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7•第50周】地方债监管释放高压从严信号 将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制

【2017•第50周】地方债监管释放高压从严信号 将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制

发布时间:2017-12-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12月23日,审计署披露《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对地方隐性债务扩张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 copyright dedecms

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内容来自dedecms

2017年的去杠杆、防风险的系列部署将延续到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表示,2018年要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12月21日,银监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2018年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的重要内容。12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明确了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里包括防控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2018年要坚定不移地打好防范风险攻坚战,首先要控制好总杠杆率,把国企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标本兼治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隐性扩张背后酝酿的风险,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警戒线。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个别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风险不容忽视。《报告》首次详细展现了财政部作为政府债务统管部门,对地方变相举债屡禁不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剖析。可看出,地方隐性债务扩张背后存在多个责任主体,包括地方政府、政府相关审批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央企国企等。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基层政府。12月2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李盛霖委员表示,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和县两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成因复杂,多位委员强调要推进财税领域改革,划分各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积极财政政策时,指出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从《报告》中,可大致窥探到2018年地方债务管理思路。财政部表示,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除控制宏观杠杆率,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金融机构要严格把关之外,财政部还表示,下一步要从严审核把关,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强化央企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财政部还表示,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审慎处置,继续整改违法担保,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鼓励地方政府合法合规增信,防范存量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此外,“开前门”满足地方合理融资需求,也是地方债规范管理的题中之义。财政部表示,要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规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地方政府规范运用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市场化融资和担保。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频发有其历史因素。部分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同时政绩压力又较大,存在财力与保增长任务不匹配情况。从风险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率还需要一个软着陆过程。刘哲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治理违规举债情况,另一方面,逐步改变过度依赖举债的情况,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孵化作用,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建议,严格限制预算软约束更明晰的央企或地方国企过度参与PPP项目,吸引预算硬约束更强的民企参与PPP项目;严格限制地方政府PPP等举债项目的资金来源,特别是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资金等通道资金进入到地方政府债务,放大金融风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当稳增长的压力不再突出时,化解风险、地方政府去杠杆将逐渐成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预计2018年将有一系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的政策出台。 织梦好,好织梦

地方债监管释高压信号 财政部将出台问责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财政部网站日前公示了江苏和贵州严肃处理部分市县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的信息。业内分析认为,财政部此次公示两省问责信息,无疑是对从严规范地方债的再次强调,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警示,释放出明确的从严信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两省问责中的不少官员都是前任官员,这正是“终身问责”制度的体现。“终身问责”和“明确省级政府主体责任”被业内视作规范地方债、防范化解地方违规举债风险的关键之举。黄志龙表示,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全面问责,中央以此宣示遏制地方违规举债的决心。事实上,目前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启动核查问责的并非以上两省,目前财政部专员办已经和地方政府展开大范围的核查。近期包括浙江、重庆、陕西、广东等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了相关规范文件。2017年以来,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高层会议多次都提到“地方债”,释放严管信号。财政部层面,从地方债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到曝光并问责了数起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案例,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也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表示,从根源看,地方债务风险需培育和完善地方政府的自律机制。既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也必须做到违法必究。不依靠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制度作支撑,单纯指望地方自我加强道德约束是不现实的。据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的“闭环”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并公开曝光等。针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部将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