移而来。不过,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王宝滨表示,尽管整体来看,投资增速在放缓,但具体到分项指标数据上,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提高;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业内人士也指出,1~5月份制造业投资仍在回升,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至5.1%,制造业投资成为稳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键。整体而言,专家表示,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着平稳运行的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增强。 dedecms.com

新经济动能不断壮大

dedecms.com

多位专家表示,从5月份数据来看,结构升级提速,新经济动能不断壮大的形势已非常明显。数据显示,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5%,增速快于全国投资13.9个百分点;1~5月份,制造业中技改投资28732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4月份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的产品销售情况乐观,比如体育娱乐用品类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刘爱华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比重在上升;从需求来看,消费的贡献率也在提升。这些数据证明了经济稳定性在提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指出,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新产品,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不断出现。服务业在创新发展中亮点突出,继续领跑三次产业运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专家也指出,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新服务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透出经济结构优化、动力提升的新意,折射出中国经济新活力。实际上,我国正在围绕发展新经济、推进新兴产业进行积极部署。日前,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举行座谈,就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门座谈。同时,一些省市以及大型国企也已开始推进新兴产业的股权激励、容错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上海市日前发布了创新驱动提升实体经济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左右。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半数省市发布了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扩大民间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等成为各地政策重点。 本文来自织梦

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运行即将进入今年的“下半场”,多家机构也对未来经济运行进行了预测。多方普遍认为,尽管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经济不具备进一步扩张的条件,但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看好的趋势有其发展基础,随着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下半年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则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8%左右,全年经济预计在6.6%左右的水平,能完成全年6.5%左右的预期目标。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小幅回落至6.7%,全年GDP增速将为6.7%,与2016年持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也表示,对于下半年整体经济趋势比较有信心,目前可以看到消费、工业生产处于明显回升的阶段。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从去年底以来,已经较以前出现拐点,之前是稳健之中略有偏松,现在是“不紧不松”。从国内物价形势以及国际环境看,未来也没有收紧或放松态势。邓海清也认为,货币政策将大概率为“不松不紧”。目前由于金融严监管政策对金融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如果货币政策再收紧,有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因此,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不会进一步收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考虑到外需走强、地产销售和建筑公司订单维持稳健,以及目前中长期融资成本上升幅度非常有限,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韧性可能强于市场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6月14日的发布会上也肯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中国有潜力在中期内安全地保持强劲增长。事实上,IMF在日前发布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6.7%,较此前的预测值有所提升。此外,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6月14日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查”报告也显示,经济学家们对二季度经济加快增长持续看好。其中,认为2017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会同比上升或持平的经济学家共占78.6%,占比超过70%的经济学家判断全年经济增速能够达到和超过6.5%,比上期调查增加5个百分点。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表示,对于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看好的趋势有其发展基础。包括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国企改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各种推进经济增长的条件开始具备。刘爱华也认为,从国内看,供求关系不断改善,5月份PPI统计数据里的40个行业里有34个行业同比价格在上涨,说明企业的供求改善面在扩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和贸易都出现了积极变化,而且在不断累积增多。产业支撑、发展动力、发展信心、发展环境等多个中长期支撑因素都在不断增强,都说明目前稳中向好态势能够延续。但是,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未来经济将在需求侧二次探底和供给侧产能出清。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产能去化周期底部,但尚不具备开启产能扩张条件。改革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二次探底,能否通过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决定了未来能否开启新周期。业内专家也认为,国内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还需要在结构调整方面、动能转换方面下更大力气,把更多力气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更加巩固。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