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区域综合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衰败和荒芜不是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宿命,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通常并行不悖、互为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乡”与“城”、“人”与“地”、“统”与“分”、“予”与“活”等四个重大关系,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土地制度、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领域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全面振兴。

dedecms.com

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衰败和凋敝不是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宿命,乡村建设与城市发展通常并行不悖、互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基础上,立足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一以贯之,思想内涵却又不断丰富创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绘就了乡村振兴美好图景,顺应了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给“三农”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一、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村活不活,农民富不富,根本上取决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兴旺的产业,农民就业增收保障不了,农村留人聚气也会很困难。兴旺农村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重要途径,不仅要提升农业生产功能,还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全面拓展,这是新阶段农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新技术、新模式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兴旺农村产业,主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推动供求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也要着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美,美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自然生态,美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不能再以牺牲环境、透支资源为代价;推进农村现代化,不能走上城市“垃圾围城”的老路。实现生态宜居,关键要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搞好人居环境整治,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也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让绿色生产成为农民行动自觉;还要推进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融合,让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成为农民新时尚。 织梦好,好织梦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良好的乡风关乎民生福祉、发展大局,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涵育。文明乡风,能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但部分农村地区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大行其道,黄赌毒、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成为农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树立文明乡风,抓手在移风易俗。推动移风易俗,不能一简了之、一禁了之,要“引”“育”“化”结合,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强化制度规范约束,让孝敬、节俭成为农民自觉追求,让文明乡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乡村文化特色与城市现代文化的融合,推动农村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更具时代性、更富生命力。 dedecms.com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党和国家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社会能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乡村治理极为关键。在当前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农村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被逐步打破,村庄内部集聚性因素不断减少,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治理陷入自治弱化、法治缺位、德治不彰的困难局面,村民大会“会难开、事难议”,“情”“理”大于“法”,乡村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只有“三治并举”、有机结合,才能让自治运行更加高效,法治在村庄落地生根,道德建设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内容来自dedecms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生活是否富裕,事关全面小康目标达成,事关共同富裕承诺兑现。我们追求的乡村振兴,必然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振兴,是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富裕体面有尊严生活的振兴。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连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农村民生短板还很突出,不少农民生活还难言富裕。必须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好势头;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copyright dedecms

二、推进乡村振兴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乡”与“城”的关系。城乡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协调城乡关系一直是国家重大政策调整的主线。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破除越快,城乡关系更协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就更稳。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过往城乡关系调整实践经验的继承,也是新阶段统筹城乡关系的时代拓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并不是否定新型城镇化,而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依然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没有高质量的城镇化,乡村振兴必然受到影响;推进新型城镇化也必须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没有乡村振兴,城镇化的进程会受到迟滞,质量提升也会受到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与“地”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从历史上看,人地关系不协调,往往是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各种冲突的源头。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人”与“地”的关系。特别是在城乡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处理人地关系已经超越农村范畴,成为牵动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部分长期在城镇定居生活,但农村资产权益处置通道不畅,造成部分地区农地抛荒、宅基地大量闲置,需要尽快探索农村土地权益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让农民“带资进城、安心落户”;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城市人口下乡趋势明显,对农村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强,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合理保障这部分群体的土地权益,让有意愿、有能力长期在农村从事生产或定居的“新农人”逐步享有与农民同等的权益,是未来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让新农人“归心农村、融入农村”。

dedecms.com

“统”与“分”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无疑是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延续至今并展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和发展面貌的巨大变化。然而,或基于强制合作化的历史恐慌记忆,或基于对集体经济内涵和功能的认识偏差,实践中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事实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重“分”轻“统”、“统”少“分”多,统分结合的制度潜能并没有充分得到释放,“集体无用”“集体过时”论调不绝于耳。推进乡村振兴,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既要巩固和完善家庭经营在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安排中的基础地位,这是由农业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同时,也要加快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体现集体优越性,强化共同富裕的基础保证。

copyright dedecms

“予”与“活”的关系。新世纪以来,以农业税取消和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出台为标志,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由“取”向“予”的转变,政策稳、政策好、政策实,是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村发展短板还很突出,推进乡村振兴,“予”的力度不仅不能减少,还应继续增加;但受限于国际规则、国家财力增长压力,“予”的空间会有所缩窄,实现乡村振兴,既要保持“予”的连续性,更要注重发挥“活”的积极作用。通过农村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放“活”,改善城乡资源要素不平等交换关系,让农村沉睡资源要素流动“活”起来,让农村农民更多享受资产增值收益,让乡村“活”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三、推进乡村振兴要重点突破五大领域

内容来自dedecms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产业组织方式和形态的重要突破和创新,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制度、技术、市场和要素条件的深刻变化和交互影响,正在集聚和催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要积极营造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创设有利于要素跨界配置的制度条件。健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引导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加快数据整合共享和有序开放,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强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主体带动,构建类型多元、活力迸发的融合主体。建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业融合服务方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事关长远发展,土地制度改革不破题,乡村振兴进程就会受阻。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要尽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创新符合规定新增人口获得承包地方式,确保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落地,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针对进城落户农民或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民,不仅要维护好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加快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退出试点。针对下乡新型经营主体,要维护好其合法取得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相关配套政策,健全承包经营权抵押处置机制,强化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财产属性,有效盘活承包经营权。条件成熟后,加快探索符合条件的下乡新型经营主体获得土地承包权的方式和途径。 copyright dedecms

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支持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将其提高到支持家庭经营同等重要的高度,建立起系统化、常态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尽快完善集体经济成员确权认定办法,建立动态调整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制度,逐步扩大集体资产可交易的范围,让“人”和“资产”真正流动起来并实现有效配置。加快推动赋予农村集体组织特别法人资格政策落地,加快相关配套政策调整,为新型集体经济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奠定法律基础。推动农村“政经分离”,明确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权责边界,使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摆脱“沉重的包袱”。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建设,健全人才队伍,构建有效的决策、激励和监督机制,确保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本文来自织梦

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和根本落脚点。当前,我国农民增收形势极其复杂敏感,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基础在应对好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劳动力价格“上行”压力,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引擎”,确保农民收入增速下滑不失速;空间在挖掘农村规模经营、集体经济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土地制度改革等领域增收潜力,形成传统增收动能提升与新动能发展“双支撑”,确保增收动力接续不断档;重点在防范区域性、群体性和行业性减收风险,保增收与防风险“两手并举”,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关键在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互动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掉队。要坚持开源增收和节本减负增收并举,实施政策挖潜促增收、深化改革促增收、强化创新促增收、弥补短板促增收、精准扶贫促增收“五路增收”,构建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加强乡村自治,重在强化资金投入和人才保障。要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公共事务支持力度,夯实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推动返乡下乡人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扶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完善乡镇政府功能,建立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组织协调互动机制,在一些村民自治比较薄弱的村,探索乡镇政府支持村民自治的方式。加快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村委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农民和村委会提供法律服务。引导村民制定完善乡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激发农民荣誉感上进心,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nc-0120171121)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