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区域综合 > 特色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特色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物价》2017年第10期 浏览:【字体:

摘要: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全面分析特色小镇的历史演化路径,深入挖掘特色小镇实践与“两山”重要思想的逻辑共性,试图论证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天然载体,初步探索以特色小镇转化“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路径。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特色小镇 创新生态系统 “两山”重要思想

copyright dedecms

一、问题的提出 dedecms.com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该文件。“两山”的重要思想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形象表述。在新常态下,将“两山”的重要思想继续转化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实践,需要全新的发展载体。“两山”重要思想本质上是发展理念,倡导的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发展,是资本、人才、环境“三力并进”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蕴含在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中,而这样的创新生态系统与当前全国各地推进的特色小镇高度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天然载体。 dedecms.com

目前,理论界将“两山”重要思想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的研究还较少,对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历史演进路径及发展脉络分析还比较欠缺,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由来及历史方位研究还较为缺乏,对特色小镇作为转化“两山”重要思想的发展载体的理论依据研究还比较薄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全面分析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化路径和特色小镇的发展由来,深入挖掘特色小镇实践与“两山”重要思想的逻辑共性,既在“两山”重要思想中寻找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元素,又为“两山”重要思想提供富有时代特色的鲜活实践案例。通过研究“两山”重要思想的转化路径,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方向引导、历史参照和逻辑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二、近年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创新生态系统”最早是由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出的,在《创新美国——挑战与变革》报告中,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指出:“创新生态系统”由科研机构、人才、社会环境、金融机构等因素构成。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研究,如Cooke和Brazyk(1996)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区域内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组成,并且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协调分工并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创新体系。Jackson(2015)提出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发展与创新为目标的参与者形成的动态经济关系”;二是“创新生态系统”驱动要素的研究,如Gracia(2005)指出,区域创新活动的要素主要是技术研发人才、技术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等;三是“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如Richard Josph总结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规范市场、研发技术、融资、政策制定、发展教育以及技术传播等6项功能。四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如刘志峰(2010)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性,其结构形态表现为理念层、主体层、物质层、制度层和操作层;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结构和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互动联系形成了系统的功能。 本文来自织梦

可以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联系上取得了众多理论成果,但是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在一些领域还比较薄弱,如国内外学者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认识主要是将生态学有关理论引入创新体系,缺乏对“创新生态系统”承载平台的系统研究,缺少“创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互动性研究,对不同产业承载平台、集聚模式、生产力布局与“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对比研究不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历史演化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49年以来,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历史演化大致可分为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进入新常态后三个历史阶段,相继经历了工业社区、开发区、众创空间三种载体形态。这三种“创新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相互承继,在内涵、效率和功能上相继超越,成为承载我国产业创新的主要平台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国内物质财富生产的主要来源。 内容来自dedecms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社区(1953年~1981年) 织梦好,好织梦

新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实践探索始于“一五”时期。为适应加快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我国以苏联援华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依托,以各类工业生产单位为核心,逐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城市”、众多的“工业社区”。这类工业社区以生产为中心,生活为配套,生产决定生活,生活服务生产,生活从属于生产,这种产业集聚模式是计划经济时期“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形式。这类工业社区按照生产流程组织产业布局和生活布局,按照生产需求组织科技研发和管理创新,其布局和运行原则坚持“以物为本”,人力资本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技术进步较为缓慢。这类工业化社区追求生产速度,注重产品数量,因“计划管理”与市场天然隔离,工业社区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关联主要依靠国家计划和政策。这类工业社区按照“国家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社会包生活”的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其员工和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低于成本价格的各类社会服务,在这种模式下,一些企业甚至承担了部分公共管理职能,如东北地区一些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政企一体”模式。这种“企政合一”“企社合一”与市场高度绝缘的工业社区必然伴随着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开发困难、企业负担沉重等一系列问题,但其优势在于生产经营高度有序,落实政府计划和政策高度有力,企业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化社区作为我国早期的“创新生态系统”,其发端于冷战体制的国际背景中,成型于一个超大型国家独立探索后发国家赶超道路的国内条件下,在长达三十多年中工业化社区一直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这是当时政治和经济资源约束下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形格势禁”的结果。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社区不仅为我国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更为启动后续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镜鉴。

copyright dedecms

(二)改革开放后的开发区(1981年~2014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要求,需要集中优势发展资源,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极”,开发区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开发区的出现,标志着国家对产业集聚平台的管理逐渐由“计划制”变为“审批制”,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由中央向地方扩散。开发区设立初期,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赋予优惠政策,形成“政策飞地”以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在开发区内,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提供基本道路、水电气、污水垃圾收运处置等公共物品,负责治安管理、企业服务等公共服务,企业则专事生产经营活动。开发区模式实现了政企分开、企社分离,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提升了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力量已逐渐代替计划手段,成为维系开发区内外各主体联系的基本机制。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增量经济的主要来源,也成为培育市场主体的主要温床。开发区内各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园区服务,释放出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但由于每个企业独立生产经营,企业间经济技术联系薄弱,开发区内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效应较为突出。开发区最初多位于城市郊区和农村,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但开发区以资本和土地为核心要素,其发展始终伴随着资本扩张的冲动(如各地的招商引资)和土地扩张的冲动(如各地争抢用地指标)。在开发区的模式中,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普通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经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由“社会激励”驱动转为“经济激励”驱动,因而开发区模式下的很多普通劳动者缺乏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身幸福感”,影响劳动力的进一步发挥。 copyright dedecms

开发区最初由“优惠政策”驱动“优先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和所有制结构的比例优化,成为“增量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也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其“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导向和“重资本、轻人力”的价值取向,使开发区很难获得持久的推动力,其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日渐薄弱,园区经济边际效率递减趋势明显。随着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和“优惠政策”的普惠推广,开发区的政策吸引力逐渐减弱,服务“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开发区经济竞争的重要依托。

copyright dedecms

(三)新常态后的各类众创空间(2014年至今)

织梦好,好织梦

进入新常态后,引导和鼓励创业创新成为中央政府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这是在中央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众创空间”的概念。众创空间具有便利性、开放性等特征,按照“互联网+”“金融+”来整合产业,降低了创业成本,提升了经济活跃度,放大了人力资本价值。在各类众创空间中,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典型性。特色小镇不是一个行政化的概念和体制,不是传统的产业园区,也不是简单的产业概念、传统的城镇化范畴,而是一个“产、城、人”融合的综合产业社区,具有“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复合型”的众创空间特点。特色小镇按照“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开发理念,按照“政府主推、市场主体、企业主人、逐步整合、逐步投用”的思路开发,在开发中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存,对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社区功能的有机叠加、共生共融,打造成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众创空间。 dedecms.com

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众创空间通过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社会创造力。众创空间把科技当作第一生产要素,把人作为第一发展归宿,依托互联网技术重新布局空间关联和产业关联,提升了物质、信息、人员交互效率。众创空间通过构建人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人与自然,生态与人文的生命共同体,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和工作的愉悦感。众创空间通过构建服务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综合能力,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创业创新成功率。

本文来自织梦

四、特色小镇转化“两山”重要思想的五个维度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两山”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历史前瞻性,特色小镇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它从产业、制度、技术、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共同将“两山”重要思想转化为新常态下的全新实践。

copyright dedecms

1.产业维度。“两山”重要思想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群体和代际共享发展,特色小镇正是支撑这种发展的全新产业生态系统,这种产业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依托,二是人力资本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本,三是科学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种产业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种产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不仅为落实“两山”重要思想提供物质基础,更将印证“两山”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放大“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外延。 copyright dedecms

2.制度维度。“两山”重要思想的落实必须要以“行为方式、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生态转换为前提,而这种转换既不应是自然史一样的自在过程,更不应是毫无逻辑的混乱过程,特色小镇为“两山”重要思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保障,其所蕴含的“政府出政策谋划引导、企业搭平台孵化培育、各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新型政企制度为构建和谐生态圈和有序产业链提供了制度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3.技术维度。“两山”重要思想不仅涉及到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器物”层面的问题。“两山”重要思想是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必将引起生产方式的重大调整,而这些都需要技术创新来保障。特色小镇从技术创新的维度落实“两山”重要思想就是要发挥环境技术、微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新型能源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引领作用,就是发挥“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就是要发挥智能制造技术、高效农业技术和金融技术的产业支撑作用,这使得技术维度成为理解特色小镇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视角。 dedecms.com

4.文化维度。“两山”重要思想是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从“人统治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生活与生产的排序上,要求生态第一,生活其次,生产最后,而特色小镇在生态伦理上强调人们对自然的“生态良知”、对子孙后代的“生态道德”,在发展理念上变急功急利、竭泽而渔的“短视发展”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生态文化意蕴还体现在其加强生态文化的普及推广、加快生态价值体系的构建、提升社会的“生态素养”上。 织梦好,好织梦

5.环境维度。“两山”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是环境问题,逻辑落脚点也在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但“两山”重要思想没有就环境论环境,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广的视角来审视生态问题。特色小镇把“两山”重要思想所涵盖的环境维度拓展至环境科学涵养、环境有序开发、环境与发展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问题。“两山”重要思想的环境视角是系统性的,它将“山、水、林、田、湖”视为生命的共同体,特色小镇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将“生态、生活、生产”视为有机统一体,寻找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规律、载体、方式。

织梦好,好织梦

作为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特色小镇所呈现的“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进、“三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共融、“三位”(经济、社会、自然)一体、“三力”(资本、人才、环境)并发的特征与“两山”重要思想的理论要求高度相合。可以说,特色小镇作为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是“两山”重要思想在全国的全新特色实践,特色小镇本身成为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天然载体。 copyright dedecms

目前,特色小镇作为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正成为推动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有效抓手,特色小镇所迸发出的产业活力、生态魅力、人文吸引力和科技创新力正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全新动力。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有效举措,为解决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优化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宋之杰,于华,徐晓华,等.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18~12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刘志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与功能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9~13.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